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通胀目标制
搜索文档
技术帖:美联储是如何决策加息降息的?
东吴证券· 2025-10-29 12:06
美联储决策框架与历史演变 - 美联储决策由特定历史使命决定,从金融稳定者演变为具独立性的央行,以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为双重使命[1] - 1951年《财政-联储协议》使美联储重获独立性,1977年《联邦储备改革法案》确立三重目标,双重使命延续至今[1] - 1993年泰勒规则为利率决策提供定量参考,实践中美联储同时关注资本市场波动与金融稳定(Fed Put)[1] 决策准确性评估与风险 - 1961年以来政策利率与泰勒规则趋势一致,但大滞胀和2021年“通胀暂时论”时期出现近10%显著偏离[1] - 政策决策风险存在于学术层面(如中性利率评估)、预判层面(主观性偏离规则)和政治层面(独立性挑战)[1] - 2021年通胀误判导致政策落后泰勒规则近10%,通过快速加息修正偏差[1] 2026年政策展望与市场影响 - 泰勒规则基于经济数据指引2026年降息1次,但交易员定价2.7次,预期新任主席将超经济需求降息[1] - 若2025年降息3次落地,2026年预计至少降息3次,政策利率降至[2.75, 3.0]%区间[1] - 更低美元利率将压低短期美债收益率,但更差美元信用推高长端期限溢价,导致长债利率高位震荡[1] - 超预期降息可能使美元贬值压力增大,助力黄金创新高,并推高美股及大宗商品需求[1]
美联储“慢车道”预期升温,9月降息是否真能落地? #全球市场风向
搜狐财经· 2025-09-29 12:38
美联储政策基调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年会上发表鸽派表态,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积极反应,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扬,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过2% [1] - A股市场延续强势走势,多次刷新十年高点 [1] - 美联储调整政策框架,删除"平均通胀目标制"并收紧就业目标表述,未来政策将更强调"灵活应对",优先确保通胀稳定在2%左右 [2] - 市场对2025年降息次数的预期从四次下调至两次,预示美联储可能选择缓慢的"慢车道"宽松政策 [2] 经济基本面与政策挑战 - 美国就业市场依旧强劲,但增长动能出现放缓迹象,供需平衡面临挑战 [1] - 新的贸易政策推高部分商品价格,导致短期通胀压力回升,尽管美联储称其为"一次性冲击",但市场担心成本传导带来连锁效应 [1] - 美联储在平衡就业和通胀目标上面临比预期更棘手的局面 [1] 全球市场连锁反应 - 降息节奏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全球资金流动,流动性预期推动美股科技股反弹,但节奏放缓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6] - A股近期上涨不仅依赖外部流动性,还叠加国内政策加码和市场信心修复 [6] - 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政策路径出现分歧时,新兴市场资金面会受到牵动 [6] 行业与企业应对策略 - 出口企业受美联储政策影响显著,不仅涉及资本市场,更深刻左右外贸环境 [8] - 许多出口企业选择搭建独立站并利用SEO与社媒工具进行客户获取,以在外部环境波动时依靠自身数字化渠道稳步前行 [9] - 外贸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建站和智能化获客方式分散市场风险,持续积累长期客户资产 [12]
杰罗姆·鲍威尔:就业与通胀的风险平衡需要美联储调整政策立场
金融时报· 2025-09-22 11:33
今年以来,在宏观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展现出韧性。就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和货币政策 的双重目标而言,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通胀率仍然偏高,但已经从疫情后的峰值大幅回落。风险 平衡正在发生变化。今天首先讨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前景,然后讨论对货币政策框架第二次 公开审查评估结果,这一结果主要体现在今天发布的《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略声明》修订版中。 关税政策所带来的物价压力可能引发长期通胀,就业风险也正在上升 一年前,当我在这里发言的时候,美国经济正处在拐点。央行基准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已经在一年 多的时间里维持在5.25%至5.5%。当时这一限制性货币政策立场是适当的,不仅抑制了通货膨胀,而且 推进了供求关系再平衡,劳动力市场也从过热状态降温。当时,通胀上行的风险明显减弱,但失业率却 意外上升了近一个百分点。这一现象除了"大衰退"时期之外,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为此,2024年下半 年,我们调整了货币政策立场,连续三次降息,为劳动力市场在过去一年保持接近充分就业的均衡奠定 了基础。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面临新挑战。对贸易伙伴国大幅提高关税的政策措施,正在重构全球贸易体系。更 加严格的移民政策导致劳动 ...
美联储降息,这次有何不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6:31
从美国近两个月的经济数据特别是就业数据看,市场预计7月会议降息是最佳时点。当时贸易谈判有所 进展,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小,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并不显著,美国就业疲软走弱已经有所显示且已 持续一段时间。从政策前瞻性角度考虑,应该在那个时候降息。 孙长忠(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研究员) 当地时间9月16日至17日,美联储召开FOMC例行会议,决定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 4.00%~4.25%,会议声明、经济预测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闻发布会内容表明,今年剩余两次会议可能 再各降25基点。对此可从三重视角观察本次降息。本次降息有何不同? 历史总有相似但不会重复。去年美联储也是9月开始降息,一次降息50基点,这次则是25基点。从历史 上看一次降息25基点是常态,只有衰退等异常情况下才一次降息50基点或以上。对比去年,本次降息背 景有以下不同: 其一,这是在更接近中性利率情况下的降息。中性利率是指既不刺激经济也不限制增长的利率水平,它 是无法事先观察到或精确计算出来的,只能事后经历了才发现,事先只能大概推算。去年9月美联储降 息前利率超过5%,为20年来最高,限制性是很明显的,加之去年夏天美国就业也是呈明 ...
从人事动荡到降息路径,盘一盘近期美联储经历的关键事件与未来可能经历的“关键战役”
金十数据· 2025-09-10 15:48
近期关键事件 -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于2025年8月2日辞职 为特朗普提供安插青睐人选的机会 [1] - 特朗普于2025年8月8日提名斯蒂芬·米兰担任美联储理事 参议院小组本周投票 全院投票或于下周一进行 通过后米兰有望出席9月18日FOMC会议 [1] - 鲍威尔在2025年8月22日杰克逊霍尔年会释放明确鸽派信号 首次将政策重心从"控制通胀"转向"防范就业风险" 被市场解读为9月降息前奏 [1] - 美联储于2025年8月23日公布长期货币政策框架审查结果 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 强调就业与通胀冲突时采取"平衡方法" 承认就业有时可超过最大水平而不构成风险 [1] - 特朗普于2025年8月26日下令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 库克提起诉讼 9月10日美国法官暂时阻止解雇 法院将发布禁令允许库克在诉讼期间继续任职 [1] - 美联储主席人选于2025年9月6日缩小至哈塞特、沃什和沃勒三人 贝森特自愿退出遴选 特朗普重申支持哈塞特出任主席 贝森特预计提名将于年底前公布 [2] 未来重要节点 - 美联储将于2025年9月18日举行议息会议并公布经济预测摘要 市场普遍预期重启降息周期 疲软就业数据使降息50基点预期升温 [3] - 2025年10月30日议息会议将成为关键窗口:若9月降息50基点则决定是否暂停降息 若仅降息25基点则会议重要性大幅提升 [3] - 2025年12月11日举行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并公布经济预测摘要 可能成为年度第三次(或第二次)降息节点 影响2026年政策预期 [3]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任期将于2026年5月结束 若选择继续担任理事 任期将延至2028年1月31日 [3] - 2026年11月美国中期大选若共和党大胜并控制参众两院 可能推动立法削弱美联储独立性 [3]
全球市场风向标
搜狐财经· 2025-09-04 18:54
投稿 财经 2025/09/04~2025/10/12 奖项名称 数量 奖品名称 评选规则 投向预言家 10 精美礼品 近日的全球央行年会上,鲍威尔的讲话释放了鸽派信号,与此同时,A股屡次突破十年新高,步入牛市,美联储议息会议将于9月中下旬开启,这一时间节 点,全球市场走向成为了重要探讨议题。 因此搜狐号财经推出【全球市场风向标】活动, 同大家一起捕捉市场动态以及发掘专业分析师,2025年9月4日至2025年10月12日欢迎发文带上#全球市场风 向 或#9月A股动态 话题参与活动,亦可以通过#9月财经优质内容自荐 投递优质观点。 优质文章Tips: @郑重看股:各位老铁,帮主郑重今天得跟你们好好唠唠——美联储这颗"全球市场定海神针",今天扔出了个大信号!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的讲话, 让市场炸开了锅,美股三大指数直接飙升超1%,纳指更是涨超2%,这架势,连我这个经历过20年牛熊的老财经人都忍不住说一句:"这波操作,不简单!" 不过,咱可不能光看表面。鲍威尔这话里还有不少"弦外之音"。他特意强调,就业市场虽然还接近充分就业,但供需两端都在放缓,这种"异常平衡"背后, 藏着不小的下行风险。说白了,现在就业市场就 ...
降息疑云下,全球市场走向何方?|投向预言家
搜狐财经· 2025-09-04 11:26
近日的全球央行年会上,鲍威尔的讲话释放了鸽派信号,与此同时,A股屡次突破十年新高,步入牛市,美联储议息会议将于9月中下旬开启,这一时间节 点,全球市场走向成为了重要探讨议题。 @郑重看股:各位老铁,帮主郑重今天得跟你们好好唠唠——美联储这颗"全球市场定海神针",今天扔出了个大信号!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上的讲话, 让市场炸开了锅,美股三大指数直接飙升超1%,纳指更是涨超2%,这架势,连我这个经历过20年牛熊的老财经人都忍不住说一句:"这波操作,不简单!" 不过,咱可不能光看表面。鲍威尔这话里还有不少"弦外之音"。他特意强调,就业市场虽然还接近充分就业,但供需两端都在放缓,这种"异常平衡"背后, 藏着不小的下行风险。说白了,现在就业市场就像走钢丝,看着稳当,实则稍微来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失衡。再加上特朗普新搞的钢铁、铝关税,已经开始推 高消费价格,虽然鲍威尔说这是"一次性冲击",但短期通胀压力确实上来了。这就像走钢丝的人还背着个沙袋,美联储这政策调整,得把两边的风险都掂量 清楚。 因此搜狐号财经推出【全球市场风向标】活动, 同大家一起捕捉市场动态以及发掘专业分析师,2025年9月4日至2025年10月12日欢迎发文 ...
鲍威尔于杰克逊霍尔“最后演讲”:为何市场读懂了降息,却忽视了滞胀风险?
联合资信· 2025-09-02 13:26
美国经济数据与滞胀风险 - 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2.7%,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至3.1%[4] - 7月PPI环比大涨0.9%(三年新高),同比上涨3.3%[4] - 7月非农新增就业仅7.3万人,远低于预期,过去三个月平均新增非农就业仅3.5万人[4] - 失业率小幅上升至4.2%,就业市场降温趋势明显[4] 鲍威尔政策立场与市场反应 - 鲍威尔承认劳动力市场显著放缓,强调就业下行风险上升[5] - 鲍威尔指出关税推升通胀,过去12个月核心PCE物价指数累计同比上涨2.9%[6] - 债券市场反应克制,因美财政部用关税收入干预国债价格压制长端利率[11] - 股票市场乐观上涨,科技股和成长股表现强劲[12] 政策影响与中国启示 - 美国政策干预扭曲市场信号,压缩企业利润并减缓岗位创造[11] - 中国需保持充足外汇储备和宏观政策空间应对外部冲击[19] - 应扩大内需并推动科技创新投资减少外部依赖[20] - 利用香港金融市场助力科技企业融资,激活港股估值[21]
21评论丨本轮周期美联储的决策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10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 取消补偿策略 重申2%长期通胀目标[2] - 2020年8月制定平均通胀目标允许通胀适度高于2% 但实际通胀高于目标已持续4年有余[2] - 修订版声明指出充分就业是"在价格稳定背景下可长期维持的最高就业水平"[3] 通胀管理政策演变 - 美联储对2021年通胀上升重视不足 认为具暂时性 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近1年[3] - 政策利率接近零 通过大量资产购买降低借贷成本 向市场持续释放流动性[3] - 忽视3轮共5万亿美元财政纾困与供应停滞因素 导致通胀大幅上涨而非温和上升[3] 历史政策对比与前瞻性调整 - 本轮周期放弃先发制人策略 不同于沃克尔1984年经济复苏初期加息举措[3] - 鲍威尔强调货币政策需前瞻性并考虑经济影响滞后性[3] - 政策调整基于就业数据变化 7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与会者认为通胀风险大于就业风险[1] 经济预测与现实偏差 - 多数经济学家及央行曾预测通胀为暂时性 实际依赖理论模型忽略复杂现实[3] - 劳动参与率下降与补助政策造成就业恢复困难[3] - 鲍威尔指出为就业设定数字目标不明智 因充分就业最高水平无法直接测量[3]
本轮周期美联储的决策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6:52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并取消补偿策略 重申2%长期通胀目标[2] - 修订版《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策略声明》发布 体现政策框架审查成果[1] - 美联储2020年8月制定平均通胀目标允许通胀适度高于2%进行补偿[2] 通胀形势与政策应对 - 美国通胀高于2%目标已持续4年有余 通胀具有黏性特征难以下降[2] - 美联储2021年11月开始减少资产购买 2022年3月才开始加息 应对行动延迟近1年[3] - 3轮共5万亿美元财政纾困救助结合供应中断和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通胀大幅上涨[3] 就业与政策导向变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劳动力市场平衡脆弱且就业下行风险上升[1] - 修订版声明指出充分就业是"在价格稳定背景下可长期维持的最高就业水平"[3] - 鲍威尔明确表示"为就业设定数字目标是不明智的" 因充分就业水平无法直接测量[3] 历史政策策略对比 - 美联储本轮通胀前期放弃先发制人策略 与历史做法形成对比[3] - 1984年沃克尔在经济复苏初期失业率7.8%时提高利率 成功避免通胀压力[3] - 2016年通胀率1.3%时耶伦领导的美联储上调利率25个基点[3] 政策预测与现实偏差 - 大多数经济学家及主要央行曾预测通胀为暂时性 实际发展与预测不符[3] - 预测过于依赖理论模型而忽略复杂现实 包括疫情后劳动参与率下降等新现实[3] - 鲍威尔强调关税增加将推动通胀上涨 但影响需时间完全体现[1][3] 政策调整暗示 - 鲍威尔暗示可能恢复降息以应对就业下行风险和经济增长放缓[1] - 美联储政策处于限制性区间 基准前景和风险平衡变化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1] - 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通胀风险大于就业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