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唱会
icon
搜索文档
演出“流量”如何变城市“留量”?这座城市给出自己的答案
央视网· 2025-09-14 11:13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消费拉动 - 太原市2024年举办32场演唱会 现场观演人数近100万人次 带动消费高达41亿元[1][15] - 省外观众占比近七成 显示跨区域吸引力强劲[15] 政府战略与政策支持 - 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演艺经济 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演艺消费矩阵"[15] - 提供免费公交接驳服务 设立7个接驳点位覆盖主要交通枢纽[5] - 推出观光巴士三大主题线路(锦绣/潮玩/寻味)增强观演体验[8]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演唱会票根可作为免费通行证 享受公共交通免费及景区免费参观权益[11][13] - 覆盖晋祠/蒙山/太山/山西省博物院等100余座博物馆[13] - 提供特色礼包包含石头饼/醋等山西特产 并享受商业折扣优惠[11][13] 用户体验与服务质量 - 现场提供充电宝服务及免费降暑绿豆汤等细节服务[8] - "歌迷之城"主题营造与情绪价值获得观众认可[8] - 通过演唱会引流实现从"演出热"到"文旅热"的转化 提升城市品牌曝光[15]
“流量”→“留客量” “演出热”→“文旅热” 因热爱开始的旅程走到最美章节
央视网· 2025-09-13 16:01
央视网消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为了看一场演出而特意去一座城市,这种行为几乎成了他们心头的"仪式感"。山西太原正 是抓住了这股潮流,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对演出主办单位给予"真金白银"的奖补,并用心用情为歌迷提供景区免 票、交通接驳等优质服务,将演出"流量"转化为城市的"留量",也就是"留客量"。仅2024年,太原就举办了32场演唱会,现场观演 人数近100万人次,带动消费高达41亿元。这座城市用音乐和热情给歌迷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和回忆? 从"演出热"到"文旅热" 太原缘何上头? 听说这两年每到周末,几乎全国各地的歌迷都会来太原打卡。而太原这座城市也喊出了口号叫"歌迷之城,太原宠你"。口气是挺 大,那究竟能不能hold的住? 在演唱会现场,一些温暖的细节随处可见。比如在每一个座位上都有这样的一个小礼包,上面写着"歌迷之城,太原宠你"的字样。 这里有石头饼、醋,山西的特色小点心,每个座位上还有这样的应援棒。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凭借演唱会门票就可以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玩转太原,太原市钟楼街是每个歌迷必来打卡的地方。 小小的演唱会票根在太原已然化身为一张张快乐通行证,歌迷朋友凭借票根尽享文旅福利。大家可 ...
曲终何以人不散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05
西安"歌迷专列"助力演唱会经济发展、大连市打造"跟着演唱会游美丽大连"城市文旅IP……一段时间以 来,各地文旅消费持续升温,演艺活动推陈出新,大型演唱会热度十足。 演唱会作为重要的文化消费形式,在国内经济发展、文化消费升级以及人们对娱乐多样化需求推动下, 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 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票房收入296.36亿元,占全年演出票房收入的51.14%,观演人次超2900 万,成为演出市场票房最为突出的品类。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演唱会票房收 入129.82亿元,同比增长46.11%,观演人次为1825.8万,同比增长53.01%。 多地政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政策支持、提升保障服务等措施,吸引演唱会落地,以促进消费。例 如,南京市多个部门共同发起"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乐享'1+3'优惠活动",观众凭观演观赛票据即 可享受南京市域内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等三重优惠;太原市政府通过提供免费接驳服务、开 通"歌迷专列"等服务措施,打造"歌迷之城"。今年全国演唱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未来几年内继 ...
成都9月超百场演出来袭,“演艺经济”点燃消费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9-07 05:13
▲面馆前排队的粉丝们 进入9月,成都粗估有超百场演出即将上演,酒店一房难求、餐饮消费猛增,"跨城追星"正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 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 演唱会后相关面馆营业额翻番 易烊千玺2025演唱会成都站刚刚结束,不少从外地赶来的歌迷专程赶来,一睹偶像风采。 位于成都南府街的一家面馆是易烊千玺电影《小小的我》的取景地,也成为不少粉丝的打卡地。 9月6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面馆门口排起长龙,不少粉丝拖着行李箱来吃面,在墙上写下给偶像的留言。 最近两天在成都,待演唱会结束后,不少外地歌迷拖着行李箱直奔易烊千玺电影《小小的我》取景面馆打卡,店内营业额翻番,长队排到门外, 周边杂货铺、打印店忙个不停;歌手演唱会确认排期后,场馆周边酒店多房型售罄,房客来自全国各地。 ▲面馆前排队的粉丝们 同时,周边杂货铺、打印店等生意也有所带动,"肯定有带动,我们店里买水的增加了。昨天成都下雨,店里的雨伞都卖光了。不仅是这条街,连带着周边 甚至是春熙路这一带。"面馆对面杂货铺老板黄女士表示,"粉丝的热情我们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粉丝的带动力还是很大的。" 9月成都有超百场演出 ▲从南宁来的粉丝杨小花(左)和妃妃(右) ...
演出经济考验城市“软实力”
经济日报· 2025-09-06 06:12
演出经济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能否在短时间内统筹交通、安保、商圈、社区等资源?能否在 细节中展现温度,让歌迷觉得"这座城市懂我"?能否在热潮退去后延续品牌,让人愿意"旧地重游"?这 些问题,都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命题。演唱会只是舞台,真正的比拼在幕后。 因此,演出经济不该仅被看作"热闹一场",而应被纳入城市战略,成为推动文商旅融合的引擎。它不仅 能带来可见的繁华,更塑造着城市的气场与格局,而这才是一座城市的持久吸引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这个夏天,北京市朝阳区借势五月天乐队25周年演唱会,把演出经济与城市品牌深度绑定。公仔布景、 街区改造、粉丝餐饮、互动体验……一场场演唱会,变成一次覆盖全城的沉浸式"宠粉行动"。短短两个 月,相关街区客流量翻番,线上传播量超4.5亿次。北京也因此收获"宠粉城市"的口碑。事实证明,演 出经济正在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新引擎。 演出经济的价值不只是"追星",更在于"聚人"。当上万人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市,本身就撬动了交 通、餐饮、住宿、购物的消费全链条。当各种消费汇聚成体验,就不仅是经济现象,更能积累成城市形 象的独特标签。北京朝阳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前期以街区布景 ...
冲击下一个万亿消费之城,杭州“开窍”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22:0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 同比增长66% [1] - 杭州演唱会及音乐节演出场次同比大增470.37% 票房收入同比增长480.9% [1] - 上半年杭州举办52场大型演唱会 吸引超85万名观众 其中超50%来自外地 [5] 城市竞争格局变化 - 大型演唱会票房前十城市中 杭州从2023年十名开外跃升至第五位 [1][3] - 杭州成功吸引Ed Sheeran中国唯一站(连开6场)及Katy Perry亚洲巡演首站 [5] - 国际知名歌手演唱会举办权争夺中 杭州获得Katy Perry、Ed Sheeran、OneRepublic等顶级艺人资源 [3]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杭州对引进大型演唱会最高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 [6] - G20峰会和亚运会推动大型场馆建设 为演唱会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6] - 浙江省发布《演艺经济促消费若干举措》支持杭州打造"演唱会首选地"品牌 [3] 演唱会经济衍生效应 - 杭州奥体中心周边酒店房价从400元/夜跃升至1200元/夜仍一房难求 [9] - 奶茶销量激增3倍 烧烤店通宵备货 形成"后一天经济"现象 [9] - 通过"痛文化"打造主题城市空间 如Ed Sheeran灯光秀和五月天IP联动 [10] 消费战略升级 - 杭州2023年社消零总额7884亿元 居全国第十 与经济排名第八存在差距 [12] - 人均消费支出52996元居全国首位 但存在高端消费外流现象 [17] - 通过演唱会经济推动夜经济发展 打破"消费业态单一"现状 [18] - 目标2027年社消零达9000亿元 并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 [17][18]
2025年上半年 杭州全域旅游人数全省第一
每日商报· 2025-09-04 07:08
演唱会,无疑是杭州文旅消费市场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板块之一。今年上半年,杭州举办大型演唱会、音 乐会53场,观演总人数达85万人次,票房收入7.65亿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超45亿元。国内外知名艺人 来杭举办演唱会,吸引大量"粉丝"跨城来杭打卡,更是带动了本地游及周边游的热度。这也为"知音杭 州"城市文旅新品牌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持续的活力——音乐与城市文化深度交融,带来了可感知、 可体验、可传播的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尤其是今年2月24日至3月2日,英国歌手Ed Sheeran的演唱会在杭州举行。作为他此次中国演唱会的唯 一一站,杭州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观众,也开启了"演唱会经济"的国际化。基于大麦网购票用户常住 地区分析,省外观众占比高达65%,境外购票用户(持护照等证件购票)占比为2.5%,主要来自日本、 新加坡、新西兰等地。还有5月23日至28日举行的五月天"5525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杭州 站),以近24万观演人次的数据,创下"大莲花"总观演规模新纪录。 过境免签政策"升级"、免签"朋友圈"扩大、支付体验持续优化……加速推动杭州入境旅游市场的升温。 今年上半年,杭州住宿单位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 ...
明星不够用了,网红「接管」演唱会
36氪· 2025-09-03 19:17
"退票、退票、退票……"全场沸腾了。胡诗佳按照网上的教学,在《爱如火》前奏喊了八个八拍的退票,声音越喊越大。 来的路上,她还在进行"考前突击":练歌、记歌词,背各种"梗"与接梗的时机。除了喊退票以外,还得在唱到"辛劳一生的爸爸妈妈"时应声"哎",问人 答"张兵",问地名答"俄罗斯",记住退票口在前苏联…… 没有身处其中,你很难想象这种放纵式的快乐。这是知名网红那艺娜的见面会,但真正的主角却在台下。在这场演出里,嗓子最先哑的人、互动环节记得 更牢的人、对演出效果贡献最积极的人,都是观众们。 今年以来,中国的演出市场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现象,原本占据短视频和直播赛道的网红们纷纷转战线下,开起了演唱会。从小的演出场地 Livehouse到剧院、甚至是体育馆,他们企图把屏幕里的流量转化到现实。他们中有人从被戏谑和嘲笑,到一夜爆火,有人半只脚踏进娱乐圈,又被全网 禁言。 如果说线上是网红们的舒适区,那么线下就是个人命运的分水岭,无法预知上升或坠落。为什么在风险和不确定并存的当下,网红们还要抢破脑袋挤上线 下的舞台?这块蛋糕真的大吗?在消费文化层面之外,这些演出和传统的演唱会有什么不同?又将如何重塑演出行业? Live ...
事关提振消费!绍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搜狐财经· 2025-09-03 00:30
政策框架与资金规模 - 绍兴市制定《2025年绍兴市提振消费政策》包含15项具体措施 新增政策资金1.78亿元 旨在激活传统和新型消费场景并打造"名城绍兴 乐享之旅"城市消费品牌 [4] 文商旅融合促消费 - 发展演艺经济 对举办演唱会按累计售票人数分档奖励最高200万元 音乐节最高150万元奖励 [5][15] - 吸引研学游、大团游和入境游 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并鼓励"即买即退"服务 [5] - 推行中小学春秋假 鼓励市内外开展疗休养活动并向企业一线职工倾斜 [5][6] - 支持书场、小剧场及景区内演出活动 根据演出情况分档补助 [5][16] - 今年已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18场 同比增长50% 引流20余万人并拉动消费2.2亿元 [15] 新场景拓展促消费 - 支持餐饮消费 对酒店宴席消费满1万元以上消费者分档补贴 最高5000元 [6][9] - 繁荣夜间经济 对延迟营业店铺达规模的运营主体奖励20万元 新开24小时便利店企业奖励2万元 [6][9] - 举办乡村共富市集和农趣乐玩 对村庄消费场景打造给予奖补 [6] - 培育低空消费新业态 对空中观光、载人航线和滑翔伞按每人次票价50%补贴 [6][13] - 低空经济覆盖六大领域 包括空中观光、载人航线、低空体育运动、消费级无人机、无人机培训和低空研学游 [13] 消费券发放促消费 - 统筹发放总额近1亿元9大类消费券 包括健康服务、居家护理、托育服务、养老服务和结婚有礼等专项券 [6][9] - 对高校大学生发放消费券 每人最高500元补贴 用于抵扣餐饮、住宿和商超消费 专项资金760万元 [6][10][11] - 鼓励汽车消费 发放4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 对不享受以旧换新政策的消费者按新车发票金额分档补贴最高6000元 [6][9] - 大学生群体规模显著 全市有近14万名在校大学生 每年约15万名新增就业大学生来绍 [10] 低空经济成果与补贴 - 全市开通通航航线30条、无人机航线302条 引进全国首批AS700载人飞艇并开通长三角首条城际低空公交航线 [13] - 低空消费补贴措施具体 购买千元以上消费级无人机按10%-15%比例补贴每台不超过450元 无人机培训按500元/人次补贴 [14] - 低空研学游累计超200人按每人次50元补贴 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6万元 [14] 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普惠普及 覆盖全体市民和全年龄段人群 构建"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生态消费圈 [7] - 时间集中 所有政策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实施 9大类消费券9月底前发放完毕 [7] - 创新消费场景 推动文商旅融合并鼓励低空消费等新业态 满足品质服务消费需求 [7]
专访澳门休旅协会长黄辉:演唱会经济助推澳门转型“演艺之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9:27
澳门演艺之都战略定位 - 澳门特区政府在2023年11月首次提出建设演艺之都的发展方向 并在2024年持续推动大型节庆品牌盛事 [1] - 演艺娱乐元素是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提升澳门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 通过发展演艺产业降低博彩经济比重 推动澳门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转型 [4] 演唱会经济拉动效应 - 澳门演唱会经济拉动效应达到1:7水平 即1000澳门元门票可带动7000-8000澳门元综合消费 [2][6][7] - 热门演出门票价格在1000至3000澳门元之间 VIP门票可达上万澳门元 [7] - 相比内地1:5的拉动比例 澳门因住宿需求和消费结构差异具有更高乘数效应 [7]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澳门户外表演区将于2025年6月投入运营 可容纳约5万名观众 [1] - 澳门酒店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配套服务能保障主办方成本控制和观众体验 [8] - 目前演出场地以露天为主 可能受天气和配套设施影响需要逐步改善 [11] 典型案例与市场反响 - 2023年张学友演唱会吸引内地 香港及东南亚上千名粉丝 形成旅游产品组合 [5] - 2024年刀郎演唱会实现门票售罄 并带动酒店 车辆 餐厅全方位消费增长 [5] - 多个电视台跨年晚会选择在澳门举办 已形成特定消费印象 [13] 差异化竞争优势 - 澳门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城市气质 能提升演唱会附加值和吸引力 [8] - 完善的酒店 交通 餐饮 旅游配套服务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8][9] - 可结合世界遗产 美食文化等元素提供独特娱乐体验 [12] 行业发展挑战与应对 - 需优化交通疏导措施 解决短时间内大量人流聚集问题 [10][12] - 需要特区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包括出入境便利和旅客服务安排 [9][11] - 应建立专门统计机制衡量演唱会经济效益 进行客群差异化分析 [7] 市场拓展策略 - 通过预留票额设计旅游产品 拓展东南亚等国际旅客市场 [1][5] - 针对大湾区旅客优化交通便利性 针对远程旅客延长停留时间 [12] - 吸引内地综艺节目 国家级表演等多元演艺活动落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