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白墙红瓦好戏“上场” 枕山听溪观星“出圈”(寻找最美乡村·小昆村)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文旅开发 - 小昆村开发文旅资源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生态兴村 文旅富民"路径 [6] - 闲置农房修缮改造为保留木梁古韵 配备现代设施的民宿 [6] - 新建露营营地吸引观星客 古戏台举办乡村越剧联赛 [6] 基础设施 - 陡峭山路拓宽硬化成通村"致富路" [6] - 村内民居鳞次栉比 白墙红瓦与青山绿树相互映衬 [4][6] 区位优势 - 位于浙江嵊州西白山深处 自然环境优越 溪水潺潺山路弯弯 [6] - 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6] 客流表现 - 游客数量显著增长 慕名体验"枕山听溪"生活 [6] - 村庄从沉寂状态焕发新活力 [6]
真乡牵手铁岗小红村,加码乡村数字化文旅
南方农村报· 2025-07-25 14:30
战略合作签约 - 广东新业态首个"小红村"培育计划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村正式启动 [2] - 潮州市玉瑶山庄生态旅游有限公司、铁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真乡"乡村旅游服务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4][8] - 三方合作原则为"互惠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 合作内容 - 合作领域包括农文旅数字化转型、宣传推广、品牌共建 [4][20] - "真乡"平台将整合媒体资源为铁岗村定制宣传方案,重点推广乡村屋顶咖啡、非遗手作等特色项目 [12][13] - 联合策划直播带货、达人体验行等活动提升"铁岗IP"全网曝光度 [13][22] - 探索平台收益分佣机制 [22] 平台介绍 - "真乡"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打造的全国首个乡村旅游专业服务平台 [8][9] - 平台创新构建"一平台三载体"服务体系,致力于发掘并推介广东省内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魅力与特色物产 [9][10] - 平台目标为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广东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旅游强省 [10][11] 铁岗村概况 - 铁岗村因土壤富铁得名,背倚烂柯山、面朝宋隆河 [17] - 该村创新运用"五步法"改造农房外立面,有效保留乡愁并节约成本 [17][18] - 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了全省首家乡村屋顶咖啡等特色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18][19] - 2024年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村 [27] 合作意义 - 此次合作标志着铁岗"小红村"建设在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上迈出关键一步 [23] - 为打造可复制的乡村新业态发展样板注入强劲动力 [24] - 旨在以社交媒体赋能,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19][20]
广东新业态首个“小红村”(铁岗村)培育计划正式启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25 11:06
广东新业态首 个"小红村"(铁 岗村)培育计划 正式启动_南方 +_南方plus 为落实省、市关 于"百县千镇万 村高质量发展工 程"的工作部 署,推动高要区 金渡镇铁岗村农 文旅融合发展, 加强与社交媒体 平台"小红书"合 作,推动落地广 东新业态首 个"小红村"培育 试点工作,7月 24日,广东新业 态首个"小红 村"(铁岗村) 培育计划启动活 动(以下简 称"活动")在肇 庆市高要区金渡 镇铁岗村举办。 此次活动由中共 肇庆市委宣传 部、肇庆市农业 活动现场。 农村局、肇庆市 文化广电旅游体 育局指导,高要 区人民政府主 办,高要区"百 千万工程"指挥 部办公室、高要 区农业农村局、 高要区文化广电 旅游体育局、金 渡镇人民政府联 合承办。各单位 有关负责同志、 村庄管理主体代 表,小红书平台 代表,乡村运营 项目及投资运维 主体单位代表, 媒体代表、平台 博主、网红达人 资源、引趋 势"。今年,小 红书推出"小红 村点亮计划" , 发挥平台数字能 力,促进乡村文 旅发展。铁岗村 积极主动对接小 红书平台,争取 有关资源支持, 旨在通过社交媒 体赋能乡村农文 旅发展,探索乡 村振兴新业态、 等共同见证这 ...
田园新场景带热文旅消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5 09:20
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泗水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1] - 当地文旅产业园以桃林为基础发展观光、摄影、写生、农家宴等业态 [1] - 卞家庄村樱桃园现代化大棚开展研学游活动 [1] - 村村建起"儒学讲堂"吸引游客感受儒家文化 [1] 民宿与非遗产业发展 - 深度体验游带动400余家特色民宿发展 去年总收入突破千万元 [2] - 柘沟镇非遗工坊将传统陶艺与现代设计结合 "儒陶"系列茶具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2] - 万紫千红景区开展农耕文化主题沉浸式研学游 [2] 文旅产品创新与游客结构 - 打造"尼山鹿鸣"田园综合体 包含农事体验、星空帐篷营地等创新场景 [2] - 短线游客占比超70% 带动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 [2] - 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 [2] - 去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3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39亿元 [2] 文旅发展战略 - 将传统文化融入山水田园 满足都市人对田园牧歌的向往 [4] - 通过文化吸引实现从观光游到深度体验游的转变 [1][2]
【西安】建成十二个美丽村庄片区
陕西日报· 2025-07-25 08:15
西安市美丽村庄片区建设成果 - 西安市建成第一批12个特色各异的美丽村庄片区 形成200余处网红打卡点 [1] - 12个片区包括长安区"太乙宫长安道" 鄠邑区"伴山乐居" 周至县"古骆情缘"等 各具地域文化特色 [1] - 7月以来西安周边乡村游火热 农家乐 民宿 星空露营 蔬果采摘等项目受游客欢迎 [1] 美丽村庄建设具体措施 - 实施"五个三"行动 包括清理垃圾违建标牌 布设景观小品人文展示点 治理污水厕所乱搭等 [2] - 以不少于5个省市命名美丽村庄为基本单元 连片规划建设 实现区域村庄优势互补 [2] - 整合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 卫生改厕 道路交通等多专项资金集中投入 [3]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按照"绩效优先 多劳多得"原则对区县财政给予补助 [2] - 计划2023年底前建成20个美丽村庄片区 带动109个村庄发展模式转变 [2] - 推动乡村颜值提升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从建设到经营村庄的模式转变 [3]
边境特色村寨游 画牛摸鱼篝火打跳嗨不停
央视网· 2025-07-25 03:54
旅游发展 - 马关县腊科村凭借传统四合院和土掌房等古朴建筑风格吸引游客,村落环境与青石板古道相映成趣 [1] - 219国道沿线游客因"中国传统古村落"标识好奇到访,体验国际文化与中国传统元素的融合 [3] - 游客反馈村落空气清新、植被茂密,参与摸鱼活动获得童年乐趣,单次活动捕获七八条鱼 [3] - 越南游客通过护照和航班便捷入境,参与当地旅游活动 [3] 区域经济 - 马关县与越南4个县接壤,边境线长91公里,跨境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中越游客 [5] - 上半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5亿元 [6] - 村民通过销售火腿、腊肉等特产及提供牛车服务增加收入,生活水平提升 [6] 政策与规划 - 当地政府以"山水田园"为目标,通过文化活态传承和跨境节庆活动(如民歌会、火把节)提升游客体验 [8] - 旅游产业带动千余户边民就业,实现"边民富、边关美"的愿景 [8]
优葡萄产业,打造 “甜蜜经济” ——重大学子调研武隆高山刺葡萄产业振兴实践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9:27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重庆市武隆区梓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高山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 [1] - 葡萄种植采用仿野生技术,严格遵循有机绿色标准,育苗前期仅施波尔多液,2019年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1] - 庄园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桐梓村,为重庆市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庄园,核心品种为本土晚熟葡萄,果实皮厚色紫黑,富含花青素和白藜芦醇 [1] 产品与销售 - 主要产品包括鲜食葡萄及"天边红葡"干红系列葡萄酒、白兰地,年销售额超150万元 [4] - 销售渠道以线上为主,通过抖音、朋友圈精准推广,采摘旺季单视频最高播放量超2万次,物流可实现次日达重庆主城及周边 [4] - 结合旅游开发采摘体验区,国庆长假期间吸引市民近郊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融合 [4] 生产与技术 - 酿造工艺涵盖采摘、分选、压榨、发酵、陈酿、装瓶全流程,严格控温控湿以保留原始风味 [4] - 计划在种植区实现大棚覆盖,减少降雨对葡萄生长的影响以保障产量 [5] 发展战略 - 通过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提升品牌认可度 [5] - 延伸葡萄酒深加工产业链,打造"休闲住宿+基地采摘+葡萄酒制作体验园"一体化酒庄,为重庆市首座庄园式刺葡萄酒庄 [4][5] - 以葡萄产业带动农旅融合,促进周边农民共同富裕 [5] 行业模式 - 武隆区桐梓镇通过绿色农业推动绿色旅游,形成"产业+生态+人才"协同的乡村振兴模式 [5] - 乡镇企业发展方向注重特色产业深加工与文旅结合,强化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5]
铁岗红了!广东新业态首个“小红村”(铁岗村)培育计划正式启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24 18:31
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 铁岗村成为广东新业态首个"小红村"培育试点,通过"媒体+"模式激活乡村活力,打破传统乡村运营与社交媒体的壁垒 [1][6][7] - 项目采用"政府引导+央企助力+民企运营+群众参与"的创新开发模式,运用"五步法"改造农房外立面并盘活闲置资源 [14][15] - 铁岗村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村,获省委书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子"高度评价 [13][17][18] 社交媒体赋能策略 - 小红书平台推出"小红村点亮计划",分阶段对铁岗村文旅、电商内容进行流量扶持,通过用户UGC内容盘活乡村文旅资产 [47][48][52] - 建立"铁岗小红村"官方账号作为品牌代言人,同步启动红薯达人"铁岗行"活动,以真实用户笔记重构乡村叙事 [41][42][43] - 平台将发挥数字能力促进乡村文旅发展,实现"内容传播—体验消费—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 [21][22][51] 产业融合发展 - 打造"古村屋顶叹咖"打卡地标和全省首家乡村屋顶咖啡项目,构建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15][16] - 成立"铁岗宝藏主理人学院"系统性培养本土新媒体人才,并启动主理人培育计划 [64][67][68] - 建设"小红村超市·铁岗站"线上线下平台,缩短农产品流通链条,形成"产、文、旅、销"深度融合模式 [72][73][76] 区域合作与品牌建设 - 与潮州玉瑶山庄、铁岗文旅公司及"真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农文旅数字化转型和资源共享 [88][89][93] - 通过建IP、打品牌、重营销等系统性策略,打造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板案例 [56][57][61] - 项目获得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三级政府全力支持,被列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创新举措 [26][27][28]
(活力中国调研行)青海东部小村观“花海”走“花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18:54
核心观点 - 青海省乡村旅游通过花海观光和油菜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带动 形成"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1][3][4][6][7] 边麻沟花海景区运营 - 景区位于青海省大通县朔北藏族乡 海拔2700米 距离县城14公里 为多民族聚居村 [1] - 设置固定岗位近120个 临时工日均50人左右 带动本乡及周边乡镇村民就近就业 [1] - 村民月收入达4000元 景区内开设近六十家特色农家乐 餐厅 民宿 [1][3] - 2024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两万元 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 半数以上村民在县城购房 [4] 门源县油菜产业链 - 门源县为全国最大北方小油菜种植区 种植面积达50万亩 采用有机肥和机械化种植 [4][6] - 青海香满金门源公司年产菜籽油1000吨左右 采用线下实体与线上直播结合的销售模式 [7] - 公司累计带动门源县四个乡镇266户789人就业增收 形成全产业链模式 [6][7] 乡村旅游发展成效 - 大通县乡村旅游带动全县10%以上就业增长 实现从旺季游到全时全域旅游转型 [4] - 景区探索沉浸式民族风演艺和文创产品 注重提供情感价值和文化内涵 [4] - 青海"青字号"农产品流向全国 门源菜籽油成为代表性产品 [7]
“沉睡”农房变创收“法宝”! 斗门“托”起村民致富梦 | 众说百千万⑦
南方农村报· 2025-07-23 10:06
"沉睡"农房变创 收"法宝"! 斗 门"托"起村民致富 梦 | 众说百千万 ⑦_南方+_南方 plus "不仅挣一份收 入,能教会来体验 的小朋友自己心里 也特别满足。"在 珠海市斗门区斗门 镇下洲村,村民赵 凤求将细长的青皮 竹篾穿梭缠绕,不 一会儿就编织出精 巧的果篮、灯罩, 吸引游客驻足挑 选。 年逾五旬的赵凤求 种了半辈子地,如 今在家门口当起编 织馆的"掌柜",改 变源于一场共谋的 乡村实验。 0:00 (珠海斗门区创新农房托管运营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当"掌柜",时长共3分51秒) 以盘活农房为切 口,下洲村组建珠 海市斗门印迹乡村 旅游开发有限公 司,将30余栋闲置 民居改造为炸货 铺、扎染坊、米饼 店等热门休闲去 处,打造"斗门印 象小镇"。自2023 年开业至今,累计 实现营收近700万 元,带动50多个村 民就业创业。前不 久,下洲村2025年 第一期分红大会 上,37名"屋主" 、 21名经营者共计分 得22万元。 斗门印象小镇非遗编织馆里,各色手工艺品吸引游客驻足挑选。 受访者供图 一栋栋焕新的古村 老屋,正是推 进"百县千镇万村 高质量发展工 程"以来,斗门区 创新农房托管运营 模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