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行业
搜索文档
演唱会下沉:文旅KPI的焦虑狂欢还能持续多久?
36氪· 2025-11-05 20:40
1 一个可以预见的事情,明年下沉市场的演唱会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难搞。 先来看数据。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演唱会及音乐节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前3季度,全国45.6%的拼盘演唱会 落地三线及以下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音乐节市场占比超过4成。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行业报告显示,三四线城市大型音乐节场次占比达34.9%,票房占比从25.3%升至29.1%。 啥原因? 你们知道现在北上广深办演唱会是什么地狱模式吗? 这么说吧,你去年报批的文案,今年还在走流程;看中的体育场档期,排到后年国庆都算捡漏。 某个在圈里混了十几年的老炮跟我吐槽,他们报批时连歌手打招呼的台词"这边的朋友让我听到你们的声音"都要写成书面申请,理由是——涉嫌引发群体 性噪音污染。 但魔幻的来了! 同一个项目拿到某四线小城,文旅局同志握着主办方的手热情洋溢:"咱们这儿二十年没来过明星了,只要不违法乱纪,你们在台上翻跟头都没人管!" 甚至主动帮协调公安消防联动彩排,那阵仗让人恍惚以为要办的是奥运会开幕式。 更骚的操作在价格战。 当一线城市还在为顶流明星的补贴额度开会扯皮时,人家下沉 ...
为什么经济越下行,演唱会越嗨?
创业邦· 2025-11-03 11:59
演唱会市场火爆现象与数据表现 - 2025年5月全国举办330场演唱会,平均每天超过10场[6] - 2025年5月总观演人次达448.4万,票房收入33.33亿元,平均票价接近750元[7] - 2025年前八个月演出总票房突破200亿元,其中演唱会贡献164.6亿元,同比增长43%[7] - 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60%,每10个观众中至少有6个是跨市跨省观演[12][13] 消费行为与情绪价值驱动因素 - 演唱会已成为"情绪价值拉满的限量款体验",满足消费者在不确定时期的情感需求[7] - 消费者将演唱会视为"情绪充电宝",通过集体狂欢释放工作生活压力[8] - 这种体验被定义为"高情绪溢价的稀缺体验",相比心理咨询更具性价比[10] - 现代演唱会效应形成完整仪式经济闭环,包括提前备战、现场体验和后续社交分享[11] 演唱会经济的产业链带动效应 - 跨城观众普遍在演出地停留1-3天,人均消费500-2000元,直接带动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15] -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吸引12.74万观众,其中82%为岛外观众,当地77家旅游饭店平均出租率达81.57%[15] - 时代少年团大连演唱会带动消费2.3亿元,当地酒店价格出现显著上涨[15]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测算显示,每1元门票收入可撬动4.8元关联消费,周杰伦济南演唱会该比例接近1:5[15]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与城市营销 - 各地出台阶梯式奖补政策,根据观众规模和跨城比例提供资金支持[15] - 海南对连续演出三年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演出给予50万或100万元一次性奖励[15] - 四川针对2025年演出最高提供500万元奖补,旨在拉动跨城消费和城市品牌年轻化[17] - 演唱会已成为"文旅综合体验项目",实现"3小时撬动72小时"的经济效应[15] 消费观念转变与行业趋势 - 消费观念从"占有物质"向"占有体验"转变,演唱会成为新时代旅游方式[18] - 演唱会满足年轻人对确定性体验的需求,在不确定环境中提供情感寄托[18] - 行业从单纯演出升级为社交盛宴,成为社交资本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11] - 这种体验型消费的年化收益率被形容为秒杀理财产品和股票基金[11]
为什么经济越下行,演唱会越嗨?
36氪· 2025-10-31 17:5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5月全国举办330场演唱会,平均每日超过10场 [2] - 2025年5月总观演人次达448.4万,票房收入33.33亿元,平均票价为近750元 [3] - 2025年前八个月演出总票房突破200亿元,其中演唱会票房达164.6亿元,同比增长43% [4] - 2024年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60%,即每十名观众中至少有六名跨城观演 [23][24] 消费驱动因素 - 演唱会消费被视为“情绪价值拉满的限量款体验”,是消费者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下的共同选择 [5] - 消费者行为从“占有物质”转向“占有体验”,追求能刻入记忆且具有高社交价值的巅峰时刻 [5][39] - 该现象被称为“口红效应Pro Max版”,是比传统小额消费更完整、更具仪式感的情绪投资 [10][13] - 演唱会提供“合法的发泄现场”和“高情绪溢价的稀缺体验”,满足群体归属感和安全感 [7][8][9] 产业链与衍生经济 - 演唱会经济效应显著,形成“3小时撬动72小时”模式,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综合消费 [26]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测算显示,每1元门票收入可撬动4.8元关联消费,该比例仍在增加 [30][31] -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吸引12.74万观众,其中82%为跨城观众,带动当地77家旅游饭店平均出租率达81.57% [27][28] - 时代少年团大连演唱会带动消费2.3亿元,部分酒店房价从162元飙升至1.4万元 [29] 政策支持与城市文旅 - 各地政府出台阶梯式奖补政策,以吸引大型演唱会,例如海南对连续演出三年者给予50万或100万奖励 [36] - 四川针对2025年演出,根据售票人数和收入提供最高500万元的奖补 [38] - 演唱会已成为“文旅综合体验项目”,城市借此提升曝光度、消费数据及品牌年轻化 [33][38] - 五一假期杭州奥体中心三场演出汇聚三万观众,使周边酒店预订率同比提升25% [29]
重磅演出轮番登场,吸引观众超697万人次!北京演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搜狐财经· 2025-10-29 18:06
北京演出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持续活跃,国内外重磅演出轮番登场,激发文创活力与文化消费热潮 [1] - 上半年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吸引观众超697万人次,票房收入突破23亿元 [11] - 演出场次、观众人次、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10.5%和17.8% [11] 具体演出项目与公司运营 - 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为原班演员告别巡演 [3] - 该剧目由法国乐坛教父创作,自2001年首演以来已巡演至全球41个国家,推出16种语言版本 [7] - 九维文化董事长表示,该剧在北京演出三周共21场,目前销售率达八成 [5] - 法语音乐剧在国内已形成成熟市场,观众从年轻群体拓展到更多年龄层 [5] 市场衍生效应与文化影响 - 《罗密欧与朱丽叶》巡演带动文创消费热潮,联名徽章、明信片、帆布包等产品一经发售便被抢购一空 [7] - 国际精品项目登台显著提升市场活力,使观众在家门口即可欣赏世界级艺术盛宴 [11][13] - 世界级艺术家带来的高水平演出让经典作品因新演绎焕发新生命力,带动国内观众艺术消费与审美提升 [13]
以“票根经济”撬动消费新增长 青岛文旅全力备战16万人次观演“大考”
搜狐财经· 2025-10-22 05:13
大型演出作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已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除了演出票房收入外,还衍生出涵盖住宿、餐饮、交通、旅游、购物、娱 乐等多个领域的一系列消费需求,形成"演出+"消费链条。同时,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城市品牌塑造与形象传播方面也具有独特价值。 10月20日,青岛市召开大型演出综合保障专题会议,聚焦当前演出行业新形势,进一步明确保障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旨在以高水平服务护航大型营业性 演出,持续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潜力,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票根经济"促消费" 打造文旅消费新引擎 名单 多部门联动优化服务 破解保障难题 今年以来,市文旅局牵头召开全市大型营业性演出监管工作会议,对举办的大型演出情况进行研判,认真把好意识形态关、安全关、舆情关,切实守牢底 线;联动公安、交通、卫健、应急、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及属地政府,形成"齐抓共管"的保障合力。 面对16万人次观演的"大考",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坚持"提早谋划、精心组织、优化服务",牵头统筹各方资源,全力做好大型营业性演出保障工作;同时深 化"票根经济"效应,引导联盟商家推出观演专属优惠,提升外地观众在青消费体验。 演出市场热度飙升 核心 ...
半年落地小空间儿童剧1400场 酷小麦投制规模跃居行业榜首
北京商报· 2025-10-15 11:3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4月至9月 酷小麦累计落地小空间精品儿童剧1400场 较去年同期实现3倍增长[1] - 凭借领先的投制体量与专业运营能力 跃居国内亲子演出领域投制规模榜首[1] 市场趋势与战略 - 亲子演出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升级 家庭用户对内容品质与观演体验要求更高[1] - 公司紧抓家庭观众近距离 高互动 强沉浸的观演趋势 发力小空间儿童剧赛道[1] - 未来将继续深耕小空间儿童剧赛道 同时布局中大剧场精品剧目[5] 内容制作与IP运营 - 依托优酷少儿原创动画IP储备 拓展舞台剧改编边界 例如《钢铁飞龙》《小狼乐宾之我的伙伴》[2] - 积极探索动画IP与线下演出跨界改编 实现厂牌专业化与规模化运营[1] - 深化与IP版权方 专业艺术院团的合作 探索经典IP创新改编[5] 代表性剧目与口碑 - 互动冒险音乐儿童剧《缇娜托尼·星星的秘密》大麦评分高达9.5 巡演至北京 上海等多城[2] - 与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联合出品《"谜"人的三星堆》大麦评分高达9.9 长期位列亲子演出热销榜首[4] - 与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联合出品《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麦评分9.5 被誉为中国神话木偶剧典范[4] 市场覆盖与拓展 - 剧目的巡演已覆盖全国13个省份 22座城市[4] - 推动高品质儿童剧从一线城市向区域市场下沉[4] - 推动优质儿童剧目快速走向全国多城 触达更广泛亲子人群[1]
大麦娱乐旗下酷小麦亲子演出半年落地1400场 投制规模实现3倍增长
中国经济网· 2025-10-15 10:24
公司业绩表现 - 酷小麦厂牌在2025年4月至9月累计落地小空间精品儿童剧1400场,较去年同期实现3倍增长 [1] - 公司凭借领先的投制体量与专业运营能力,跃居国内亲子演出领域投制规模榜首 [1] 市场趋势与战略 - 亲子演出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升级,家庭用户对内容品质与观演体验提出更高要求 [1] - 公司紧抓家庭观众"近距离、高互动、强沉浸"的观演趋势,持续发力小空间儿童剧赛道 [1] - 公司通过整合平台IP资源与演出生态能力,持续优化内容供给与演出触达 [1] 内容制作与IP开发 - 公司依托优酷少儿丰富的原创动画IP储备,拓展舞台剧改编边界,例如《钢铁飞龙》《小狼乐宾之我的伙伴》 [3] - 全新互动冒险音乐儿童剧《缇娜托尼.星星的秘密》大麦评分高达9.5,巡演落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多城 [3] - 公司与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联合出品《"谜"人的三星堆》,以文物复活为核心创意,大麦评分高达9.9,长期位列亲子演出热销榜首 [5] - 公司与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联合出品《悟空.三打白骨精》,收获大麦9.5分好评 [5] 产品多元化与市场覆盖 - 公司广泛布局多元题材与艺术形态,联合出品包括《魔法学院奇妙夜Pro》《老人与海明威》等多部作品 [5] - 剧目巡演已覆盖全国13个省份、22座城市,推动高品质儿童剧从一线城市向区域市场下沉 [5]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小空间儿童剧赛道,同时布局中大剧场精品剧目,探索经典IP创新改编 [6]
这个秋冬百场好戏 杭州大剧院见
杭州日报· 2025-10-14 10:26
演出季概况 - 杭州大剧院2025秋冬演出季于10月11日、12日开启,将持续至来年新春 [6] - 演出季共包含35部100余场重磅演出 [6] - 汇聚众多国内外现象级头部剧目,涵盖经典好剧、潮流爆款、亲子互动及公益惠民活动 [6][7][10] 重点音乐剧剧目 - 音乐剧《风声》于11月14日-16日上演,改编自麦家同名谍战小说,由阿云嘎担任总制作人,为全国巡演首站 [7][8] - 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于12月9日-21日首次登陆杭州,为浙江省唯一一站 [8] - 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于10月17日-19日携原卡阵容再度来杭,连演五场 [8] - 音乐剧《人间失格》于11月8日-9日上演,由白举纲、刘令飞领衔主演并互换角色 [8] - 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于2026年1月24日-25日上演,改编自王尔德小说 [9] 重点话剧与舞剧剧目 - 伦敦西区剧作《2:22》中文版于11月30日上演,为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口碑爆款 [9] - 赖声川编导的上剧场十周年大戏《镜花水月》于2026年1月16日-17日上演,由陈妍希、窦进主演 [9] -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于10月31日-11月2日重返杭城 [10] - 舞剧《龟兹》于11月26日-27日上演,展现丝路记忆 [10] - 中国歌剧舞剧院新作《垂虹别意・唐寅》于2026年2月6日-7日亮相,展现江南才子传奇 [10] 音乐会与其他活动 - 音乐会板块涵盖杭州爱乐乐团、瑞士童声合唱团、国际钢琴大师及维也纳名团跨年演出 [10] - 推出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周末戏曲大舞台、仙人掌脱口秀等多种主题惠民演出 [10] - 策划艺术快闪、剧院City Walk、打卡赢周边等活动,并推出公益演出票 [10]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旅游总花费双增长
新华网· 2025-10-08 21:00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杨淑君)记者8日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国庆中秋假期北京累计接待 游客2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7%。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 假日期间,北京入境游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共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入境 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北京环球度假区、故宫博物院、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三里 屯、王府井等景区、商圈受到外国游客喜爱。 演出市场方面,假日期间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观众约67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约2.18亿元。第 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展近400场演出及系列配套活动,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 季上演话剧《雷雨》、京剧《锁麟囊》、舞剧《卡门》等经典作品。 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为天安门地区、王府井、奥林匹克公 园、西单、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前门大街、天坛公园、南锣鼓巷、什刹海风景区、颐和园。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北京以"京彩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举办4200余场文旅活动,推出各类主题线路 近百条。长城国潮、运河休闲、中 ...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 票房收入同比增长约118%
北京商报· 2025-10-08 19:14
户外音乐会遍地开花,"音乐+"氛围浓厚,北投购物公园繁星演出季、首钢园音乐会、奥北星河森林音 乐会等精彩纷呈,打造全民共享的城市舞台。交响乐、戏曲艺术跨界破圈,走进商圈、园区与观众近距 离互动。北方昆曲剧院在银泰百货举办昆曲快闪活动。北京交响乐团第二届台湖古典音乐节以室内、户 外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近50场精彩活动。 北京商报讯(记者 和岳)10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北 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观众约67万人次,精品剧目叫好又叫座,实现票房收入约2.18亿元,同比 增长约118%。张艺兴"大航海5·美猴王闹天宫"演唱会、2025说唱巅峰对决·MDSK音乐节、2025北京大 运河音乐节等5台8场大型演出活动火热开唱、成绩亮眼,观众近25万人次,票房约1.46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约315%、488%。 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创新开启"戏中戏"展演竞演交融场景,开展近400场演出及系列配套活动,吸引 观众超10万人次。"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上演话剧《雷雨》、京剧《锁麟囊》、昆剧《牡丹亭》、舞 剧《卡门》等经典作品。《永乐未央》《哈姆雷特》《"谜"人的三星堆》等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