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BD交易
搜索文档
 普蕊斯(301257):Q3业绩超预期 需求有望持续
 新浪财经· 2025-10-31 20:46
事件: 10 月29 日,公司发布2025 年三季报,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9 亿元,同比增长2.59%, 归母净利润为0.87 亿元,同比增长20.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0 亿元,同比增长11.48%。 点评: Q3 收入稳定增长,利润增速超预期。单季度来看,2025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 亿元,同比增 长9.84%,归母净利润为0.33 亿元,同比增长91.60%,收入端实现稳定增长,利润端实现超预期增长, 从25Q2以来利润同比持续改善。 BD 活跃驱动订单好转,公司积极开拓市场。2025 年前三季度,国内外创新药BD 交易持续活跃,从而 带动部分客户需求逐步好转,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的询单量、新签订单同比实现较快增长。此外,短期 内国内临床研究外包行业仍面临一定竞争压力,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并持续加快数智化升级。 客户服务能力完善,项目承接经验丰富。近年来,公司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截至2025 年三季度 末,公司共有员工4271 人,其中专业的业务人员近4000 人,累计服务960 余家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 验机构可覆盖能力为1300 余家,服务范围 ...
 超百亿美元大单却带不动股价 创新药BD催化剂失灵?
 第一财经· 2025-10-29 18:05
 市场表现与近期趋势 - 近期创新药板块对重大BD(商务拓展)利好消息反应冷淡,即便交易金额超百亿美元也未能提振股价,与7月至9月期间一则BD消息就能推动股价上涨形成强烈反差 [2][3][4]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自10月9日开始震荡下行,从1240点上方一路走低至1110点,近一个月持续回调,从9月8日的阶段性高点1326点下跌至1110点,区间跌幅达16% [2][3] - 多家创新药公司股价近期出现显著下跌,例如诺诚健华下跌超21%,康诺亚-B跌超19%,博安生物、昭衍新药、再鼎医药、君实生物均跌超15% [3]   基本面与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多数市值百亿港元以上的港股创新药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在11家公司中仅有3家营收下滑,8家出现增长 [7][8] - 康诺亚-B营业收入为5.47亿元,同比增长812.10%,诺诚健华、信达生物、荣昌生物、百济神州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均达到40%以上 [7][8] - 从盈利角度看,上述11家公司中仅百济神州、瀚森制药、信达生物、和黄医药4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正数,其余7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10]   BD交易分析 - 中国创新药对欧美授权出海(License-out)总额在2025年前9个月达到943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4] - BD交易面临激烈竞争,本质上是存量博弈,跨国药企的需求与预算相对固定,国内药企作为卖方存在竞争,每一笔成功交易都意味着市场上少了一个潜在优质标的 [10] - BD项目具有长期性与不确定性,2020年完成的62起License-out交易中,有25起明确终止合作,退货率高达40% [10]   行业前景与专家观点 - 业内认为当前股价疲软源于前期涨幅过高、基本面盈利支撑不足以及BD交易竞争激烈,但国内资产“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仍在,产业长期景气逻辑依然坚实 [2][12][13] - 经历深度回调与预期出清后,创新药板块调整已基本到位,建议基于中长期产业发展逻辑维持或增加创新药资产的仓位 [12] - 未来创新药出海到美国的难度可能进一步提升,成本会越来越高 [11]
 超百亿美元大单却带不动股价,创新药BD催化剂失灵?
 第一财经· 2025-10-29 18:00
仅仅一两个月前,一项重磅BD(商务拓展)协议,就足以让一家创新药企的股价平地起飞。如今,即便收获了金额 百亿美元以上的超"大单",创新药企业的股价仍旧低迷。 近期,普瑞金、奥赛康、海和药物、维立志博、翰森制药等5家国内药企纷纷宣布达成了商务拓展(BD)交易,但并 没有给创新药二级市场带来什么提振。Wind数据显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从10月9日开始震荡下行,从1240点上方一 路走低至1110点。 "涨不动"背后,是前期涨幅过高、基本面盈利支撑不足、以及BD交易本身面临的激烈竞争。业内普遍认为,短期阵痛 虽难避免,但国内资产"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仍在,经历深度回调与预期出清后,产业长期景气逻辑依然坚实。 拉长时间线看,创新药板块近1个月来持续回调。Wind数据显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月8日达到阶段性高点1326点 后,开始震荡下行,目前仅剩1110点,区间跌幅达到16%。最近20个交易日,诺诚健华(09969.HK)下跌超21%,康 诺亚-B(02162.HK)跌超19%,博安生物(06955.HK)、昭衍新药(06127.HK)、再鼎医药(09688.HK)、君实生 物(01877.HK)均跌超15%。 |  ...
 解码创新药企三季报 授权交易“加速跑” 下一个时代机遇在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07:13
 行业整体趋势 - 中国创新药产业正迎来政策、产业、资本“三期共振”的复苏新起点 [1][12] - 在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下,本土药企转型成效不断显现 [2] - 国内创新药市场正处于“量增质变”的关键阶段,市场对创新药的要求已从“有”转向“优” [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业务发展交易总额达635.5亿美元,已超2024年全年,单笔超10亿美元交易达16笔 [9]   头部公司财务与研发表现 - 恒瑞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1.88亿元,同比增长14.85%,归母净利润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0%,研发费用49.45亿元,累计研发投入超500亿元 [1] - 华东医药2025年1-9月营业收入326.64亿元,同比增长3.77%,归母净利润27.48亿元,同比增长7.24% [2] - 恒瑞医药已在中国获批上市24款1类创新药和5款2类新药,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 [3][4] - 华东医药在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实现全球首创新药突破,创新药研发中心推进90余项管线项目,2025年至今产品共获得5项上市批准 [4]   创新成果与管线进展 - 恒瑞医药前三季度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13项,疾病领域涵盖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等,包括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 [3] - 华东医药构建起以ADC、GLP-1和外用制剂为核心的三大特色产品矩阵,正积极准备三款创新产品的医保谈判工作 [4] - 全新靶点药品数量仅11个,远低于美国的43个和欧洲的24个,中国Top20企业的全球首创新药管线数量仅为全球Top20药企的三分之一 [5] - 靶点同质化问题突出,中国前20位热门靶点集中度高达41%,而美国仅为28% [5]   业务发展与出海合作 -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获得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8] - 恒瑞医药以“NewCo模式”将HRS-1893海外权益授权,首付款含现金及股权共65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13亿美元 [8] - 中国创新药企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模式出现变化,如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采用联合研发模式,更聚焦资产质量和技术平台优势 [10] - 港股成为亚洲最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2025年1-8月上市生物科技企业16家,募集资金净额221.97亿港元 [13]   政策与监管环境 - 新一轮“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正式启动,计划用十年实现从侧重品种研发向建设新药创制能力等四个转变 [4][6] - 中国香港有望在2026年具备独立药品审批能力,通过“香港审批、国际互认”机制为本土创新药走向国际提供制度支撑 [12]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制度,为生物科技企业设立专项快速通道,已收到超50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其中生物科技企业超60% [13]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1-8月,港股上市59家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37%,合计募集资金净额1344.66亿港元,占全球总量24% [13] - 目前有超40家生物科技企业排队待发,创新药企业有22家,研发方向聚焦肿瘤免疫、新型疫苗等高技术壁垒领域 [1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一级市场共完成357笔融资交易,累计融资金额35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融资数量减少14%,融资金额减少27% [14]
 解码创新药企三季报:授权交易“加速跑”,下一个时代机遇在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1:27
 行业整体趋势 - 中国创新药产业正迎来政策、资本与产业"三期共振"的复苏新起点 [1][2] - 行业在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下经历深刻变革,本土药企转型成效不断显现 [2] - 头部药企通过"研发投入-产品获批-销售放量"的正向循环,验证了从"仿创结合"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 [2] - 市场对创新药的要求已从"有"转向"优","me-too"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的升级迫在眉睫 [7]   代表性公司业绩与研发 - 恒瑞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1.88亿元,同比增长14.85%,归母净利润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0%,研发费用达49.45亿元,累计研发投入超500亿元 [1] - 华东医药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26.64亿元,同比增长3.77%,归母净利润27.48亿元,同比增长7.24% [2] - 恒瑞医药已在中国获批上市24款1类创新药和5款2类新药,前三季度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13项,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 [3][4] - 华东医药在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实现全球首创新药(FIC)的上市突破,创新药研发中心正在推进90余项创新药管线项目,2025年至今产品共获得5项上市批准 [4]   业务发展(BD)与国际合作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额达635.5亿美元,已超2024年全年,其中单笔超10亿美元的交易达16笔 [8] -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获得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7] - 恒瑞医药以"NewCo模式"将HRS-1893海外权益授权,首付款含现金及股权共65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13亿美元 [8] - 本土创新药企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模式出现重要变化,转向联合研发,聚焦资产质量和技术平台优势 [9]   政策与资本环境 - 新一轮"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正式启动,计划用十年实现从侧重品种研发向建设新药创制能力带动品种创新等四个"转变" [4][6] - 2025年1—8月,港股上市59家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37%,募集资金净额1344.66亿港元,占全球总量24% [12] - 2025年1—8月,港股上市生物科技企业16家,募集资金净额221.97亿港元,生物科技板块成为最活跃领域 [12]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制度,已收到超过50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其中生物科技企业申请量超60%,有超40家生物科技企业排队待发 [12]   行业挑战与差距 - 中国驱动新药发展的核心技术少,全新靶点药品数量仅11个,远低于美国的43个和欧洲的24个 [5] - 中国Top20企业的FIC管线数量仅为全球Top20药企的三分之一,靶点同质化问题突出,前20位热门靶点集中度高达41%,而美国仅为28% [5] - 支付端压力仍是悬顶之剑,医保基金整体仍以"保基本"为核心,高价创新药的可及性依赖商保补充 [7] - 随着管线集中落地,同质化产品的价格战风险加剧 [7]
 对话恒瑞医药张连山:创新成果要实现价值,必须走向国际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9:21
其中不乏头部创新药企身影。例如,恒瑞医药就在今年宣布与葛兰素史克(GSK)达成重磅协议,将共 同开发至多12款涵盖呼吸、自免和炎症、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根据协议条款,GSK将向恒瑞医药 支付总计5亿美元的首付款。后者将自主研发的PDE3/4抑制剂创新药HRS-9821和最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 家权利(除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中国台湾地区以外)有偿许可给GSK。 对恒瑞而言,在选择商务拓展(BD)项目时,会有哪些考量标准?如何在"实现技术价值最大化"与"维 护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之间寻求平衡? 在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召开期间,恒瑞医药董事、执行副总裁张连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采访时表示,在研发布局过程中,恒瑞医药需依据市场需求与临床需求进行科学规划。从两个层面来权 衡:其一,是全球真正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即患者患有某种疾病却缺乏相应的治疗药物;其二,是中 国临床需求确实存在,即使市场需求覆盖的人群规模有限,我们也会考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在宏观经济持续面临挑战且专利悬崖迫近的背景下,全球生命科学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正加速寻求与中国 生物制药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获取创新产品和技术。这些合 ...
 港股通创新药继续下探,520880跌超3%延续高溢价!机构:BD密集期将至,10月下旬或为重要布局时点
 新浪基金· 2025-10-23 10:36
 港股通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10月23日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下跌超过3%,实时成交额超过1亿元,场内延续高溢价,结合放量来看或有资金逢跌吸筹 [1] - 10月22日板块下挫期间,该ETF单日资金净流入超过7500万元,至此连续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超过1.23亿元 [1] - 成份股方面,37只股票中仅石四药集团1只微涨,荣昌生物下跌8%居首,科伦博泰生物-B和乐普生物-B大幅跟跌,信达生物下跌1% [5]   主要成份股价格变动 - 石药集团现价8.070港元,下跌4.61%,总市值930亿港元 [2] - 中国生物制药现价6.960港元,下跌3.33%,总市值1306亿港元 [2] - 康方生物现价113.000港元,下跌3.00%,总市值1041亿港元 [2] - 百济神州现价183,400港元,下跌1.13%,总市值2959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现价84.350港元,下跌1.00%,总市值1445亿港元 [2]   行业动态与催化剂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114亿美元全球战略合作,创中国创新药BD交易金额纪录,涉及三款产品权益及在研管线开发 [2] - ESMO 2025大会披露多款中国创新药核心项目数据表现良好 [2] - 华福证券指出10月下旬或为布局港股创新药板块重要时点,中长期看好有商业化能力且管线丰富的BioPharma、潜在BD标的及前沿技术方向 [3] - 创新药产业趋势受益降息,业绩预计向好,年底BD密集期或成催化剂 [3]   指数与产品信息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3] - 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权重10.62%)、中国生物制药(权重9.85%)、信达生物(权重9.39%)、康方生物(权重8.68%)、石药集团(权重9.14%)等 [2][3]
 国产创新药BD“新王”诞生!股价天量巨振!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全天放量溢价,资金加速“抄底”?
 新浪基金· 2025-10-22 19:40
 港股通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在10月22日高开低走,场内价格收跌2.74%,再次失守5日均线 [1] - 尽管价格下跌,但该ETF全天放量溢价交易,成交额达3.74亿元,环比大幅增长30%,显示买盘势力强劲 [1] - 近期资金面热度高企,此前10个交易日中有7日资金净流入,合计流入金额达1.76亿元 [1]   成份股市场表现 - 成份股普遍下跌,信达生物在百亿美元大单落地后股价高开低走,最终收跌1.96%,日内振幅超过13%,成交额62.88亿港元创历史天量 [1] - 其他权重股如石药集团下跌5.16%,百济神州和中国生物制药等均下跌超过2% [1]   信达生物重大合作事件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一项价值114亿美元的全球战略合作,旨在共同加速推进信达生物新一代免疫肿瘤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的全球开发 [3] - 此次合作金额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商务拓展交易的最高纪录 [3]   行业前景与配置价值 - 分析人士指出,创新药板块受市场避险情绪影响未能上攻,但当前配置价值尤为凸显,历史上第四季度是商务拓展交易集中落地的季度 [3] - 券商机构认为,创新药商务拓展交易的再次密集落地缓解了市场担忧,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长期产业逻辑不变,临近年底相关交易有望持续活跃 [3] - 中国在研创新药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行业看好中国创新药产业进一步打开商业化空间 [3]   港股通创新药ETF产品特征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被动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该指数完全不含医药外包服务,100%布局创新药研发公司 [4] - 指数超过70%的仓位集中于大市值创新药龙头,是精准表征创新药核心力量的纯正指数 [4]   标的指数成份股与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高达71.63%,龙头优势显著 [5] - 指数成份股包括百济神州(权重10.47%)、中国生物制药(权重10.01%)、石药集团(权重9.58%)、信达生物(权重9.20%)等 [5] - 截至9月底,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08.14%,在同类指数中弹性更高,进攻力更强,领涨一众创新药指数 [5]
 114亿美元天价交易也无力 “创新药二哥”与板块齐跌
 经济观察网· 2025-10-22 19:31
 交易概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就三款在研药物达成合作,交易首付款为12亿美元,总交易额高达114亿美元 [2] - 公司称此次交易为“全球第二大交易”和“中国最大交易”,总交易额在全球创新药交易中仅次于第一三共2023年一笔220亿美元的交易 [4][5]   战略目标与国际化 - 公司提出2030年愿景,目标是成为全球一流的制药企业,计划在2027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2] - 具体考核指标包括2030年在美国实现产品上市、提升海外收入及市值管理目标 [2] - 当前海外收入占比仍较小,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59.53亿元,海外收入6.68亿元,占比仅11%,其中欧洲市场贡献5.51亿元 [3]   合作细节与市场重点 - 合作重点关注美国市场,双方将按四六开比例分担IBI363药物的共同开发成本,并按同样比例分配在美国市场的利润或损失 [3] - IBI363是一款全球首创的PD-1/IL-2α-bias双抗,已于2025年8月在美国获批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3] - 选择武田制药作为合作伙伴,部分原因是其52%的营收来自美国,北美与欧洲市场合计占比超过75%,且在肿瘤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与商业化团队 [4]   市场表现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二三季度的创新药BD交易曾推动股市大幅上涨,但9月后行业股价持续回调,交易带动效应减弱 [5] - 交易公布当日(10月22日),公司股价收跌1.96%至每股85.2港元,较9月初历史最高点下跌22%,总市值约1460亿港元 [6] - 同日港股创新药板块普遍下跌,恒生创新药指数下跌2.46% [6]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交易额最高114亿美元
 北京商报· 2025-10-22 19:25
 合作概述 - 公司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旨在加速推进新一代免疫肿瘤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疗法开发并拓展全球市场价值 [1] - 合作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包括12亿美元首付款和102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 [1] - 该交易刷新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BD交易纪录 [1]   市场反应 - 公司股价在公告发布当日高开9.9%,但随后震荡下跌 [1] - 收盘价报85.2港元/股,当日收跌1.96% [1] - 公司总市值为1460亿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