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ewCo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美元基金重新“杀”回中国创新药
36氪· 2025-11-05 10:10
2025年9月,恒瑞医药又完成一笔NewCo交易,与美国Braveheart Bio就其自主研发的心肌肌球蛋白小分子抑制剂HRS-1893项目达成独 家许可协议,首付款6500万美元,交易总额最高10.13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恒瑞医药今年以来的第四笔BD交易,当前BD 交易总额已超过150亿美元。 由此可见,美元基金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大撤退之后,如今又重新"杀"了回来,并且势头更为迅猛。那么这一次,美元基金的加码策略 是什么?又会给中国创新药市场带来怎样的改变?这值得全行业关注。 01 美元基金为何又盯上中国创新药? 大概在2010年前后,以高瓴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富达亚洲风险投资为代表的一批美元基金先后参与了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 物、亚盛医药等创新药企业的早期投资,这被认为是美元基金加码国内创新药企的开端。 这无疑是一个耀眼的数字,但在大额BD交易频发的当下,其实也并不算新鲜事,反倒是站在后面的出资方更引人注目。据悉,在恒瑞 今年四笔海外BD交易中,除德国默克外,其他三个都来自于美元基金,而这刚好揭露了一个愈发明显的行业现象,即美元基金正在重 新"杀"回中国创新药。 图1.2020-2025年 ...
十年破冰,驶向深海:中国创新药的资本航线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2:16
行业资金流向变化 - 2024年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首付款总额超过创新药研发融资,成为主要资金流向[1] - License-out不仅带来现金流,更关键的是赢得推进全球临床的时间窗口,这是产品市场价值的基础[1] - BD交易被视为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被看见的体现,是借助资本与跨国巨头之力迈向全球市场的重要一步[2] 行业发展阶段与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业从技术追随者逐步成长为全球生命科学浪潮中的重要一极[2] - 行业正从政策与资本驱动迈向系统化产业能力建设的深刻转型[2] - 创新药行业素有"双十定律":研发到上市需10年时间,投入常高达10亿美元[3] 资本市场与政策环境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在即,叠加地方产业并购基金加速落地,为一级市场退出注入新想象力[2]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交易总额[6] - 证监会宣布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支持未盈利但技术有突破的优质科技企业[7] 投资机构角色演变 - 创投机构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更是支撑项目"从0到1"的关键力量[5] - 专业医疗创投机构将BD作为投后赋能新战场,协助企业构建BD路径与资源网络[6] - 投资机构需全方位提升投后赋能能力,包括团队构建、财务模型搭建、商务拓展等[8] 退出路径多元化 - License-out是初创企业验证自身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路径[6] - IPO退出逻辑正在回归,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环境迎来积极信号[7] - 并购交易有望持续提升,中国创新药资产在全球展现极强性价比与吸引力[10] 地方产业基金发展 -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完成收官落地,投资人包括上海医药、君实生物等龙头企业[11] - 该基金有助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地方耐心资本建设的重要探索[11] - 基金聚焦龙头链主协同、产业强链补链等策略,有望助力产业链整合升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