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调度、柔性输电、绿电消纳 看湖北电网如何跨越式发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5 22:25
战略定位与核心功能 - 湖北电网是国家能源战略支点,作为三峡绿电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和全国联网的中心 [1][4] - 公司是全国与外省外区连通最多的省级电网,具备电压等级齐全、交直流汇聚、送受端并存的特点,是风、光、水、火等多种能源形式交汇的“超级枢纽” [4] - 公司运维着全国数量最多的换流站,这些“电力中转站”将不同规格的电流转换成稳定的“标准能源包”,确保电能安全高效交换分配 [4]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十四五”期间,湖北电网建成了4134公里特高压线路,在华中地区形成了连接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省的“日”字形电网骨架 [5] - 截至目前,公司运维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长度近2万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行半个地球的距离 [7] - “日”字形环网结构为电流提供了多方向、多路径的选择自由,为整个华中地区的能源安全提供了“双保险”甚至“多保险” [6]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运营 - 公司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例如在500千伏安福变电站部署由机器狗、无人机、室内机器人和160个摄像头组成的“AI护卫队”,实现“空天地、室内外”全方位巡视 [7] - 采用大型无人机为三峡外送线路拍摄X光“CT”照片检查导线健康,并启用全国首台“无人车+无人机”组合,能自主规划路线、实时传回画面并由AI进行图像诊断 [7] - 智能调度、柔性输电、绿电消纳等创新实践为公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示范 [1] 能源输送与绿色转型 - “十四五”期间,湖北电网输送了2000亿度来自三峡的清洁电能,主要送往华东长三角和华南粤港澳大湾区 [4] - 目前湖北每消耗四度电中就有一度来自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正为区域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7] - 公司以湖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全国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本 [1]
预告丨国新办将于8月26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专场)
国家能源局· 2025-08-25 17:32
能源行业发展成就 - 能源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突破性、标志性、开创性成就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能源保障 [4] - 能源行业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4] 政府工作部署 -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将于2025年8月26日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2][6] - 新闻发布会属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 [2][6]
预告丨国新办将于8月26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专场)
国家能源局· 2025-08-22 11:39
能源发展总体成就 - 能源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突破性、标志性、开创性成就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4] 政策与战略方向 - 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4] -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亲自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6] 官方活动安排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8月26日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6] - 发布会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1号新闻发布厅 [3][5]
对话平安:践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险资“耐心资本”布局新能源
新财富· 2025-07-18 14:31
核心观点 - 中国平安与中广核风电合作投资海上风电项目,标志着险资首次直接股权投资海上风电领域,底层资产为汕尾甲子、惠州港口2个海上风电电站,合计装机容量1.9GW,投资金额37.26亿元 [1][2] - 险资作为"耐心资本",与新能源电站的长期稳定收益特性高度契合,可发挥资金优势支持能源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9] - 新能源行业面临央企资产负债率红线(65%)和地方能源集团出资压力等约束,险资参与可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 [5][8] - 当前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电站投资可帮助险资应对利率下行、利差损风险,并满足IFRS9会计准则下的财报稳定性要求 [10][11][12]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能源行业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指引下进入新时代,"十五五"期间总投资规模预计超5万亿元 [5] - 新能源电站业主集中化趋势明显,预计2025年末"五大六小"电力央企风光装机占比超50%,地方能源集团占比近20%,合计占70%市场份额 [7][8] - 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136号文要求新能源项目原则上全部入市,需关注各地电改政策和交易规则对投资回报的影响 [14] 险资投资逻辑 - 新能源电站六大属性与险资匹配:市场体量大、投资久期长、收益稳定、管理成熟、合规风险低、符合ESG战略 [9] - 投资需重点考虑区域电力调节能力(如广东火电装机占比60%)、政策规则、供需形势等关键因素 [13][14] - 当前阻碍险资大规模股权投资的主要因素是回报要求偏高和合规标准分歧,建议调整预期并优化风险缓释措施 [17] 投资建议 - 建议中小险企通过委外形式参与投资,或与行业龙头合作借助其运营管理能力 [16] - 需建立专业投研团队,深入理解电力供需、电改政策和技术革新,构建"认知护城河" [16] - 呼吁监管部门在税收、偿付能力计算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险资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 [19]
长三角原油管网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
新华日报· 2025-06-16 06:11
能源输送规模与贡献 - 长三角区域原油管网在"十四五"期间累计输送原油超4亿吨,满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并向长江中游炼化企业提供资源保障[1] - 东部原油储运公司"十四五"期间累计向江苏省内炼化企业输送原油9700余万吨,支撑"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2] - 仪征输油站"十四五"累计输送原油超1.6亿吨,每分钟输送72吨原油,年外输量3500万吨支撑沿江炼化企业85%以上产能[2] - 公司运营16条原油成品油管道总长超6000公里,年输油量达亿吨级,覆盖苏皖赣鄂湘五省[3] 管网基础设施布局 - 国家重点工程甬沪宁管网江苏段、仪长管道及复线横跨五省,连接码头与炼厂形成网络[3] - 仪长管道为国内首条全线采用国产化PLC设备并应用PCS系统的原油管道[4] - 公司自主完成11个站场自控系统升级改造,包括和县、无为等输油站[4]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自主研发生产监视与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实现数千公里管道参数实时感知与秒级智能报警[4] - 取得水下抢维修装备试验成功,推广应用智能管道保护桩[4] - 累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专利148件[4] - 在382公里管道试点无人机智能巡护,适应水网与山区地形[4] - 构建"运检维一体化"智能运维体系,实现集中调控与无人监屏[5] 环保与社会责任 - 甬台温管道生态建设项目获2024年浙江省生态修复科技奖一等奖,历时九年完成生态修复[7] - 实施"规划避让+工程防护+智能监控"三重环保保障,优先避让生态敏感区[7] - 采用双重防腐技术延长管道生命周期,降低环境风险[7] - 通过"智能监控+人工巡护"闭环管控外部施工风险,常态化开展泄漏应急演练[7]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国家管网集团聚焦"全国一张网"建设,发挥"X+1+X"油气市场体系中"1"的核心作用[1] - 实施市场化、平台化、科技数字化、管理创新四大战略,打造智慧互联大管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