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
搜索文档
实探北京养老社区:如何让老人有尊严地变老?
第一财经· 2025-04-29 13:50
老龄化趋势与养老需求 - 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占总人口22%预计2035年突破4亿占比超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1] - 家庭结构小型化推动养老模式从传统家庭养老转向居家社区机构多元融合模式居家养老为重点机构服务不可忽视[1] - 新老人群体需求从"养老"转向"享老"注重多层次高品质个性化服务市场向失能失智照护倾斜[17] 房企养老业务探索案例 - 远洋集团旗下椿萱茂形成CLRC长者社区CB老年公寓CBN护理院三大模式运营总床位超11000个[7] - 椿萱茂和园长者社区为北京首个A61养老用地项目由首创城发与远洋合作开发2021年开业采用持续生活退休社区(CLRC)模式[3][4] - 社区配备适老化设施如一键呼叫系统轮椅友好设计并按健康等级分区管理提供标准化+个性化服务[6] 养老行业运营模式与盈利 - 养老机构盈利周期需3-5年稳定入住率后盈利可持续北京天津项目已实现盈利[8] - 轻资产业务成为新增长点包括咨询代建委托运营等椿萱茂首次开放品牌授权开展轻资产合作[12][13] - 行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一线团队呈现"三低三高"特征(低学历低薪酬低认同高年龄高强度高流动)[10] 市场竞争与行业变革 - 供应端从开发商外资转向险资国资康养集团城投公司等集中部分开发商收缩退出[11] - 低价竞争导致服务缩水优质机构通过控制成本提高服务品质建立差异化优势[11] - 椿萱茂引入日本介护技术美国失智照护方法打造"忆路同行"非药物解决方案形成专业壁垒[15] 技术应用与创新服务 - 智慧康养系统实现健康数据实时同步异常自动报警助力早期疾病筛查[16] - 线上智慧服务+居家上门服务拓展产业机会智慧化提升运营效率[15] - 红外感应+智慧系统辅助人力监测异常行为优化安全管理[6]
十万亿级新赛道来了!头部房企悄然入局银发地产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4-29 13:43
文章核心观点 - 随着社会迈入中重度老龄化,银发经济成产业转型新风口,老年人居住和配套服务是重要方向,但行业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需长期主义与精细化运营 [2][6] 银发经济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全国总人口22%;未来十余年将经历大规模退休潮,“60后”和“70后”是主力军 [2] - 2023年银发经济产业规模约7万亿,到2035年预计达30万亿;高增长方案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51万亿,占总GDP的25.5% [2][4] - 中国银发经济人群已突破3亿,到2040年左右将达4.8亿,超欧盟所有国家人口总和 [4] 银发居住赛道情况 - 老年人居住和配套服务是银发经济重要发展方向,细分赛道有银发商业体、旅居物业、产业经济园区等,百强房企超70家涉足康养产业投资 [2] - 银发人居主要业务形态包括居家、公寓、社区、旅居养老,居家养老是国内主流模式,占比90% [4] - 各业务形态存在发展方向,如居家需适老化改造,公寓需改造空置商办建筑,社区需解决资金投入与回收问题 [5] 行业痛点 - 国内养老地产尚处发展初期,房企“重售房轻服务”普遍,服务质量薄弱,且行业资金投入大、回笼周期长 [6] - 民营企业做养老终端98%未赚钱,养老产业与房地产“短平快”模式不同 [7] - 行业服务能力不足,未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需往精细化发展 [7] 企业策略建议 - 企业应坚持长期主义,聚焦科技创新,推动银发经济与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融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