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席数据官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探索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
证券日报· 2025-07-05 00:20
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探索 -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首批企业首席数据官试点申报工作 确定一批省级CDO试点企业 推动企业CDO制度建设[1] -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表示 CDO制度有助于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开发利用 为数据要素价值转化打开更多空间[1] - 首席数据官是负责管理和运用数据资产 挖掘数据价值 驱动业务创新和转型的新型管理者 需具备技术 业务 管理等多方面素养[1] CDO制度的应用与发展 - CDO制度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组织 相关概念处于动态发展中 企业内部探索是当前重点工作[2] - 伴随企业数智化转型加快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发展 企业各环节都离不开数据应用 CDO制度可让企业数据发挥更大作用[2] - 我国CDO制度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 市场前景广阔[3] 政策驱动与挑战 - 国家数据局等部门2024年12月发布文件鼓励企业建立CDO制度 2025年1月进一步提出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首席数据官[3] - 需解决人才缺口大 职能定位模糊 协同机制匮乏等难题 形成健全长效机制[3] - 需加强顶层设计 提高政策针对性 引导企业实践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4]
释放数据力量 赋能产业提质——2025“数字新力量”全国行走进宁波
新华财经· 2025-06-27 22:11
活动概况 - 活动以"释放数据力量赋能产业提质"为主题,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与首席数据官制度落地实践展开[1] - 发布了全国优秀企业首席数据官案例及宁波工业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等三项创新成果[1] - 浙江省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任务的省份[1] 宁波市数据要素改革进展 - 宁波作为浙江省产业数据价值化先行先试城市,在制度标准建设、数商培育、数据流通体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2] - 宁波钢铁、宁波公牛电器获评企业CDO制度建设优秀企业,兴瑞电子总监夏恒伟获评年度优秀企业CDO[2] - 宁波市软件行业协会首席数据官联盟专业委员会获评CDO制度建设优秀推进组织[2] 创新成果发布 - 宁波工业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为工业数据流通提供安全环境[3]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了车企、技术商、科研机构的数据协作生态[3] - 《宁波市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指南》为企业数据价值挖掘提供实践经验[3] 行业实践分享 - 华融化学、上海烟机等5家企业CDO代表分享了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经验[3] -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解读了《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指南及标准》[3] - 活动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企业和首席数据官分会等机构联合主办[3]
让“躺”着的数据变现为便民利企的“公共财富” 南京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
南京日报· 2025-06-13 10:31
首席数据官制度推行 - 南京市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 目前队伍已拓展至116家市级机关 事业单位及国企 基本实现全覆盖 [1] - 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始于2023年 覆盖秦淮区等5个区及市公安局等5家市级部门 2024年7月结合数字政府建设等新要求优化职责 [1] - 首席数据官队伍由1名首席数据官和1名数据专员组成 首席数据官负责统筹数字化转型 数据资源管理 跨部门协同等5项职责 [1] 制度实施成效 - 《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从立法层面支持首席数据官制度 [2] - 市气象局首席数据官推动的"护航南京跨江飞行"场景入选国家数据局示范清单 市应急管理局部署全国首个应急管理政务大模型"宁安晴" [2] - 市公安局首席数据官打造"数模空间"低代码平台 通过数据建模大赛提升数字化作战能力 [2] 职责与职能 - 首席数据官具体职责包括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数据治理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数字社会建设 数据安全等5方面 [1] - 数据专员在首席数据官领导下负责数据汇聚治理 共享开放 安全等具体工作 [1]
全国首部城市数字治理地方法规本月起落地施行——领跑“数治”立法,为何是南京?
新华日报· 2025-05-08 07:38
城市数字治理立法 - 南京市自5月1日起施行全国首部城市数字治理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1] - 立法旨在固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数字治理经验,将国家顶层设计转化为地方法规[2] - 法规衔接《江苏省政务"一朵云"建设总体方案》等省级政策,实现"精准滴灌"落地[3] 治理体系架构 - 建立三级治理机构:市政府统筹组织领导,市数据局承担关键职责,区/街道提供基础支持[4] - 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已在12个区、42个市级部门建立队伍,未来将覆盖市/区/街道三级并探索国企应用[5] - 通过27条"小快灵"立法规范平台建设、治理场景等环节,破解"信息孤岛"问题[4] 技术应用与基础设施 - 部署20万路实时视频流和30.6万台感知终端(含消防监测、电子水位仪等67类),构建"城市之眼"感知系统[7] - 拓展AI在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7] - 推动数据直达基层,解决重复采集、多系统登录等突出问题[7] 数据安全机制 - 实施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和流通负面清单[6] - 通过企业技术攻关发展数据安全产品,构建监测-评估-预警全流程风控体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