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X油气市场体系
搜索文档
《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解读之四︱以系统性制度重构驱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11-23 11:08
三、确立多元天然气储备责任体系,强化市场调节能力 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 "全国一张网" 《管理办法》参照《能源法》体例,将基础设施规划以专章形式予以明确,突出全国石油天然气规划的宏观引领作用,并 强调规划编制必须与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区域规划实现实质性对接。此举旨在从源头上破解长期制约项目落地的土地、用 海、生态保护红线等关键要素协调难题,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布局全面融入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统筹与协 同。同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所有跨境、跨省干线管道及新增连通项目,均须统一纳入全国规划后方可实施。此举 是国家强化油气统筹治理的刚性举措,旨在从根源上杜绝管网分割与重复建设,是构建高效贯通 "全国一张网"的根本保 障。 二、深化输销业务分离,破解 "最后一公里"瓶颈 本次修订的核心举措在于强制实施输销业务分离。《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 "承担国家石油天然气干线建设主体责任的企 业"这一主体范畴,并严格限定其经营范围,禁止涉足油气勘探开发、进出口、生产销售等竞争性业务;同时规定,从事竞 争性业务的企业亦不得参与干线管道投资与运营。通过彻底厘清干线管输与生产销售之间的业务边界,打破纵向一体化垄 断格局,为实 ...
《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专家解读丨深入贯彻《监管办法》助力形成“X+1+X”油气市场体系
国家能源局· 2025-10-17 20:03
文章核心观点 - 新版《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的颁布旨在推动形成“X+1+X”的油气市场体系,即上游多主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集输、下游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3] - 国家管网集团作为“全国一张网”的运营主体,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创新和市场规则完善,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夯实了公平开放的物理基础并释放了市场活力 [3] 设施开放与“全国一张网”建设 - 公司积极构建“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天然气管网、“四大进口通道+三大区域”原油管网和“三纵三横”成品油管网,运营管道总里程超过10.8万公里 [4] - 通过推进管道互联互通,天然气互联互通转供能力显著提升74%,基本消除了基础设施保供能力的硬瓶颈 [4] - 引导省级管网市场化融入,已组建并控股运营广东、浙江、甘肃等省网公司,推动区域管网从“各自为政”转向“协同开放” [5] - 公平受理客户新增上下载开口需求,累计批复项目617项,投产386项,打通了西北、大庆等多处资源上载通道,覆盖各类大工业及民生用户 [5] 服务开放与市场活力释放 - 托运商客户数量从最初的5家大幅增长至1005家,中小托运商管输资源占比从2.1%提升到10.2% [7] - 上游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数量超过70家,增长近10倍,有效促进了上游资源的多主体多渠道供应 [7] - 公司研发创新服务产品,帮助86家中小客户解决资源时空不平衡和调峰难等业务痛点 [8] - 通过优化一体化协同运营,与2020年相比,仅管输费一项每年为社会节约用能成本约120亿元 [8] 规则公平与市场机制完善 - 公司出台《托运商准入管理实施细则》、《天然气互联互通管理细则》等制度,为关键环节提供了明确的规则和标准 [9] - 强化信息报送与公开,在国家能源局指定平台定期报送信息,并开发自动化的信息公开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透明可预期”的接入环境 [9]
长三角原油管网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
新华日报· 2025-06-16 06:11
能源输送规模与贡献 - 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在"十四五"期间累计输送原油超4亿吨,满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并向长江中游炼化企业提供资源保障[1] - 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十四五"期间累计向江苏省内炼化企业输送原油9700余万吨,支撑"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2] - 仪征输油站"十四五"累计输送原油超1.6亿吨,每分钟输送72吨原油,年外输量3500万吨支撑沿江炼化企业85%以上产能[2] - 公司运营16条原油成品油管道总长超6000公里,年输油量达亿吨级,覆盖苏皖赣鄂湘五省[3] 管网基础设施布局 - 国家重点工程甬沪宁管网江苏段、仪长管道及复线横跨五省,连接码头与炼厂形成网络[3] - 仪长管道为国内首条全线采用国产化PLC设备并应用PCS系统的原油管道[4] - 公司自主完成11个站场自控系统升级改造,包括和县、无为等输油站[4]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自主研发生产监视与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实现数千公里管道参数实时感知与秒级智能报警[4] - 取得水下抢维修装备试验成功,推广应用智能管道保护桩[4] - 累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专利148件[4] - 在382公里管道试点无人机智能巡护,适应水网与山区地形[4] - 构建"运检维一体化"智能运维体系,实现集中调控与无人监屏[5] 环保与社会责任 - 甬台温管道生态建设项目获2024年浙江省生态修复科技奖一等奖,历时九年完成生态修复[7] - 实施"规划避让+工程防护+智能监控"三重环保保障,优先避让生态敏感区[7] - 采用双重防腐技术延长管道生命周期,降低环境风险[7] - 通过"智能监控+人工巡护"闭环管控外部施工风险,常态化开展泄漏应急演练[7]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国家管网集团聚焦"全国一张网"建设,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核心作用[1] - 实施市场化、平台化、科技数字化、管理创新四大战略,打造智慧互联大管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