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 - Co模式
搜索文档
 信达生物达成百亿美元BD  股价为何下行?
 BambooWorks· 2025-10-30 10:26
▶ 信达生物在核心资产IBI363上采取 "Co-Co"模式,共同承担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开发成本 这项合作的总金额高达 114 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对外授权的总金额纪录,其中 12 亿 美元的首付款金额也仅次于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 Key takeaways: ▶ 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与武田共同商业化IBI363的权利,有望成为第二家在美国拥有团队直接参与创新药 销售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 近期,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对外授权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种"叫好不叫座"的怪 圈,从7月的荣昌生物到10月的诺诚健华、翰森制药等公司,多笔大额对外授权合作公布后,资本市场的反 应普遍冷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创新药头部企业 信达生物制药 (1801.HK )在上周三达成的超百亿美元 重磅大单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后当天股价在高开后迅速走低,最终收盘下跌1.96%。 10月22日早间,信达生物公布一项被业内誉为"历史级"的BD协议:公司与全球制药巨头 武田制药 (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达成一项涉及三款在研产品的全球战略合作。这项合作的总金额高达114 ...
 中国创新药进入3.0阶段,企业“国际化”不止于“卖青苗”
 第一财经· 2025-10-28 16:36
中国创新药行业逐步进入"in China,in Global"(中国研发,融入全球生态)的阶段。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BD(业务发展)交易热潮让投资者将目光重新投向该行业赛道,却也引起市 场对"青苗贱卖"的隐忧。 业界观点认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已从由跨国药企占据更多话语权的"in China,for Global"(中国研发, 面向全球市场),进入"in China,in Global"(中国研发,融入全球生态)的3.0阶段。 但同时,新药研发始终"九死一生",中国创新药在国内和欧美市场的价格依然悬殊。对于凭借实验室技 术起家的中国Biotech,BD交易仍将是"出海"的重要一步,而获得跨国药企和资本市场认可的门槛正在 不断拔高。 "有人说我们以后不能做BD,这是错误的,因为BD本身是一个市场反应,没有必要去禁止它,很多公 司可以靠着BD继续发展。"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兼首席专家宋瑞霖说。但他也提到,在创新药 发展进入新阶段后,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产业链定位不能仅局限于做"研发管线的世界工厂"。 BD交易新模式 BD交易通常指创新药企将处于临床早期阶段的创新药管线转让给大型外资药企的行为,又被一些业界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