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汉邦科技公布网上发行中签率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21:36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灿芯股 科创板新股申购中签率情况 | 简称 | 申购代 | 发行日期 | 发行 | 发行总量(万 | 网上发行量(万 | 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 | | --- | --- | --- | --- | --- | --- | --- | | | 码 | | 价 | 股) | 股) | (%) | | 汉邦科 技 | 787755 | 2025.05.07 | 22.77 | 2200.00 | 704.00 | 0.03001029 | | 胜科纳 米 | 787757 | 2025.03.14 | 9.08 | 4033.11 | 1036.05 | 0.03181202 | | 海博思 创 | 787411 | 2025.01.16 | 19.38 | 4443.25 | 1512.60 | 0.0329001 | | 兴福电 子 | 787545 | 2025.01.13 | 11.68 | 10000.00 | 2828.85 | 0.03877818 | | 思看科 技 | 787583 | 2025.01.06 | 33.46 | 1700.00 | 544.00 | 0.0 ...
粤开宏观:新一轮一揽子金融政策:重现924及增量举措
粤开证券· 2025-05-07 21:33
政策概况 - 5月7日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新一轮一揽子金融政策,央行十项、金融监管总局八项、证监会系列举措[1] - 政策特点为全面、及时、落地快,涉及房地产、股市等五方面,7号宣布降准降息,8号降息、15号降准[3] 与上轮对比 - 相同点是政策目标均为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市场均积极回应,924发布会后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分别收涨4.15%和5.54%,本次收涨0.8%和0.51%[4] - 不同点在于经济背景和政策举措,本轮更侧重防范下行压力,重视消费、外贸等,上轮降息0.2个百分点,本轮0.1个百分点[4][5][6] 政策作用 - 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稳定资本市场,提振服务消费,促进科技创新,纾困受关税冲击企业[6][7] 各领域举措 - 稳增长:降准0.5个百分点提供1万亿元流动性,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0.1个百分点,LPR随之下行0.1个百分点[11] - 扩内需:阶段性降低两类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至0%,设5000亿元再贷款,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14][15] - 稳企业外贸: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3000亿元,下调利率0.25个百分点,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证监会帮扶上市公司[17][18][19] - 稳楼市:需求端降低房贷等利率,供给端完善融资制度,“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21][22][23][24] - 稳股市:加强稳市机制、投资端建设和双向开放,上证指数收复缺口累计上涨8.91%[25][26][28][29] - 促科技:搭建科技金融体制,提供贷款、股权债权融资和保险保障支持[30][31][32][33][35]
再提债市“科技板”!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将发行
证券时报· 2025-05-07 16:08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进展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相关政策和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 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响应积极 [1] - 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明确三类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并允许灵活设置债券条款 [6][7] 科创债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以来新发科创债433只,发行规模3995.64亿元,同比增加58只和306.3亿元 [3] - 2023年科创债发行786只/7700亿元,2024年达1228只/1.22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门槛 [3] - 科创债期限结构以3年期以内为主,但2024年呈现长久期化趋势 [3] 科创债发行主体特征 - 当前发行主体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通信/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行业占比有待提升 [4] - 城投平台中产投类平台发行规模较高,因其职能与科创债定位匹配 [4] - 未来发行人结构可能向体量较小的科技类民企倾斜,类似科技类转债市场结构 [4] 市场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科技板"将改善当前央国企主导的发行人结构,提升民企参与度 [7] - 中信建投指出债权投资风险规避属性、期限错配和增信不足是三大挑战,但政策协作将改善这些问题 [7] - 科创债已成为信用债市场重要增量,可能打破2022年以来的"资产荒"局面 [7] 科技创新债券产品设计 - 金融机构可通过贷款、股权、债券等多种方式运用募集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10] - 科技型企业募集资金可用于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等科技创新活动 [10] - 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可用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和扩募 [10]
“解放日”变“冻结日”!关税致全球并购交易量创20年来新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5:14
全球并购活动下滑 - 4月全球宣布的并购合同数量降至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仅2330笔,比历史月平均水平低34% [1] - 美国市场4月仅达成555笔交易,为2009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全球并购活动价值下滑至2330亿美元,较3月份低54%,较过去20年月平均水平低20% [4] 行业影响与交易结构变化 - 科技行业交易占美国近6000亿美元交易总额的近40%,交易价值更多集中于知识产权而非受关税影响的实物商品 [7] - 电信、媒体、服务、油气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受关税影响较小,而工业、医疗保健和科技领域商业模式因关税面临更大变化 [7] - 依赖进出口的制造商受关税政策冲击显著 [7] 市场反应与银行策略调整 - 银行家建议客户暂停并购和IPO活动,直至美国政策更明确 [4] - 企业高管因关税影响不确定性选择保留现金,推迟交易决策 [4] - 大型交易如Global Payments以242.5亿美元收购信用卡处理公司未能扭转市场颓势 [4] 政策与市场波动关联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及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加剧市场波动,4月波动率飙升至历史性水平 [7] - 尽职调查的连锁反应进一步抑制交易活跃度 [4]
证监会改革IPO成效显著,5月7日,凌晨的三大重要消息全面袭来!
搜狐财经· 2025-05-07 03:26
证监会IPO改革与市场表现 - 证监会宣布改革IPO机制,增强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的包容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1] - 2024年A股市场表现:5403家上市公司中超半数实现营收正增长,55%新上市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75%公司盈利,创业板和科创板表现突出[1] - 新"国九条"实施后IPO终止审查项目数量先增后减,22家公司确定退市[1] 市场走势分析 - 上证指数反弹至3316点,距离强压位3319点仅差3点,突破后调整可能结束[3] - 市场在假期前窄幅震荡后急需放量阳线扭转下跌态势,节后资金回流推动放量上涨[3] 科技股表现与风格切换 - 科技股全面走强,核聚变、算力等板块大涨,微盘股和中证2000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和上证50[5] - 机构看好科技成长风格,因板块拥挤度回落且市场关注点转向中长期产业趋势[5] 节后市场普涨行情 - 节后首个交易日全市近5000只个股上涨,涨停近百家,跌停仅1家,指数放量大涨[7] - 上证突破3306.56趋势,定义为三浪开始,后续调整或为买点[7] - 算力、机器人、汽车方向受假期利好推动[7]
高盛:美股市场呈现矛盾状态 大起大落行情或将持续
环球网· 2025-05-06 14:29
美股市场现状分析 - 美股市场处于复杂矛盾状态,利空因素与技术面及部分板块强劲表现并存 [1] - 多数市场人士预期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但就业市场保持稳定 [3] - 美联储短期内不会改变现有政策立场,投资者对无风险资产的传统认知受到挑战 [3] 市场支撑因素 - 市场技术面改善吸引加杠杆投资者回归,量化基金和系统性资金重新进场 [3] - 美国家庭投资者热情减退但未转为净卖家 [3] - 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英伟达仍是全球资本回报强劲的企业 [3] - 美国财政赤字同比增长7%,显示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支撑经济 [3] - 关税不确定性虽未消除但趋势缓和,最极端关税政策已过去 [3] 市场特殊现象 - 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盈利和技术面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4] - 非美国投资者对美国资产情绪悲观,这种情绪反而解释市场韧性 [4] - 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状态将持续 [4]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普跌,能源业ETF跌2%,金融业ETF、可选消费ETF跌超1%。
快讯· 2025-05-05 21:52
美股行业ETF表现 - 能源业ETF当前价80 34美元 单日下跌1 64美元(-2 00%) 成交量181 99万股 总市值201 19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5 48%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49 19美元 单日下跌0 57美元(-1 16%) 成交量226 43万股 总市值547 4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 14% [2]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199 31美元 单日下跌2 13美元(-1 05%) 成交量14 64万股 总市值250 3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0 92% [2] 公用事业与科技板块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79 01美元 单日下跌0 74美元(-0 93%) 成交量98 32万股 总市值114 7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 13%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15 56美元 单日下跌1 05美元(-0 48%) 成交量25 45万股 总市值685 6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7 13% [2] - 半导体ETF当前价218 32美元 单日下跌0 71美元(-0 32%) 成交量36 26万股 总市值25 81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9 85% [2] 医疗与消费板块 - 医疗业ETF当前价138 06美元 单日下跌0 47美元(-0 34%) 成交量56 11万股 总市值264 2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0 74% [2]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1 26美元 单日下跌0 30美元(-0 37%) 成交量65 49万股 总市值137 50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 91% [2] - 生物科技ETF当前价126 09美元 单日下跌0 51美元(-0 40%) 成交量45 313股 总市值100 1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4 54% [2] 其他行业表现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1 07美元 单日上涨0 19美元(+0 91%) 成交量18 27万股 总市值6637 05万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6 88% [2] - 区域银行ETF当前价56 07美元 单日下跌0 17美元(-0 30%) 成交量75 43万股 总市值46 79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6 47% [2] - 银行业ETF当前价52 27美元 单日下跌0 12美元(-0 22%) 成交量83 148股 总市值40 4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5 11% [2]
A股或迎上涨行情,5月4日,深夜的三大消息全面袭来!
搜狐财经· 2025-05-04 19:47
一、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正式终止了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这种做法根本站不住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中美经贸合作和国际贸易秩序搞得一团糟。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层最近多次表态,说想就关税问题和中 方谈判。同时,美方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消息,希望能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在我们外交部发布《不跪》视频表明立场后,特朗普又出来讲话了。5月1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特朗普说,美中两国代表正在就贸易问题进行磋 商。他还表示,希望有一天能达成协议,目前正在和中国积极沟通。不仅如此,特朗普还说他希望中国取得成功,对中国持友好态度。 二、美股在紧张的局势得到缓和后,加上公布的4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7万。 美股表现相当不错,三大指数涨幅都超过了1%。其中,标普500指数连续第九天上涨,创下了自2004年以来的最长连涨纪录。 美股大型科技股除了苹果下跌3.74%外,其他多数都上涨了。苹果下跌的原因是华区营收没达到预期,而且关税还会增加成本。与此同时,热门中概股多数 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也涨了3.5%。 三、市场跌的快,修复的也快,仅靠自身的力量或也能修复。 护盘如果是全市场扫货,银行股, ...
高盛对冲基金主管的总结:为何市场远比预期坚韧,有点像1998年底或者2007年末
华尔街见闻· 2025-05-04 19:44
市场矛盾状态 - 当前市场呈现明显矛盾状态 利空因素包括多数市场人士预期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 投资者质疑无风险资产地位 美联储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政策立场 [1] - 利好因素包括美国经济动能减弱但就业市场保持稳定 关税趋势朝和平方向发展 市场技术面转为有利 美国科技公司表现出色 [1] - 标普500指数实现九日连涨 年初至今仅下跌3% 市盈率处于过去25年85%分位数 完全回补4月2日跳空缺口 5日实现波动率降至8% [1] 资金流向与投资者立场 - 市场技术面改善 量化基金和系统性资金从减仓转为追高买入 美国家庭投资者未转为净卖家 [3] - 大型银行和科技巨头财报披露接近完成 企业进入股票回购高峰期 预计全年回购金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 [3] 美股科技股表现 - 科技股"爆炸性超预期"和"疯狂上调盈利预测"阶段可能结束 但苹果、微软、英伟达等公司仍是全球"赚钱、再投资、回购股票"最猛的企业 [3] - 尽管部分投资者对科技股进行去风险和减仓 但公司回购将提供支撑 [3] 美国经济增长 - 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同比增长7% 财政保持适度扩张 支撑就业和消费等"硬数据"未明显下滑 [4] 关税与贸易政策 - 关税政策最极端阶段已过去 但不确定性仍存 经济摩擦不会立即消失 [4] - 未来一个月可能出现"贸易框架协议"宣布与美国经济动能减弱并存的局面 [4] 美联储政策预期 - 下周FOMC会议可能无重大动作 预计鲍威尔将保持"美联储被动应对"姿态 [4] 市场情绪与趋势 - 当前市场处于宏观不确定但技术面和企业盈利强劲的阶段 投资者对美国资产情绪悲观 尤其是非美国投资者 [5] - 标普500指数疫情后上升趋势虽受考验 但大趋势尚未被破坏 [5]
天奈科技2025年一季度财务表现稳健,但需关注应收账款及现金流
证券之星· 2025-05-01 09:35
营收与利润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9.0% [1] - 归母净利润5814.46万元,同比增长8.1% [1] - 扣非净利润5168.11万元,同比增长0.06% [1] 毛利率与净利率 - 毛利率33.19%,同比下降3.67个百分点 [2] - 净利率17.25%,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2]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总计2859.48万元 [3] - 三费占营收比8.54%,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3] 应收账款与现金流 - 应收账款5.26亿元,同比增长37.96% [4]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同比下降171.09% [4] 资产负债状况 - 有息负债12.3亿元,同比减少15.26% [5] - 有息资产负债率24.81% [5] 股东权益与分红 - 每股净资产8.36元,同比增长7.24% [6] - 累计融资总额17.27亿元,累计分红总额1.91亿元 [6] - 分红融资比0.11 [6] 商业模式与资本开支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资本开支驱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