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功能性食品

搜索文档
只赚富人生娃的钱,“最贵”月子中心IPO了
虎嗅APP· 2025-06-02 11:20
公司概况 - 圣贝拉定位高端月子中心品牌,主打28天收费13.88万元起的月子套餐,日均消费近5000元,被称为"月子中心爱马仕",并借助戚薇等女艺人入住案例强化高端形象 [3] - 公司业务涵盖产后护理(月子中心)、家庭儿童护理服务及女性功能性食品三大板块,其中月子中心收入占比超80%(2021-2024H1数据) [8][9] - 采用租赁高端酒店的轻资产模式,72家门店中58家为自营,14家为代运营 [10] 财务表现 - 营收呈增长趋势:2022年4.72亿元→2023年5.60亿元→2024H1达3.58亿元,但盈利波动显著,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4463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2077万元,2024H1盈利1715万元 [4][14] - 高端业务单客收入稳定:圣贝拉中心客单价维持在22万元左右(2021-2024H1),但单店年均客户数从2021年122人降至2023年90人 [10][11] - 成本结构承压:租赁成本占销售成本35-40%(2024H1为8780万元),人力成本占比30-34%(2024H1为7840万元),两项合计占比近7成 [12] - 毛利率波动:2021-2024H1介于29.9%-36.5%之间,2024H1为34% [14] 业务策略调整 - 推出低价品牌"小贝拉"平衡收益:客单价约10万元,客户数从2021年460人激增至2024H1的1359人,增速显著高于主品牌 [11][13] - 区域集中度高:一线城市贡献约70%收入,但导致租赁成本难以下降 [12] 合规与经营风险 - 商业诋毁纠纷:因贬损竞争对手"巍阁"服务被判赔偿50万元并公开道歉,双方互发负面文章被法院认定超出合理商业评价范畴 [17][19] - 虚假宣传问题:包括使用无权威性的ACI护理师认证、虚假宣称"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究"等,2022年被杭州市监局罚款1.05万元 [20] - 无证行医记录:北京月子中心2021-2022年两次因无证中医诊疗被罚,累计罚款15.3万元 [21] - 违规金融操作:曾向第三方发放民间借贷(已结清),存在潜在监管处罚风险 [21] 行业环境 - 市场高度分散:圣贝拉2023年以月子中心收入计市场份额仅1%,行业龙头爱帝宫2024H1营收同比下滑10.6%至2.75亿港元且处于停牌状态 [26] - 新生儿数量锐减:中国新生儿从2018年1520万降至2023年902万(降幅超40%),直接压缩行业客源基础 [27] - 预付费模式风险:行业因资金链断裂倒闭案例频发,同质化竞争加剧 [26][27]
只赚富人生娃的钱,“最贵”月子中心IPO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30 11:35
核心观点 - 公司定位高端月子服务但陷入亏损困境 28天收费13 88万元起 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4463万元 高成本结构导致租赁与人力成本占销售成本近70% [1] - 公司合规风险密集暴露 包括无证行医被处罚 违规发放民间借贷 校招资料中疑似代孕宣传痕迹 [1] - 虚假宣传问题频出 涉及资质 合作 产品 竞争等多个维度 如宣称护理人员持有无权威性的"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 [1] 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 72亿元 5 60亿元 3 58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463万 2077万 1715万 盈利不稳定 [4] - 月子中心业务贡献超80%收入 2021-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 3亿元 4 1亿元 4 7亿元 3 1亿元 [6] - 家庭护理服务及女性功能性食品板块对营收贡献有限 [7] - 2021-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30 6% 29 9% 36 5% 34 6% [12] 运营模式与成本结构 - 采用租赁高端酒店的轻资产模式 72个月子中心中58家为自营 14家为代运营 [8] - 2021-2024年上半年租赁成本分别为7120万元 1 23亿元 1 26亿元 8780万元 占销售成本37%左右 [10] - 人力成本分别为5390万 1 05亿元 1 21亿元 7840万元 占销售成本30%-34% [10] - 一线城市贡献约70%收入 但租赁成本难以协调 [10] 客户与定价 - 圣贝拉中心客单价维持在22万元左右 小贝拉中心客单价约10万元 [9] - 2021-2024年上半年每家自营月子中心平均客户数量为122人 92人 90人 49人 [9] - 小贝拉模式客户数量显著增长 从2021年460人增至2023年1977人 2024年上半年达1359人 [11][12] 合规与经营问题 - 北京月子中心2021-2022年两次因无证行医被处罚 最高罚款15万元 [1][20] - 曾违规向第三方发放民间借贷 违反《贷款通则》 [5][21] - 校招资料中疑似包含代孕宣传内容 涉嫌违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 [21] - 因商业诋毁竞争对手被法院判赔50万元 [14][15] - 虚假宣传包括伪造ACI认证 虚假宣称"唯一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等 被多次处罚 [18][19] 行业背景 - 行业高度分散 公司2023年市场份额仅1 0% [25] - 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0万锐减至2023年902万 五年降幅超40% [26] - 同行爱帝宫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0 6% 亏损扩大至3900万港元 [25]
住28天要13万,月子中心圣贝拉冲刺港股,投资者众星云集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7:43
5月15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信息显示,圣贝拉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满足安排聆讯的前置条件,距离港股上市只差临门一脚。与传统月子中心不 同,圣贝拉采用了"轻资产"的运营方式,将月子中心设于高档酒店,并根据实际需求租赁房间,这样的轻资产模式也使圣贝拉实现了快速扩张,2024年上半 年录得营收3.58亿元,不过利润则仅为1714.9万元。在公司快速发展时期,圣贝拉也曾因虚假宣传受罚,并因此受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整改情况,南都湾财 社记者也就整改情况向圣贝拉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 5月15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信息显示,圣贝拉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值得一提的是,圣贝拉创始人向华的简历十分出众,本硕均毕业于牛津大学,圣贝拉的投资者名单也众星云集,投资者名单中出现了高榕资本、新鸿基、腾 讯、太古地产、中国人寿等多家知名机构的身影。香港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长女伍淑清也曾为圣贝拉投出种子轮,她目前也在圣杯拉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在经营模式上,圣贝拉与传统月子中心较大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所谓"轻资产"的运营方式。圣贝拉的月子中心大部分设于高档酒店,并主要根据实际需求 租赁房间,一般而言,在客户确认入住后,圣贝拉才 ...
圣贝拉获准赴港IPO!高端月子套餐16.88万元起,合规风险仍待解
新浪财经· 2025-05-17 14:38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 [1] - 公司境内运营主体为杭州贝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 - 旗下运营三个差异化月子中心品牌:圣贝拉(超高端)、艾屿(高端)、小贝拉(次高端) [3] - 三个品牌均聚焦高端市场,套餐价格分别为16.88万元起、9.88万元起和6.8万元起(28天) [4]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亏损达4.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0.75亿元显著扩大 [8] - 自2021年至今持续亏损,经营状况未进入良性循环 [8] - 2024年上半年月子中心收入3.06亿元,占总营收85.7% [4] - 月子中心业务占比从2021年90.2%下降至2023年83.5%,但多元化进展缓慢 [4] - 女性功能性食品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13.7%飙升至2023年63.3%,2024年上半年维持在61.1% [6] - 月子中心业务毛利率2023年为34.1%,2024年上半年小幅下降至32.0% [6] 商业模式与运营 - 采取轻资产模式,与五星级酒店合作或租赁独栋别墅 [10] - 2021至2023年间月子中心租赁及相关成本达3.2亿元,占总销售成本37% [10]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3.08%,超过营收增速 [10] - 同业公司普遍亏损,如爱帝宫2022和2023年分别亏损1.65亿元和1.77亿元 [10] 行业环境与挑战 - 中国出生人口2024年为954万,延续下行趋势 [13] - 过去五年一线城市月子中心数量增长80%,而需求增速仅40-50% [13] - 行业面临"421"家庭结构下传统坐月子观念回潮的替代效应 [13] - 业务边界模糊,实际运营中存在产后修复等医疗行为,面临政策风险 [1] 合规与风险 - 子公司近年多次因合规问题受罚,包括无证经营餐饮、无证行医和消防不合规等 [16] - 收购的"悦阁"月子中心传出资金链断裂 [16] - 行业连环爆雷,如"爱家"月子中心破产、"51家庭管家"暂停服务 [16] 战略与前景 - 募资用途包括扩张月子中心、养老护理与新零售,显示战略摇摆 [20] - 面临高端服务市场狭小与普通家庭无力负担的行业悖论 [20] - 创始人向华拥有瑞银投行背景,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