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1结算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陈翊庭称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年底支持T+1结算
财经网· 2025-08-21 11:36
港交所战略投入与系统升级 -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公司在保持全球竞争力方面坚持战略性投入原则,持续加大数据平台优化和交易结算系统升级的资本开支力度 [1] 24小时交易机制研究 - 港交所注意到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将审慎渐进地研究延长交易时间,需待系统升级、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推进 [1] 结算周期调整计划 - 港交所正与市场参与者探讨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技术系统预计2024年底前支持T+1结算,但具体实施时间需征求多方意见 [1]
港交所陈翊庭:港交所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8-21 07:21
港交所战略投入与竞争力提升 - 港交所坚持战略性投入原则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在资本开支方面持续加大数据平台优化和交易结算系统升级的投入力度 [2] - 交易所运营需投资者 企业 产品 基础设施和科技赋能等元素协同发展 公司基于人货场理念关注市场需求动态并及时响应 [2] 交易机制创新研究 - 港交所注意到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 将秉持审慎渐进原则研究延长交易时间 [2] - 24小时交易机制推进需待交易系统升级 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实施 [2] 交易结算系统优化 - 恶劣天气交易机制实施以来港交所交易及结算系统稳定性经受住实践检验 最近三次香港恶劣天气期间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均维持在2000亿港元以上 [3] - 公司正与市场参与者探讨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技术系统在2024年底前将支持T+1结算周期 具体实施时间需征求多方市场参与者意见 [3]
港交所将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
第一财经· 2025-08-20 19:59
资本开支与战略投入 - 公司坚持战略性投入原则 在资本开支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重点投入数据平台优化和交易结算系统升级 [1] - 公司保持全球竞争力 通过战略性资本开支强化基础设施 [1] 交易时间延长计划 - 公司注意到纳斯达克拟于2026年下半年实施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 将秉持审慎渐进原则研究延长交易时间 [1] - 延长交易时间需待交易系统升级 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及监管框架配套成熟后逐步推进 [1] 结算周期改革 - 公司正积极与市场参与者探讨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技术系统在2023年年底前将支持T+1结算周期 [1] - T+1结算具体实施时间需征求多方市场参与者意见 [1]
T+2变T+1,港交所拟缩短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将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18 18:45
港股结算周期调整至T+1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将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1,以提升市场效率和降低风险 [1] - 港股自1992年以来一直采用T+2结算周期,调整为T+1将显著缩短投资者结算时间 [1] - 全球市场趋势显示,88%的股票交易将在2027年前采用T+1或T+0/T+1结算 [5][6] 市场影响与优势 - T+1结算可降低市场波动风险和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减少价格波动导致的潜在损失 [8] - 资金和证券更快交割,提高流动性,尤其对中小企业股票买卖价差缩小和交易量增加有积极影响 [8] - 投资者资金占用时间缩短,融资成本降低,资本利用效率提升,对散户和机构均有利 [8] - 跨市场衍生品套利交易资金效率提升,极端行情风险水平降低 [8] 行业挑战与调整 - 券商、银行等需调整营运模式,流程标准化、系统自动化和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求提高 [9] - 港股通投资者将受影响,需调整系统以适应T+1结算,但更接近内地A股做法 [10] - 港股结算涉及多币种(人民币、美元、港币),复杂性高于A股和美股 [9] - 外汇市场T+2惯例可能增加投资者结算货币转换成本 [9][10] 市场数据与背景 - 香港现货市场总市值达42.7万亿港元,较10年前增长70% [7] - 日均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较10年前增长246% [7] - 2025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超7300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成交量23% [10] - 沪深港通启动以来,南向港股通成交额增长逾110倍 [10] 未来展望 - T+1结算有望提升南向资金交易活跃度,推动A+H股套利等多元化交易策略 [11] - 需两地监管和交易所协作制定周密计划,券商需升级港股通系统 [11]
T+1结算!港股拟重大调整
金融时报· 2025-07-17 21:34
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调整讨论 核心观点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调整为T+1 [1] - 调整旨在提升市场效率并与国际接轨 同时需克服时区差异和系统升级等挑战 [3] - 全球88%股票交易预计2027年采用T+1或T+0结算 香港需跟进趋势 [2] 市场现状 - 香港现货市场2025年上半年日均交易额超2400亿港元 上市公司超2600家 [2] - 现行T+2结算制度自1992年实施 支撑了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 [2] - 目前实行T+1的市场包括中国内地 美国 加拿大等 欧洲经济区计划2027年加入 [2] 潜在影响 - 缩短周期可降低系统性风险 提升与国际市场的协同性 [3] - 外汇转换和自动化流程升级将成为市场参与者的主要挑战 [3] - 调整仅涉及二级市场结算 一级市场不受影响 [3] 推进计划 - 港交所呼吁2025年9月1日前提交意见 以制定实施时间表 [3] - 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需凝聚共识并保持金融生态与时俱进 [3] - 完整过渡预计需数年时间 需全行业协调配合 [3]
港股拟大调整!T+2缩短至T+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23:36
香港交易所缩短结算周期讨论 - 香港交易所刊发讨论文件拟将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1 自1992年以来首次调整结算周期 [1] - 缩短结算周期潜在好处包括提高市场效率 降低系统性风险 与国际市场更紧密接轨 [1] - 过渡至T+1面临挑战 包括时区差异 外汇转换 更短结算时间窗口 需市场参与者升级系统 实现流程自动化 [1] - 结算周期调整仅限二级市场交易 不涉及一级市场新股认购结算 [2] 港交所2024年五大工作重点 - 缩小小型和大型股票最小买卖差价 首阶段年中启动 约半数股票买卖差价或减半 [2] - 推进T+1结算周期技术准备 预计年底前完成 需市场生态圈协同适应 [2] - 检视新股上市规则 涵盖上市前后合规要求 [2] - 发展衍生品平台 计划2028年推出 [2] - 探索数据平台 综合基金平台等互补业务 [2] 港股市场动态 - 12家机器人公司集中赴港上市 未盈利企业加速资本布局 [3] - 港股IPO活动活跃 投行业务竞争加剧 7月或现上市高峰 [3]
港股结算周期拟大调整!T+2缩短至T+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22:06
香港交易所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讨论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正就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至T+1进行市场讨论 旨在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并保持国际竞争力 [1] - 全球趋势显示88%股票交易将在2027年底前采用T+1或T+0结算 香港现行T+2模式已落后国际主流 [1] - 过渡至T+1可提升市场效率 降低系统性风险 促进与国际市场接轨 但需克服时区差异 外汇转换等操作挑战 [1][2] 香港交易所战略方向 - 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需通过行业协作落实优化措施 将在市场共识基础上制定实施时间表 [1] - 2024年五大工作重点包括:缩小股票买卖差价 T+1结算技术准备 新股规则检视 2028年衍生平台推出 数据及基金平台拓展 [2] 实施细节与范围 - 首阶段股票买卖差价调整预计2024年年中启动 约50%股票的差价可能减半(基于日均成交额统计)[2] - T+1结算技术系统或于2024年底就绪 但需市场生态协同准备 [2] - 改革仅涉及二级市场股票现货交易结算 不涵盖新股认购等一级市场交易 [2] 行业影响 - 市场参与者需升级系统并实现流程自动化 以应对更短的结算时间窗口 [2] - 全球交易所竞争压力驱动改革 香港需通过基础设施升级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2]
港交所发布是否改行“T+1”结算讨论书:仅限股票现货二级市场,不涉及IPO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18:11
港交所缩短结算周期计划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将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T+1或更短[1] - 全球88%股票市场预计在2027年底前采用T+1/T+0结算模式[1]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技术准备将在2023年底完成[1] 市场现状与数据 - 香港现货市场采用T+2结算周期已持续31年(自1992年起)[1]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600家[2] - 2023年上半年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402亿港元[2] 改革潜在影响 - 优势包括提升市场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增强国际接轨[2] - 挑战涉及时区差异处理、外汇转换效率、系统升级需求[2] - 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可能提升市场流动性[1] 实施路径 - 仅适用于二级市场交易结算(不包含新股认购)[2] - 需要市场参与者协同升级自动化系统[2] - 港交所强调需凝聚行业共识后制定具体时间表[2]
港交所拟缩短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的结算周期 以T+1作为可行方案
新华财经· 2025-07-16 17:19
港交所缩短结算周期讨论文件 核心观点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就缩短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至T+1征求市场意见,目标是与全球趋势接轨 [2][3] - 全球88%股票市场交易预计在2027年底前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香港现行T+2模式已落后国际主流 [2] - T+1被视为香港最可行的过渡方案,T+0可能对市场参与者造成过大压力 [3] 潜在好处 - 提高市场效率并降低系统性风险,与国际市场更紧密接轨 [3] - 支持投资者资金在全球市场的顺畅流动,减少跨市场操作障碍 [3] 实施挑战 - 市场参与者需应对时区差异、外汇转换及更短的结算时间窗口 [3] - 需升级系统、实现流程自动化,并与全市场协调以维持运营稳定性 [3] 适用范围与时间安排 - 仅适用于股票现货市场二级交易,不涉及一级市场(如新股认购)结算 [3] -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1日,通过港交所官网提交 [4]
港交所陈翊庭:H+A上市不会分薄投资者基础 计划年内就“T+1”结算周期发布白皮书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4:06
大湾区企业上市政策 - 中央最新文件允许香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先A后H"或"先H后A"均可帮助企业接触更多投资者,不会分薄投资者基础 [1] - 该政策有望增加股份流通量并提升估值,形成良性循环,以宁德时代香港上市为例,其A股流通量亦有提升 [1] - 港交所目前正处理逾160宗上市申请,其中接近20间企业拟集资逾10亿美元 [1] 香港吸引新兴市场企业上市 - 香港近年加强向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吸引企业上市,最佳策略是吸引已上市公司在香港第二上市 [1] - 过去12个月至少有3家新加坡公司在港上市,1家泰国公司即将挂牌,东南亚廉航公司AirAsia母企Capital A正研究在香港双重上市 [2] - 新兴市场企业在本土市场发展成熟但融资深度不足,香港可发挥优势满足其融资需求 [1] 结算制度改革 - 港交所计划年内就"T+1"结算周期发布白皮书,交易所没有既定立场 [1][2] - 美国市场已由"T+2"改为"T+1",缩短周期可提升效率但增加营运风险 [2] 港股交易机制优化 - 港股最低买卖单位由"每手"改为"每股"的提议需评估系统调整和业界运算负荷 [2] - 港交所和机构收费多以每手为基础,更改机制需与业界软咨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