餐饮自动化
搜索文档
机器人掌勺提出监管新课题
经济日报· 2025-10-29 06:18
行业趋势:餐饮自动化加速渗透 - 自动化浪潮已从区域走向全国,例如湖南品牌霸碗作为全国首家自研智能炒菜机器人连锁快餐,在全国签约门店已超过1000家 [1] - 不锈钢机器正在加速取代真人大厨,京东旗下七鲜小厨已实现一水儿的机器人掌勺 [1] - 北京的南城香也在大力推广机器人炒菜,显示出行业自动化趋势的加强 [1] 商业模式与成本优势 - 机器人炒菜出菜成本仅为传统店的三分之一,显著降低了售价,例如南城香的荤菜售价3.18元一两,素菜1.58元一两 [1] - 机器人属于一次投入长期运转,可替代月薪动辄上万元的经验丰富大厨,普通员工稍加培训即可操作,节省的人工成本直接转化为菜单上的低价 [2] - 七鲜小厨提供辣椒炒肉、小炒牛肉等小炒,连饭带菜送上门一份价格在15元到20元,极具性价比 [1] 产品稳定性与质量控制 - 机器大厨自带钢铁般的稳定性,温度设定好不会糊锅,放料跟随提示,避免了人类大厨手抖导致的菜品口味不稳定问题 [2] - 使用机器大厨的餐厅普遍设置明厨亮灶,让顾客见证配菜、炒制、出餐的全过程,强调“现炒”概念 [2] 消费者需求匹配 - 餐饮的关键在于提供的服务是否匹配顾客需求,而非厨师是人还是机器 [1][2] - 消费者更关心价格、食材新鲜度、味道和环境,有人追求效率、稳定与性价比,十几元一餐正合心意,有人则偏爱传统餐厅手艺的温度与仪式感 [2] - 行业经营逻辑始终是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核心 [2] 监管挑战与演进 - 当掌勺者变成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面临新情况,监管视角需拓宽 [1][3] - 监管重点需从健康证、后厨卫生等扩展到传感器灵敏度、程序运行正常等关系食品安全的方面 [3] - 探索为机器建立数字“健康证”,实现定期校验、数据留痕,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 [1][3] - 以往依赖突击检查的方式在机器大厨面前效果减弱,需通过设备数据接入、关键参数在线监测等方式,将监管节点前移,从事后惩罚转向事中干预 [3] - 需界定“现制现售”的边界,如果所有食材调料都是预制包,机器仅加热搅拌,是否算现炒需相关标准加以区分 [3]
炒菜机“炒热”市场,3万元起步,能“炒掉”厨师吗?
搜狐财经· 2025-08-28 22:36
行业政策背景 - 9月1日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协议被认定为无效 [1] 炒菜机器人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炒菜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1.7亿元 [3]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7亿元 2030年将达117亿元 [4] - 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呈现规模式爆发趋势 [4] 餐饮企业应用案例 - 南城香、小龙坎、老乡鸡等连锁餐饮品牌引入炒菜机器人 [4] - 老乡鸡388家餐厅采用自动设备 计划增配智能炒菜机器人 [4] - 小菜园近200家门店使用炒菜机器人 覆盖土豆丝等品类 [4] - 小菜园计划采购3000台炒菜机 单台价格5万元 [4] - 京东七鲜小厨每间厨房配备3台炒菜机 每台含4口锅 [5] - 添可商用炒菜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1000台 达去年全年两倍 [5] 成本与效率提升数据 - 炒菜机可实现菜品还原度超90% 人效提升80% 能耗节省50% [8] - 小菜园单店员工成本从234.7万元降至225.6万元 占比由26%降至25% [8] - 单店员工数量从28人减至23人 人均薪酬由8.4万元升至9.8万元 [8] - 添可设备实现1人操作5台机器 出餐效率提升30% 人力成本降60% [8] - 后厨面积从70-80平方米缩减至25平方米 净利润率从5%提升至25% [8] 产品技术与功能 - 炒菜机搭载AI大模型 支持动态生成菜谱与渐进式学习调整口味 [9] - 通过物理参数标准化烹饪流程 保证口感一致性 [9] - 团餐大型炒菜机价格3万元起步 部分机型达20万元 [1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是炒菜机器人主要消费市场 海外企业较少具备中式炒菜能力 [9] - 未来餐厅模式为人机协同:后厨标准化生产+前厅人性化服务 [10] 应用局限性 - 炒菜机目前主要承担翻炒环节 需人工完成食材预处理 [10] - 部分复杂菜品(如臭鳜鱼、红烧肉)仍需传统厨师操作 [10] - 业内观点认为当前产品实际使用体验未达预期 无法完全替代厨师 [11]
炒菜机“炒热”市场:连锁餐饮涌入炒菜机赛道,团餐大型炒菜机3万元起步;炒菜机能代替厨师吗?
搜狐财经· 2025-08-28 11:31
行业背景 - 司法解释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约定或承诺无效 但被外界误读为强制社保后被辟谣 [2] - 人工成本增长促使企业寻求降本方式 包括聘用高龄员工和引入炒菜机器人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炒菜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达31.7亿元 2025年有望突破37亿元 2030年将突破117亿元 [4][5] - 行业从早期探索步入快速成长期 市场处于规模式爆发前夕 [5] 企业应用案例 - 南城香 小龙坎 老乡鸡等餐饮品牌引入炒菜机器人 [6] - 老乡鸡约388家餐厅采用自动设备 计划增配智能炒菜机器人等设备 [6] - 小菜园近200家门店使用机器人炒菜 计划采购3000台炒菜机 单台5万元 [6] - 京东七鲜小厨每间厨房配备3台炒菜机 每台4口锅 日均销量1000+单 [7] - 添可商用炒菜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1000台 达去年全年两倍 合作商家超200个 [8] 成本效益分析 - 炒菜机器人单台成本3-4万元 团餐大型炒菜机3万元起步 部分机型达20万元 [3][10][12] - 小菜园单店员工成本由234.7万元降至225.6万元 占比由26%降至25% 单店人数由28人减至23人 [10] - 人效提升带动薪酬由8.4万元提升至9.8万元 [10] - 添可炒菜机器人实现1人操作5台设备 出餐效率提升30% 人力成本降60% 后厨面积缩小50% [10] - 案例显示餐厅净利润率达25% 传统做法仅5% [10] - 橡鹿科技AI炒菜机器人实现菜品还原度超90% 人效提升80% 能耗节省50% [10] 技术功能特点 - 炒菜机器人搭载AI大模型 实现千人千味 动态生成菜谱 渐进式学习调整用量 多轮交互迭代口味 [11] - 将烹饪步骤量化为物理参数 导入大师菜谱程序保证口感统一 [11] - 兼任洗菜工作 [6] 行业竞争格局 - 海外企业多集中于炸烤类厨房机器人 具备中式炒菜能力较少 成熟商用炒菜机器人主要集中在中国 [11] - 中国市场是炒菜机器人主要消费市场 [11] 发展模式与局限 - 未来餐厅模式为后厨机器人标准化生产+前厅服务员人性化服务的人机协同 [12] - 炒菜机器人核心替代烹饪环节 厨师转向菜品研发与数字化转化 [12] - 服务员从事点餐传菜等需人际互动的柔性服务环节 目前技术无法替代 [12] - 炒菜机器人不能替代全部厨师 如臭鳜鱼等需锅气味的品类 预计门店运营占比约三分之一 [12] - 部分产品需提前备料 实际只能完成翻炒环节 使用体验不理想 [12] - 行业观点认为当前大部分炒菜机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炒菜机 无法代替厨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