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
搜索文档
二线城市演唱会崛起,常州、山西火热出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22:39
行业格局变化 - 演出市场核心主场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二线城市崛起为新势力 [1] - 2024年二线城市大型演唱会票房占比从2023年的56.2%上升至61.9%,场次占比从56%升至62.4%,一线城市两项占比均下滑 [1] 城市吸引力要素 - 文娱需求旺盛、年轻消费力强劲的城市成为焦点,跨城观演规模与消费外溢潜力是核心判断指标 [3] - 政策、基建与区位构成的硬实力是影响市场选择的重要因素,服务与体验等软实力是赢得艺人、机构与歌迷的关键 [3] - 城市终极魅力在于拥有独特、有趣的音乐与文化灵魂 [3] 代表性城市案例分析 - 成都、杭州、重庆、南京、武汉、苏州、太原等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在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榜位列前十,其中杭州、苏州、太原从2023年十名开外分别跃升至第五、第九和第十 [5] - 常州持续领跑大型音乐节城市票房,跨城观演占比位居第一 [6] - 杭州、常州等新晋热门城市共同特点包括政府大力推动演唱会经济并提供政策支持,如常州对单场观众超5000人的演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 [6] - 本地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且消费能力强劲,杭州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前十,常州人均消费支出居全国前三十,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二十 [6] - 区位优势显著且基础设施完善,便捷交通网络与现代化大型场馆便于承接高规格演出及跨城观演 [6] - 太原虽在经济与消费力、区位、基础设施上不占优势,但作为中部重要中心城市市场潜力可观,独特文旅资源可借助文旅热吸引歌迷 [6] 城市软实力打造策略 - 太原通过极致服务打造歌迷之城形象,以最大诚意主动邀请艺人并高效协同政府满足要求,如刀郎演唱会通过无人机与烟花秀成功出圈 [7] - 核心策略是将演出活动与城市IP深度融合形成特色合力,联动艺人资源参与景点打卡和非遗体验,借助城市出圈效应实现演艺与文旅双IP共振 [9] - 创新演出策划与服务,如提供本地特产伴手礼、烟花表演、无人机表演、免费坐垫、饮用水及公仔打卡点,增强歌迷与艺人归属感 [9] 音乐节赛道发展 - 常州在吸引优质演唱会资源同时发力音乐节赛道,打造太湖湾音乐节、超级芒禾音乐节等头部IP,票房号召力突出 [10] - 2023年常州音乐节演出票房达1.9亿元以上,占江苏音乐节票房的32.5%,占全国音乐节票房的6.3%,总观演人次超28万 [10] - 太湖湾音乐节在2024年五一及十一假期连办两届,营收达2亿元,拉动周边消费约16亿元,创下全国音乐节票房新纪录 [10] - 常州以青春乐都为IP塑造城市标签,推动多元本土音乐节品牌发展,形成有特色、广包容、高黏性的城市音乐节生态,吸引乐迷中近八成为18-29岁青年,跨城观众占比74.3%,跨省观众占比超50% [10]
四五线城市演唱会,150元一场,能收割「县城中产」的钱包吗?
36氪· 2025-11-01 17:45
以下文章来源于后浪研究所 ,作者杨小彤、薇薇子 后浪研究所 .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这位青年里边请,你被研究了。 "你定价800,到最后一天还是会卖150。" 文 | 杨小彤 编辑 | 薇薇子 来源| 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封面来源 | Unsplash 四线城市的演唱会 追了萧敬腾17年,绵绵也没想到自己的偶像会去到一座四线城市开演唱会。 虽然粉丝内部早就有小道消息说"老萧要去云南开演唱会"了,大家却都理所当然地以为是在昆明,以至于官方公布举办城市是曲靖后,绵绵都有点懵,这是 什么地方?她从来没听过。 之前绵绵追着萧敬腾去看的演唱会,大多都是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再就是广州、佛山、成都、重庆这类娱乐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所以在听到偶像要去 曲靖开唱,绵绵竟还有些担心,"万一票不好卖怎么办?" 在她看来, 曲靖人可能没有一二线城市消费者那样,对文体活动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哪怕你不是特别喜欢一个歌手,但他来你这开演唱会,你就可能去 买他的票。" 而且也不是所有粉丝都愿意为了一场演唱会几番周折——曲靖没有机场,外省人来这得先坐飞机到昆明,还得再坐高铁或大巴到曲靖,又耗时 又费力。更重要的是, ...
当演出市场下沉,哪类二线城市正在胜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14:31
市场格局变化 - 大型演唱会市场重心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2024年二线城市大型演唱会票房占比从2023年的56.2%上升至61.9%,场次占比从56%升至62.4%,一线城市两项占比均下滑 [1] - 成都、杭州、重庆、南京、武汉、苏州、太原等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在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榜位列前十,其中杭州、苏州、太原从2023年的十名开外分别跃升至第五、第九和第十位 [2] - 常州持续领跑大型音乐节城市票房,同时在跨城观演占比方面位居第一 [2] 城市成功要素:硬实力 - 政府政策支持是关键,例如常州2023年出台《营业性演出奖补实施细则》,对单场观众人数超5000人的演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以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2] - 本地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且消费能力强劲是基础,例如杭州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前十,常州人均消费支出居全国前三十,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二十 [2] - 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便捷的交通网络与现代化大型场馆,能承接高规格演出并便利跨城观演 [2] 城市成功要素:软实力 - 通过极致服务和独特体验赢得艺人与歌迷青睐,例如太原以最大诚意主动邀请艺人,并与政府高效协同满足主办方要求,打造“歌迷之城”口碑 [3] - 精心策划增强现场体验,如太原在刀郎演唱会中运用千架无人机拼字和漫天烟花秀,成功使城市“出圈” [3] - 打造专属IP和升级服务,包括本地特产伴手礼、免费坐垫饮用水、公仔打卡点等,营造“回家”的归属感 [5] 市场发展趋势与城市策略 - 行业加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文娱需求旺盛、年轻消费力强劲的城市成为焦点,跨城观演规模与消费外溢潜力是核心判断指标 [1] - 城市策略趋向于将演出活动与城市IP深度融合,例如太原联动艺人资源参与景点打卡和非遗体验,借助《黑神话:悟空》等热门IP实现演艺与文旅双IP共振 [5] - 专注于特定赛道并打造头部IP,例如常州发力音乐节赛道,打造太湖湾音乐节、超级芒禾音乐节等IP,2023年常州音乐节演出票房达1.9亿元以上,占全国音乐节票房的6.3% [5][6] - 吸引年轻及跨区域客群,例如常州2023年至2024年吸引的乐迷中近八成为18-29岁青年,跨城观众占比74.3%,跨省观众占比超50% [6] - 演出经济带动显著周边消费,例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在2024年“五一”及“十一”假期营收达2亿元,拉动周边消费约16亿元 [6]
为什么经济越下行,演唱会越嗨?
36氪· 2025-10-31 17:53
总观演人次448.4万,票房收入33.33亿。除一下你会发现,平均每张票将近750块。就这,还经常抢不到票。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 2025年前八个月,演出总票房破200亿,演唱会独占164.6亿,同比增长43%。 这说明啥? 今年有个很反常识的现象,就是全国各地的演唱会是真的杀疯了。 不仅越办越大多,还越办越大。 1 为啥说反常识? 你看现在的情况。几乎人人都在哭穷,买房买车?不存在的。找工作?已读不回是常态。 但你说大家没钱吧,1880的演唱会票秒没,4880的内场眼都不眨,跨省看演出跟下楼取快递一样平常。 仅仅2025年5月,全国就开了330场演唱会。啥概念?平均每天超过10场,比开便利店还快。 说明在其他行业都在过冬的时候,演唱会在过狂欢节。这不是逆势增长,这是骑着经济周期的脖子扇巴掌,是贴脸开大。 这不科学啊朋友! 所以你开始思考,为啥有些人平时抠抠索索,轮到演唱会买票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于是你开始明白。 这压根就不是什么"便宜就多买,贵就少买"的小学数学题。 这叫"情绪价值拉满的限量款体验",在干啥都心里没底的年头,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你想想,现在的人精得很:衣服可以少买一件,奶茶可以不喝一 ...
郑州“硬核”举措力推演艺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州日报· 2025-10-31 09:05
大型演艺、体育赛事等活动,如今已成为市民游客的消费新潮流、展现城市魅力的新名片。全力打 造"演艺名市、文旅强市",郑州将有哪些新举措?已取得哪些新成果?10月30日,"2025郑州演艺赛事 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相关情况。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市商务局推出演艺赛事优惠政策,演艺赛事开始前1天至结束后1天期间, 观众凭相关门票(含电子门票),在全市餐饮、酒店、景区和特色商圈享受专属折扣,政策试行期为一 年。目前,已有150余家餐饮住宿企业、37家星级饭店、近30家A级景区等文旅场景参与,其中14家景 区给予门票免费政策。此外,计划推出演唱会专属"粉丝大礼包",内容涵盖城市特色文创小礼品、合作 商家电子优惠券包等。 引进更多高水平体育赛事 全民健身活动更丰富多样 郑州作为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赛事经济潜力十足。市体育局将秉持以"三大 球"振兴为引擎,注重系统谋划与分类推进。一方面,强化赛事引领功能与产业带动,通过引进2~3项国 际级、国家级高水平赛事提升城市影响力,并将足球、篮球、排球等职业联赛和城市联赛作为关键支 撑,每年举办不少于8项。另一方面,夯实全民健身基础与人才根基,广泛开 ...
四五线城市抢着办演唱会,「县城中产」还买单吗?
后浪研究所· 2025-10-30 15:02
演唱会市场下沉趋势 - 演唱会活动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扩散,薛之谦、张韶涵、邓紫棋、周杰伦等歌手均在低线城市举办过个人演唱会[6] - 拼盘演唱会形式在低线城市更为常见,容祖儿、潘玮柏、毛不易、李荣浩等歌手通过拼盘形式进入低线市场[6] - 低线城市消费者对演唱会的需求被低估,马鞍山首次举办万人级别演唱会就吸引了近三万人到场[13] 低线城市演唱会消费特征 - 低线城市演唱会票价具有明显性价比优势,内场票价格普遍在980元左右,远低于一二线城市动辄1680元的内场票价[6] - 消费者存在"最后时刻打折"的普遍认知,认为定价800元的门票到最后一天会降至150元销售[18] - 低线城市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有消费者表示"不能花500块钱要5000块的现场",对设备和服务要求相对较低[16] 政府政策支持 - 多地政府推出补贴政策刺激演唱会经济,曲靖政府推出百亿补贴使门票打八折,168元看台票和468元内场票最终售罄[5] - 海南对持续演出3年以上的旅游演艺项目给予50万或100万元奖励,四川根据售票情况给予150万至500万元不等奖补[10] - 低线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免费场馆、工作人员服务、住宿支持等方式吸引演唱会项目落地[14] 演唱会经济带动效应 - 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除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9] -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3天吸引12.74万观众,其中82%为岛外观众,带动市内77家旅游饭店客房出租率升至81.57%,综合消费超11亿元[10] - 时代少年团大连演唱会直接带动消费2.3亿元,场馆周边酒店价格大幅上涨,日常162元房间涨至1.4万元[10] 低线城市演唱会运营挑战 - 低线城市设备和服务水平有限,音响品质差、检票安排不合理、交通不便等问题频发[16] - 拼盘演唱会容易面临售票不佳而延期或取消的风险,范玮琪鞍山演唱会因"不可抗力"延期,业内认为90%情况是票卖得不好[19] - 一线城市审批流程复杂需1-3个月,场地需提前半年至一年预定,而低线城市审批相对宽松[11] 市场参与者策略调整 - 演艺公司因一线市场竞争激烈开始转向低线市场,斑猪文化在莆田主办巫启贤演唱会,在马鞍山主办拼盘演唱会[12] - 部分公司仍持谨慎态度,认为一二线城市更稳妥,预测低线城市演唱会热潮可能明年开始熄火[22] - 低线城市演唱会为歌手提供更热情回应,四五线城市乐迷相比一二线城市更为热情[24] 消费者体验变化 - 低线城市门票竞争较小,消费者无需找黄牛就能购得内场票,且可能享受政府补贴带来的差价退还[24] - 低线城市演出可能包含一二线城市不允许的特殊环节,如花车巡游等创新设计[27] - 对当地居民而言,家门口的演唱会为平淡生活带来新奇体验,具有情感价值[29]
万字深度专访许纪霖(下):“新情感经济时代”已经降临?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14:28
(原标题:万字深度专访许纪霖(下):"新情感经济时代"已经降临?) 访并文 李佩珊 "50后"许纪霖,在长达四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穿行于两条路径之间:作为思想史学者,他自20世纪 80年代起在启蒙与儒家之间的思想对话中占据重要位置,深植于中国现代思想的谱系之中;作为他长期 研究对象——公共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始终对社会现场保持某种热忱,从未放弃对时代的观察与回 应。近年来,他的目光越发投向一个没有进入主流学术现场,但实则至关重要的议题:年轻人到底在想 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上一篇专访中,许纪霖以"懂我"与"陪伴"两个关键词,勾勒出这一代人的精神底色。他们主动告别宏 大叙事,更倾向在轻盈、流动、短效的情绪机制中安顿自身,"情绪"逐渐取代"情感"成为主导经 验,"轻资产关系""搭子文化""树洞式共情"构成了一种去深度、低承诺却高频运转的精神自保方式。 而在本篇访谈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这些情绪如何被具象化:它们以何种方式凝聚为社群,又如何构成 某种意义上的"精神性"结构。 许纪霖观察到,这一代人正试图在情感层面建构出一个新的精神世界:他们告别了上一代人奉信的崇高 观念,却在数字化与社群化的语境中,重新搭 ...
香港抓住演唱会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3:32
"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10月9日至13日,香港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 自1998年后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售罄,门票供不应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 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 越来越多的国际艺人和本土艺人选择香港作 为巡演的重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富城等香港本土实力派歌手的演出,还能追到Coldplay、Olivia Rodrigo、One Republic等国际顶流艺人的亚洲站巡演。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核心优势是其数十年积累的、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即一种近乎苛刻的行业标准、深厚的观众基础以及顶尖的专 业人才库。"曾经从佛山多次前往香港看演唱会的Sunny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只是叶倩文与林子祥的此次演唱会,她还在 香港看过梁静茹、郑秀文、李克勤、郭富城、蔡依林、陈洁仪等著名华语歌手的演出,可谓一个专业的演唱会观众。 除了知名华语歌手,许多国际艺人也将中国香港作为在亚洲巡演的首 ...
香港抓住“演唱会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7:57
"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10月9日至13日,香港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 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自1998年后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 。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售 罄,门票供不应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国际 艺人和本土艺人选择香港作为巡演的重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富城等 香港本土实力派歌手的演出,还能追到Coldplay、Olivia Rodrigo、One Republic等国际顶流艺人的亚洲 站巡演。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核心优势是其数十年积累的、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即一种近乎苛刻的行业标准、 深厚的观众基础以及顶尖的专业人才库。"曾经从佛山多次前往香港看演唱会的Sunny向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表示。不只是叶倩文与林子祥的此次演唱会,她还在香港看过梁静茹、郑秀文、李克勤、郭富城、 蔡依林、陈洁仪等著名华语歌手的演出,可谓一个专业的演唱会观众。 除了知名华语歌手,许多国际艺人也将中国香港作为在亚洲巡 ...
从“一票难求”到“城市舞台” 香港如何抓住“演唱会经济”的流量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7:16
"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10月9日至13日,香港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自1998年后 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售罄,门票供不应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国际艺人和本土艺人选择香港作为巡演的重 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富城等香港本土实力派歌手的演出,还能追到Coldplay、Olivia Rodrigo、One Republic等国际顶流艺人的亚洲站巡演。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核心优势是其数十年积累的、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即一种近乎苛刻的行业标准、深厚的观众基础以及顶尖的专业人才 库。"曾经从佛山多次前往香港看演唱会的Sunny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只是叶倩文与林子祥的此次演唱会,她还在香港看过梁静茹、 郑秀文、李克勤、郭富城、蔡依林、陈洁仪等著名华语歌手的演出,可谓一个专业的演唱会观众。 除了知名华语歌手,许多国际艺人也将中国香港作为在亚洲巡演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