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额度

搜索文档
一批QDII基金“开门迎客”,港股配置价值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21:28
QDII基金放宽限购额度 - 7月以来已有79只QDII基金放宽限购额度,包括易方达、华宝、鹏华等基金公司旗下产品 [1][2] - 易方达调整5只QDII大额申购上限,其中易方达纳斯达克100ETF联接单日申购上限从100元调整至2000元,其余4只从100元调整至1000元 [2] - 华宝基金调整3只QDII大额申购门槛,华宝致远混合型基金(QDII)从2万元调整为20万元,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发起式(QDII)从5000元调整为2万元 [2] - 鹏华基金调整2只QDII大额申购限额,鹏华全球高收益债(QDII)人民币份额从5万元调整为10万元,美元现汇份额从1万美元调整为2万美元 [2] - 华安日经225ETF(QDII)、华安德国(DAX)ETF(QDII)等基金恢复申购业务,汇添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ETF等恢复大额申购 [3] QDII额度获批情况 - 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底新发放30.8亿美元QDII投资额度,累计额度达1708.69亿美元,获批机构191家 [4] - 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16家公募各获批5000万美元额度,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8家公募各获批4000万美元额度 [4] - 睿远基金、财通证券资管首次获批QDII额度,均为5000万美元 [5] - 易方达基金累计获批QDII额度超过70亿美元,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累计获批均超过60亿美元 [5] QDII基金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投向港股创新药和新消费的QDII基金取得超过50%收益,投向美股的QDII基金取得接近10%收益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上半年净值增长86.48%,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港股创新药 [8] - 国富全球科技互联美元现汇A年内收益率10.53%,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年内收益率9.69% [8] 美股与港股估值对比 - 截至7月7日,纳斯达克指数PE42.06倍(2009年以来80%分位点),标普500指数PE27.88倍(2009年以来91%分位点) [8] - 恒生指数PE10.64倍,恒生科技PE19.83倍,港股整体估值较低 [9] - 业内人士认为港股高股息板块和创新药板块仍有较好投资机会,港股QDII性价比渐超美股 [8][9] QDII基金市场现状 - 市场上共有675只QDII基金,其中363只暂停大额申购,26只暂停申购,4只处于封闭期,合计占比58.22% [7] - 部分高溢价ETF如国泰标普500ETF溢价率仍达11.48%,但多数产品溢价收窄 [6] - 基金公司优先将外汇额度分配给溢价较大的QDII基金和市场热度高的产品 [7]
多只QDII,放宽限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5:55
QDII基金放宽大额申购限制 - 多只QDII基金近期放宽大额申购限制或恢复申购业务 包括鹏华、华宝、华安、汇添富等基金公司旗下产品 [1][2][4][5] - 华宝基金调整旗下多只QDII产品大额申购门槛 华宝致远混合型基金(QDII)从2万元上调至20万元 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发起式(QDII)从5000元上调至2万元 华宝海外科技股票(QDII-LOF)从2000元上调至1万元 [2] - 鹏华基金调整旗下QDII产品限额 鹏华全球高收益债(QDII)人民币份额从5万元上调至10万元 美元现汇份额从1万美元上调至2万美元 [4] QDII额度获批情况 - 6月底60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合计新增21.2亿美元QDII额度 距离上一次额度下发时隔约一年 [6] - 证券基金类机构中 22家各获5000万美元额度 12家各获4000万美元 9家各获3000万美元 10家各获2000万美元 7家各获1000万美元 [6][7] - 累计获批额度方面 易方达基金超过70亿美元 华夏和南方基金均超过60亿美元 [7] 行业观点 - 业内人士认为QDII基金放宽申购限制与新一轮QDII额度获批有关 [1][5] - 新额度到位后 基金公司可能优先放宽投资于热门市场的基金或将新额度分配给规模小的基金 [5]
重磅!最新最全QDII额度扩容名单来了!哪些“限购基”又能加仓了?
私募排排网· 2025-07-03 11:41
QDII额度新增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191家机构累计获批QDII额度达1708.69亿美元,较5月新增30.8亿美元 [2] - 证券基金类机构获新增额度21.2亿美元(占比69%),银行类获6.6亿美元,保险类获3亿美元 [2] - 22家基金公司各获5000万美元额度,12家获4000万美元,9家获3000万美元,睿远基金和财通资管首次获批即获5000万美元 [2] 头部基金公司额度分布 - 易方达累计额度77.8亿美元(新增0.5亿),华夏67.7亿美元(新增0.4亿),南方60.2亿美元(新增0.4亿) [6] - 博时、嘉实、中金等机构新增额度0.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中国新增0.2亿美元 [6] - 永赢、宝盈等中小型机构新增额度0.3-0.5亿美元 [6] QDII基金申购限额调整 - 指数型QDII中,宝盈纳斯达克100指数申购上限从2000元提升至100万元,博时标普石油天然气指数从1.5万元提至8.5万元 [10] - 权益型QDII中,宏利印度股票和汇添富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混合申购上限从1万元提至10万元 [11] - 债券型QDII中,汇添富美元债人民币份额申购上限从1万元提至10万元 [17] 新额度使用方向 - 头部基金公司可能优先放宽热门市场QDII基金的限购,或向规模较小的基金分配额度以提升管理规模 [8] - 新获额度的机构如睿远、财通资管可能加速推出美股科技、新兴市场等主题QDII产品 [21] - 部分老牌公司可能利用新增额度布局亚太高股息等差异化赛道 [22] 基金类型分布特征 - 权益型QDII共28只单日申购上限超1万元,富国蓝筹精选等5只维持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11] - 债券型QDII共24只单日申购上限超1万元,海富通全球美元收益债券维持250万元上限 [16] - REITs型QDII中,南方道琼斯美国精选REIT指数和鹏华美国房地产维持10万元申购上限 [20]
QDII额度扩容意义重大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20
QDII额度扩容的核心意义 - 国家外汇管理局向部分QDII机构发放30.8亿美元投资额度,支持跨境投资业务并满足境内居民对外投资需求 [1] - QDII制度是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安排,新额度发放体现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1] - QDII额度扩容对金融市场、投资者、境内金融机构等多层面产生深刻影响 [1] 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 QDII额度扩容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2] - QDII与QFII形成合力,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的双向开放格局 [2] - 双向开放促进资本全球优化配置,为经济寻找新增长点和合作机遇提供空间 [2] 人民币国际化 - 部分QDII产品(如RQDII)允许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外人民币计价资产,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范围 [3] - QDII健康发展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功能 [3] 投资者资产配置 - QDII额度扩容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实现财富保值增值 [3] - QDII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5月末资产净值达6542.7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7.03% [4] - 新额度发放为资产管理机构服务境内居民全球配置需求提供保障 [4] 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 - 此次60家证券类机构获批21.2亿美元QDII额度,包括44家基金公司、11家券商资管及5家券商 [5] - QDII额度扩容为金融机构提供新利润增长点,提升全球资产管理能力 [5] - 管理境外投资要求金融机构提升研究、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及国际化运营能力 [5]
博时市场点评7月1日:两市涨跌不一,成交有所缩量
新浪基金· 2025-07-01 17:11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涨跌不一,上证指数上涨0.39%至3457.75点,深证成指上涨0.11%至10476.29点,创业板指下跌0.24%至2147.92点,科创100上涨0.41%至1074.93点 [4] - 申万一级行业中综合、医药生物、银行涨幅靠前,分别上涨2.60%、1.80%、1.54%,计算机、商贸零售、通信跌幅靠前,分别下跌1.18%、0.79%、0.45% [4] - 市场成交额缩量至14967.62亿元,两融余额上涨至18504.52亿元 [5] 经济数据 - 中国6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4,高于上月2.1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回升至荣枯线上方,生产指数创七个月新高 [1] - 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但企业采购行为仍谨慎,价格指数处于低位,主动去库存持续 [1] 政策动态 - 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可享受10%税收抵免,政策有效期至2028年底,需连续持有5年以上,旨在鼓励外资长期投资并聚焦高新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 [2] - QDII额度新增30.8亿美元,支持境内机构合规开展跨境投资,缓解资本单向流动压力并促进全球资产配置 [2][3] - 深交所发布新规,松绑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的募集资金用途限制,提升融资灵活性,创业板超六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受益 [3] 海外影响 - 以伊冲突缓和及美联储鸽派言论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当前预期三季度开始降息,全年降息两次 [1] - 若美联储7月意外降息且中国央行同步宽松,可能成为流动性推动市场的催化剂 [1] 市场展望 - 短期指数维持震荡,中报业绩将成为主要逻辑,建议关注业绩向好或具备反转逻辑的方向 [1] - QDII额度扩容中长期或提升境内投资者对港股及海外中概资产的关注度 [3] - 新规有望引导资金向创新领域倾斜,优化资本市场结构 [3]
30.8亿美元!新一轮QDII投资额度获批,睿远、财通资管新入局
搜狐财经· 2025-06-30 22:16
QDII额度扩容 - 外汇局最新披露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QDII累计批准额度达1708.69亿美元较去年5月增加30.8亿美元 [2] - 本轮新增额度覆盖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五类82家机构其中基金公司44家券商及资管16家 [2] - 银行类机构41家额度282.4亿美元证券类78家942.9亿美元保险类48家393.23亿美元信托类24家90.16亿美元 [2] 机构额度分配 - 中银理财等10家银行及理财子各获5000万美元新增额度 [3] - 易方达广发等22家证券基金机构各获5000万美元华夏南方等12家各获4000万美元招商银华等9家各获3000万美元 [3] - 睿远基金财通资管首次获批QDII额度均为5000万美元 [3] QDII产品动态 - 招商纳斯达克100ETF联接基金单日申购限额从1万元放宽至10万元大成同类产品放宽至3000元 [4] - 国泰标普500ETF联接基金将单日限额从5万元收窄至1万元该产品曾于3月暂停申购6月25日刚恢复 [4] - 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场QDII基金规模达6440.2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27.06亿元增幅5.35% [4] 市场影响分析 - QDII额度发放有助于满足境内投资者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5] - 额度扩容支持普惠金融提供多元化投资产品助力投资者分散风险获取长期收益 [5] - 对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具有深远意义 [5] 投资策略建议 - 美股市场因聚集全球科技龙头且AI产业趋势明确适合通过定投积累优质资产 [6] - AI算力仍是美国经济重要驱动力一季度财报缓解业绩担忧标普500指数获降息预期等利好支撑 [6]
QDII额度再度获批,资金出海按下“加速键”
环球网· 2025-06-27 10:35
QDII额度发放情况 - 60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合计获批21 2亿美元QDII额度 每家机构获批额度在1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 [1] - 22家机构各获得5000万美元额度 包括易方达 广发 富国 天弘基金等 [1] - 12家机构各获4000万美元 包括华夏 南方 工银瑞信等 [1] - 9家机构各获3000万美元 包括招商 银华 兴证全球基金等 [1] - 10家机构各获2000万美元 包括兴业 建信 浦银安盛基金等 [1] - 7家机构各获1000万美元 包括平安 财通 融通基金等 [1] - 财通证券资管 睿远基金首次获批QDII额度 [1] 机构累计获批额度 - 易方达基金累计获批QDII额度超70亿美元 [1] - 华夏 南方基金累计获批额度均超60亿美元 [1] 机构类型分布 - 基金公司有44家 [1] - 券商及券商资管有16家 [1] QDII基金规模增长 - 截至5月末 全市场QDII基金规模达6440 24亿元 年内增长327 06亿元 增幅5 35% [2] - 2024年全年 QDII基金规模猛增1943 36亿元 同比增幅高达46 61% [2] - QDII基金总规模连续6年保持正增长 [2] 投资布局方向 - 2025年以来港股基金赚钱效应提升 多只恒生科技ETF 恒生科技指数ETF 港股创新药ETF等QDII基金规模暴增50亿元以上 [4] - 近期投资美股的ETF溢价率回落 投资者可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 [4] - 基金公司可能布局港股类QDII基金 [4] - 部分非港股通投资标的也具价值 未来或发行相关QDII基金 [4] - 新增额度考虑布局偏稳健类产品 主投海外债券市场的固收及"固收+"基金 [4]
日本盼中国放宽资金出海限制,为日股注入活水
日经中文网· 2025-05-14 15:22
日本财务省要求中国放宽资本管制 - 日本财务省向中国政府提出扩大QDII投资额度的要求 旨在促使中国资金流向日本股市等海外市场 [1] - 要求提出契机为2024年1月华夏野村日经225ETF因交易价格大幅偏离净值而暂停交易 [1][2] - 中日部长级会议中日本明确要求提高QDII额度上限 但具体金额和时间未明确 [1] QDII机制现状与影响 - 中国现行QDII额度上限自2024年6月底以来保持1677.89亿美元未变 [1] - 扩大QDII额度可缓解ETF价格与净值偏离问题 避免交易中断 [2] - 日本财务省认为投资日股ETF经济安保风险低于房地产并购 中国资管公司也强烈希望额度扩大 [2] 中国资本外流背景与动因 - 2024年中国贸易顺差达992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是2001年加入WTO时的40倍 [3] - 国内房地产低迷+股市疲软+国债收益率下降 导致资金缺乏投资标的 [3] - 少子老龄化加速推动家庭储蓄需寻求海外投资 日本官员称此举对中国有利 [3] 国际资金流动趋势 - 欧美资管公司正积极吸引中国资金 对美投资或缓解中美摩擦 [3] - 中国2015-2016年资本外流教训使当局对放宽QDII持谨慎态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