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索

搜索文档
互动实验、展品体验、趣味科普……走进科技馆 让暑假充满浓浓“科技味儿”
央视网· 2025-07-21 10:47
暑期科技馆参观热潮 - 中国科技馆暑期日均开展展品体验及教育活动360余场 放映科普电影20余场 [7] - 互动课堂结合热门科技趋势 如纸张折叠技术应用于飞行器太阳能帆板设计 [3] - 科学表演《空天实验室》通过气球火箭等实验引导理解航天科技原理 [3] 特色主题展览设计 - 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推出"建设火星"主题展 包含登陆/建设/开发/入住四大板块 [8] - 展览设置人造火星磁场等互动游戏 展出南丹铁陨石等珍贵样品 [11] - 光影与土壤造景营造沉浸式火星环境体验 [8] 机器人技术展示 - 绵阳机器人创新馆展示工业级复合机械臂 实现360度自由旋转精密操作 [13] - AI人形机器人具备对话/指令响应/游戏互动等交互能力 [13] - 冰壶机器人模拟真实比赛场景 辅助专业运动员训练 [13]
爆炸、失控!“星舰”第九次试飞,马斯克: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证券时报· 2025-05-28 13:02
星舰第九次试飞结果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第二级飞船失控并失联 最终坠入印度洋水域 [1] - 首次重复使用的"超级重型"火箭助推器爆炸 但第二级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1] - 飞船侧舱门未能完全打开 燃料舱系统泄漏导致姿态失控 [1]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确认试飞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公共财产损失 [1] 技术进展与改进 - 主发动机关机程序成功完成 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2] - 上升阶段未出现大面积隔热瓦脱落现象 [2] - 滑行段与再入阶段因燃料泄漏导致主贮箱失压 但获取大量有效数据 [2] - 前两次试飞中第一级助推器成功实现发射塔回收 但第二级飞船均在上升期间解体 [2] 未来发射计划 - 后续三次试飞节奏将显著加快 计划每3至4周执行一次发射任务 [2] - 公司计划2026年年底搭载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 [2] - 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 2031年可能性更大 [2] 公司动态与创始人动向 - 创始人近期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 专注关键技术发布和星舰发射 [3] - 创始人去年投入近3亿美元政治捐款 近期表示将大幅削减以专注商业版图 [3] - 特斯拉股价5月以来累计涨幅近三成 [3] 火箭技术参数 - 火箭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 由两级可重复使用部件组成 [2]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星舰"飞船 [2] - 设计目标为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 [2]
爆炸、失控!“星舰”第九次试飞,马斯克: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证券时报· 2025-05-28 12:49
星舰第九次试飞结果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第二级飞船失控[2] - 首次重复使用的"超级重型"火箭助推器爆炸 但第二级飞船进入太空[4] - 飞船侧舱门未完全打开导致姿态失控 燃料舱系统泄漏是主因[4] - 飞行器失联后坠入印度洋 SpaceX结束直播[4] 技术进展与改进 - 主发动机关机程序顺利完成 较上次试飞有重大进步[5] - 上升阶段未出现大面积隔热瓦脱落现象[5] - 滑行段与再入阶段因燃料泄漏导致主贮箱失压[5] - 获取大量有效数据可供分析[5] 未来发射计划 - 后续三次试飞节奏将加快 计划每3至4周执行一次发射[5] - 2026年年底计划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5] - 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 2031年可能性更大[5] 火箭规格与设计目标 - 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5]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飞船 均可重复使用[5] - 设计目标为运送人和货物至地球轨道、月球及火星[5] 历史试飞情况 - 第七次和第八次试飞中 第一级助推器成功实现发射塔回收[5] - 第二级飞船在上升期间快速解体[5] 马斯克动态与商业布局 - 近期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 因X、xAI和特斯拉关键技术发布[6] - 去年投入近3亿美元政治捐款 今年表示将大幅削减[6] - 特斯拉股价5月以来累计涨幅近三成[6]
突发爆炸!星舰第9次试飞中解体,太空探索公司发声:姿态失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09:42
星舰第九次试飞失败 - 美国太空探索公司进行"星舰"第九次试飞任务 一级火箭在发射几分钟后与星舰分离并返回地球 但在下降过程中控制中心与助推器失去联系 推测坠入大海而非按计划进行受控溅落 [1]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火箭第二级飞船失控 [1] - 发射约半小时后飞行团队失去对"星舰"的姿态控制 导致飞船在回到大气层途中发生翻转 发生"非计划内的解体" [2] 星舰第八次试飞情况 - 第八次试飞也以失败告终 第二级飞船在试飞中"快速意外解体" [5] - 飞船上升期间尾部出现"能量事件" 导致数台"猛禽"发动机失灵 最终导致飞船失联和解体 [5] - 飞船解体后的碎片落入计划内区域 碎片中不存在有毒物质 预计不会对海洋物种或水质产生重大影响 [5] - 第八次试飞任务重点是继续尝试上次未达到的目标 包括"星舰"在太空进行卫星部署模拟演练等 由于飞船解体部分任务目标无法实现 [5] 星舰未来计划 - 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将于2026年年底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 [5] - 马斯克称如果登陆顺利则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 不过2031年的可能性更大" [6] - 马斯克经常调整"星舰"执行火星任务的时间表 去年年初曾表示将在5年内实施首次不载人探测火星任务 7年内实施首次载人探测火星任务 [6] 星舰技术参数 - "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 由两部分组成 [6] - 第一级是长约70米的"超级重型"助推器 第二级是"星舰"飞船 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6] - 该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 [6]
马斯克再提将回归企业运营
北京商报· 2025-05-25 23:51
马斯克工作重心调整 - 马斯克宣布回归全天候工作状态 专注于X xAI 特斯拉和SpaceX的关键技术发布 [1] - 因X平台宕机事件 公司需进行重大运营改进 故障转移机制未发挥作用 [1] - 马斯克将工作模式调整为每周七天 全天候待命 睡在会议室和工厂 [1] 特斯拉重点项目 - 特斯拉近期重点项目包括在奥斯汀推出机器人出租车平台和Cybercab [2] - 公司计划上半年推出几款价格亲民的新车型 这些项目对特斯拉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 SpaceX关键进展 - SpaceX获批最早于本周执行"星舰"第9次试飞 此前两次试飞以爆炸收尾 [3] - 马斯克将在德州火箭基地Starbase发表"阐述火星游戏计划"的直播演讲 [3] - 公司需满足NASA载人月球登陆条件 包括证明飞船能安全载人飞行和实现太空燃料补给 [3] - 马斯克目标是在2026年地球与火星相对位置较近时 向火星派遣飞船舰队 [3] 马斯克政治活动影响 - 马斯克近期去华盛顿次数减少 社交媒体发帖量从3月日均103条骤降至4月日均52条 [4] - 多数帖子内容转向旗下企业相关 政治关联内容减少 [4] - 特斯拉一季度销售额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利润同比暴跌71% [4] - 马斯克对特朗普的支持已影响特斯拉汽车销量并引发内部争斗 [4] 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 - 马斯克仍是特朗普亲密顾问之一 5月21日出席了特朗普与南非总统的会晤 [5]
马斯克访谈总结:美国,可能破产
海豚投研· 2025-04-12 16:59
美国政府效率问题 - 联邦政府软件许可证数量远超实际员工人数,大量许可证无登录记录,造成资金浪费 [5] - 政府信用卡数量是员工数量的2倍,每张额度1万美元,80%属于浪费,20%涉及欺诈 [6] - 向非政府组织拨款监管缺失,例如19亿美元拨款仅交付100台环保家电,存在系统性腐败 [7] - 政府财政系统存在14台“魔法资金计算机”,可凭空发出付款指令,数据误差达5%-10% [8] - 非法移民福利支出可能达1000-2000亿美元,被指利用移民改变选民结构 [10] 人工智能发展 - OpenAI从开源非营利转向闭源营利模式,与初衷背离 [18] - 预计2029年AI可能超越人类智能,存在20%毁灭性风险,但80%概率带来极端繁荣 [24][26] - 人形机器人将在十年内普及,数量达数十亿台,可更换装饰部件 [20] - 自动驾驶五年内覆盖50%行驶里程,十年内达90% [21] - AI医疗诊断准确率已媲美或超越医生,可解析X光、MRI和血液检测数据 [22] 太空探索与星舰计划 - SpaceX占据全球90%卫星发射市场,中国占5%,其他公司合计5% [31] - 星舰计划2025年实现飞船可重复使用,2026年实现全系统快速复用,成本降低100倍 [35] - 火星移民需运送100万吨物资和100万人,计划在15个地球-火星窗口期(约30年)完成 [37] - 热防护技术是最大挑战,需解决可复用隔热罩材料问题,垂直整合供应链 [40][42] - 微流星防护采用双层屏蔽设计,原子雾化技术防止高速撞击 [45] 政治与舆论争议 - 马斯克称左翼组织资助特斯拉充电站纵火事件,涉及ActBlue和Arabella Networks [14] - 政府拒绝SpaceX对滞留太空8个月的宇航员实施救援,因涉及选举政治 [29] - 削减政府浪费可能触及利益集团,马斯克称面临人身安全威胁 [16]
马斯克笑称:火星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券商中国· 2025-04-01 07:40
马斯克言论与火星计划 - 埃隆·马斯克强调对美国忠诚 称"死也要死在美国" 并比喻美国为需共同维护的"大船" [1] - 马斯克提及火星探索计划 称火星未来可能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暗示太空殖民与国家扩张的关联性 [1]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2026年底用"星舰"火箭运送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 [1] - 载人火星任务时间表披露 若2026年登陆顺利 最早2029年实施载人任务 但2031年可能性更大 [1] 其他关联内容 - 文章未提及具体行业或公司财务数据 无投资相关分析内容 [1] - 信息来源为环球网 未提供其他第三方数据或行业观点 [2]
重大突破!马斯克宣布
证券时报· 2025-03-23 12:28
SpaceX星舰进展 - 公司正在完善星舰V3设计 预计12个月内实现每周1次发射频率 每次可运送100吨物资至星链轨道[1] - 当前版本星舰总长120米 直径9米 由70米超级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组成 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设计目标为地球轨道/月球/火星运输[3] 星舰试飞情况 - 第八次试飞中第一级助推器成功实现发射塔回收 但第二级飞船在上升发动机点火时迅速解体[2][3] - 第七次试飞同样出现第二级飞船失联并非计划性解体 公司表示将分析数据提高可靠性[3] 火星计划与人形机器人 - 公司计划2026年底用星舰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登陆火星 载人任务或于2029-2031年实施[5] - 特斯拉已生产首台人形机器人 计划2025年试产5000台 2026年扩产至5万台 量产成本预计2-3万美元[5] - 年产量超100万台时机器人成本将低于2万美元 马斯克预测该业务将超越汽车成为最盈利板块[6]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从2025年2.6万台增至2030年60.6万台 复合增长率87.6% 中国市场同期从0.9万台增至27.1万台 复合增长率99.4%[6] - 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教育 家政 宠物护理 园艺 零售等多元化领域[5]
美国宇航员返回地球,却发现「变天」了
36氪· 2025-03-21 21:05
核心观点 - 两名NASA宇航员因技术故障滞留太空9个月后安全返回地球 但政治博弈和NASA内部变革成为后续焦点 [3][4][8] - SpaceX龙飞船完成救援任务 但波音"星际客机"技术故障导致原计划8天任务被迫延长 [10][19][21] - NASA正经历特朗普政府主导的深度重组 包括裁撤DEI部门、削减科学预算并转向商业化运营 [8][37][41] - 国际空间站合作模式面临挑战 马斯克主张退役旧站转向火星殖民 与NASA传统科研导向产生冲突 [18][35][36] 宇航员任务与贡献 - 威廉姆斯打破女性太空行走时长纪录 完成植物栽培、水回收系统等关键实验 [25][27] - 威尔莫尔参与太阳能帆板升级等设备维护工作 确保空间站能源供应稳定 [26] - 两名宇航员主动延长驻留时间 确保空间站维持最低美国宇航员配置 [19][20] - 威廉姆斯晋升为国际空间站指挥官 成为首位两次担任该职位的女性 [27] 商业航天竞争格局 - 波音"星际客机"推进器故障直接导致任务延期 暴露技术可靠性问题 [19] - SpaceX凭借成熟龙飞船体系获得NASA更多依赖 接替波音完成关键救援 [3][22] - 马斯克SpaceX获得政策倾斜 可能主导未来火星探索任务 [37][39] - 私营航天公司高薪挖角导致NASA面临40%科研人员年龄超过55岁的人才断层 [43] NASA战略转型 - 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前景不明 SLS火箭项目因预算问题面临调整 [39] - 特朗普提名商业航天从业者担任NASA局长 加速机构商业化进程 [39] - 总部可能迁离华盛顿 反映机构与传统政治中心的疏离 [40] - 解散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等关键部门 削弱独立科研决策能力 [41][43] 国际空间站合作 - 美俄宇航员完成指挥权交接仪式 展现太空合作传统 [33][38] - 空间站内跨国团队保持工作默契 与地面政治紧张形成反差 [34] - 马斯克公开质疑空间站价值 主张两年内退役并转向火星 [18][35] - NASA传统科研导向与商业公司盈利目标出现根本分歧 [36]
史上最大独角兽诞生,25000亿
投资界· 2024-12-16 15:37
SpaceX估值与融资 - SpaceX最新估值达3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0亿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独角兽企业 [3] - 近期以每股185美元价格完成12.5亿美元内部股票收购交易 [3] - 2021年累计融资18.5亿美元,估值1000亿美元 [16] - 2022年完成17.2亿美元股权融资,估值达1250亿美元 [16] - 2024年6月估值接近2100亿美元,半年内又上涨超60% [16] SpaceX核心业务与技术 - 猎鹰9号火箭低地球轨道运力22吨,同步转移轨道运力8.3吨,2015年实现首次火箭回收 [10] - 龙飞船2010年试飞成功,2021年完成首次平民太空旅行,实现货运向载人转变 [11] - 星舰系统运载能力100吨,可运送100人至月球或火星,计划建造1000枚以上实现百万人火星移民 [13] - 2024年10月完成星舰第五次试飞,实现"筷子夹火箭"回收技术突破 [14] - 星链计划部署4.2万颗卫星,当前在轨卫星6764颗占全球总量超60% [16]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 星际荣耀2024年9月完成7亿元C轮及C+轮融资 [18] - 深蓝航天3个月内完成3轮融资,B2轮锁定资金近10亿元 [18] - 天兵科技完成超15亿元C+轮融资 [18] - 垣信卫星2024年2月完成67亿元A轮融资,创行业纪录 [18] - 北京市计划2028年培育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独角兽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19]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全球航天产业进入商业化时代,SpaceX开创私营航天新纪元 [8] - 星链计划预计2024年实现66亿美元收入并首次正向自由现金流,或将启动IPO [16]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密集融资,民营火箭公司发射成功率提升 [18] - 上海计划2025年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