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科技+IP”成未来城市基因,多维构建城市新生态 | 中国航天日
华夏时报· 2025-04-28 17:55
航天科技与城市更新融合 - 论坛以"航天科技+IP赋能城市更新"为主题,探索通过"航天科技+文化遗产+商业场景"三维联动激活城市空间的创新路径 [1] - 航天技术正加速下沉至城市治理、产业转型与公众生活领域,成为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 [2] - 老旧厂房转型案例航星园通过引入航天主题IP和数字科技,成功激活工业遗产并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5] 低空经济与文旅结合 - 低空经济被明确为未来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可与文旅结合开展低空科技群演等创新形式 [7] - 低空经济在交通领域可延伸至城市立体交通和无人物流配送,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7] IP与文化产业园区升级 - 文化产业园区需向文化消费场景、文旅融合等复合场景转型,构建产业生态链实现价值共赢 [15] - 航天文创提出以"科技产业+孵化研发+科技服务"为内核打造产业集聚区,形成文化旅游示范区 [12] - VR大空间市场预计2025年增长270%,"沉浸式体验+航天IP"模式成为城市经济新增长极 [16] 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创新 - "华夏漫游+"战略融合航天科幻与文明瑰宝主题,运用AR/AI技术构建"科技-文化-商业"闭环生态 [24][28] - 数字技术可突破传统研学限制,通过虚拟场景还原历史航天事件激发市场兴趣 [20] - 新材料如"凝胶冰雪"支持南方城市发展冰雪经济,拓展城市更新可能性 [22] 沉浸式体验与文化活化 - 沉浸式戏剧改造老旧厂房成为新消费赛道,需通过文化内涵激活建筑价值 [10] - AR技术可实现古代文明虚拟还原,用户可互动体验文物细节及文化节日庆典 [29] - 航天科普需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打造具有科技感和仪式感的体验品牌 [13]
太空1111天:专访俄宇航员科诺年科,“我坚信,俄罗斯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界科学的前沿”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07:06
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分队指挥官、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展示世界首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照 片。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4月12日是国际航天日,《俄罗斯报》记者当天采访了俄罗斯英雄、俄罗斯国家 航天集团宇航员分队指挥官、宇航员奥列格·科诺年科。他用1110天14小时57分钟打破纪录,成为人类 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宇航员。 《俄罗斯报》:您认为载人航天哪个未来更现实,月球还是火星? 奥列格·科诺年科:苏联航空和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太空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来源。所以既 要飞往月球,也要飞往火星。 《俄罗斯报》:全球太空竞赛正在加速,您认为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是否仍保持领先地位? 奥列格·科诺年科:俄罗斯开辟了人类飞往太空的先河,我们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俄罗斯国家 航天集团每年往国际空间站派遣两批宇航员,我们在空间站进行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有助于推动地球上医 学和工业的发展。此外,俄罗斯有世界上最可靠的运载火箭。我坚信,俄罗斯的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 界科学的前沿。 《俄罗斯报》:埃隆·马斯克提出两年内让国际空间站脱离轨道,并集中精力开展火星飞行。您对此怎 么看? 奥列格·科诺年科:没人否认人 ...
跑好探索宇宙的接力赛
经济日报· 2025-04-27 08:05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事业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从1970年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如今实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等系列成就 [2] - 55年前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用算盘计算轨道参数,如今已建成全球唯一由单一国家自主建造的空间站 [2] - 新一代航天人实现载人航天连战连捷、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等壮举 [2] 航天技术突破与成就 - 已实现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单次最长出舱时长达9小时创世界纪录 [3] - 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物资,下行百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3] - 航天员出舱活动实现由技术验证向复杂作业任务的跨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未来航天发展规划 - 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已完成长征十号火箭电气系统试验、梦舟飞船高空空投试验等准备工作 [3] - 商业航天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超500家,在轨卫星数量持续增长 [3] - 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突破,卫星制造进入高密度入轨阶段,火箭可回收技术逐步突破 [3] 国际合作与开放 - 发布嫦娥五号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嫦娥八号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及天问三号国际合作公告 [4] - 展现了中国航天造福全人类的开放态度和国际合作意愿 [4] 航天产业发展 - 航天事业正从技术突破向太空经济拓展 [3] - 商业航天产业链逐步完善,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 [3] - 航天技术突破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
部分免费!2025年中国航天日开放日活动汇总来了!
北京本地宝· 2025-04-23 12:08
中国航天日北京开放活动 - 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期间,北京将举办多项开放活动,包括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航月宫一号、中国航天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的开放日活动[1][2][14][32]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活动 - 活动时间:2025年4月24日9:00-11:00,地点在北京市海淀区永丰基地丰德东路4号[5] -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卫星中心展厅,了解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具体有观看宣传片、参观卫星模型、无人机模型、"五基"协同监测沙盘等[5][6] - 需提前实名预约,不接受当天预约,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电话预约[9][12] 北航"月宫一号"开放活动 - 开放时间:2025年4月24日,地点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基地[16] - 参观场次分为上午和下午各三场,每场最多接待30人[17] - 参观需年满12周岁,身高1.5米以上,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21] 中国航天博物馆活动 - 活动时间:2025年4月23-26日,地点在北京市丰台区万源路1号[22] - 活动内容包括航天文化创意展、科普讲解、科普讲座等,汇集13家航天文创单位[22][23][24] - 需提前预约门票,全价票30元/人,学生半价[28][29] 北京天文馆活动 - 活动主题为"巡天探宇 筑梦苍穹",通过趣味游戏、动手实践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32] - 门票需通过北京天文馆官方公众号购买[34] 其他航天日活动 -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将举办"两弹一星"主题展、科技文创市集等活动[38] - 更多活动信息可通过北京本地宝微信公众号查询[38][40]
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将至,丰台云岗用一场航天科普嘉年华庆祝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2 17:29
航天科普活动 - 2025年丰台区航天科普嘉年华在航天三院体育场开启 展示包括彩虹无人机模型 航天高性能纳米气凝胶 航天防寒服 空间站生活模拟舱等20多家单位的高精尖航天科技产品 [2] - 活动设置航天知识问答 AI助手创作航天主题诗歌等互动环节 吸引市民参与体验 [4] - 航天医科七三一医院提供专家义诊 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带来无线电科普体验 其他专业单位展示智慧农业 气象等特色科普项目 [4] 区域航天品牌建设 - 丰台区航天科普嘉年华已成为区域品牌活动 通过社区化形式推广航天科技 激发青少年探索兴趣 [6] - 云岗街道将持续整合航天单位资源 联动跨行业科技工作者 创新科普形式 打造航天人才培育基地 [6] 参展单位与技术展示 - 航天三院 航天十一院 航天六院一〇一所等核心航天科研机构参与活动 [2] - 展品涵盖航天材料(纳米气凝胶) 航天食品 航天文创(榫卯积木)等多元化技术应用成果 [2]
850万公里太空救援!我国建成世界首个地月空间三星星座
环球网资讯· 2025-04-16 10:49
远距离逆行轨道(DRO)是地月空间中一类十分独特的有界周期轨道族,顺行绕地、逆行绕月。其中 位于相对地月的势能高位轨道族,是连接地球、月球和深空的交通枢纽,具有低能进入、稳定停泊、低 能全域可达等独特属性,是地月空间的天然太空港。 就如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利用空气动力实现洲际飞行、利用火箭进入太空一样,地月空间DRO有望 成为空间科学探索的新疆域、部署空间应用基础设施的新高地、支持载人深空探索的新起点,因此已经 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高度关注。对此,中国科学家同样在密切关注、积极探索并迎难而上。 2017年,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科研团队通过多年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率先阐明了地月空间DRO的 独特属性和战略价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突破,刻画了DRO的动力学相空间结构,定量揭示了其 低能入轨特性,并启动了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来源:光明网 "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救援,一次深空探索新的突破!" 4月15日,记者从在北京举办的"地月空间DRO 探索研究学术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已成功构建国际首个基于DRO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并取得多项原 创性重要成果,为我国开发利用地月空间,引领空间科学前沿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地 ...
海南: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行动 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快讯· 2025-04-14 09:44
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其中提 出,发展"航天+"经济新业态。推动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筹备建设,加快布局航天博物馆、航天科技 (000901)馆等一批文旅创新项目。支持开展太空育种选育技术创新和太空环境验证。探索开展太空制 药基础创新。实施低空经济发展行动,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
“此举令人担忧”!马斯克“公开呛声”特朗普政府→
第一财经· 2025-04-12 15:54
2025.04. 12 本文字数:563,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微信编辑 | 格蕾丝 推荐阅读 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自5月10日起施行 多家媒体11日报道说,天体物理学预算将从15亿美元减到4.87亿美元,行星科学预算将从27亿美元 减至19亿美元。NASA整体的年度预算为250亿美元,火箭开发和月球探测等领域预算似乎不在这次 削减范围内。 预计哈勃空间望远镜的预算可望保留,但目前正在准备中的南希·格雷斯·罗曼空间望远镜发射计划可 能被中止。对于承担科学研究工作的NASA戈达德太空中心来说,削减预算可能是个严重问题。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此举令人担忧",并表示"我全力支持科学研究,但作为NASA主要承包 商,SpaceX无法参与预算讨论"。 马斯克不仅是在火箭发射领域拥有较高市场份额的SpaceX的创始人,同时还实际领导着美国政府效 率部。马斯克重视火星探测,此前被质疑会干预载人月球探测等费用庞大的计划。 不过,这一次马斯克对政府削减预算的方案表示了不满。马斯克刚刚就关税政策与总统顾问展开争 论。特朗普表示,马斯克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离开现职。 来源 | 参考消息 据日媒4月12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2 ...
美国宇航员返回地球,却发现「变天」了
36氪· 2025-03-21 21:05
核心观点 - 两名NASA宇航员因技术故障滞留太空9个月后安全返回地球 但政治博弈和NASA内部变革成为后续焦点 [3][4][8] - SpaceX龙飞船完成救援任务 但波音"星际客机"技术故障导致原计划8天任务被迫延长 [10][19][21] - NASA正经历特朗普政府主导的深度重组 包括裁撤DEI部门、削减科学预算并转向商业化运营 [8][37][41] - 国际空间站合作模式面临挑战 马斯克主张退役旧站转向火星殖民 与NASA传统科研导向产生冲突 [18][35][36] 宇航员任务与贡献 - 威廉姆斯打破女性太空行走时长纪录 完成植物栽培、水回收系统等关键实验 [25][27] - 威尔莫尔参与太阳能帆板升级等设备维护工作 确保空间站能源供应稳定 [26] - 两名宇航员主动延长驻留时间 确保空间站维持最低美国宇航员配置 [19][20] - 威廉姆斯晋升为国际空间站指挥官 成为首位两次担任该职位的女性 [27] 商业航天竞争格局 - 波音"星际客机"推进器故障直接导致任务延期 暴露技术可靠性问题 [19] - SpaceX凭借成熟龙飞船体系获得NASA更多依赖 接替波音完成关键救援 [3][22] - 马斯克SpaceX获得政策倾斜 可能主导未来火星探索任务 [37][39] - 私营航天公司高薪挖角导致NASA面临40%科研人员年龄超过55岁的人才断层 [43] NASA战略转型 - 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前景不明 SLS火箭项目因预算问题面临调整 [39] - 特朗普提名商业航天从业者担任NASA局长 加速机构商业化进程 [39] - 总部可能迁离华盛顿 反映机构与传统政治中心的疏离 [40] - 解散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等关键部门 削弱独立科研决策能力 [41][43] 国际空间站合作 - 美俄宇航员完成指挥权交接仪式 展现太空合作传统 [33][38] - 空间站内跨国团队保持工作默契 与地面政治紧张形成反差 [34] - 马斯克公开质疑空间站价值 主张两年内退役并转向火星 [18][35] - NASA传统科研导向与商业公司盈利目标出现根本分歧 [36]
滞留太空的美国宇航员明日到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8 20:18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脱离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8日下午5时57分、北京时间3月19日清晨5时57分左右在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溅落 [1] 事件详情 - 美国东部时间3月18日凌晨“龙”飞船脱离国际空间站启程返回地球 [1] - 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包括因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飞船故障滞留国际空间站9个多月的美国宇航员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 [1] - 飞船计划溅落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时57分、北京时间3月19日清晨5时57分左右,地点在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