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民宿
icon
搜索文档
白墙红瓦好戏“上场” 枕山听溪观星“出圈”(寻找最美乡村·小昆村)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文旅开发 - 小昆村开发文旅资源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生态兴村 文旅富民"路径 [6] - 闲置农房修缮改造为保留木梁古韵 配备现代设施的民宿 [6] - 新建露营营地吸引观星客 古戏台举办乡村越剧联赛 [6] 基础设施 - 陡峭山路拓宽硬化成通村"致富路" [6] - 村内民居鳞次栉比 白墙红瓦与青山绿树相互映衬 [4][6] 区位优势 - 位于浙江嵊州西白山深处 自然环境优越 溪水潺潺山路弯弯 [6] - 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6] 客流表现 - 游客数量显著增长 慕名体验"枕山听溪"生活 [6] - 村庄从沉寂状态焕发新活力 [6]
趁“热”出发 陕西冷资源变身暑期消费热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7-24 15:55
避暑消费新趋势 -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推动避暑消费成为夏日经济增长新引擎,传统避暑胜地客流激增,新兴"冷场景"不断涌现[1] - 避暑消费从单纯纳凉升级为集文化体验、技能学习、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新业态[15] 乡村民宿经济 - 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的胡桃树下民宿夏季平均气温比城区低10℃,成为城市游客避暑热门去处[2] - 民宿开发亲子体验项目如秦岭徒步、农事体验、非遗文化参观,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00余人[4][6] - 民宿通过收购村民山核桃制成核桃油、销售香菇酱等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6] 文化避暑业态 - 西安人防科普教育馆通过VR/AR互动装置、实景演练等提供"清凉学习"体验,暑期参观量显著增长[9][11]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展出2000余件非遗作品,四大主题展区结合研学活动吸引游客[11][13] - 陕西文旅系统推出268项研学旅游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文化消费[13] 反季冰雪消费 - 西安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温度维持在零下6℃,暑期日均客流量达300人次[14][15] - 滑雪场推出青少年集训班、免费公开课等营销活动,成为市民避暑新选择[15]
“凉资源”成“热经济”——文旅融合催热云南曲靖“避暑经济”
新华网· 2025-07-20 09:48
文旅融合推动避暑经济发展 - 曲靖市凭借凉爽气候和独特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避暑经济"持续升温 [1] - 夏季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湿地湖泊、高山草场等自然景观丰富,形成全域旅游新模式 [2] - 2024年5-9月接待游客超339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364.36亿元,旅居超15天游客数量显著增加 [2] 民宿及住宿市场表现 - 乡村民宿入住率超90%,26间客房提前一个月被预订一空,主要客源来自广东、四川、北京等地 [1] - 麒麟区开发旅居房源9万余套,可同时接待40万人次,部分房源加装适老化设施 [3] 配套服务优化升级 - 社区幸福食堂升级为"候鸟食堂",10元/餐并提供地域化菜品调整,覆盖23个社区 [3] - 整合假日酒店、特色民宿等资源,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3] 文旅活动与消费场景创新 - 举办演唱会、研学游、体育赛事等活动,构建特色集市、工业旅游景点、美食街区等消费场景 [5] - 夜间推出民族歌舞表演等互动活动,增强游客归属感 [5][6] - 叠加消费券等优惠措施,全面释放消费活力 [5] 游客体验与市场反馈 - 重庆游客连续3年选择曲靖避暑,认可其凉爽气候和多样化活动(采菌子、赏瀑布等) [1] - 四川游客高度评价社区食堂便利性和民族歌舞互动体验 [3][5]
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多档资金奖补支持乡村旅游品牌打造
四川日报· 2025-05-30 09:29
政策核心内容 - 四川省六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围绕资金保障、市场主体培育、产品开发、品牌培育、人才建设等多维度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1] - 政策包含11项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奖补、用地保障、主体培育、产品开发等,首次明确对乡村旅游品牌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补 [1][2][3] 资金支持措施 - 对新认定为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项目奖补 [1][2][3] - 对新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重点村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项目奖补 [1][2][3] - 鼓励跨部门整合财政资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项目 [2] - 探索设立文旅商贸投资引导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建设 [2] 用地保障政策 - 纳入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4] - 原贫困县每年安排600亩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4] - 支持复合利用土地建设临时旅游设施,符合条件的可不征收不转用 [4] - 鼓励盘活利用农民住房和闲置旧厂房、仓库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4] 产业发展支持 - 截至2024年全省开发乡村旅游景点1400多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540多家,占全省A级景区总数的56%以上 [2] - 乡村民宿总数超过2.3万家,主要分布在成都周边、川西北、攀西等地区 [5] - 对利用农村住房或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的民宿实行多部门联合监管审批制度 [5] 人才建设措施 - 鼓励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审职称,业绩显著者可申报高级职称 [1][5] - 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5]
董事长回乡创业,家门口打造起“桃花源”
搜狐财经· 2025-05-26 13:27
返乡创业政策支持 - 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武汉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返乡创业激励政策 推动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1] - 政策支持下 返乡创业者杨驰升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海洋村的累计投资达1.5亿元 2023年单年投资额有望超过过去十几年总和 [1] - 新规划包括温泉酒店和康养社区建设 预计追加投资2亿元 [1] 海洋村发展成果 - 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称号 建成乡村文旅综合体 包含民宿 有机农场 亲子乐园等配套设施 [3] - 年均接待游客8万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7000元提升至3万元 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万元增至36万元 [15] - 现代农业种养基地建设推进 包括多家百亩级基地 [3] 产业运营模式 - 采用"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 招募百名合作者共建高端康养产业链 [4] - 民宿采用绿色低能耗设计 地源热泵和新风系统使能耗降低70% [11] - 坚持"修旧如旧"改造原则 保留原有建筑风貌 单栋民宿改造费用高于重建成本 [10][11] 社会经济效益 - 累计为村民创造打工收入2000万元 土地房屋租赁收入1800万元 房屋资产增值收益3000万元 [14] - 直接带动1000人次就业 促进当地文旅 农业 基建等产业发展 实现超50%常住人口就近就业 [15] - 设立"阳森乡村振兴关爱基金" 资助困境学生并奖励优秀学子 [6]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联合周边6个村协同发展 目标2027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4] - 吸引青年人才返乡 如95后大学生加入公司并晋升至管理层 [15] - 返乡创业带动产业升级案例被列为武汉都市乡村发展范本 [17]
非遗面塑、民宿改造、汪集鸡汤……武汉喊你返乡创业
长江日报· 2025-05-10 10:53
湖北省返乡创业推介项目概况 - 武汉市共有6个项目入选湖北省首批返乡创业推介项目,涵盖东西湖区面塑非遗文创工坊、黄陂区蛋鸡养殖、长江新区乡村民宿改造、蔡甸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新洲区汪集汤食产业园和江夏区农旅体验项目 [1] - 项目聚焦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农旅融合领域,兼具地方特色与市场潜力 [1] - 每个项目明确标注地址、产业类别、规模、背景、可行性分析、预估投资额及联系方式,便于创业者对接 [1] 长江新区乡村民宿改造项目细节 - 项目通过对闲置农房及自然环境升级,打造融合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文化展示的精品民宿集群 [2] - 目标客群为武汉都市圈家庭亲子游客、短途游客及企业团建群体,填补周边中高端民宿市场空白 [2] - 改造模式较新建项目节约成本,收益来源包括农旅体验、农产品带货、网红打卡、户外露营及客房餐饮,投资回收期合理 [2] 湖北省创业项目扶持策略 - 政府计划持续筛选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的优势项目 [2] - 重点推介"投资小、风险低、可预期"的创业项目,培育市场认可度高、成长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 [2]
河南淅川:“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火爆
中国经济网· 2025-05-06 11:24
旅游市场表现 - 河南省淅川县"五一"假期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旅游市场火爆[1] - "渠首淅川中原看海"旅游品牌吸引力持续攀升,秀丽风光与暖心服务获得游客好评[1] 旅游资源优势 -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拥有丹江口水库、丹江小三峡、八仙洞等自然景观[1] - 该县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拥有香严寺(1300多年历史)、荆紫关古镇明清古街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 - 近年来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文旅兴县"战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全域旅游格局[1] 文旅活动策划 - 4月26日至5月5日推出旅游美食活动,展示丹江鱼、淅川酸菜等特色食材[2] - 在商圣美食街、上亿厚街等地开展美食品鉴、农产品展示、非遗展示等特色活动[2] - 荆紫关镇举办豫鄂陕三省马拉松比赛,毛堂乡、大石桥乡等地推出音乐烧烤、篝火晚会等露营活动[2] 旅游服务优化 - 推出外地来淅"轻违不罚"、本地车辆"首违不罚"、停车场免费开放、公交免费等便民措施[3] - 开展"畅游淅川好水相送"活动,游客凭景区门票可免费领取一瓶水[3] - 针对交通拥堵及时发布预告公告,提供出行建议,缓解景区周边交通压力[3] 安全保障措施 - 加强重点领域、旅游景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3] - 构建"民俗客栈类公共安全隐患法律监督模型",对接6个信息平台确保食品安全[3] - 交通、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景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加强巡查监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