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月子中心

搜索文档
圣贝拉港股上市,套餐14万起,被称为“月子中心界爱马仕”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22:55
上市概况 - 公司于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价为每股6 58港元 开盘价8 45港元 收盘价8 80港元 总市值达53 66亿港元 [1] - 全球发售净筹约6 3亿港元 发售股份数目1 097亿股 国际配售获15倍超额认购 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达193倍 [3] 股东结构与品牌发展 - IPO前获腾讯(持股11 6%) 高榕创投(持股8 3%) 新鸿基 国寿投资 太古地产等机构投资 [3] - 旗下拥有三大高端月子中心品牌(圣贝拉 小贝拉 艾屿) 截至2025年6月10日共运营96家中心(62家自营 34家管理) [3]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2 59亿元 4 72亿元 5 60亿元 7 99亿元 月子中心业务收入占比超80%(2024年达6 78亿元) [3] - 家庭护理服务2024年收入6907万元(同比+52 4%) 女性健康食品业务收入5125万元(毛利率61 5%) [4] 产品定位与价格策略 - 月子中心套餐定价:圣贝拉13 88万元起(超高端) 艾屿8 88万元起(侧重心理健康) 小贝拉6 88万元起(高端) [4] - 家庭护理服务通过"予家"品牌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食品业务通过收购"广禾堂"品牌拓展 [4] 未来扩张计划 - 2025-2029年计划新增55家月子中心 包括4-5家海外中心 通过有机扩张 整合对手及收购管理中心实现 [4] - 探索产后女性及婴儿护理新产品 拟2026年起孵化新零售品牌 扩展广禾堂产品SKU [5]
只赚富人生娃的钱,“最贵”月子中心IPO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30 11:35
核心观点 - 公司定位高端月子服务但陷入亏损困境 28天收费13 88万元起 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4463万元 高成本结构导致租赁与人力成本占销售成本近70% [1] - 公司合规风险密集暴露 包括无证行医被处罚 违规发放民间借贷 校招资料中疑似代孕宣传痕迹 [1] - 虚假宣传问题频出 涉及资质 合作 产品 竞争等多个维度 如宣称护理人员持有无权威性的"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 [1] 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 72亿元 5 60亿元 3 58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463万 2077万 1715万 盈利不稳定 [4] - 月子中心业务贡献超80%收入 2021-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 3亿元 4 1亿元 4 7亿元 3 1亿元 [6] - 家庭护理服务及女性功能性食品板块对营收贡献有限 [7] - 2021-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30 6% 29 9% 36 5% 34 6% [12] 运营模式与成本结构 - 采用租赁高端酒店的轻资产模式 72个月子中心中58家为自营 14家为代运营 [8] - 2021-2024年上半年租赁成本分别为7120万元 1 23亿元 1 26亿元 8780万元 占销售成本37%左右 [10] - 人力成本分别为5390万 1 05亿元 1 21亿元 7840万元 占销售成本30%-34% [10] - 一线城市贡献约70%收入 但租赁成本难以协调 [10] 客户与定价 - 圣贝拉中心客单价维持在22万元左右 小贝拉中心客单价约10万元 [9] - 2021-2024年上半年每家自营月子中心平均客户数量为122人 92人 90人 49人 [9] - 小贝拉模式客户数量显著增长 从2021年460人增至2023年1977人 2024年上半年达1359人 [11][12] 合规与经营问题 - 北京月子中心2021-2022年两次因无证行医被处罚 最高罚款15万元 [1][20] - 曾违规向第三方发放民间借贷 违反《贷款通则》 [5][21] - 校招资料中疑似包含代孕宣传内容 涉嫌违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 [21] - 因商业诋毁竞争对手被法院判赔50万元 [14][15] - 虚假宣传包括伪造ACI认证 虚假宣称"唯一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等 被多次处罚 [18][19] 行业背景 - 行业高度分散 公司2023年市场份额仅1 0% [25] - 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0万锐减至2023年902万 五年降幅超40% [26] - 同行爱帝宫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0 6% 亏损扩大至3900万港元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