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专业

搜索文档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今年特色优势专业扩招200人
杭州日报· 2025-06-26 10:47
杭电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 -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张宇佳同学强调工科生肩负"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代使命 [2] - 校长陈积明指出学生不仅掌握技术内核更锻造精神内核将职业价值与国家命运结合 [2] - 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实现国产芯片在视觉领域高效部署应用于卡塔尔世界杯和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 [2] - 脑机协同技术团队用控制芯片精准采集脑深部神经元信息破解脑疾病治疗难题 [2] - 博士生王超团队推动国产算力替代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2] 学科竞赛与实践育人体系 - 学校打造"一院一赛"精品竞赛品牌构建"课程—竞赛—项目"递进式实践育人体系 [3] - 开设99门课赛融合课程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创"良性循环 [3] - 近3年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875项其中国家级以上622项参与7267人次 [3] 2025年招生计划与新增专业 - 2025年本科计划招生5000人较去年增加200人 [4] - 浙江省计划招生2833人含普通类、三位一体、艺术类、地方专项 [4] - 新增数字经济专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培养金融科技、数字产业化等领域复合型人才限考物理 [5] 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 卓越学院实施"一制三化"培养提供准研究生待遇 [6] - 英才班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3个专业 [6] - 实验班设置具身智能班、未来企业家班、ACM班通过选拔测试录取 [6] 国际化办学平台 - 拥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科研平台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7] -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项目4个包括与俄罗斯圣光机大学合办的杭电圣光机联合学院 [7] - 联合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授予中俄双方学位证书 [7]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5新增5个前沿专业+三维培养体系,在“新农科”沃土绽放青春梦想
央视网· 2025-06-24 15:21
学校概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学府,以农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 [3] - 建校90年累计培养近30万名人才,28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0.1‰ [3][4] - 地处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有专任教师2610人,全日制在校生37600人 [4] 2025招生政策 - 响应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2025年本科扩招200人 [4] - 新增生物信息学、数字经济、土地科学与技术、生态修复学、智能建造5个前沿交叉专业 [5] - 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3个学科进入前1‰ [4] 人才培养体系 - 构建"强基计划+卓越班+微专业"三维培养格局,扩大生物育种强基计划招生范围 [6][7] - 设立6个卓越班(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等)和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卓越工程师班("3+1"校企联合培养) [7] - 推出五大特色微专业方向,学生可跨学科选修5门核心课程获得微专业证书 [7] 国际化发展 - 与34国110所院校合作,开设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环境科学) [8] - 实施"2+2""3+1"等联合培养模式,支持本科生赴国外交流访学 [8] 学生发展支持 - 实行大类招生,1-2年后分专业,提供无门槛转专业机会(除国家规定限制情况) [9] - 开设4个辅修学士学位专业,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和书院制 [9]
武大校长张平文:学校新增15个“数字+”新兴交叉专业
长江日报· 2025-05-15 15:10
数字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转型 - 核心观点:高等教育需实现"四个转变",包括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塑造、单一学科转向信息交叉、教师主导转向自主探索、分数导向转向多元评价[1] - 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淘汰,学科壁垒分明的院系架构和以考试论文为主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发展需求[1] 武汉大学教育改革实践 - 新增15个"数字+"交叉专业和30个交叉实验班,本科阶段开设《人工智能导引》通识课及16门数据科学核心课程[1] - 将数据科学要素全面融入各学科培养方案,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1] - 成立6大前沿研究机构:武汉数学与智能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机器人系[1] 2025年学科布局规划 - 新增5个前沿专业: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智慧能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2] - 推进低空经济双学士学位试验班,建设人工智能、数智创新等4类微专业[2] - 重点服务国家在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新能源等领域的战略需求[2]
山东58所高校新增152个专业点
齐鲁晚报· 2025-05-08 05:07
2024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概况 - 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 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 停招专业点2220个 撤销专业点1428个 [2] - 新增专业点中工学占比最高达940个 理工农医类专业共新增1195个 占全部新增专业点的65% [2] - 人工智能专业新增91个专业点 占全部新增专业点的5% 涉及6所"双一流"高校和85所非"双一流"高校 [2] - 数字经济专业新增76个专业点 涉及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 [2] - 智能建造等5个专业新增数量均超过30个 [3] - 教育部同步更新本科专业目录 增列29种新专业 低空技术与工程成为增设高校最多的新专业 [3] 山东省高校专业调整特点 - 山东58所高校新增152个专业点 其中8所高校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4][5] - 山东新增专业中数字经济涉及7所高校 人工智能等三个专业各涉及5所高校 [5] - 山东已有43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 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5] - 山东新增专业中34个专业名称带"智能"或"智慧"字样 [5] - 山东两所高校将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修业年限从五年调整为四年 [6] 全国高校学制调整趋势 - 全国49所高校将部分五年制专业调整为四年制 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 [6] - 部分高校将建筑学从五年制调整为四年制 包括东北大学等知名院校 [6] - 教育部明确支持高校调整专业修业年限 作为专业改造的重要内容 [6] - 学制调整原因包括稳定学生就读意愿 但需平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7]
就业率0%,“天坑”专业被淘汰
虎嗅APP· 2025-04-29 22:04
以下文章来源于软科 ,作者发现优质高等教育 软科 . 高等教育评价领先品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软科 ,作者:发现 优质高等教育,原文标题:《就业率0%!"天坑"专业,淘汰》,题图来自:AI生成 属地性历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性之一,根据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 ,我国2868所普通高校,部属高校仅有118所,地方 高校占比高达95.9%。当高教改革聚焦到专业设置层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一定是调整的重要方向。 当专业设置和区域发展错位,人才培养就得打个"问号"——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被需要的吗?在全国各地,不乏一些"天坑"专业因办学定位不清 楚、不匹配,以致出现毕业去向落实率连年走低,甚至跌至0%的情况。无处诉苦的大学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 图 | | --- | 源:陕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提升本科专业设 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工作。此前,黑龙江、浙江、河南、重庆、陕西5个省市已在指导下率先开展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提升工作试点。 4 ...
就业率0%,“天坑”专业被淘汰
虎嗅· 2025-04-28 13:55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 - 全国2868所普通高校中地方高校占比高达95.9%,专业设置需重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1] - 2024年全国新增1232个特设专业点,工学类占比58.2%,山东(125个)、河南、江苏、广东新增数量领先[6][8] - 特设专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如山东新增专业覆盖"十强优势产业"中的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等领域[10][12] 专业设置改革试点进展 - 黑龙江等5省市试点打造172个跨校特色专业集群,陕西直接支撑重点产业的专业数量增长19%[16][17] - 重庆建立专业支撑度评估体系,黑龙江专业调整比例达29.3%,河南超常布局254个新兴交叉专业[17] - 教育部将全国推广专业匹配度提升工作,此前已通过政策文件强调区域适配度要求[18][19][20] 高校专业调整典型案例 - 北京交通大学新增11个特设专业居全国之首,临沂大学等地方高校新增8个专业并列第一[21][22] - 临沂大学71.9%专业为应用型,毕业生留本地率超3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23][24] - 职业院校先行示范: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重点产业100%匹配,建立精准对接机制[24][25][27] 新兴专业布局方向 - 陕西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全国7所高校首批设立,响应低空经济战略需求[15] - 四川大学首创生物质技术与工程专业,支撑碳中和目标及传统产业转型[15][6] - 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成为多省市重点布局方向,单省份新增数量最高达8个[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