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搜索文档
预告丨国新办将于8月26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专场)
国家能源局· 2025-08-22 11:39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DELIVERING HIGH-QUALITY RESULTS UNDE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RESS CONFERENCE SERIES 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ACHIEVEMENTS IN HIGH-QUALITY ENERGY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8月26日上午10时 10:00 A.M. AUG. 26, 2025 - 发布人 SPEAKER - 手房志 MR. WANG HONGZHI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 点击 fr 国家能源局 关注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CHINA SCIO PRESS CONFERENCE Member of the CPC Leadership Group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 ...
对话平安:践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险资“耐心资本”布局新能源
新财富· 2025-07-18 14:31
核心观点 - 中国平安与中广核风电合作投资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险资首次直接股权投资海上风电领域,底层资产为汕尾甲子、惠州港口2个海上风电电站,合计装机容量1.9GW,投资金额37.26亿元 [1][2] - 险资作为"耐心资本",与新能源电站的长期稳定收益特性高度契合,可发挥资金优势支持能源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9] - 新能源行业面临央企资产负债率红线(65%)和地方能源集团出资压力等约束,险资参与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 [5][8] - 当前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电站投资可帮助险资应对利率下行、利差损风险,并满足IFRS9会计准则下的财报稳定性要求 [10][11][12]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能源行业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指引下进入新时代,"十五五"期间总投资规模预计超5万亿元 [5] - 新能源电站业主集中化趋势明显,预计2025年末"五大六小"电力央企风光装机占比超50%,地方能源集团占比近20%,合计占70%市场份额 [7][8] - 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136号文要求新能源项目原则上全部入市,需关注各地电改政策和交易规则对投资回报的影响 [14] 险资投资逻辑 - 新能源电站六大属性与险资匹配:市场体量大、投资久期长、收益稳定、管理成熟、合规风险低、符合ESG战略 [9] - 投资需重点考虑区域电力调节能力(如广东火电装机占比60%)、政策规则、供需形势等关键因素 [13][14] - 当前阻碍险资大规模股权投资的主要因素是回报要求偏高和合规标准分歧,建议调整预期并优化风险缓释措施 [17] 投资建议 - 建议中小险企通过委外形式参与投资,或与行业龙头合作借助其运营管理能力 [16] - 需建立专业投研团队,深入理解电力供需、电改政策和技术革新,构建"认知护城河" [16] - 呼吁监管部门在税收、偿付能力计算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险资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19]
长三角原油管网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
新华日报· 2025-06-16 06:11
能源输送规模与贡献 - 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在"十四五"期间累计输送原油超4亿吨,满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并向长江中游炼化企业提供资源保障[1] - 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十四五"期间累计向江苏省内炼化企业输送原油9700余万吨,支撑"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2] - 仪征输油站"十四五"累计输送原油超1.6亿吨,每分钟输送72吨原油,年外输量3500万吨支撑沿江炼化企业85%以上产能[2] - 公司运营16条原油成品油管道总长超6000公里,年输油量达亿吨级,覆盖苏皖赣鄂湘五省[3] 管网基础设施布局 - 国家重点工程甬沪宁管网江苏段、仪长管道及复线横跨五省,连接码头与炼厂形成网络[3] - 仪长管道为国内首条全线采用国产化PLC设备并应用PCS系统的原油管道[4] - 公司自主完成11个站场自控系统升级改造,包括和县、无为等输油站[4]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自主研发生产监视与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实现数千公里管道参数实时感知与秒级智能报警[4] - 取得水下抢维修装备试验成功,推广应用智能管道保护桩[4] - 累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专利148件[4] - 在382公里管道试点无人机智能巡护,适应水网与山区地形[4] - 构建"运检维一体化"智能运维体系,实现集中调控与无人监屏[5] 环保与社会责任 - 甬台温管道生态建设项目获2024年浙江省生态修复科技奖一等奖,历时九年完成生态修复[7] - 实施"规划避让+工程防护+智能监控"三重环保保障,优先避让生态敏感区[7] - 采用双重防腐技术延长管道生命周期,降低环境风险[7] - 通过"智能监控+人工巡护"闭环管控外部施工风险,常态化开展泄漏应急演练[7]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国家管网集团聚焦"全国一张网"建设,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核心作用[1] - 实施市场化、平台化、科技数字化、管理创新四大战略,打造智慧互联大管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