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效应
搜索文档
免签入境激增逾50%,前三季度2089万人次,旅游商机大爆发
搜狐财经· 2025-10-30 06:06
国庆后的这个数字有点意思,前三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2089万人次,同比增超50%,离境退税销售额翻了一番左右,这 不是官宣的自嗨,这背后有故事也有信号。 数字先说清楚,免签人数翻近一半,等于人流量回暖速度比预期快,说明边检放开、航线恢复、签证便利同时起作用, 旅游和消费开始把"缺口"补回来。 再看退税翻倍,那是钱袋子里的实锤,游客带动的购物不仅回升,而且单次消费或高频次购买都在上扬,别只盯着人 数,这里是"质"和"量"一起恢复。 社交媒体上的"带着空箱子去中国",听起来像段子,但经济学上这是需求预期变强的一种表征,游客愿意为中国市场去 囤货,是对中国消费品吸引力的一种真实投票。 消费升级不是一阵风,它需要品类迭代和服务升级联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这些品类是趋势,但竞争也会更狠。 政策层面给的是舞台和红毯,接下来是市场决定演员命运,地方补贴、税收优惠能带来短期流量,但长期还是靠产品和 体验留人。 媒体和舆论会把这事写成"复苏证据",不无道理,但别把指标简单神化,游客回来了,消费回暖了,但并不等于内需彻 底转强。 免签人数回升可能带来结构性变化——游客国别多样化,消费偏好分层化,商家需要更快适配不同市场的口味和支付 ...
盒马年内将新增百家门店,会员数激增印证消费市场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07 22:31
扩张计划与门店网络 - 本财年计划在全国新开近100家盒马鲜生门店 覆盖超50个新城市 门店总数将突破500家[1] - 2024年起聚焦鲜生与社区折扣店双业态 上一财年新增近70家门店 覆盖27城 2025年上半年泰州 宿州 天津 唐山 遂宁等城市相继迎来首店[3] - 新店开业屡现盛况 扬州首店消费者提前两小时排队 线上试运营的挪威金板三文鱼单日售出6000份[3] 财务表现与行业地位 - 阿里巴巴2025财年年报显示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盈利 GMV超750亿元[5] - 跻身中国连锁百强前三 仅次于沃尔玛中国和大润发[1][5] 会员体系与用户增长 - 盒马会员与淘宝88VIP体系首次互通 3天内会员数翻倍增长[6] - 88VIP用户可免费领取90天盒马X会员卡 享受会员日88折 每日免运费1次 免费领菜等权益 未来支付88元即可升级盒马年卡会员[6] - 超5000万淘宝优质用户涌入 服务半径扩展至淘系全域用户[7] 商品力与供应链优势 - 拥有8个供应链中心 300余直采基地 8个物流中转仓 上百个盒马村 实现全球源头直采[9] - 商品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涵盖鲜活帝王蟹 波士顿龙虾 日日鲜 帝皇鲜等全品类自有品牌[8] - 差异化商品持续引流 贵州抹茶 网红美食等兼具品质与价格竞争力 盒马云超升级为云享会 近4000款商品覆盖全国非会员用户[9] 市场战略与行业定位 - 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6.4% 公司以双轨战略深耕市场 广度扩张覆盖超50城 深度服务科技赋能购物体验升级[10] - 以首店效应+商品力+服务升级夯实零售业信心 坚定看好国内消费市场[10]
排队3000杯,这个去茶山非喝不可么
格隆汇· 2025-07-04 21:10
品牌概况 - 贵阳茶饮品牌去茶山在杭州开设浙江首店 开业当天排队数量超过3000杯 [2] - 品牌主打"贵州原产特色"路线 招牌产品包括贵州铜仁抹茶 刺梨气泡水 干酪普洱鲜奶茶等 价格带位于20-30元 [2] - 目前全国直营门店55家 此前在重庆 成都 深圳 上海等地开首店时均出现"开业爆单"现象 [2] 门店运营 - 杭州首店位于高端商业综合体杭州中心商场 毗邻西湖文化广场 地铁1 3号线直达 客流优势显著 [5] - 门店面积约50平米 堂食座位仅8个 主要做取单外带 [4][5] - 单店配置7位制茶员工 4位打包人员 3位取茶人员 2位机动人员 2位后厨人员 合计18人以上 [11] 产品特点 - 产品分为咖啡类 鲜奶茶 水果茶饮三大类 部分水果茶饮使用水果原浆而非鲜果 降低制作复杂度 [13] - 消费者评价两极分化 部分认可抹茶醇厚和奶香融合 部分认为刺梨等地方食材接受度有限 [7] - 门店陈列贵州特色零食 通过地域叙事强化品牌标签 提升客单价和停留时间 [14] 运营模式 - 采用"不设截单上限"模式 小程序可开放数千单 区别于同行"限定数量截单"机制 [9] - 单小时出杯量达400杯 高于行业平均200-300杯水平 实测开业第三天9点下单需等待7小时取货 [10] - 预点单模式避免现场排队 提前下单 按需取货提升流程效率 [13] 扩张策略 - 目前进入10个城市 主要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均选址核心商业综合体 [14] - 在广州 南京 佛山等城市仅开设1家门店 扩张策略较为谨慎 [14] - 首店效应显著 但重庆 贵阳等地门店热度已回归常态 [14] 行业挑战 - 新茶饮行业面临消费理性化 客单价下滑 门店总量净减少压力 [15] - 预制原料虽提升效率 但需产品稳定性和口感记忆点维持复购 [15] - 即时消费体验受限 早上下单晚上取货模式可能影响长期吸引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