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老化改造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多地推进“银发族”身边的适老化改造
新华网· 2025-11-25 13:18
新华社沈阳11月25日电 题:中国多地推进"银发族"身边的适老化改造 新华社记者洪可润、于也童 走进沈阳市铁西区启工街道重工新村社区居民周国忠的家,卧室床边安装着起身扶手,床上有着可调节椅背角度的防褥疮靠背器、防褥疮坐 垫。"这些改造没花家里一分钱。"周国忠说,今年63岁的他因意外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社区免费进行了家中的适老化改造。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人。其中,约90%的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近年来,各地不断推进各项居家适老化改造工 作。 "沈阳市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攀升至30.6%,一些'小改造'就能解决'大问题'。"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张葛介绍,目前全市已 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余户。 除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多地还正持续加大助浴、助行、陪诊等居家养老服务力度,持续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沈阳市民政局为特殊困难老年 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沈阳全市累计提供服务突破190万人次、服务时长280万小时。 在沈阳市浑南区彩霞社区的低保户王斌家中,助老员刘丽静正在打扫卫生。刘丽静每周都会到常年卧床的王斌家中服务三到四次 ...
记者手记:“小改造”助力解决老年人“大问题”
新华社· 2025-11-12 15:31
适老化改造政策与实施 - 沈阳市自2020年起根据"愿改尽改"和"一户一案"原则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4] - 对评估为"完全失能"或"重度失能且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每户最高给予3000元改造补贴,其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户最高补贴2000元 [4] -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余户 [4] 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 沈阳市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家政企业等社会力量为重点人群提供服务 [6][8] - 服务重点对象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及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小时至45小时不等的免费上门服务 [8] -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提供服务突破190万人次,服务时长达到280万小时 [8] 市场需求与人口结构 - 沈阳市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攀升至30.6% [4] - 养老服务需求从解决"有没有"向聚焦"好不好"转变,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确保服务质量 [8]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记者手记:“小改造”助力解决老年人“大问题”
新华社· 2025-11-12 15:27
适老化改造政策与实施 - 沈阳市自2020年起根据愿改尽改一户一案原则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3] - 对完全失能或重度失能且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每户最高给予3000元改造补贴其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户最高给予2000元改造补贴 [3] -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余户 [3] 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 沈阳市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家政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6] - 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提供每人每月3小时至45小时不等的免费上门服务 [6] -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提供服务突破190万人次服务时长280万小时 [6] 养老服务行业市场背景 - 沈阳市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攀升至30.6% [3] - 政策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6] - 行业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对适老化改造等养老服务进行全程督导全覆盖查验和入户回访 [6]
四川青神:创新服务+硬件升级织密老年人幸福养老网
中国经济网· 2025-10-29 20:08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常住人口8364万,60岁以上老人占比21.71% [1] - 青神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29.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21.96%,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 青神县创新“中央厨房+助餐点+老年之家”三级助餐服务网络,以200平方米中央厨房为核心,联动4个助餐点、8个老年之家 [3] - 通过“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公益协同”机制,年均服务老年人2万余人次,送餐超1.5万份,满意度达94.6% [3] - 自2020年起已建成10个助老餐厅,嵌入14个养老服务分中心助餐点,实现老年助餐服务从试点到全域铺开 [3] 金融支持与创新 - 县颐伦养老院以未来3年床位预订费作为质押,成功获得四川青神农商行300万元贷款,开创全省“床位收费权质押增信贷款”先例 [3] 数字赋能与防诈骗 - 县老协联合多部门开展反诈防骗宣讲,并组织AI知识培训,手把手教老人使用“豆包AI”、“Deepseek”等软件,掌握线上挂号、智能点餐等技能 [4] - 数字赋能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迈向“智享晚年” [4]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 青神县养老服务中心汉阳区域中心规划护理性床位250张,涵盖老年居住、卫生康复保健等功能,建成后将覆盖汉阳镇及周边乡镇 [8] - 2025年上半年,全县完成新建家庭养老床位200张以上,为375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8] - 每张家庭养老床位最高补贴5000元,每人每年上门服务补助不超过3600元,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多方面 [8] 适老化改造与智慧守护 - 为111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包括地面防滑、加装扶手、配置淋浴椅等 [10] - 安装智能防摔倒监测设备、一键紧急呼叫系统和夜间感应灯,全方位消除安全隐患 [10] - 在罗波乡试点“一键关爱”互助养老模式,为独居、孤寡老人安装智能识别摄像头和紧急呼叫器,设备接入村级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智能预警+主动呼救”双重保障 [10]
邯郸:多点发力推动养老服务扩面增效
中国经济网· 2025-10-29 09:27
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与机构改革 - 邯郸市通过“整合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引领一批”专项行动推动养老机构从“达标运营”向“提质增效”跨越 [1] - 优化特困供养机构区域布局,完成20家区域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改造,实现“市域全覆盖、特困全收留”的兜底目标 [2] - 武安市整合12家乡镇敬老院资源,投入3000余万元高标准改造消防设施、适老化设备及“气改电”系统 [2] 居家养老与适老化改造 - 针对特殊困难及高龄老人推出涵盖7大方面23项内容的适老化改造服务,连续4年累计投入1600万元,惠及1万余户困难家庭 [3] - 通过“免申即享”服务实现高龄津贴精准发放,已惠及全市18.9万名80岁以上老人 [3] 医养结合模式发展 - 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让老年人在养老场所内享受诊疗、康复、护理全链条服务 [4] - 邯郸市唯一五星级医养结合机构邯钢医养中心与邯钢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创新推出“医养一张床”服务 [4] - 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176家,床位总数2.11万张 [5] - 全市38家医疗机构与41家京津冀高水平医院签订68份合作协议,覆盖20余个临床专科 [5] 康养产业多元化发展 - 邯郸市挖掘生态、人文优势,推动“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打造民宿社区、旅居小镇、度假乡村等特色载体 [6] - 邯郸曜阳国际医养中心通过旅居打造“候鸟式”养老新模式 [6] - 对重点康养项目实施“优先供地、优先审批、优先补贴”政策,16个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预计将新增床位6300张 [7] - 2024年全市文旅康养、中医药康养、体育产业等六大康养相关产业总产值达586.7亿元 [7]
从“养老”到“享老” 数字里看镇江老龄事业发展
镇江日报· 2025-10-29 08:26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镇江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86.8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2.92% [1] - 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2.8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83% [1] - 户籍百岁老人达377人,数量较上年稳步增长,女性266人,男性111人 [1] 社会保障体系 - 2024年镇江市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连续20年上涨,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连续13年、第15次上调 [2] - 为7504名四类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保费207.6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至1140元/月,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875元/月 [2] - 2024年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4.85万人,征缴收入109.24亿元,同比增长3.67% [2] - 为全市近14.6万名高龄老人发放尊老金8823万余元 [5] 医疗保障与服务 - 全市280万基本医保参保人中,退休人员门诊起付标准比在职人员低300元,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报销比例高5个百分点,住院起付标准仅为在职人员的50% [3] - 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老年人,大病保险起付标准较普通参保人员降低50%,各费用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个人自付部分给予不低于70%的比例救助 [3] - 作为全国长护险试点城市,截至2024年底全市长护险参保人数达138.8万人,近3000人享受长护险待遇,87家护理机构可提供17种居家上门护理项目 [3] - 2024年镇江为38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和体检 [4] 医养结合与健康网络 - 全市优化提升2家护理院,建成2个优秀老年营养病房,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5个、合格单位1个 [4] - 通过“四个一点”创新模式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全市66家基层医疗机构为97家养老院提供5644趟巡诊服务,惠及20.08万人次 [4] - 累计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2万次,建立家庭病床2248张 [4] - 联合培养245名评估人员和947名护理人员持证上岗 [4] 养老服务与设施 - 2024年高质量完成30个城市社区助餐点、3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 [6] - 为4268户老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等级机构占比超90%,13家机构内设护理院,55家设医务室或护理站 [6] - 全年培训养老护理员近2000人次,发放一次性岗位补贴22.85万元、入职补贴16.73万元 [6]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2024年全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总保费3527.09万元,其中政府统保832.1958万元,自费投保2694.89万元,自费投保占比76% [5] - 累计赔付1.6万人次,赔付金额2911.25万元,简单赔付率达82.54% [5] 宜居环境与权益保障 - 2024年改造55个老旧小区,惠及1.3万户居民,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1部 [7] - 购置50辆低入口城市公交车辆,新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交线路3条 [7] - 全市开展智能技术培训39579人次,全年侦办养老诈骗案件4起,发案率下降73% [7] - 全市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406件,占当年案件总量11.96% [7] 精神文化生活与社会参与 - 市老年大学建成全国首个老年文化资源馆,在“第十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中3个项目全部获得金奖 [8] - 文化馆老年艺术大学全年接待学员89494人次,开设10大类、28个专业、242个班级 [8] - 20多场老年体育赛事惠及20万人次,186场“送戏下乡”、385场“四季村晚” [8] - 打造“银发赋能”品牌,推选出十大“银发先锋”,近万名老同志参与基层治理,87个老党员工作室开展志愿服务700余次 [8]
银发消费品质升级
经济日报· 2025-10-04 06:04
银发经济与消费趋势 - 银发消费在火热假期消费版图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与银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相吻合,新老并重的消费格局正在形成中[1] - 老年人正通过居家养老、医养健康、旅游社交、适老化改造等生活足迹勾勒出消费市场的最新动向[1] 银发旅游市场 - 银发群体凭借时间灵活优势成为错峰出行、深度体验的主要力量,促使国庆中秋假期旅游市场呈现独特的“高峰、错高峰、错峰”三段式特征,部分线路出现“节前节后双高峰”现象[1] - 中青旅国庆中秋假期推出近千款出游产品和服务,咨询和预订量同比增长30%,其中老年游客预定周期呈现提前趋势,55岁至65岁老人最为集中[2] - 天数长、舒适度高、游玩体验更深度的旅游产品更受老人欢迎,线路设计合理性、目的地深度、接待品质贴心度成为影响老年客户群体的核心要素[2] - 老年旅游市场正经历深刻品质升级,“新老年”群体逐渐告别“低价节俭”团队游模式,更愿与老友结伴出行,在目的地长时间停留,历史文化、红色景点等文化体验产品吸引力增强[2] - 今年1月至8月全国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551列,同比增长26%,运送旅客93万人,老年游客占比在80%以上[3] - 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2%,预计“十四五”末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过万亿元[3]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 - 国庆中秋假期居家养老服务订单量不少,反映出持续的市场需求[3] - 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养老管家为核心已为超过22万个家庭提供居家医疗与照护服务[4] - 老年人需求从“生病后有人照顾”前移至“尽量不生病、不失能”,服务人群从“高龄失能群体”向“全年龄段银发族”延伸,显示养老需求从“生存保障型”向“生活品质型”过渡[4] - 60岁至79岁低龄健康老人在“预防性健康管理”方面的需求增速最为显著[4] - “点单式”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家庭首选,服务范围涵盖便民事务、日常照护、医养服务及精神慰藉[4] - 通过“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整合分散照护资源,可激活“一张床、一顿饭、一段陪伴”背后的大市场[4] 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市场 - 银发消费需求旺盛促动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市场日趋活跃[5] - 在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万余种“科技味”“人情味”十足的助老助残用品集中亮相[5] - 浙江迈德斯特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居家护理、老年出行、适老化卫浴三大场景,开发了数百套适老产品,核心诉求是减少老人摔倒、滑倒风险[6] - 在国家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背景下,全国多地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国家补贴范围,撬动老年家庭消费热情[6] - 今年上半年全国从事银发产品生产制造的主体户数同比增长14.1%[6] - 适老类健身器材制造、康复辅具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7%、12.1%[6] - 居家适老化改造正从“局部改造”向“全屋智能”,从“单一标准”向“一户一策”,从“被动防护”向“主动管理”发展,未来科技将朝无感化、泛在化、智能化趋势发展[6]
破题银发经济,张店打造“9901”养老新格局
齐鲁晚报网· 2025-09-12 14:45
项目概况与定位 - 张店区组织媒体探访银发经济活力街区规划区域及庆庚护理孝善园 展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探索 [1] - 张店区养老服务展示体验中心是鲁中地区首家以场景化智能化全链路为特色的现代化养老展示平台 位于宏程颐养综合体一楼 [1] - 庆庚护理孝善园坐落于恒久秀园小区 由山东庆庚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投资打造 是银发经济市场主体的重要代表 [3] 养老服务展示体验中心详情 - 中心占地面积980平方米 整合资源打造智慧养老体验区实景样板间产品展销区康养大讲堂四大功能板块 [3] - 通过实景展示适老化样板间 直观展示防滑地材无障碍设施安全扶手智能起身家具等细节 帮助老年人和子女了解适老化改造好处 [3] - 智慧养老体验区利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 及时发现异常并预警 [3] - 中心构建体验评估适配改造服务全链路闭环 提供一站式居家适老改造解决方案 [3] 庆庚护理孝善园详情 - 项目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设计床位183张 集生活康复文娱医疗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 [5] - 服务覆盖生活起居专业护理医疗康复营养配餐 并注重精神慰藉慢病管理与紧急救助 借鉴先进照护理念并结合本地需求优化创新 [5] 区域养老市场背景 - 张店区总人口80.64万人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86万人 占比17.19% [6] - 全区现有31家养老机构 总床位3748张 实际入住约1800余人 [6] - 有近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形成9901养老服务新格局 支持老年人原居安老提升生活质量是核心议题 [6] 项目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展示体验中心是家庭信息窗口企业产品展示平台及政府政策宣传载体 高品质养护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6] - 未来将以项目为基点规划建设银发经济活力街区 集聚医养康养文娱教育餐饮健身等资源 构建覆盖全场景的银发经济生态圈 [6]
山东银发经济品牌推选榜单发布
齐鲁晚报· 2025-08-15 08:44
银发经济品牌推选活动概况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起"2025山东银发经济品牌推选活动",覆盖养老产业、养老服务、智能科技、老年用品、养老金融等多领域企业单位,旨在构建"产品供给—服务创新—消费升级"的银发经济生态链 [1][2] - 活动采用"大众投票+专家评审"方式,共有上百家企业(单位)报名参与 [1][2] - 最终推选出六大影响力品牌和山东银发经济榜样人物,以专业力量引领行业发展 [1][4] 活动参与及社会影响 - 活动得到全省各市相关企业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通过社会报名和机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征集企业 [2] - 大众投票阶段共有十三多万用户参与投票,主办方走进社区发动居民为企业投票,取得良好社会影响 [3] - 参与企业通过线上直播展示服务场景、短视频科普适老科技知识,与用户深度互动传递品牌理念 [3] 评审及评选标准 - 评审团由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业内专家组成,结合推选细则、企业资料、公众投票进行评选 [4] - 引入银发经济品牌网络传播影响力(INC指数)作为评选参考项,指标包括信息传播广度、传播热度、网络关注度等 [4] - 最终评选出的品牌在创新性、服务品质及用户口碑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 [4] 银发经济发展背景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多层次、多元化,银发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2] - 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 - 企业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是发展之根本 [2]
“新增长”系列专题报告: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5 21:16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消费趋势 - 服务业实际与潜在投资缺口达3.3万亿,全国服务消费潜在缺口近3万亿,对应年均生活性服务业投资规模或1.8万亿,2024年实际与潜在投资缺口或1.5万亿[1][25][26] - 短期消费时间减少制约服务消费修复,长期人均GDP1 - 3万美元消费呈“服务化”趋势,服务消费占比年均上行约0.6pct,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约1.3pct[2][31][38][44] 需求拉动供给国际经验 - 居民偏好转变形成需求带动供给、投资增长正向循环,如美国服务业投资与增加值占比走势一致,日本20世纪60 - 90年代服务业营收和固定资产占比分别上行7.3pct、19.5pct[2][53] - 人均GDP达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或有3.7万亿额外增量,家庭服务和“适老化”投资是重点,如日本家庭服务CPI增长4.3倍,2003年疗养床位占比较1993年上行20.8pct至21%[3][66][70][75] 国内服务业现状与投资空间 -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偏高,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4.6%,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10.1%,低于日、韩[4][87] - 2023年以来服务业有效供给恢复不足,就业占比回落至 - 3.8%,工资涨幅显示生活性服务业就业供给不及需求[5][91] - 今年服务业投资加快扩张,4月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超10%,1 - 4月卫生、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高于整体[5][9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超2000万,2025 - 2027年每年培训150万人次,市场规模增长空间大[6][104] - 我国加快“适老化”建设,2024年4月以来住宿餐饮、文体娱、居民服务业投资增速明显改善[6][111] 风险提示 - 贸易形势超预期变化、政策应对模式和传导机制存在不确定性[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