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管理
搜索文档
让市民有更多绿色获得感
北京晚报· 2025-09-03 15:05
公园管理政策修订背景 - 北京市公园数量达1100个 成为千园之城 公园功能从传统散步扩展至露营 健身 娱乐等多重休闲需求[1] - 现行公园管理条例自2003年实施 22年间公园业态发生巨大变化 原有管理规定无法覆盖新出现的游园需求[1] - 市民对绿色空间需求增长 露营设备 滑行工具 商业拍摄等活动缺乏统一管理标准 导致园方与游客间产生矛盾[2] 条例修订核心内容 - 首次允许有条件的公园划定开放共享区 支持搭建帐篷 运动健身等户外活动[2] - 儿童车 平衡车 滑板车等滑行工具入园许可权下放至各公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2] - 明确限制娱乐 健身 讲解等活动违规使用大功率音响设备[2] - 商业拍摄需进行登记或签订协议 并依法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手续[2]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推行轮换养护机制 避免草坪长期受压损坏[3] - 要求商业拍摄结束后恢复场地原貌 禁止恐吓伤害动物及擅自投喂放生行为[3] - 通过精细化管理平衡市民享绿需求与生态保护要求 体现城市治理智慧[3]
《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施行 在公园绿地搭设帐篷不再“一刀切”
解放日报· 2025-09-02 09:43
公园绿地开放管理新规实施 - 上海施行《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 旨在扩大帐篷区域、加强宠物友好管理及保障24小时公厕服务 [1] 帐篷区管理措施 - 要求公园科学核定帐篷区最大承载量 高峰时段可采取控流措施 禁用天幕、风绳和地钉 [2] - 和平公园帐篷区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 限制单个帐篷占地不超过5平方米且最多15顶帐篷 [2] - 草坪草种从黑麦草更换为耐踩踏的马尼拉草 以应对大客流踩踏成本 [2] 多元化服务功能提升 - 和平公园增设全年龄标准躺椅和网兜状儿童款躺椅 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需求 [3] - 公园管理方强调需深入了解实际需求 因地制宜提升服务功能而非简单扩大帐篷区域 [3] 宠物友好管理争议 - 昆山公园作为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历史公园 试行宠物(限犬猫类)友好管理引发居民争议 [4] - 部分居民担忧人宠共享风险 尤其学生上下学时段穿越公园存在安全隐患 [4] - 公园已增设"人宠重叠高峰期"引导 要求宠物全程牵引并加强安保保洁劝导 [5] 24小时开放服务保障 - 上海862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 占总量的80%以上 [6] - 新规要求24小时开放公园至少有一座厕所24小时开放 大型公园需增设更多24小时厕所 [6] - 昆山公园公厕开放时间从17小时延长至24小时 需增加1个保洁和1个安保深夜岗位 [6] - 部分公园因成本考虑 对深夜时段24小时公厕采取巡回保洁值守模式 [6]
健身不得使用音响产生过大音量,《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出炉
新京报· 2025-08-22 23:14
公园管理条例修订核心内容 - 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完善公园建设管理 适应园林绿化城乡统筹和市民多样化需求 [1][2] 噪声管控规定 - 新增噪声管理要求 公园内娱乐健身讲解活动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不得违规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2] - 公园管理单位需合理规定活动区域时段音量 可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加强巡逻劝导 预防减轻噪声污染 [2] - 园林绿化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划定公园声环境功能区 明确噪声限值 公安部门负责噪声污染执法 [2] 活动管理规范 - 公园内活动不得破坏景观或影响游园秩序 活动结束后需恢复场地原貌 [3] - 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庙会游园会商业拍摄影视剧拍摄需登记或签订协议 依法取得审批手续 [3] - 历史名园需科学核定游客承载量 达到最大承载量时需公告并采取疏导分流措施 [3] 车辆与空间管理 - 有条件的公园可划定开放共享区域 满足游客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需求 [4] - 禁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进入停车场以外区域 其他车辆及滑行工具由公园管理单位确定能否入园 [4] - 进入公园车辆需按规定时间速度路线行驶 避让游客 指定区域停放 有条件的公园可设自行车骑行区域 [4] 禁止行为新增条款 - 禁止占用园路观景点场地开展直播培训等活动 影响游客正常游览 [5] - 禁止恐吓伤害动物 擅自投喂放生动物 严重扰乱秩序者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6] 服务设施拓展 - 公园可利用存量建筑场地配置书店园艺驿站展览展示空间等公共服务设施 [6] - 支持公园与周边社区单位共享餐饮停车道路等服务设施 [6] - 公园需提供智慧游园服务 实施一园一品差异化运营打造特色品牌 [6] 生态与友好建设 - 生态公园应划定留野区保育小区生态保育核 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 [7] - 公园建设需考虑全龄友好 分区域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环境及无障碍设施 鼓励建设儿童青年友好型公园 [7] 门票与资源管理 - 经批准售票公园需合理确定门票价格和优惠政策 实行动态调整 季节性活动可申请临时调价 [8] - 鼓励公园投保公众责任险 建设透水铺装雨水集蓄设施 加强雨水再生水应用 推广节水灌溉 [8] - 探索将河流水系再生水引入公园 营造蓝绿交织滨水景观 [8] 公园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纳入名录公园达1100家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9平方米 [9] -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2.92% 年接待游客量超5亿人次 [9] - 2020年以来城管执法系统办理公园相关处罚案件16266起 其中不文明游园行为15652起占比96.2% [9]
让孩子们玩得尽兴,武汉今年已新建3座儿童友好公园
长江日报· 2025-05-29 19:51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展 新建儿童友好公园 - 2023年已建成东湖高新区豹澥湖公园一期、黄陂区南德游园、西北湖儿童乐园等3处儿童友好公园 [1] - 解放公园新增宇宙星空探索主题乐园 提供5000平方米儿童活动场地 包含秋千 跷跷板 滑梯 玩沙等设施 [1] 适儿化改造与设施升级 - 对已建成城市公园逐步增加儿童友好服务设施 [1] - 全市累计建成儿童友好公园40余个 新增儿童游乐设施80余处 [2] - 配套建设母婴室91个 新改建儿童厕位69个 儿童洗手台91个 [2] 公园教育活动规划 - 2023年计划举办公园大课堂活动300场 涵盖自然探索 民俗课堂 运动体验等主题 [1] - 目前已开展100余场活动 包括武汉动物园亲子研学 沙湖公园手作鸟巢 月湖风景区攀树体验等 [1] 政策与评估机制 - 2022年出台《武汉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试行)》 [2] - 2023年将对全市公园儿童友好建设进行评估 形成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2]
12项北京市属公园科研成果集中发布,部分已应用
新京报· 2025-05-26 20:40
科研成果发布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集中发布12项市属公园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已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改善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增强生物多样性、提升公园服务及城市居民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1] 青头潜鸭保护工程 - 北京动物园联合多家机构自2019年启动青头潜鸭迁地保护工程,专注于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技术,2022年建立国内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2023年实现自主繁殖子三代 [2] - 截至2024年末,保护工作扩展至京津冀地区四大保育基地,通过人工孵化育雏技术、行为训练及半自然湿地适应性放归体系实现圈养到湿地生态过渡的重大突破 [2] - 截至2025年初,青头潜鸭人工种群规模突破百只,标志着我国在迁地保护方面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 [2] 桧柏臀纹粉蚧防控 - 天坛公园研究发现桧柏臀纹粉蚧在北京地区普遍出现,主要危害圆柏、龙柏等柏科刺柏属植物,一年发生2-3代,最适温度范围为23℃至29℃ [3] - 研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包括植物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水肥管理及化学防治,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并探索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进行生物防治 [3] 樱花复壮与海棠研究 - 玉渊潭公园通过科技赋能樱花复壮,构建三维诊断模型为每株樱花精准问诊,定制复壮配方使试验苗新梢生长量提升32%,根系活力增加50% [4] - 国家植物园(北园)建成国家海棠种质资源库和国际海棠范式标本馆,收集200余个苹果属海棠分类单元,保存800余份标本,被授权为国际海棠品种登录中心 [4] - 陶然亭公园系统梳理48种海棠砧木的区域适应性、抗性及繁殖特性,为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文化遗产研究 - 《香山路程图》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解析该舆图,整理超5万字资料汇编,调研73处遗迹现状,辨识9类古树名木,揭示一条未被记载的清代御路并重新界定舆图绘制年代 [5] - 民国时期北京公园史研究系统梳理14家公园开放过程及发展演进特征,搭建民国时期北京公园开放资料数据库,填补近代公园史研究空白 [5][6] 科技赋能公园发展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园林植物引选育、动物保护、文化遗产研究与科普教育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为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并丰富公众绿色生活体验 [6]
北京市属公园首个AI数字人客服上线,在颐和园服务游客
新京报· 2025-05-05 12:54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推进智慧公园建设和文旅数字化战略,以颐和园为“创新试验田”上线市属公园首个AI数字人智慧客服,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未来还将加速前沿技术在市属公园落地 [1][4] 分组1:颐和园AI数字人智慧客服情况 - 年咨询量突破34万次,为游客提供可感可及、有温度的服务 [1] - 3D数字人一体机是全新升级的3.0版客服,结合语音识别等技术服务游客,还有2.0版2D数字人客服和1.0版文本机器人,三者组成的AI数字人系统积累超10万字专业内容和2000条精准问答,实现核心领域全覆盖,“秒级应答”且7×24小时服务 [2] - 自2020年开始研发智慧客服系统,从2021年语音电话、2023年语音加文本机器人到2024年AI数字人,已进入3.0阶段 [3] 分组2:颐和园AI数字人智慧客服功能及意义 - 融入“双语交互模式”,贯穿游客“游前 - 游中 - 游后”全周期,游前定制专属行程,游中沟通了解信息,游后生成服务报告助力景区优化 [3] - 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服务逻辑的重构,未来将继续升级系统,带来智慧游园体验 [3] 分组3:行业发展方向 -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加速推进大模型、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市属公园落地,推动“AI + 文旅”场景向景点讲解、遗产保护领域赋能发展 [4]
AI跑道黑屏 智能垃圾桶“罢工”……公园智能设施失灵成摆设
北京晚报· 2025-03-24 15:02
行业趋势与现状 - 越来越多的公园安装了AI跑道、智能骑行、充电座椅等智能设施,旨在提升游客服务与体验 [2] - 智能设施在完成先期测试展示后,因各种原因运作情况不理想,导致后期无人维护管理,进而闲置荒废 [4] 具体设施故障案例 - 龙湖光合公园AI跑道智能显示屏长期黑屏,无法进行扫脸注册和查询个人运动数据 [3] - 龙湖光合公园AI垃圾分类科普机器人未通电且尘灰满面,电动投口无法手动打开,丧失基本垃圾桶功能 [3] - 龙湖光合公园充电座椅的USB充电插口锈蚀,箱门大开线缆裸露,充电与蓝牙播放音乐功能无法使用 [4] - 庆丰公园数十个智能垃圾箱的充电插口普遍锈蚀,USB充电线无法插入,标注的Wi-Fi功能也无法搜索到 [7] - 玉春园心率柱两侧感应片不翼而飞,显示屏黑屏,根本无法使用 [9] 合作模式与后续计划 - 龙湖光合公园作为科技创新试点,与公司合作结束后缺乏维护,导致设施荒废 [4] - 行业计划对损毁严重的智能设施进行清理,增设传统健身器材,并研究恢复使用或引入新公司创新利用的可能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