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信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北京移动刘南:“5G+工业互联网”还需关注个性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9:03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 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是扩大5G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前提,目前应用场景多针对共性需求,与不同行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契合度不够 [1][3] - 面临成本挑战,5G网络建设、设备改造及运营成本较高,对中小企业压力较大,制约大规模推广 [3] - 需求匹配挑战,工业各垂直行业需求碎片化、个性化,未来将在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等方面演进,推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创新发展 [3] 5G-A的发展与影响 - 5G-A是5G向6G发展的关键阶段,仍属于地面范畴,而6G是空天地一体化,能覆盖国内54%网络未覆盖区域 [1] - 5G-A是新兴产业重要技术驱动力,如低空经济在通感一体技术加持下,促进高端技术创新、创造新经济增长点、增进民生福祉 [4] - 5G-A商用一周年为6G发展带来启示,包括技术研发层面频谱资源扩展和智能网络架构、应用场景层面垂直行业融合、产业生态层面协同合作 [5] 6G的发展方向 - 6G将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从5G-A经验看,需注重高频段频谱利用、网络智能化发展、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及产业生态协同 [5] - 6G技术发展应以场景需求为导向,挖掘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潜力,强化产业协同和标准制定 [5] AI for Industry趋势 - AI for Industry将迅猛发展,与5G-A、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等深度融合,形成"感-传-算-控"一体化智能体系,驱动制造、能源、交通等领域智能化升级 [9] - 应用场景从通信等领跑行业向制造业、能源、交通等更多行业渗透,形成智能质检、网络自优化、供应链预测等标准化解决方案 [9] - 关键问题包括数据质量与安全、算力支撑、行业标准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 [10] 大模型行业应用 - 大模型从"通用泛化"向"领域专精"升级面临数据壁垒、算法精度、场景适配三大挑战 [10] - 数据治理先行,自主研发数据清洗、标注工具,构建全链路数据生产平台,实现高效数据转化 [10] - 算法精度优化,通过多机分布式部署提升推理效率,扩展上下文记忆,完成国产芯片适配 [11] - 生态协同共建,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在物流、交通、教育等专精领域打造标杆试点应用 [12]
美国得州洪灾已造成至少79人死亡;对等限制!商务部发声;蔚来李斌:钱都亏在明处,财报非常干净;小米YU7正式交付!雷军和车主现场合影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05:45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 - 商务部宣布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回应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5] - 中方措施仅针对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 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5] 中缅泰联合打击电诈 - 中缅泰三国联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抓获并遣返中国籍涉诈人员5400余名 [5] - 三国将继续联手清剿电诈园区 全量抓捕涉诈人员 [5] 香港金融市场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 超过4000点 创最大上半年点数涨幅 [6] - 上半年香港完成42宗IPO 集资额超1070亿港元 较去年全年多约22% 暂列全球第一 [6] 暑期档电影市场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25亿元 [7]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小米YU7正式交付首批车主 雷军亲自参与交车仪式 [9] - 蔚来累计研发投入达600亿元 为全球唯一在三地上市的汽车公司 [10] - 蔚来财报将研发投入计为当期费用 资产负债表干净 [10] 航空业动态 - 春秋航空一航班因机械故障导致溢油延误2小时 已安全抵达目的地 [12] 通信行业 - 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 目前集中在物联网及智能穿戴领域 [14] - 中国联通携手中兴通讯推出基于eSIM的云电脑PAD产品 [14] 电子产品召回 - 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召回充电宝超120万台 因电池存在安全隐患 [15] - 安普瑞斯(无锡)作为供应商 其74张3C证书被暂停或撤销 [15] 上市公司公告 - 弘信电子拟发行不超过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18] - 道通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增19%-26.76% [18] - 芯朗微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4%左右 [18] - 多家上市公司股东计划减持股份 包括国盛智科、电光科技、中欣氟材等 [18][19] 新股信息 - 华电新能将在沪市主板上市 发行价3.18元 动态市盈率14.49倍 [17]
工信部规划700号段:给个人信息上“安全锁”
北京商报· 2025-07-06 23:57
号码保护服务业务试点启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700号段作为号码保护服务专用码号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通信环境 [1] - 700号段与手机号码明显区分,方便用户识别,可满足未来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场景千亿级码号资源需求 [4] - 试点分为3个月准备阶段、3个月过渡阶段和2年正式试点阶段,过渡阶段结束后将全部使用700专用号码 [6] 号码保护服务解决行业痛点 - 通过分配临时"隐私号"代替真实号码,在网约车、外卖、快递等场景中保护用户隐私 [2] - 网约车场景中司机和乘客通过"中间号"联系,双方无法看到对方真实电话号码 [2] - 外卖和电商场景中商家和骑手只能通过"中间号"联系消费者,隐藏实际号码 [2] 行业现存问题与挑战 - 企业使用手机号码作为"中间号"导致用户难以区分来电性质,影响用户体验 [3] - 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不同平台间存在兼容性问题 [3] - 部分企业滥用"中间号"进行商业营销甚至诈骗活动,扰乱市场秩序 [3] 政策与制度保障 - 明确业务参与方责任边界,包括应用平台提供方、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业务使用方 [5] - 强化合规经营要求,限制应用平台提供方"转租转售"行为 [6] - 加强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和商业营销电话防控等业务管理 [6] 技术实现与业务影响 - 通信过程中"中间号"会被翻译成实际号码完成通信,不影响正常通信 [6] - 700号段规划为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新机遇,有望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6] - 业务推广有助于促进线上经济繁荣发展,让用户更放心使用互联网服务 [2]
阿联酋侨社举办防范电诈专题宣讲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6 21:30
网络电信诈骗现状与防范措施 - 网络诈骗常见手段包括虚假投资理财、刷单返利、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公检法等,需警惕宣称"内幕信息""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投资理财以及放款前需缴费的贷款[1] - 2023年阿联酋44%的企业遭遇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相关欺诈事件,每年约16.6万人受电信诈骗影响,经济损失达7.46亿美元[2] 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反诈策略 - 交通银行迪拜分行针对华侨华人跨境付款、换汇等业务提出防范建议,强调金融账户是诈骗主要目标[2] - 中国移动国际中东与北非分公司解析阿联酋央行提示的六类常见电诈场景,通过案例讲解本地识别与防范方法[2] 反诈宣传与社区行动 - 阿联酋上海总商会强调反诈是"必修课",通过座谈会提升华侨华人反诈意识与能力,构建防范防线[2] - 中国驻迪拜总领馆建议下载《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推广"三不一多"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1][2]
江苏“百日千万”招聘助毕业生“职”达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7-06 07:24
招聘会概况 - 江苏省举办"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综合招聘会暨养老护理专业专场双选会,吸引1000多位毕业生参与[1] - 招聘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模式,线下13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2200余个岗位,线上直播招聘访问量达10万人次[1] - 岗位涵盖软件工程师、智能建造、计算机、养老护理等领域[1] 养老护理行业招聘情况 - 养老护理专区汇聚64家医疗养老服务机构,提供1000余个岗位,平均薪资在每月4000元以上[1] - 常州市武进区夕阳红康乐中心招聘10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早上收到30多份简历[2] - 江苏省苏康老年护理中心表示养老护理是朝阳行业,年轻人的进入能为行业注入活力[2] 求职者案例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毕业生成功获得中国联通南京市秦淮区分公司网格业务经理岗位面试机会[1] - 护理专业毕业生臧桁转变求职策略,从三甲医院转向康养中心和老年人护理院寻求发展机会[2] 就业服务措施 - 活动现场设置7个就业创业服务功能区,提供政策宣讲、职业指导、简历诊断等"一站式"服务[2] - 江苏各级人社部门将实施"1131"服务举措,包括政策宣介、职业指导、岗位推介等[3]
15位号码要来了:工信部出手,人人都能用上!
猿大侠· 2025-07-05 12:49
号码保护服务业务概述 - 号码保护服务业务旨在通过分配临时号码(中间号或隐私号)代替用户真实号码,减少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场景下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1][2] - 该业务利用公用电信网实现通话和短信功能,隐藏双方真实号码,适用于网约车、网购、外卖等多种互联网服务场景 [3][4][5][6] 现有问题与挑战 - 部分企业使用手机号、固定电话或95号码作为中间号,导致号码格式不统一,用户难以识别是否为中间号 [7] - 存在企业滥用中间号拨打商业营销电话甚至用于诈骗等违法活动的风险 [8] 700号码的解决方案 - 700号码采用11位管理位长和15位使用位长的统一格式(700XXXXXXXXXXXX),与传统号码有明显区别便于识别 [10] - 700号码资源容量可满足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场景未来千亿级需求 [11] - 试点分为三个月准备阶段、三个月过渡阶段和两年正式试点阶段,过渡期结束后将全面使用700专用号码 [14] 用户操作与识别 - 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平台服务时可自主选择是否启用号码保护服务 [12] - 15位长的700号段号码显性标记为号码保护专用号码,用户接听时可明确识别 [12] - 通信过程中双方仅显示中间号,但实际通话和短信功能不受影响 [13] 监管与规范 - 700号码严禁用于商业营销电话或短信,工信部将强化全程管理和技术监管,防范滥用行为 [14] - 700号码的推广有望显著降低用户手机号泄露风险,提升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15]
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 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5:08
eSIM业务重启 - 中国运营商eSIM业务已恢复 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及智能穿戴领域 手机eSIM业务暂不涉足 [3] - 中国联通在25个省市区率先恢复eSIM业务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正在进行系统升级优化 [3] - 2023年5-7月三大运营商曾暂停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 此次重启标志业务恢复 [3] eSIM技术发展历程 - eSIM技术始于2011年苹果申请虚拟SIM卡专利 2014年首次应用于iPad Air 2 [4] - GSMA于2016年发布eSIM规范 推动技术标准化 [4] - 中国联通2017年最早开展eSIM业务 2018年获批6城市试点一号双终端业务 [4] 运营商布局情况 - 中国联通凭借技术探索和市场嗅觉保持领先 2019年获准全国推广eSIM可穿戴业务 [5] -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2020年10月获准全国开展eSIM物联网应用服务 [5] - eSIM为运营商开辟B2B新增长空间 特别适合物联网设备需求 [5] 业务暂停原因 - eSIM安全性问题突出 2024年数据显示相关诈骗案件同比激增37% [6] - eSIM简化运营商切换流程 威胁运营商传统SIM卡商业模式 [7] - 运营商需要时间评估eSIM对市场份额和营收的潜在影响 [7] 技术安全改进 - 经过两年优化 eSIM在安全管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8] - 实施一号多终端计费标准 强化实名制注册 规范跨网切换等新规则 [8] - 运营商探索出eSIM与物联网 5G新应用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 [8] 市场前景展望 - GSMA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达10亿 2030年将达69亿 [9] - 北美欧洲市场领先 苹果iPhone 14美国版已全面取消物理SIM卡槽 [9] - 中国eSIM产业链已形成完整布局 涵盖芯片 模组 平台 终端等环节 [9] 产业链发展现状 - 紫光展锐 翱捷科技等具备eSIM芯片研发量产能力 [10] - 截至2024年6月全球支持eSIM的消费设备达271款 智能手机占比63% [10] - 国内手机厂商技术储备充足 政策放开后可快速推出eSIM产品 [10] 应用领域拓展 - eSIM在工业传感器 车载终端 农业监测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10] - 物联网和智能穿戴将成为国内eSIM主要应用场景 [10] - 在政策 技术 产业链支撑下 eSIM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11]
数据资产入表加速背后:有上市公司临时撤回计划,需警惕“账面优化”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22:02
数据资产入表现状 - 2024年有超过90家上市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总规模达24.95亿元,而2024年一季报中仅17家企业披露,规模为0.79亿元[1] - 工业与信息技术行业占比超一半,其中工业企业28家,信息技术企业24家[2] - 三大运营商数据资产入表总额:中国移动6.16亿元(无形资产5.6亿元+开发支出0.56亿元),中国联通3.78亿元(无形资产1.66亿元+开发支出2.12亿元),中国电信3.71亿元(全部计入开发支出)[3] - 工业行业前三名:小商品城2679万元,圆通速递1023万元,韵达股份797万元[3] 数据资产入表流程 - 四步流程:数据资产盘点→入表数据治理→数据资产确权→数据资产计量入表[3] - 附加步骤可能包括数据质量报告、数据资产登记等[4] - 入表需满足三条件:合法控制权、经济利益可预期性超50%、成本可计量[5] - 分类标准:内部运营或非买断式出售数据确认为无形资产,外部定制或一次性出售数据按存货处理[6] 行业与企业实践特点 - 制造业、科技企业、金融与电信业接受度高,因数据可利用性强且变现路径明确[3] - 信息技术行业代表企业三大运营商和工业行业的小商品城、圆通速递等率先完成入表[2][3] - 部分企业因成本归集困难(如每日互动)或审慎原则(如广州港)暂缓入表[9] 入表财务影响 - 短期效应:资本化减少当期费用,提升利润(如研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12] - 长期效应:摊销导致成本"先低后高",利润"先高后低",无形资产按年限(如5年)摊销,存货出售时结转成本[12] - 数据资产减值风险:若更新不及时或应用效率下滑可能影响利润[12] 政策与制度框架 - 财政部《暂行规定》要求2024年1月1日后满足条件的数据资源方可入表,禁止追溯调整[6] - 合规性审查、分类分级、成本核算为三大前提[6] - 个人数据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全流程授权要求,禁止强制收集[11] 挑战与障碍 - 估值体系缺失:缺乏统一评估方法,尤其对未产生收益的数据产品[10] - 确权边界模糊:第三方合作数据权属不清易引发法律风险[10] - 企业顾虑:数据管理链条不清晰、成本计量难、披露监管压力及摊销对利润的影响[10] 未来发展方向 - 部分地区试点数据资产纳入授信体系(如厦门海迈科技获2000万元银行授信)[14] - 常态化需三个前提:明确权属与估值体系、银行风控评估能力、政策支持抵押质押[14] - 需建立多维度估值标准框架、强化第三方审计、技术验证(如区块链溯源)及法律约束机制[13]
红色电信薪火路|中国电信创新驱动 引领消费新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7-04 19:33
5G与数字化赋能城乡发展 - 福建宁德的九仙村通过5G智慧小镇平台提升村务效率,村民可手机参与村务 [2] - 福建浦城县利用5G农田大数据平台实现土壤墒情、温湿度等数据实时监测,农户可线上咨询专家 [2] - 福建东山县澳角村渔民借助千兆网络开展海鲜直播,拓展全国销售渠道 [2] 新消费浪潮与Z世代驱动 - 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有提升空间,激发消费活力成为政策与市场焦点 [3] - Z世代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20%),贡献40%消费力,撬动超5万亿元市场 [3] - Z世代在潮流消费领域占比28%,增速超400%(整体市场两倍),预计2025年国潮市场规模突破10万亿元 [3] 政策支持与新型消费业态 - 202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强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 [4] - 新型消费具有技术创新性、跨界融合性、成长持续性特点,推动消费方式系统性变革 [4] 翼支付与直播电商助农 - 翼支付整合移动支付、数据安全技术,打造"翼企智付"品牌,助力湖北英山云雾茶、宁夏枸杞红酒等农产品线上销售 [5] - 中国电信援建AI数字人电商直播实训基地,创建1000个新媒体账号、100个数字人形象,2024年节约人工成本7300万元,直播间成交金额近1000万元 [6] 数字化应用与消费场景拓展 - 中国电信2021年以来累计购买帮销农产品27.3亿元,开展320场消费帮扶活动,直接购买脱贫地区产品12.8亿元 [8] - 福建武夷山元宇宙茶交易平台应用VR技术,2024年带动茶产业收入增长20%,销售茶叶286万斤,稳定就业12万余人 [8] 创新技术与未来展望 - 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翼支付与直播电商激活乡村消费,数字化应用丰富消费体验 [9] - 未来将持续探索新模式,引领消费变革,推动智能便捷的数字生活 [9]
eSIM重启,华为与苹果或抢夺国内手机商用“首发”
虎嗅· 2025-07-04 17:38
eSIM技术发展现状 - 国内eSIM业务有望全面重启 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和苹果iPhone17Air将争夺国内eSIM手机商用首发 [1] - 运营商宣称中国eSIM将进入"快车道" 此前因"业务维护升级"在2023年被暂停 [1] - eSIM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商用落地 形成成熟产业生态 [1] eSIM技术演进历程 - SIM卡34年发展史 从信用卡大小演变为Nano SIM卡 尺寸缩小至指甲盖大小 [3] - eSIM从电子化虚拟SIM卡演进为嵌入式SIM卡 永久内嵌设备中 支持远程配置和管理 [5] - 相比Nano SIM卡 eSIM节省96%空间 提升终端轻薄度和防水性能 [5] eSIM技术优势 - 为终端厂商提供友好解决方案 适应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小型化设备 [5] - 运营商可通过线上方式便捷发展用户 减少号卡物流成本 [6] - 消费者可便捷选择移动通信网络 物联网设备部署更高效 [7] eSIM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领域: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等产品种类增多 满足跨境需求 [7] - 全球提供eSIM手机服务的国家和地区从2018年24个增至2024年123个 运营商从45家增至441家 [7] - 物联网领域: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汽车、物流等行业使用日益广泛 [11] 全球eSIM产业链 - 欧美企业占据重要位置 芯片领域有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 终端有苹果、三星 [14] - 国内形成完整产业链 但商用一波三折 中国联通发展最积极 [15] - 工信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推动eSIM技术应用 [16] AI推动eSIM发展 - AI时代终端形态多样化 对体积和防护性要求更高 eSIM机会增多 [20] - eSIM可作为AI终端安全认证方式 发展空间极大 [20] - eSIM将是智能连接的安全基石 支持设备实时联网 [21] eSIM未来挑战 - 政策层面涉及境外运营商无证经营和实名制管理问题 [21] - 技术层面需支持支付、身份识别等功能 以及卫星通信鉴权 [21] - 在AI、5G推动下 eSIM正从"可穿戴设备专属技术"向"全域数字基座"转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