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乐节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演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已有十五市(州)落地大型演出 大型演出下沉 拓展城市消费新空间
四川日报· 2025-09-07 09:10
大型演出通常指观众超过5000人的演出活动,主要有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类型,是演艺市场中最受关注的 一类演出。 第八届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现场。 遂宁"金曲传奇"巡回演唱会现场。 记者9月5日从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以来,四川已实现15个市(州)有大型演出落地,大型演出覆盖地域 创下新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乐山、遂宁等省内二三线城市演艺观演人次同比增长21%,大型演出在全省 的占比从8%提升至17%。 当前,大型演出正逐步下沉拓展,更加频繁地走进非省会城市,让不同城市的观众领略现场演出的魅力。这 一趋势背后,既有市场主体挖掘市场需求的积极行动,也有政策创新服务的有力引导。 "一核多极"演艺产业结构明显 "跨城观演"成演艺经济重要发力点 4月成都举办韩红演唱会等多场大型演出、5月成都草莓音乐节延续人气、6月遂宁迎来"金曲传奇"巡回演唱 会、7月德阳蓝鲸音乐嘉年华激情上演、8月第八届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尽显川西风情……梳理今年以来四川举 办的大型演出,可以直观感受到举办地点的多元性。从省会城市到周边城市,再到县级地区的旅游景区,大型演 出的热潮在不同时空延续。 往年,大型演出的举办地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 ...
事关提振消费!绍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搜狐财经· 2025-09-03 00:30
政策框架与资金规模 - 绍兴市制定《2025年绍兴市提振消费政策》包含15项具体措施 新增政策资金1.78亿元 旨在激活传统和新型消费场景并打造"名城绍兴 乐享之旅"城市消费品牌 [4] 文商旅融合促消费 - 发展演艺经济 对举办演唱会按累计售票人数分档奖励最高200万元 音乐节最高150万元奖励 [5][15] - 吸引研学游、大团游和入境游 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并鼓励"即买即退"服务 [5] - 推行中小学春秋假 鼓励市内外开展疗休养活动并向企业一线职工倾斜 [5][6] - 支持书场、小剧场及景区内演出活动 根据演出情况分档补助 [5][16] - 今年已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18场 同比增长50% 引流20余万人并拉动消费2.2亿元 [15] 新场景拓展促消费 - 支持餐饮消费 对酒店宴席消费满1万元以上消费者分档补贴 最高5000元 [6][9] - 繁荣夜间经济 对延迟营业店铺达规模的运营主体奖励20万元 新开24小时便利店企业奖励2万元 [6][9] - 举办乡村共富市集和农趣乐玩 对村庄消费场景打造给予奖补 [6] - 培育低空消费新业态 对空中观光、载人航线和滑翔伞按每人次票价50%补贴 [6][13] - 低空经济覆盖六大领域 包括空中观光、载人航线、低空体育运动、消费级无人机、无人机培训和低空研学游 [13] 消费券发放促消费 - 统筹发放总额近1亿元9大类消费券 包括健康服务、居家护理、托育服务、养老服务和结婚有礼等专项券 [6][9] - 对高校大学生发放消费券 每人最高500元补贴 用于抵扣餐饮、住宿和商超消费 专项资金760万元 [6][10][11] - 鼓励汽车消费 发放4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 对不享受以旧换新政策的消费者按新车发票金额分档补贴最高6000元 [6][9] - 大学生群体规模显著 全市有近14万名在校大学生 每年约15万名新增就业大学生来绍 [10] 低空经济成果与补贴 - 全市开通通航航线30条、无人机航线302条 引进全国首批AS700载人飞艇并开通长三角首条城际低空公交航线 [13] - 低空消费补贴措施具体 购买千元以上消费级无人机按10%-15%比例补贴每台不超过450元 无人机培训按500元/人次补贴 [14] - 低空研学游累计超200人按每人次50元补贴 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6万元 [14] 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普惠普及 覆盖全体市民和全年龄段人群 构建"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生态消费圈 [7] - 时间集中 所有政策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实施 9大类消费券9月底前发放完毕 [7] - 创新消费场景 推动文商旅融合并鼓励低空消费等新业态 满足品质服务消费需求 [7]
“漫话”年轻人消费的“心头好”
新华网· 2025-09-01 19:10
暑期年轻群体消费趋势 - 红色研学活动在年轻群体中兴起 包括参观博物馆 革命老区和烈士纪念馆等活动 [2] - 社会实践和基层社团活动成为年轻人跳出舒适圈的新选择 [3] - 技能培训消费显著增长 涵盖考驾照 学习舞蹈和精进绘画等领域 [4][5] 健康与体验式消费 - 健身和户外运动消费增加 年轻人积极参与健身房 绿茵场和户外公园活动 [6] - 旅行消费成为主流 年轻群体通过与家人朋友旅行实现压力释放和心灵疗愈 [8] - 音乐演出市场活跃 演唱会与音乐节带来万人合唱和群体荧光秀的沉浸式体验 [9] 情感消费新形态 - 萌宠经济持续升温 年轻群体通过宠物互动获得舒缓感和治愈感 [10][11]
从“到此一游”到“心之所向”
广西日报· 2025-08-25 09:57
行业趋势:情绪价值驱动的文旅消费升级 - 广西旅游市场从传统观光游加速向深度体验游和情感疗愈游升级 新场景以情绪价值为纽带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1][2] - "情绪生产力"成为撬动消费升级的新杠杆 精准狙击现代人情感需求 包括疗愈放松、热血狂欢和社交归属等维度 [4][8] - 2025年作为广西旅游年 自治区出台12项重点政策措施和22项重点工作 包括景区"一票3日使用制"和文化惠民卡等 [6] 创新项目表现与数据 - 桂林兴安猫儿山"窝囊漂"项目主打慢节奏轻体验 预计全年业绩达去年3倍 带动周边餐馆客流增长15%和民宿入住率提升10% [1][2] - 演唱会经济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区举办29场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 实现票房收入4.39亿元并带动消费超30亿元 [3] - 周杰伦南宁站3场演出吸引13.2万观众(90%为外地游客)拉动消费11.48亿元 刀郎南宁站2场带动消费1.79亿元 [5] - 南丹音乐节累计接待游客2.58万人次 旅游花费约1597万元 钦州春回音乐节带动超6万乐迷使限额以上住宿业消费超500万元 [5] 地域特色开发模式 - 桂林资源县推出丹霞奇景和峡谷飞瀑极限运动 柳州融水县依托"果冻水"生态资源打造亲水体验 [2] - 河池南丹县将21℃清凉与民俗节庆结合 百色乐业县开发世界级天坑群的高山露营和喀斯特探险等业态 [2] - 钦州市采用本地乐队与城市特色融合策略 南丹县以"摇滚+非遗"模式实现县域小城突围 [2] 政策与市场推动措施 - 南宁市推出"唱享金秋·乐购南宁"促消费措施 持大型活动凭证可享指定酒店住宿优惠及5折景区门票(青秀山、动物园等) [7] - 文旅厅探索景区门票与机票、车票、演出门票联动推出"消费优惠包"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推动消费提质增效 [7] - 暑期通过"购在中国——2025广西暑期消费季"发放全域旅游消费券 为市场注入流量转化催化剂 [6]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人期待无目的的旅行 从观光游转向体验游时更追求"不赶时间"的松弛感 [4] - 游客通过高端民宿静谧、天坑神秘和峡谷野趣等场景获得情绪价值 满足长辈怀旧、孩童探索和夫妻共情需求 [4] - 音乐节贴心服务(如免费露营地、全城停车免费和景区门票优惠)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提升消费意愿 [4]
处暑・避暑经济乘“热”而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1:47
避暑经济规模劲增 - 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预计突破25亿人次 消费规模达1.8万亿元[4] - 长线旅行订单占比同比提升超10% 中东部游客涌向西部及东北地区[4] - 环线自驾游/塞外观星游/亲水娱乐成为热门玩法[4] 热门避暑目的地特征 - 六盘水因高海拔凉爽气候获33%用户提及 形成天然空调[6] - 贵阳黄果树瀑布通过水雾降温获26%用户关注[6] - 青岛崂山因负氧离子含量高获16%用户推荐 被称为天然氧吧[6] - 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拥有2800米海岸线 沙质细腻适合海上活动[6] - 昆明滇池通过湖泊调节气候 湖风送爽[6] - 恩施大峡谷云龙地缝深达百米 岩壁形成天然遮阳屏障[6] 避暑形式进化与消费趋势 - 暑运首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4.41亿人次 同比增长4.3%[9] - 水上乐园搜索量环比增长176% 漂流搜索量增幅超247%[9] - 溯溪搜索量环比增50% 桨板搜索量环比增107% 带动设备租赁需求[9] - 天津邮轮口岸查验出入境人员超6.5万人次 邮轮近30艘次[9] - 夜游相关搜索评论量环比均增长约100% 周末现搜索高峰[12] - 重庆玛雅海滩夜场开放至22点 结合灯光秀与DJ表演[12] - 毕节推出非遗主题线路 游客可体验蜡染制作[12] 避暑需求热度与行业挑战 - 小红书"夏日避暑好去处"话题浏览量达8.1亿次[16] - 景区存在检票系统不成熟导致排队 防暑设备不足等问题[19] - 部分区域重流量轻体验 存在虚假宣传与退款难现象[19]
文体旅破壁共生,“小票根”成激活市场“金钥匙”
新华网· 2025-08-15 07:51
文体旅融合市场趋势 - 暑期赛事经济与演艺经济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带动多领域、长链条消费需求 [1][2] - 文体旅融合使旅游体验从单一观演观赛升级为"解锁多元玩法",推动经济发展活力 [1][3] - 演出赛事市场呈现"高温火热"状态,关键词包括"一票难求""爆满""跨城奔赴" [2] 演出市场消费结构变化 - 上半年演出消费呈现多维度结构变化,以演出产品为核心带动城市深度游 [3] - 成都通过剧院联动推出"演艺+文旅"品牌,如"周末剧开心""一站式文旅体验" [3] - 二三线城市演唱会市场扩张,刀郎临沂演唱会吸引12万人,拉动直接消费3.2亿元、综合消费4.6亿元 [3] - 音乐节打造"小而美"消费场景,如海边音乐会、露营音乐会,激活短途游 [4] 体育赛事带动文旅增长 - "苏超""村超"等赛事将赛场转化为文旅项目,带动游客跨城消费 [5] - 美团数据显示,"苏超"带动江苏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村超"推动黔东南州文旅增速达30% [5] - 文体旅融合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如酒店入住率超90%、景区游客量增长25% [3][5] 票根经济与新消费业态 - 票根经济撬动出行、住宿、周边游等传统消费,并催热旅拍、化妆编发、特色小吃等新业态 [6] - "演出产品+社交+热门景区"成为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出游组合 [6] - 跨城观演从演唱会延伸至精品舞台剧目,沉浸式演出票房、人次持续增长 [7] 供给侧提质与差异化发展 - 消费者对演出品质要求提升,高品质剧目带动市场发展 [7] - 文体旅消费市场呈现破壁共生格局,需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特色化服务 [7] - 差异化产品与服务成为激发消费活力的关键,如小众演唱会吸引旅行者"开盲盒"式体验 [6][7]
新疆文旅市场“现象级井喷”,豪华酒店扎堆掘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9:34
行业趋势 - 新疆旅游市场呈现现象级井喷 上半年接待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11.15% 旅游收入1425.6亿元同比增长11.59% [1] - 国际高端酒店品牌加速布局新疆市场 目前15个国际品牌启动建设 在建及签约高端酒店项目总投资额突破126亿元 [6] - 文旅消费结构升级 文化演艺成为新引擎 李宗盛演唱会期间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暴涨120% [4][5] 交通与基础设施 - 阿禾公路通车显著提升交通效率 运营30日内通行车辆突破3万辆次 引流旅游人次超10万 [5] -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暑运期间旅客吞吐量达269.19万人次 同比增长9.01% 单日峰值达10.8万人次 [7] - 新疆推进33个机场新建及改扩建工程 交通瓶颈逐步破除 [8] 企业表现 - 西域旅游实现业绩逆转 半年预盈近千万元 部分景区接待人次超千万 索道业务营收翻番 [1] - 租车行业需求旺盛 乌鲁木齐租车门店订单量增长近50% 异地运车客单价超千元 [2][3] - 酒店连锁化率仅25%远低于行业85%平均水平 显示市场仍处初级发展阶段 [6] 消费行为特征 - 自驾游成为主流出行方式 昌吉回族自治州风景道日均通行车辆逾2800辆 [3] - 游客为控制成本选择自驾 自驾费用较飞机出行降低50% [2] - 公路贯通提升旅游效率 阿禾公路使通行时间压缩50% 单日可游览景点数量翻倍 [5] 市场挑战 - 景区接待能力面临考验 独库公路 赛里木湖等多地出现严重堵车现象 [3] - 旅游配套服务亟待完善 包括停车 购票等环节出现系统性拥堵 [3]
暑期文旅“顶流”:演唱会“填满”日程表
新华网· 2025-08-12 14:24
演出市场热度 - 全国暑期演出市场火热 演唱会及音乐节密集排期 多地出现单日超10万人次观演盛况 [1][2] - 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在大麦平台"想看"人数超7万 乌鲁木齐草莓音乐节两天吸引7.99万人次参与 [2][4] - 北京鸟巢2025年将举办50多场演唱会 预计观众达280万人次 场馆档期已排满 [2] 政策支持力度 - 多地政府推出阶梯式奖补政策 北京提供最高500万元补贴 厦门推出景区门票优惠联动机制 [6] - 海口利用自贸港免签政策便利境外团队 对主办方给予数十万至数百万奖励 [6] - 审批限制放宽推动演出市场下沉 新一线城市演唱会场次占比达40% 曲靖/衢州等新兴市场崛起 [6] 消费群体特征 - 跨年龄层渗透加速 青少年购票群体占比升至3.6% 刀郎演唱会50岁以上观众达44.5% [7][9] - 张学友重庆站40岁以上观众占比49.5% 银发群体成为重要消费力量 [10] - 跨城观演成为主流 演唱会跨城占比64.2% 音乐节达62.2% 52%观众消费区间500-2000元 [14] 经济拉动效应 - 演唱会经济辐射效应显著 业内采用1:4.8的拉动系数(1元门票带动4.8元周边消费) [11] - 2025年一季度全国演唱会票房收入25亿元 同比2023/2024年均实现增长 [12] - 海口陈奕迅演唱会吸引69.26%岛外观众 产生旅游总花费3.95亿元 [14] 产业融合创新 - 演出与旅游场景深度融合 南京欢乐谷演唱会专属门票实现16.8%转化率 带动二次消费增长 [14] - 美团推出"门票+音乐演出"组合产品 20-30岁用户演唱会搜索量增89% 音乐节搜索增107% [14] - 提前8天以上预订酒店景区门票的游客同比增加11% 显示演出对旅游消费的前置拉动效应 [14]
音乐节如何“唤醒”暑期文旅市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8 16:32
"你抢到票了吗?"似乎已成为近期最热门的问候方式。这个夏天,从张北的草原到敦煌的星空,从哈尔滨的俄式 老阳台到珠海东澳岛的沙滩……以音乐节、演唱会为代表的演艺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不远千里、奔赴山海;动 人的旋律、美妙的音符,不仅叩开了观众的心扉,更"唤醒"了暑期文旅市场。 各地音乐节也融入"烟火气",为市民的休闲生活增添了文化气息。在上海江湾里音乐节,巧妙散布于舞台周边 的"微醺市集"汇聚了精酿啤酒、特调饮品与文创产品等,吸引忙碌一天的都市白领来小聚。贵阳"遇见蓝莓音乐节"则 汇集了几十种贵州特色小吃及饮品,供乐迷们畅享味蕾与视听的双重盛宴。 如今文旅经济已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如何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的情绪符号,成为破局产业同质化 的关键。当敦煌壁画通过VR技术成为可触摸的情绪载体,当苗寨篝火旁的芦笙曲化作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我们看 到的不仅是消费场景的革新,更是文明基因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重生。 在南宁,周杰伦演唱会吸引14万观众跨城而来,直接拉动当地消费12.63亿元;在成都,张学友演唱会期间热门商 圈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4倍……文化消费释放的乘数效应,让各地都看好演艺经济的发展潜力。 ...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音乐节如何“唤醒”暑期文旅市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8 16:05
行业趋势 - 暑期演艺市场呈现火爆态势 音乐节和演唱会吸引大量游客跨城参与 显著带动文旅消费[1] - 文旅经济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 文化基因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可感知情绪符号 成为突破同质化关键[5] - 18-24岁年轻观众占比达36.2% 学生群体利用暑假时间密集出行 形成"为一场音乐节打卡一座城"的消费模式[3] 消费特征 - 年轻消费者重视情绪价值释放 沉浸式音乐体验带来精神满足感 传统景点游览模式吸引力下降[3] - 演艺活动与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 通过AI技术、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 创造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新消费体验[3] - 音乐节配套市集汇聚地方特色小吃及文创产品 形成"微醺市集"等消费场景 实现味蕾与视听的双重体验[3] 经济影响 - 周杰伦南宁演唱会吸引14万跨城观众 直接拉动当地消费12.63亿元[5] - 张学友成都演唱会期间热门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4倍[5] - 文化消费释放显著乘数效应 推动"演出+文旅+消费"模式从单点突破升级为全域赋能[5] 创新模式 - 海南推出"票根福利"机制 凭演唱会门票享受景区折扣[5] - 厦门将演唱会与免税购物、打车补贴深度绑定 形成跨业态消费联动[5] - VR技术使敦煌壁画成为可触摸情绪载体 数字技术实现文明基因的创造性重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