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贷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信也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报 国际收入占总收入 25%
经济观察网· 2025-11-21 13:44
经济观察网 11月20日,信也科技(NYSE: FINV)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报告显示,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3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6.4亿元人民币。在经营层面,当季促成交易额为512亿 元,在贷余额为771亿元。 截至三季度末,信也科技累计为全球近3840万用户提供信贷科技服务,其中国内用户达2840万人。国际 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25%,成为整体增长的重要动力。此外,公司海外累计借款用户规模已近1000万, 本季度新增借款用户达130万,环比增长18%。 ...
信也科技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5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1-20 14:12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35亿元,净利润6.4亿元 [2] - 当季促成交易额512亿元,在贷余额771亿元 [2] - 截至三季度末累计为国内外近3840万用户提供信贷科技服务 [2] - 国内业务累计服务用户2840万人 [2] 战略与股东回报 - 公司战略为立足本土、展望全球 [2] - 截至9月30日,年内累计回购约6650万美元股份 [2] - 自2018年以来总回购金额达4.37亿美元 [2] 国际业务 - 国际收入占总收入的25%,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2] - 海外累计借款用户规模近1000万 [2] - 海外新增借款用户较上季度增长18%,达到130万 [2] 技术投入与创新 - 持续加大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投入,应用于风控、运营及客户服务 [3] - AI客服系统升级,报告期内完成超100万次自动化服务 [3] 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与小微经济 - 2024年服务小微用户数量达82.6万户,提供信贷支持总额近580亿元 [3] - 小微公益项目“好样的小店”帮扶国内70余家特色小店,惠及特殊群体超过1.5万人 [3]
信也科技:AI在信贷领域的角色由“预测”向“决策”迈进
新华财经· 2025-11-14 13:27
AI在信贷行业的演进 - 信贷行业正从“人机协作”迈向“人机融合”,AI的角色由“预测”向“决策”迈进,成为推动行业体系性重构的重要力量 [2] - 公司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三轮技术浪潮,每次变革都重塑信贷服务的效率与模式 [2] - AI使信贷服务更加智能和普惠,已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真正的“合作者”,而不仅是一个算法工具 [2] AI在信贷业务全流程的应用 - AI的影响渗透到信贷业务每一个环节,重新定义行业运行逻辑,贯穿从客户触达到贷后管理的全流程 [2] - 在获客环节,生成式AI通过对行为数据的实时洞察,帮助机构更精准地识别潜在客户 [2] - 在风控方面,AI模型不断自我学习并动态调整评分体系,使评估更科学高效,图神经网络等算法能识别复杂欺诈链条并提前发现风险 [2] - 在客户服务中,生成式AI通过语义理解和情境感知,为用户提供自然、即时的对话体验 [2] 技术发展方向与战略 - 大模型与小模型的融合是下一阶段重要方向,大模型理解用户意图,小模型识别细微风险信号,两者结合让AI真正落地 [3] - 公司于2018年开启国际化进程,在印尼、菲律宾、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深耕,推行“立足本地、展望全球”的战略 [3] - 截至2025年二季度,公司海外金融科技平台累计为870万用户提供信贷科技服务,国际业务累计成交量达335亿元,二季度国际营收占集团总营收22.3% [3] - 公司正加速深化本地化落地与国际合作,推动业务在多个海外市场同步成长 [3]
消费金融系列报告(五):助贷新规靴子落地,关注居民消费修复
平安证券· 2025-10-29 18:27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助贷新规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预计将重塑行业生态,增加短期不确定性,但头部公司凭借规模、合规及定价优势,所受冲击相对可控,行业马太效应或将进一步凸显 [2][5] - 2025年第二季度行业放款量增速环比放缓,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出现波动,营收表现分化,盈利不确定性因信用成本上升而提高 [2][17][18][33] - 信贷科技平台通过强回购和高分红积极回报投资者,反映出对自身现金流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36] 新规落地对行业生态的影响 - 新规明确互联网助贷属于互联网贷款,需遵守相关监管规章,并规定综合融资成本上限参考年利率24%的要求,预计将导致服务24%以上定价客群的金融供给收缩 [5] - 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公开披露,强调总行集中管理、风险定价合理等原则,这将使风控体系完善、市场信誉好的头部公司在竞争中优势更大 [6][7][13] - 新规否定了“担保费+咨询费”的双融担收费模式,明确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未来担保业务模式的合规性是关注重点 [6] 头部机构的相对优势与影响 - 头部平台如奇富科技和信也科技的贷款内部收益率(IRR)分别维持在22%和22.2%附近,定价基本位于新规上限以内,受冲击较小 [2][10] - 头部平台规模优势突出,且从已披露合作方的金融机构名单看,合作方多集中于头部机构,预计行业马太效应将持续 [13][14][16] 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 **放款量与在贷余额**:2025年第二季度样本公司合计放款量同比增长13.0%,增速较第一季度下滑3.6个百分点,中小平台增速显著领先头部平台,可能与抢占新规落地前窗口期有关 [2][17][19] 奇富科技在贷余额规模居行业首位,达1401亿元,但同比略有下降11.2% [19] - **资产质量**:样本公司平均90天以上逾期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环比下降4个基点至2.20%,但前瞻性指标出现波动,如奇富和信也的首日逾期率均环比上升10个基点至5.10%和4.70% [2][18][23][26] - **营收与盈利**:2025年第二季度样本公司合计营收同比增长18.8%,增速较第一季度回暖7.4个百分点,其中撮合费收入增速回暖至26.8%,是主要驱动 [2][18][27] 合计净利润同比增长36.7%,但信用减值计提同比增长17.6%,增速较第一季度大幅抬升20.8个百分点,盈利不确定性增加 [2][29][33] - **融资成本**:尽管奇富科技第二季度融资成本环比下降10个基点,但新规下资方积极性可能降低,未来融资成本面临上行压力,消费金融公司及头部平台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和ABS(第二季度平均发行利率为2.36%)等多元渠道平滑成本 [10] 公司个体表现与股东回报 - **营收增长领先者**:2025年第二季度,小赢科技、嘉银科技和奇富科技的单季度营收增速位居前列,分别达到65.6%、27.8%和25.4% [18][27] - **净利润增长领先者**:乐信、嘉银科技和奇富科技的单季度净利润增速位居前三,分别达到125.8%、117.9%和36.3%,仅宜人智科净利润同比负增长 [2][29] - **股东回报**:多家平台推出回购和分红计划,奇富科技2025年计划回购4.5亿美元,截至8月14日已回购2.27亿美元;嘉银科技、信也科技和乐信的分红率提升至30%左右 [36][37]
大数信科以科技赋能,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破局
搜狐财经· 2025-10-27 11:47
行业宏观数据 - 过去5年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1]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 为"十三五"末的2.3倍 [1]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1] 公司核心技术 - 核心竞争优势为数字风控技术 并持续迭代完善数字风控体系与业务模式 [2] - 首次将数字风控技术应用于大金额无抵押经营性贷款领域 [2] - 采用"政策规则+评分模型+量化策略"组合方案进行风险管理 [2] - 基于数字风控建立起覆盖营销、风控、产品、运营、科技、增信等关键环节的全面数字信贷能力体系 [2] 公司业务成果 - 数字小微信贷技术已应用于70余家银行 [3] - 助力银行向80余万普惠客群发放贷款 [3] - 累计发放普惠贷款1000余万元 [3] - 开发出数十款差异化数字普惠信贷产品以精准对接不同银行客群需求 [2] 公司发展影响与展望 - 技术模式有效推动小微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 [3] - 未来将继续创新和完善信贷科技解决方案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奇富科技上涨3.18%,报32.45美元/股,总市值42.97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21:46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8月25日开盘股价上涨3.18%至32.45美元/股 成交额391.85万美元 总市值42.97亿美元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总额99.0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9.17% [1] - 归母净利润35.34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38.88% [1] 股息分配安排 - 2025年中期分配每份ADR派息0.76美元 除权除息日为9月8日 派息日为9月30日 [2] 公司定位与业务模式 - 中国领先信贷科技平台 通过技术连接金融机构与借款人 [2] - 业务覆盖消费者及小微企业信贷服务 与360集团合作形成技术优势 [2] - 累计与133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 包括国有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 [2] 目标客群特征 - 消费者客群主要为信贷记录较短但收入稳定人群 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足 [3] - 小微企业客群自2020年底拓展 缺乏信用记录但违约风险较低 [4] - 提供无抵押灵活信贷产品 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 [4] 服务体系构成 - 信贷驱动服务承担违约风险 多数贷款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4] - 平台服务包含轻资本模式/ICE智能营销/转介服务/SaaS四大板块 [5][6][7] - 轻资本模式覆盖全贷款周期技术服务 按协议收取服务费 [6] - ICE平台通过云计算匹配借款人与金融机构 不承担信贷风险 [6] - 风险管理SaaS为金融机构提供模块化部署 收取技术服务费 [7]
奇富科技上涨2.39%,报30.389美元/股,总市值40.24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1 21:59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8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39%至30.389美元/股 成交额224.26万美元 总市值40.24亿美元 [1]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99.0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9.17% [1] - 归母净利润35.34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38.88% [1] 股息分配安排 - 2025年中期分配方案为每份ADR派息0.76美元 [2] - 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9月8日 派息日为2025年9月30日 [2] 商业模式与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信贷科技平台 致力于通过技术连接金融机构与借款人 [2] - 业务模式分为信贷驱动服务和平台服务两大类别 [4][5] - 信贷驱动服务中公司承担信贷风险 平台服务不承担信贷风险 [4][5] 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内容 - 提供全周期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借款人获取、信用评估、贷后管理等 [2][6] - 轻资本模式通过技术驱动服务撮合交易并收取服务费 [6] - 智信引擎(ICE)提供智能营销服务 利用用户分析及云计算技术匹配借款人与金融机构 [6] - 风险管理SaaS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就地部署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7] 合作伙伴与客户群体 - 累计与133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 包括国有银行、地区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 [2] - 服务对象涵盖未被传统金融机构充分覆盖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群体 [3][4] - 小微企业服务自2020年底启动 提供无抵押定制化贷款产品 [4] 核心竞争优势 - 依托360集团合作在客户获取、资金优化、信贷评估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 [2] - 通过先进科技能力识别低逾期风险用户 帮助金融机构扩大优质借款人基础 [3][4] - 平台提供方便、快速、易用且透明的用户体验 形成良好行业声誉 [3]
信也科技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5.8亿元 上半年累计回购股份6380万美元
证券日报· 2025-08-21 14:37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5.8亿元,净利润7.5亿元 [4] - 当季促成交易总额540亿元,同比增长10.9% [4] - 在贷余额775亿元,同比增长18.1% [4] 国内业务增长 - 国内促成交易额508亿元,同比增长9.5% [1] - 国内在贷余额754亿元,同比增长17.4% [1] - 累计服务国内外用户近3660万人 [4] 小微业务贡献 - 服务43万家国内小微用户 [1] - 小微促成交易额153亿元,同比增长7% [1] - 小微业务占国内交易额比例达30% [1] 国际业务扩张 - 国际业务交易额32亿元,同比增长39% [1] - 国际业务营收8.0亿元,同比增长41.5% [1] - 海外累计服务用户达870万人 [1] 资本运作与股东回报 - 上半年累计回购股份6380万美元 [1] - 完成1.5亿美元2030年期可转换优先票据发行 [1] - 募集资金用于国际业务拓展及营运资金补充 [1] 科技研发投入 - 第二季度研发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8.2% [2] - 深度伪造检测准确率98.8%,伪造图像识别率95% [2] - 采用动态人脸识别、实时视频认证等多重风控手段 [2]
信也科技2025年Q2营收35.8亿元 净利润7.5亿元
金融界· 2025-08-21 08:29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5.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7.5亿元人民币 [1] - 国际业务营收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5%,占总营收22.3% [1] 经营数据 - 二季度促成交易总额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 [1] - 在贷余额7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 [1] - 累计服务全球近3660万信贷科技用户 [1] 国内业务 - 国内促成交易额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 [1] - 国内在贷余额7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 [1] - 国内小微业务服务43万家用户,促成交易额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占国内交易额30% [1] 国际业务 - 国际业务交易额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 [1] - 海外累计服务用户达870万人 [1] 资本运作 - 6月完成1.5亿美元2030年到期可转换优先票据发行 [1]
奇富科技上涨2.21%,报30.56美元/股,总市值40.47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9 22:09
股价表现 - 8月19日盘中股价上涨2.21%至30.56美元/股,成交额达1103.43万美元,总市值40.47亿美元 [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收入总额46.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94% [1] - 归母净利润18.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4.62% [1] 业务定位与模式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信贷科技平台,通过技术解决方案连接金融机构与借款人 [2] - 业务分为信贷驱动服务(承担信贷风险)和平台服务(不承担信贷风险) [4][5] - 信贷驱动服务中,大部分贷款由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公司提供潜在违约风险担保 [4] - 平台服务包括轻资本模式贷款撮合、智信引擎(ICE)智能营销、转介服务及风险管理SaaS [5][6][7] 合作伙伴与客户群体 - 累计与133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包括国有银行、地区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 [2] - 目标客群包括未充分获得传统信贷服务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 [3][4] - 消费者客群特征为信贷历史短、收入稳定、增长潜力大 [3] - 小微企业客群缺乏信用记录和抵押品,但拖欠风险较低 [4] 技术解决方案优势 - 运用数据分析能力识别低风险借款人,帮助金融机构扩大优质借款人基础 [2][3][4] - 轻资本模式覆盖全贷款生命周期服务,按预先协商条款收取服务费 [6] - 智信引擎(ICE)通过用户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匹配借款人与金融机构 [6] - 风险管理SaaS为金融机构提供就地部署、模块化的风控技术支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