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
搜索文档
促进投融资 赋能轻工业
消费日报网· 2025-07-01 10:36
行业投融资动态 - 2024年轻工行业投融资规模突破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食品加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投资热点占比超60% [1] - 2024年一季度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美的集团发行50亿元绿色债券,伊利股份完成东南亚乳业市场并购,宁德时代投资200亿元建设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 [1] 协会工作成果 - 过去七年协会完成1项国家标准、5项团体标准、5项国家职业标准及2项轻工行业评价规范的制修订 [2] - 组织2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获职业能力评价证书,9.6万名技能选手参加竞赛,38人获"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称号 [2] - 主办糖酒会主论坛、中国创新食品大会等会展活动,官方公众号年发布新闻超150篇,关注用户超万人 [2] 未来工作重点 - 加强职业能力评价与竞赛,培养互联网营销师等技能人才,推动无障碍经济发展 [5][7] - 搭建投融资、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等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优质资源赋能行业新质发展 [5] - 强化协会内部治理与人才梯队建设,提升秘书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6] 企业战略动向 - 第六届理事会计划在金融服务、国际交流、信息技术、全球制造等领域打造市场化公共服务平台 [7] - 明确资源向会员倾斜,提升会员单位满意度,同时严守合规底线与廉洁要求 [7]
【财经分析】意大利绿色转型承压 对华合作成关键项
新华财经· 2025-06-27 07:56
极端气候对意大利经济的影响 - 意大利遭遇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水资源紧张,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面临挑战 [1] - 极端气候事件正日益成为制约该国生产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因素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指出,气候冲击正在对意大利的经济增长构成威胁 [1] PNRR计划与绿色转型 - 意大利通过"国家复苏与韧性计划"(PNRR)从欧盟获得大批资金推动绿色转型 [2] - 2021年宣布五年内投入800亿欧元用于脱碳,目标是到2030年将碳排放削减55%至60% [2] - 2023年释放约160亿欧元PNRR资金用于绿色转型,欧盟批准修订后总规模提升至1944亿欧元 [2] - PNRR涵盖150个重点项目,聚焦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可再生能源、绿色供应链等领域 [2] - 2025年底PNRR资金将基本用尽,若无后续接力政策,绿色转型或将失速 [2] 意大利寻求对华合作 - 欧洲经济疲软导致意大利外需走弱,出口下滑将拖累本国经济和对绿色转型的投入 [3] - 意大利将目光投向中国,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通信设备、智能制造等绿色转型相关领域拥有领先优势 [3] - 2024年中意签署行动计划,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列为重点合作方向 [3] - 中意已在清洁技术、循环经济、可持续农业等领域展开合作 [5] - 一些中资企业开始在意大利布局清洁能源与绿色制造项目 [5] 中意绿色合作前景 - 中意可持续发展合作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能推动技术创新和全球绿色治理规则制定 [4] - 中国在绿色工业生产方面领先,中意可在碳减排、节能、数字化建设等关键节点实现标准对接 [5] - 未来需要突破壁垒、共建规则,在更深层面上持续推进合作 [5]
政银企三方联动破解融资难题!兰州市举办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
搜狐财经· 2025-06-26 08:12
融资对接会概况 - 兰州市2025年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在兰州名城广场举办,由兰州市委金融办、兰州市工信局、兰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主办 [1] - 吸引全市50余家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参会 [1] - 现场达成授信意向金额超8000万元,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成为重点支持对象 [1] 政策与金融产品创新 - 市工信局解读2025年兰州市支持企业融资政策,中国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短频急"需求定制差异化金融产品 [3] - 推出"专精特新贷",通过科技数据+政府白名单为企业精准画像,打通研发投入与融资额度的量化通道 [3] - 联合兰州市知识产权局打造"知惠贷",结合专利价值评估+政策补贴贴息,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3] - 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政府专项补贴模式,中国银行与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现场签约 [3] 企业融资需求与成果 - 会议收集企业融资需求5亿元,涵盖装备自动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 [3] - 玉得气体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安居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分享技术创新成果与融资需求 [3] - 2025年上半年兰州市通过"信易贷·陇信通"平台为144户工业企业撮合融资71.33亿元 [4] 后续服务与机制优化 - 兰州市委金融办将联合中国银行开展"普惠金融进园区"系列活动,设立专属服务站 [4] - 通过政策宣讲+现场尽调+批量授信模式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 [4] - 金融监管部门推动银行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实行差异化考核 [4]
低碳打卡趣行!上海“绿”会开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6-07 09:39
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 塑料垃圾再生家具采用无螺丝设计并可随意组合,体现绿色设计理念 [1] - 洗发露泵头设计创新显著降低碳排放,欧莱雅通过"全塑泵"实现包装整体可回收,经过300多次测试后已应用于洗护产品线 [8][12] - 欧莱雅推出替换芯体系,面霜替换装使整体重量减轻38%,推动消费端生态循环 [8] 纺织与汽车材料创新 - 东方国际集团展示从再生纤维到成衣的全链条绿色智造方案,包括废棉再生声学零部件和麻纤维汽车侧饰板 [5] - 麻纤维材料替代玻璃棉可减排4.2吨二氧化碳/吨,兼具碳固定与实用功能 [5] - 零碳莫代尔纤维制成的居家服可生物降解,兼具舒适性与环保性 [7] 民营企业低碳实践 - 20家专精特新企业入驻民营经济专区,上海锦珂塑胶科技推出空调节能器,利用冷凝水降温技术降低50%-80%能耗 [7] - 苏宁易购展示一级能效家电,叠加国家与商家补贴后最高优惠达50%,覆盖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新品 [13] 可持续消费体系构建 - 欧莱雅联合京东推出"美妆环境友好产品"标识,2025年试点青绿积分兑换机制激励可持续消费行为 [13] - "两新·焕新"展区集中展示汽车、充电桩及节能家电,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低碳闭环 [13]
【第三十六次】习近平: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新华社· 2025-06-06 10:37
双碳战略核心观点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 [1] - 双碳目标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生态需求及担当大国责任的必然选择 [2] - 需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短期、政府与市场4对关系,强调系统性和协调性 [3] 能源结构调整 - 构建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清洁高效煤电为支撑、特高压输变电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4] -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推动煤电"三改联动"(节能降碳/灵活性/供热改造) [4] - 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2021年已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并停止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2][4] 产业升级方向 - 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 [4] -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重点升级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产业低碳工艺和数字化转型 [4] - 提升循环经济规模,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减少能源资源浪费 [4] 科技创新重点 -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建立技术评估交易体系 [5] - 推进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4] - 高校将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 政策机制完善 -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5] - 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碳定价机制 [5] - 加强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市场协调 [5] 全球气候治理 - 中国将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和国际规则制定 [5] - 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展现大国担当 [2][5]
2025南京绿色价值CEO圆桌论坛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5-28 19:54
论坛概况 - 2025南京绿色价值CEO圆桌论坛于5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天加能源基地举办,主题为"跨界对话、共创价值、引领转型" [3] - 论坛由深石、天加、金鹰联合主办,探讨企业如何从"响应者"转型为"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者"与"全球价值共创者" [3] 企业绿色发展实践 - 天加董事长蒋立分享企业绿色发展探索,强调制造型企业在"双碳"时代的责任担当 [3] - 天加基于用户场景推出低零碳综合解决方案,采用磁悬浮主机设备和AGI智慧算法提升节能效率 [3] - 天加曾获2021年全球环保奖项保尔森大奖,通过技术创新打造绿色可持续护城河 [3] 论坛议题与嘉宾观点 - 论坛围绕"从共益到共赢:城市挑战中的企业战略机遇"等四大议题展开讨论 [3] - 参会嘉宾包括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创新中心主任Massamba Thioye等 [3] 企业合作动态 - 深石集团与天加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生物圈三号"碳中和实验园开展节能减碳技术合作 [4] - 天加将通过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部署磁悬浮空调系统及能碳优化方案 [4] - 双方共建"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双轮驱动合作模式,生物圈三号将作为天加产品展示平台 [4]
最新旗舰报告:亚洲应开创有韧性、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
国际金融报· 2025-03-25 19:26
亚洲绿色转型挑战与机遇 - 亚洲面临独特气候挑战 全球50%以上人口和约50%GDP集中在亚洲 许多最易受气候影响经济体位于该地区[1] - 亚洲需兼顾经济增长与可持续性 缓解日益严重的气候风险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存在困难[1] 绿色转型政策框架 - 亚洲通过政策框架 行业引导和市场力量三方面推动绿色转型 技术进步和气候融资是关键驱动力[2] - 主要碳排放国包括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日本和沙特阿拉伯均设定雄心勃勃气候目标 国家自主贡献提供重要机遇[2] - 政策重点关注能源 废物管理 可持续制造和交通 以及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如植树造林和湿地恢复[2] 市场力量与碳定价机制 -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投资和供应链减排推动转型 消费者环保偏好加速低碳转变[2] - 碳定价与交易将排放成本内部化 推动低碳解决方案落实 自由贸易协定对清洁能源供应链至关重要[2] - 碳定价是市场资源转向低碳发展的不可或缺手段[2] 区域发展差异与挑战 - 亚洲各地区绿色增长表现差异很大 不同次区域面临挑战各异 政策需要因地制宜[3] - 经济体需要更多明确具体举措提高气候雄心 加速绿色转型进展[3] 绿色技术创新进展 - 亚洲在新兴绿色技术领域进展迅猛 有望成为先进电池材料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 潮汐能等领域领头羊[4] - 中国85%新能源产能来自可再生能源 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方面处于领先地位[4] - 规模化部署需要更多研发投资 区域合作以及融资模式创新[4] 技术推广与贸易壁垒 - 区域知识转让和财政支持对落后经济体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4] - 解决贸易壁垒是实现低碳技术全球推广的关键[5] 融资挑战与资金缺口 - 亚洲绿色转型面临重大融资挑战 南亚损失与损害问题最为严重 南亚和东南亚债务负担较重[6] - 中亚和西亚尤其面临获取气候资金挑战 各区域需要加强机构建设[6] - 绿色增长指数显示对环境友好型技术资金投入仍然较低 阻碍创新和可再生能源扩展[6] 资金动员途径 - 需动员多边机构 公共部门和私人投资者弥合资金缺口 优惠融资仅占总气候融资11%[6] - 绿色债券 信贷和股权增长是动员亚洲私人资本的关键途径[6] 自然投资战略 - 亚洲需要将有利于自然的投资纳入更广泛经济和基础设施规划中[7] - 投资自然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气候公正 确保自然资源依赖型社区维持生计[7] - "自然作为基础设施"代表战略性观念转变 将自然生态系统定位为传统基础设施的替代方案[7] 自然投资实施障碍 - 由于政策碎片化 资金不足 未纳入国家气候战略等原因 自然资产在许多亚洲经济体未得到充分利用[7] - 解锁自然投资潜力需要采用全面政策 将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和经济发展相结合[7] 碳市场发展机遇 - 合规市场和自愿碳市场预计大幅增长 到2050年碳抵消需求达每年52亿吨二氧化碳[8] - 《巴黎协定》第六条推动国际碳交易 到2030年每年有望节省3000多亿美元 2020-2050年间减少21万亿美元全球减缓成本[8] - 多个亚洲国家正在开发第六条碳信用框架包括孟加拉国 不丹 柬埔寨 印度 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8] 碳市场挑战与前景 - 必须解决治理和政策实施挑战以释放全球碳市场潜力[9] - 亚洲碳市场未来取决于解决结构性挑战和加强互联互通 协调区域标准和制定透明定价机制尤为关键[9] - 亚洲有望成为碳交易核心枢纽[9] 转型综合策略 - 需整合碳市场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绿色技术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11] - 可持续转型可创造绿色就业机会 降低与污染相关的健康成本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11] - 通过对创新 治理和跨部门合作进行战略投资 亚洲在领导全球可持续未来方面占有明显优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