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传感器

搜索文档
上海又一半导体巨头将“倒下”?
是说芯语· 2025-07-15 09:43
公司现状与传闻 - 深迪半导体进入重组阶段 创始人邹波已离开公司 资本入住重组进展不顺利 [1] - 截至2025年7月 公司拖欠社保工资长达一年 [1] - 2018年估值曾达400亿元 获华为哈勃 比亚迪 惠友资本等战略投资 [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成立于2008年8月 总部位于浙江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始人为留美人员邹波 [2] - 国内首家研发商用消费级和汽车级MEMS陀螺仪惯性传感器的企业 [2] - 核心产品包括MEMS陀螺仪 加速度计 磁传感器及六轴惯性测量单元(IMU) [2] -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手机 平板 TWS耳机) 汽车电子(智能驾舱 车载导航) 智能家居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2][3] 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工艺和集成技术 [2] - 2019年新一代六轴IMU获"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称号 被称为"中国第一动芯" [3] - 产品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 毛利率偏低 难以冲击高端市场 [3] - 在汽车领域 六轴IMU可与GNSS系统协同工作 提升定位精度 潜在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 [3]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公司培养了大量MEMS人才 这些人才正投身本土MEMS产业 [4] - 人形机器人 无人驾驶等新兴市场对MEMS传感器需求快速增长 [4] - 创始人曾表达推动中国MEMS技术站上行业巅峰的愿景 但强调产品竞争力是关键 [3]
芯动联科(688582):MEMS芯片龙头,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天风证券· 2025-07-10 21: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子/半导体,6个月评级为持有(首次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国内MEMS惯性传感器龙头,依托全链条自主技术及高毛利优势,受益于低空经济、智能驾驶及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场景需求增长 [4] - 通过车规级IMU研发突破与国产替代加速,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客户黏性增强 [4] - 预计25 - 27年公司实现收入6.19/8.60/11.8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39/4.59/6.04亿元,EPS分别为0.85/1.14/1.51元/股,对应公司25年PE 77X,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芯动联科:MEMS惯性传感器龙头 - 发展历程:2012年成立,2023年在科创板上市,实现MEMS惯性传感器自主可控,产品覆盖多领域,2024年定点一家车规客户 [14] - 领导层背景:领导层深耕半导体领域,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公司注重对核心技术人员激励 [16] -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分散,金晓冬为实际控制人,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从事不同业务 [20] - 财务分析: -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19 - 2024年CAGR为+38.32%,MEMS螺旋仪贡献超80%,毛利率保持高水平 [22] - 综合费用率稳中有降,2024年为34.21%,研发费用增速快,财务费用率长期低于1% [24] - 资产周转率指标“低”,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呈增加趋势,2024年同比增长765.08% [34] - 外部融资依赖性弱,归母净利润逐年增加,2024年达到2.22亿元,五年间CAGR达+42.41% [38] 核心产品布局——MEMS传感器系列的技术演进与市场穿透 - MEMS传感器: - 简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三次产业化浪潮,即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分为传感器和执行器,尺寸小、能耗低、可批量加工 [40][41][43] - 行业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高,国外厂商占主要份额,公司在国内MEMS陀螺仪领域市占率提升,2022年达23.45% [56][59] - 高性能MEMS陀螺仪与加速度计: - 高性能MEMS陀螺仪:工作原理是感应外部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输出,具有低成本、小体积等优势,可应用于中低精度两光陀螺领域,客户黏性强 [66][70][72] - MEMS加速度计:利用敏感结构转换电容变化得到加速度值,分为多种类型,2024年收入为2783.97万元,五年间CAGR达38.45%,在研项目技术水平领先 [73][74][75] IMU:低空经济、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驱动下的第三增长极 - 市场规模:全球和中国MEMS IMU市场规模均呈增长趋势,公司IMU营收近三年大幅增加,2021 - 2024年CAGR达175.8% [76] -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政策推动发展,市场规模增长快,导航定位模式发展带来IMU潜在增量 [79][80][83] - 高阶智驾:L2+智驾渗透率提升带动高精定位需求,IMU是定位关键组件,高精定位系统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84][85][87] - 人形机器人:IMU是实现自主导航等的关键组件,市场规模增长快,带动IMU市场需求增长 [90][91][9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实现收入6.19/8.60/11.84亿元,同比增长53.00%/38.98%/37.70%,毛利率为83.08%/82.86%/82.79% [95] - 分业务来看,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惯性测量单元、技术服务收入均有增长预期 [95][97][98] - 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97]
芯动联科(688582):公司事件点评报告:MEMS陀螺仪领域业内领先,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华鑫证券· 2025-04-30 23: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MEMS陀螺仪领域业内领先,加速度计和其他传感器领域不断突破,在手订单充足,预计对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数据 - 2025年4月29日,当前股价66.9元,总市值268亿元,总股本401百万股,流通股本247百万股,52周价格范围24.94 - 70.08元,日均成交额251.88百万元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89.27万元,同比增长291.7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436.7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985.83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27.5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34.3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48.21% [5] 投资要点 - 应用领域多点开花,销售收入放量增长,产品经下游用户验证导入,进入试产及量产阶段项目增多,应用领域增加,覆盖高端工业、测绘测量等领域,已定点一家车规客户,市场渗透率提升带动销售收入增长 [5] - MEMS陀螺仪领域业内领先,加速度计实现突破,新推出的高性能谐振式加速度计领先程度与MEMS陀螺仪技术相当,性能较传统产品提升一个量级,还研发出单片双轴和单片三轴产品,提高集成度;压力传感器领域已推出小量程产品并供货,正研发大量程产品 [6] - 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产品订单充足,车规级客户定点,2025年内将向客户P销售一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产品,合同金额约2.7亿元和1.6375亿元(含税);收到国内某知名汽车企业定点通知,将研发车用六轴芯片,模块化IMU定点车厂合作有助于打通供应链及质量体系认证,未来计划布局小型化机器人市场 [7][8]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6.28、8.81、11.98亿元,EPS分别为0.80、1.07、1.4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3、63、47倍 [9] 财务预测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405|628|881|1198| |增长率(%)|27.6%|55.4%|40.1%|36.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22|322|428|573| |增长率(%)|34.3%|44.9%|32.9%|34.0%| |摊薄每股收益(元)|0.55|0.80|1.07|1.43| |ROE(%)|9.6%|12.4%|14.5%|16.7%|[11] 详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指标见文档[12]
国家杰青创业,出货量数百万颗,上海传感器厂商拿下政府数千万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4-10 07:55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上海科创领投 浦东创投跟投 芯湃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4]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4] 公司技术与工艺 - 公司掌握"微创手术"工艺(MIS Process) 可覆盖多种主流MEMS传感器并实现低成本高良率规模制造 [5] - "微创手术"工艺与博世APS工艺齐名 是世界上少有的第三代压力传感器制造工艺之一 [8] - 该工艺通用性强 可加工多种传感器芯片 具备膜厚精确控制技术 使芯片面积大幅缩小至竞品的三四分之一 差压传感器芯片甚至可做到十分之一 [8] 产品布局与量产情况 - 公司产品包括差压、绝压、高温压力芯片和流量传感器芯片等 [6] - 绝压、高温压力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 差压芯片将从今年2月开始稳定出货 [3][6] - 绝压传感器芯片多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如智能手表) 出货量达数百万颗 [8] - 高温绝压传感器芯片可耐受极端高温环境 已通过客户验证并进入量产阶段 [9] 市场表现与客户情况 - 2024年公司已累计对接客户超30家 涵盖消费、医疗、汽车、工业、军工等领域 [8] - 高温压力传感器芯片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等高端领域 面向航空航天类客户每年可出货上万颗 未来将提升产能至2-3万 [10] 行业市场规模 - 2022年全球MEMS行业市场规模达184.77亿美元 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达982.1亿元 同比增长15.1% [8] - 预计今年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571.3亿元 [8]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计划拓展医疗与机器人领域 将传感器芯片应用于血压测量和机器人触觉等高精度需求方向 [11] 创始团队背景 - 创始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 创始人李昕欣为国家杰青、上海市领军人才 发表SCI论文超200篇 多项产品已成功商业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