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制造

搜索文档
国务院国资委:切实做强做优机床产业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智改数转
快讯· 2025-05-27 18:20
机床产业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强做优机床产业 [1] - 抓住机床更换升级的上升周期,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利合作 [1]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智改数转,加快突破核心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1] 健康产业 - 切实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立足自身禀赋、找准目标定位 [1] - 加强专业化运营、精益化管理,塑造中央企业办医新优势 [1] - 培育医药医械发展新动能,探索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 [1] -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可靠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1]
中金 | 磨床:产业升级与资本竞逐的黄金期
中金点睛· 2025-05-27 07:37
全球磨床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磨床市场规模60亿美元,占金属加工机床市场不足10% [1][7] - 中国磨床市场规模84.3亿元,占全球20%,国产化率52% [3][12] - 磨床按加工方式分为基础型(外圆/平面/内圆/无心/工具磨床)和专用型(螺纹/轧辊/轴承磨床)[5] - 按加工精度分为普通/精密/高精密/超精密四档,精度范围从>1µm至≤0.1µm [7] 中国磨床产业现状 - 2024年进口额8.3亿美元,出口额2.4亿美元,净进口5.9亿美元 [3][16] - 出口产品以平面磨床(24%)和外圆磨床(24%)为主,无心磨床出口CAGR达33% [22][23] - 市场集中度CR5仅28.4%,平面磨床CR2超50%,外圆/内圆磨竞争分散 [29][31] - 成本结构中主轴占25%、结构件20%、数控系统15% [24] 人形机器人驱动螺纹磨床需求 - 2024年全球螺纹磨床市场70亿元,占磨床总量16.6% [33] - 假设2028年人形机器人销量100万台,将新增螺纹磨床需求34亿元(内螺纹28亿+外螺纹7亿)[36] - 单台Optimus需14根行星滚柱丝杠,加工效率要求从1.5h/根(2024)降至0.4h/根(2028) [36] - 国产设备加速替代,如华辰装备签约100台螺纹磨床订单 [37] 产业链整合与技术突破 - 丝杠企业通过收购实现工艺协同:双林股份收购科之鑫推出C3级丝杠,恒而达收购德国SMS获取欧洲80%份额 [39] - 秦川机床/日发精机等推出智能控制、复合加工新型号,缩小与进口设备差距 [37] - 磨床生产形成"自制主轴+外采数控系统"模式,砂轮选型直接影响工件表面质量 [28]
2025年中国五轴联动机床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简析,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6 09:43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概况 - 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形成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稳步增长态势,早期增速较快但随基数扩大逐步趋缓,反映市场进入成熟期 [1] - 2024年市场规模达42.6亿元,较2023年增长6.23% [1][11] - 五轴联动机床是数控机床领域的高端机型,至少五个坐标轴可协同运动,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精密器械等高精度行业 [2] 政策背景 - 政策通过财税激励、产业链升级和核心技术突破加速国产化进程,如浙江省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河南省重点发展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高端装备 [4] - 国务院推动机床再制造以实现绿色循环利用,政策导向强化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及市场竞争力 [4] - 未来行业将朝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持续突破,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加工精度与效率 [4][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以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精密主轴、导轨、轴承等核心零部件为主导,数控系统依赖进口为主,但国内厂商通过自主研发逐步突破技术壁垒 [7] - 下游应用集中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模具加工、高精医疗设备及电子信息等领域 [7] - 航空航天领域对复杂曲面加工与高精度零部件需求最为刚性,汽车制造推动智能化与柔性化升级 [7][9] 发展现状 -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本土企业在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逐步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11] - 下游产业升级推动加工场景向智能化、复合化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航空发动机精密零件制造等高端领域渗透率显著提升 [11] - 2024年市场规模达42.6亿元,较2023年增长6.23% [11] 企业竞争格局 - 科德数控以五轴联动整机研发为核心,覆盖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全产业链,技术自主化程度较高 [15] - 北京精雕聚焦精密加工领域,其精雕数控加工中心系列产品适配不同尺寸零件需求,在中小型精密加工市场占据优势 [15] - 海天精工深耕传统高端机床领域,产品线涵盖龙门、卧式等多类型加工中心,规模化生产能力突出 [15] 科德数控业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以及柔性自动化产线 [16] - 2024年实现营收6.05亿元,同比增长33.85% [16] - 持续加码关键功能部件与数控系统创新,叠加产能扩建与生产工艺优化,巩固国产高端机床领域竞争优势 [16] 发展趋势 - 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五轴机床逐步实现自主决策与自适应加工能力 [18] - 模块化设计理念普及使设备更易集成自动化上下料系统、激光切割等辅助功能,形成智能化产线 [18] - 产业正向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高端化方向突破,依托全产业链协同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19]
人形机器人“卖铲人”:丝杠磨床的国产化之路
2025-05-25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磨床 - **公司**:双林股份、秦川机床、日发精机、恒而达、高测、纽威数控、鼎泰高科、日本三井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人形机器人丝杠加工工艺及难点**:加工工艺涉及热处理、车削、铣削、磨削等多种混合工艺,保证加工精度和效率是核心难点,尚无公认最佳工艺路线,高精密磨床不可替代[1][3] - **行星滚柱丝杠优势**:相比传统滚珠丝杠,在承载能力、安装空间、噪音、加速度和传动精度等方面优势显著,更适用于人形机器人[1][4] - **丝杠内螺纹加工挑战**:需圆周和直线运动,对精度控制要求高;砂轮需高精度设计且易磨损;砂轮外径尺寸受限[5][6] - **螺纹加工方法选择及优缺点**:车削适用于外螺纹硬切削,效率高;旋风铣加速外螺纹生产,难用于内螺纹;滚压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但精度低;多数情况需磨床进一步处理[7] - **磨床在行星滚柱丝杠生产中的作用**:通过高速旋转砂轮产生磨削力,受砂轮硬度、力度及形状等因素影响,需优化设计减少震动变形[1][8] - **螺杆安装关键点**:需确保砂轮、磨杆和螺母轴线呈一定夹角,反式行星滚柱丝杠易出现干涉问题,磨杆高速旋转易震动[9] - **磨床在丝杠生产中的作用**:是丝杠外螺纹和内螺纹加工重要设备,其精度、稳定性和一致性决定丝杠生产性能上限,数控系统影响机床精度及动态特征[10] - **人形机器人丝杠加工挑战**:内螺纹磨削时间长,占工艺流程约 2/3;传统设备内螺纹磨削效率参差不齐,需优化工艺和开发专用设备[11] - **国内市场对磨床需求分类**:按年鉴分类包括平面磨、导轨磨、外圆磨、内圆磨等,国内厂商销售收入二三十亿到小几十亿规模,考虑进口总体市场空间接近百亿量级[12] - **人形机器人行业对专用设备需求及市场空间**: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参考,总体市场空间可达百亿量级,手部微型丝杠需求带来小几十亿规模,增长潜力显著[13] - **国内磨床市场供需情况**:存在贸易逆差,2024 年进口额 8.5 亿美元,出口额 5.2 亿美元,逆差约 3.3 亿美元,进口反映高端需求提升[1][14] - **国内外磨床价格及影响因素**: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几倍,数控平面磨床和数控内圆磨床进口单价二三十万美元,部分高端磨床达千万级别,反映国内高端化磨床紧缺[1][16] - **海外品牌在高端领域优势**:日本三井在精密滚珠丝杠加工领域优势显著,螺纹磨床市占率在日本达 100%,中国从德、日、瑞进口高端设备金额排名前三[17] - **国产化率及未来发展趋势**:各细分品类国产化率基本未超 30%,多数低于 10%,人形机器人需求推动国内企业向中高端产品覆盖,开发专用设备[2][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3 年国内磨床进口量为 7.9 亿美元,前几年持续下降,2024 年进口金额回升[14] - 秦川机床 2021 年扩产项目中,高精度内圆磨床进口价格达 750 万元,导轨类可达千万以上[16] - 恒而达收购德国 SMS 实现相关布局[18]
工业母机ETF(159667)涨超1%,下游需求改善预期推动板块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0:57
工程机械行业 - 2025年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签订年度采购协议超130亿元 [1] - 国内主机厂新品聚焦大型化、电动化、智能化,中国品牌依托锂电及智驾产业链优势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布局大幅领先,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1] - 4月挖机出口同比增长19.3%,海外需求边际改善,长期看好工程机械出海逻辑 [1] 通用自动化板块 - 2024年呈现量增价减竞争加剧状态,利润端表现弱于营收端 [1] - 注塑机行业受益于3C&家电资本开支上行与出口加速 [1] 工业母机ETF - 跟踪中证机床指数(代码:931866),覆盖沪深市场主营业务涉及机床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制造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成分股覆盖机床制造及相关产业链核心企业,具有显著行业集中度和技术代表性 [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机床ETF发起联接A(017471)和C(017472) [1]
恒而达(300946) - 2025年05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08:14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14:30 - 15:30,形式为线上电话会议 [2] - 参与单位包括泉果基金、敦和资产、博时基金等多家机构 [2] - 公司接待人员为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方俊锋先生 [2] 直线导轨产品情况 - 公司直线导轨产品下游应用集中在激光加工设备、3C设备、光伏设备、数控机床及各行业自动化生产线等场景 [3] SMS公司收购相关 - 收购尚需取得商务部门、发改部门必要的批准、备案和登记后方可交割,公司将按规定披露后续进展 [4] SMS公司客户与业务领域 - 客户网络遍布全球,覆盖工具制造、齿轮加工及驱动技术等高精密零部件生产领域 [5] - 历史客户包括瑞典Sandvik、德国EMUGE - Werk、德国Hertweck等 [5] SMS公司短期规划 - 短期内帮助SMS公司恢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6] - 已组建专门工作小组对接中国供应链落地推进工作 [6] - 计划由SMS公司派遣1 - 2名技术专家与恒而达现有机床装备团队协作进行中国供应链测试及国产化机型试制工作 [6] SMS公司订单预期 - 公司将加快对SMS核心技术资产与市场渠道的战略整合,加速布局目标市场,具体业绩查阅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公告 [7] SMS公司业务联系 - 与莱斯豪尔和克林贝格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仍为其提供磨床保养和维修业务 [8][9] SMS公司工会情况 - SMS公司自创立至今未设立工会组织 [10]
恒而达(300946) - 2025年0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7:32
收购基本信息 - 2025年5月15日9:00 - 10:00,公司通过线上电话会议与工银瑞信、浙商证券等就收购德国磨床企业SMS高精度数控磨床业务并承接资产情况交流 [2] - 2025年初公司选型调研时获悉SMS因经营和财务问题于2月启动破产程序,随即组建小组尽调 [3] 收购考量与模式 - 收购考量:国内高精密磨床制造薄弱、研发难度大,SMS有技术沉淀和壁垒;公司需突破高精度螺纹磨床技术和供应瓶颈以推进丝杠业务 [3] - 收购模式:采用收购资产模式,参考现有资产净值确定对价,在德成立SPV承接资产等,原主体破产清算注销 [4] SMS选择公司原因 - 技术与行业背景优势:公司磨削设备自主研发,有性能和成本效率优势,对磨床工艺理解获SMS认可 [5] - 发展战略契合:SMS赞同公司经营方案,公司将保留其业务和员工,支持提升生产水平,推进新品研发量产,协助导入中国供应链 [5] - 保证管理与团队稳定:公司保留SMS组织架构、管理层和员工,确保运营过渡和长远发展 [6] 人员与薪资安排 - 公司与SMS达成共识,保留现有组织架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遵守德国劳动法和行业规定 [7] SMS技术能力与产品 - 技术能力:创始人参与研发全球最早数控螺纹磨床之一,是最早从事机械式螺纹磨床数控化翻新改造企业之一,产品精度、效率和良品率高,获全球市场认可 [8] - 产品体系:涵盖内螺纹磨削、外螺纹磨削、沟槽或前角磨削、齿轮切削刀具铲磨车削、螺纹加工刀具精度测量等产品 [8][9] 研发与业务进展 - 行星滚柱丝杠专机研发:2024年起关注需求并启动研发,工作在推进中 [10] - 供应链中国化:中国供应链基本满足采购需求,公司设专项小组协助塑造 [11] - 丝杠业务进展:公司推动丝杠技术攻关和研发,后续依托SMS设备工艺验证,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投资方案 [12]
人形机器人行业点评:恒而达拟收购德国顶级磨床,国产丝杠设备阵营勇攀高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6 17: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9日恒而达拟850万欧元收购SMS公司高精度数控磨床业务 丝杠量产难点在于螺纹加工工艺和设备 全球螺纹磨床行业由欧洲及日本公司主导 国内厂商不断取得突破 SMS具备规模化国际交付能力 收购有助于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实现批量化国产 建议重点关注相关公司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5月9日恒而达发布收购公告 拟以自有或自筹现金方式收购SMS公司名下高精度数控磨床业务 交易对价850万欧元 [3] 丝杠量产难点 - 工艺上 丝杠螺纹加工有磨削、硬车、旋风铣削三种方式 磨削精度高但效率低、设备贵 硬车效率高但技术未成熟 旋风铣削效率高但进口设备贵且技术路线不确定 设备上 丝杠核心难点是螺母内螺纹加工 依赖高端磨床或高精度高刚性车床 海外设备供给有限且价格高昂 国产设备精度有差距 [3] 全球螺纹磨床行业格局 - 欧洲及日本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制造工艺和品牌优势在高端螺纹磨床市场占主导 如瑞士莱斯豪尔、德国克林贝格等 国产厂商如汉江机床、科之鑫等通过研发投入提升设备质量和性能 价格和交期更具优势 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量产带来的零部件需求猛增 [3] SMS公司情况 - 创立于1995年 初期从事机械螺纹磨床数控化翻新改造业务 2006年开始研发和制造数控螺纹磨床 产品包括内螺纹磨床、外螺纹磨床等 客户主要为工具制造、齿轮加工及驱动技术等行业领先企业 [3] 收购意义 - 有助于填补国内高精度磨床技术空白 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可快速实现高精密磨床批量化国产 加速拓展产品在先进制造业的应用 从国产替代升级到国际领先 [3] 重点关注公司 - 恒而达、秦川机床、双林股份、华辰装备、日发精机、鼎泰高科、津上机床中国、嵘泰股份、集智股份 [3] 重点公司估值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2025/5/15市值(亿元) | 24A/E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5E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6E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7E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24A PE | 25E PE | 26E PE | 27E 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0946.SZ | 恒而达 | 86 | 87 | 106 | 125 | 149 | 99 | 81 | 69 | 58 | | 000837.SZ | 秦川机床 | 139 | 54 | 78 | 102 | 140 | 258 | 178 | 136 | 99 | | 300100.SZ | 双林股份 | 308 | 497 | 514 | 616 | 808 | 62 | 60 | 50 | 38 | | 300809.SZ | 华辰装备 | 105 | 62 | 118 | 181 | 258 | 170 | 89 | 58 | 41 | | 002520.SZ | 日发精机 | 93 | -675 | / | / | / | -14 | / | / | / | | 301377.SZ | 鼎泰高科 | 112 | 227 | 332 | 413 | 484 | 49 | 34 | 27 | 23 | | 1651.HK | 津上机床中国 | 75 | 782 | / | / | / | 10 | / | / | / | | 605133.SH | 嵘泰股份 | 93 | 163 | 253 | 316 | 400 | 57 | 37 | 29 | 23 | | 300553.SZ | 集智股份 | 45 | 19 | 50 | 100 | 163 | 233 | 90 | 44 | 27 | [4]
人形机器人行业点评:恒而达拟收购德国顶级磨床 国产丝杠设备阵营勇攀高峰
新浪财经· 2025-05-16 16:40
收购交易 - 恒而达拟以850万欧元自有或自筹现金收购SMS公司高精度数控磨床业务及相关资产、合同权利义务和人员 [1] 丝杠加工行业现状 - 丝杠量产难点在于螺纹加工工艺和设备 [2] - 螺纹加工工艺包括磨削(精度高但效率低设备贵)、硬车(效率高但技术不成熟)、旋风铣削(效率高但进口设备昂贵) [2] - 核心难点是螺母内螺纹加工,依赖高端磨床(日本德国品牌)或高精度车床,海外设备供给有限且价格高昂,国产设备精度有差距 [2] 全球螺纹磨床市场格局 - 欧洲及日本公司主导高端螺纹磨床市场,代表企业包括瑞士莱斯豪尔、德国克林贝格、德国勇克、德国SMS、英国Matrix等 [2] - 国内厂商如汉江机床、科之鑫、华辰装备等通过持续研发提升设备质量性能,在价格和交期方面更具优势 [2] SMS公司概况 - SMS创立于1995年,初期从事机械螺纹磨床数控化翻新改造业务 [3] - 2006年重心转向研发制造数控螺纹磨床 [3] - 产品包括内/外螺纹磨床、螺纹/齿轮刀具加工磨床及精度测量设备 [3] - 客户包括瑞士GZ AG/GSA、德国Karl Hipp、瑞典Sandvik等行业领先企业 [3] 收购战略意义 - 填补国内高精度磨床技术空白,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4] - 实现高精密磨床批量化国产,加速拓展在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4] 相关受益公司 - 恒而达(拟收购SMS)、秦川机床(汉江机床)、双林股份(科之鑫)、华辰装备(自研内外螺纹磨床)、日发精机(自研内外螺纹磨床)等 [4]
直击宇环数控股东大会:加大投资力度,加码高端机床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13:37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自2024年底以来逐步加大对外投资布局力度,重点方向包括产业投资、海外市场拓展及高端机床发展 [1] - 公司变更IPO募投项目,将"研发中心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调整为"高端数控磨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涉及募集资金5499.97万元(占IPO募资总额17.21%),新项目总投资1.32亿元,差额由自有/自筹资金补足 [2] - 通过子公司宇环智能实施变更后的募投项目,旨在建立国际领先的数控磨床研发平台并新建产品试制中心,提升技术自主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2] 资本运作动态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包括年报、利润分配预案及募投项目变更等全部议案 [1] - 近期通过多项投资议案,包括对湖南南方机床增资、设立越南孙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增资等 [2] 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业务板块均衡发展,产品结构优化,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订单增长,精密复合立式磨床已进入航空航天及轴承领域 [3] - 国内数控机床出口增加叠加国产替代加速,高端数控机床(如数控磨床、拉床)行业增长潜力显著 [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高端数控磨床研发,瞄准国家"精、尖、难"技术难题,强化在高端装备进口替代、半导体新材料加工及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3] - 通过技术积累推动经营规模与发展质量突破,持续提升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市场份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