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民宿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三大赛道,中山市乡村青年创业大赛即将启动
南方都市报· 2025-11-15 20:57
大赛核心信息 - 大赛主题为“创享百千万·筑梦新乡村”,旨在通过赛、展、会、创四维联动搭建多维舞台 [1] - 大赛计划于2025年11月中下旬开始,2026年1月结束 [1] - 目标为树立乡村青年创业先进标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汇聚力量 [1] 赛道设置 - 设置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乡村休闲旅游三大赛道 [3][4] - 现代农业赛道鼓励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创新,传承发展脆肉鲩、神湾菠萝、石岐鸽等土特产 [3] - 新质生产力赛道重点面向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涉及智能家电、灯饰照明等行业 [4] - 乡村休闲旅游赛道鼓励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民宿、农家乐、科普研学等新业态 [4] 激励与支持措施 - 设立“十大乡村青年创业先锋奖”10个,“网络人气奖”及“优秀视频奖”若干个 [6] - 入围复赛项目可参加创业技能培训、展示交流、投融资对接等活动 [6] - 获奖项目可获得运营诊断、战略优化、金融扶持、系统研学等赛后服务及政策支持 [6] - 获奖项目可优先推荐参加“中国创翼”“众创杯”“创青春”等主题创业比赛 [6] 参赛对象与要求 - 参赛对象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包括返乡创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 [8] - 参赛项目经营场所或工商注册地须在中山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时间应在5年内 [8] - 参赛项目须在产业示范、就业发展、人才兴乡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8] 相关青年工作基础 - 已组织超3000名大学生入镇下村,2025年提供“展翅计划”实习岗位超6000个 [7] - 组建兴乡青年联盟,凝聚超百名兴乡青年,挖掘创业案例200余个 [7] - 推出“美丽中山青春小店”品牌计划,挖掘百余个乡村青年小店 [7]
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市场热度攀升 多元体验激发消费新增量
央视网· 2025-10-07 17:07
文旅市场总体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市场热度攀升,民俗活动与“夜经济”激活反向旅游流量,乡村民宿与文体赛事解锁消费新体验 [1] - 一股“反向旅游”的热潮涌向各县域乡村,县域旅游激发活力 [1][3] 民俗活动与县域旅游 - 广西南宁马山举办融合民俗、美食、非遗与国风的文化盛宴,农民代表队身穿稻穗、竹篾等材料制成的创意服装进行“庆丰收‘村T’”走秀,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3] - 民俗“新大集”引客来,成功将客流转化为消费 [1][6] 夜间经济与非遗活化 - 假日“夜游”持续升温,为激活夜间经济注入新动力 [4] - 江苏盐城建湖县九龙口淮剧小镇上演千年非遗药发木偶戏,并配合数百架无人机同步升空表演,景区以“夜间沉浸体验”为核心让老非遗“活”起来 [4][6] 乡村民宿与基础设施 - 乡村民宿同样火爆,辽宁丹东宽甸县因山间层林尽染的秋色吸引大量自驾游客,新开通的高速公路是关键推动因素 [6] 科技赋能与文化体验 - 山东济南景区利用无人机、现代光影技术等科技赋能,深度融合文化与泉水脉络,营造昼夜相连、诗意与科技交融的文旅盛宴 [8] 文体旅融合与新场景 - 各地通过赛事联动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例如北京“中网嘉年华”联动国际顶级网球赛事打造集直播、体验、市集的城市文商旅体嘉年华 [10] - 云南江城举办第一届中老越三国匹克球邀请赛,通过全民健身和文化活动共享假日生活 [10][11]
让农文旅“拧成一股绳”
经济日报· 2025-09-19 05:58
行业政策与规划 -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通过游购一体 休闲农业精品 乡村民宿 农事体验 乡村特色文体活动等务实举措带动乡村文旅市场复苏 [1]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文旅深度耦合助力乡村产业多元发展和价值链延伸 形成经济振兴 文化繁荣与生态改善综合性发展模式 [3]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试点 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 精品化 规范化水平 [3]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3] 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22.48亿 同比增加15.5% 接待总收入1.32万亿元 同比增加9.8% [2] - 截至2024年底乡村文旅接待人次增长超2023年同期20% [2] - 2024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7.07亿 同比增长8.9% 总收入4120亿元 同比增长5.6% [2] - 全国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2] - 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 同比增长11.67% 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 其中5条入选全国精品线路 [2] 发展模式与案例 - 浙江淳安县下姜村联合周边24个村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推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2] - 建立紧密型可持续的"联农带农"机制 让农民通过卖农产品 参与乡村旅游服务 入股分红 资产租赁等多渠道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5] - 借鉴"一碗粉带火一座城"经验 通过打造水果自由等消费场景将农产品爆点转化为文旅消费热点 [5] - 以文旅思维经营农村 将农村变景区 农房变民宿 古建民宅 文化遗产 农耕活动 秀美山水等元素转化为文旅新场景新业态 [5] 现存问题与挑战 - 产业融合单一 村民参与不足 产品文化内涵缺失 同质化严重 生态承载超限 配套设施落后 内生动力不足 [3] 发展举措与方向 - 需各级政府部门上层 产业中层和乡村基层三方面协同发力 创新业态 优化模式 [1][3] - 夯实服务基础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推动农业产业产后环节建设 提升农产品消费与餐饮 文旅 体育 健康消费融合水平 [4] - 加强部门协同维护公平市场秩序 完善农产品品控体系 组织推广先进农文旅融合经验 [4] - 完善农村供水 供电 充换电 电信等基础设施 提升乡村数字服务能力 [4] - 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建设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 [4] - 做实产业运营 提升非遗工坊 民宿度假 风貌景区 特色文体 农事体验 乡村集市等业务管理和运营水平 [4] - 农业产品需提供高水平"三品一标"产品 旅游产品应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 - 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农遗良品" 讲好品牌故事 锻造农文旅精品品牌 [4] - 运用直播 电商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乡村地名和农文旅融合场景的采集上图与服务应用 [4] - 丰富消费场景 提升营销技术模式 创造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创新旅游场景 [4]
(乡村行·看振兴)长城脚下长城寨:盘活闲置农房 兴起乡村旅游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4:13
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山西省忻州神池县烈堡乡长城寨村,依托野猪口长城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打造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 [1] - 核心目标是盘活闲置农房,形成野猪口长城综合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1] - 项目预计明年完工,目前正在施工改造中 [2] 资源与基础设施 - 项目依托的野猪口长城修建于明代,是山西省保存最完整的夯土长城,村内遗存古战场遗址古堡,具有历史文化资源 [1] - 村庄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完善,包括标准化安置新房、党群服务中心、体育运动场所等 [2] - 项目盘活存量用地,租用24个院落85间房屋建设具有长城文化特色的乡村民宿 [2] 业务模式与收入来源 - 采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扶持农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精品水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3] - 村集体经济通过复垦梯田种植果蔬并建设配套灌溉设施来壮大 [3] - 村集体经济下的神池盛凯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利用屋顶建设光伏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余万元 [3] 发展规划 - 计划打造“长城驿站”,包括标志性文化驿站、历史展示馆、停车场等,并开展摄影等活动,打造晋北特色拍摄基地 [3] - 未来将在体制机制、运营管理、项目拓展方面创新,打造“游在神池北、吃住在长城寨”的区域旅游样板 [5] - 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办农家乐,带动产业发展,将“长城驿站”打造成神池新的旅游名片 [5]
供需联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0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启动 - 活动发布城乡联动促消费倡议,6家电商平台推出25项惠农措施,8家金融机构发布34项助农举措,36个大中城市联合开展"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活动 [1]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扩大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2] -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 [2]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专用标志经营主体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9600亿元 [2]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体系优化 - 2024年上半年工信部遴选发布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 [3] - 我国每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 [3] - 截至2024年底商务部支持建设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3] 营养健康导向的农产品消费升级 - 2025年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首次将"营养导向"作为主线 [4] - 未来10-15年优质蛋白需求持续上升,需稳定肉蛋、增加水产品、奶类和大豆供给 [4] - 需加强全谷物新型营养健康食物研发,解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问题 [6] 乡村消费场景拓展与品牌建设 - 全国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 [7]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7] -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已形成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名单 [8] - 30个省份建立省级农业品牌目录,1420个区域公用品牌、2039个企业品牌、2302个产品品牌纳入目录 [8]
江宁区龙尚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南京日报· 2025-08-12 10:24
核心观点 - 龙尚村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成功从欠发达村转型为先进文旅村 入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2025 [1][2][3] 发展规划与基础设施 - 2017年制定龙尚漫谷发展规划 系江宁区首个以行政村为主体的发展规划 整体开展村庄形象重塑 [1] - 系统整治九乡河河道 管好十万亩山林 全力恢复生态环境 [2] - 完成长2.7公里 宽9米的龙尚大道 提档升级横穿青龙山的板汤线 将龙尚村与江宁其他美丽乡村串联成线 [2] - 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整体推进尚庄 孙家边美丽乡村建设改造 启动庞家边特色田园乡村 涧南环境整治等项目 [2] 业态发展与投资成效 - 以乡村民宿 生态农庄等业态为重点 吸引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2] - 以丰硕欢乐农场为示范 打造农业+研学+采摘+科技新消费场景 [2] - 引入社会资本投入超5亿元 打造以民宿为主导的乡村休闲体验新场景 [2] - 莱斯乡村共享小院+项目试点启动 开展10场规模化探村访院活动 接待意向新村民289人次 [2] - 成功签约24套共享小院 为原房主带来户均年租金6万元以上稳定收益 年增集体收入241.9万元 [2] 经济效益与产业规模 - 现有各类业态共计76家 年增加村集体收益421万元 [3] - 2024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实现综合收入约7800万元 [3] - 带动本地村民就业约600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约5.4万元 [3] -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680万元 [3]
白墙红瓦好戏“上场” 枕山听溪观星“出圈”(寻找最美乡村·小昆村)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文旅开发 - 小昆村开发文旅资源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生态兴村 文旅富民"路径 [6] - 闲置农房修缮改造为保留木梁古韵 配备现代设施的民宿 [6] - 新建露营营地吸引观星客 古戏台举办乡村越剧联赛 [6] 基础设施 - 陡峭山路拓宽硬化成通村"致富路" [6] - 村内民居鳞次栉比 白墙红瓦与青山绿树相互映衬 [4][6] 区位优势 - 位于浙江嵊州西白山深处 自然环境优越 溪水潺潺山路弯弯 [6] - 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6] 客流表现 - 游客数量显著增长 慕名体验"枕山听溪"生活 [6] - 村庄从沉寂状态焕发新活力 [6]
趁“热”出发 陕西冷资源变身暑期消费热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7-24 15:55
避暑消费新趋势 -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推动避暑消费成为夏日经济增长新引擎,传统避暑胜地客流激增,新兴"冷场景"不断涌现[1] - 避暑消费从单纯纳凉升级为集文化体验、技能学习、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新业态[15] 乡村民宿经济 - 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的胡桃树下民宿夏季平均气温比城区低10℃,成为城市游客避暑热门去处[2] - 民宿开发亲子体验项目如秦岭徒步、农事体验、非遗文化参观,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00余人[4][6] - 民宿通过收购村民山核桃制成核桃油、销售香菇酱等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6] 文化避暑业态 - 西安人防科普教育馆通过VR/AR互动装置、实景演练等提供"清凉学习"体验,暑期参观量显著增长[9][11]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展出2000余件非遗作品,四大主题展区结合研学活动吸引游客[11][13] - 陕西文旅系统推出268项研学旅游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文化消费[13] 反季冰雪消费 - 西安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温度维持在零下6℃,暑期日均客流量达300人次[14][15] - 滑雪场推出青少年集训班、免费公开课等营销活动,成为市民避暑新选择[15]
“凉资源”成“热经济”——文旅融合催热云南曲靖“避暑经济”
新华网· 2025-07-20 09:48
文旅融合推动避暑经济发展 - 曲靖市凭借凉爽气候和独特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避暑经济"持续升温 [1] - 夏季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湿地湖泊、高山草场等自然景观丰富,形成全域旅游新模式 [2] - 2024年5-9月接待游客超3396万人次,旅游总花费达364.36亿元,旅居超15天游客数量显著增加 [2] 民宿及住宿市场表现 - 乡村民宿入住率超90%,26间客房提前一个月被预订一空,主要客源来自广东、四川、北京等地 [1] - 麒麟区开发旅居房源9万余套,可同时接待40万人次,部分房源加装适老化设施 [3] 配套服务优化升级 - 社区幸福食堂升级为"候鸟食堂",10元/餐并提供地域化菜品调整,覆盖23个社区 [3] - 整合假日酒店、特色民宿等资源,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3] 文旅活动与消费场景创新 - 举办演唱会、研学游、体育赛事等活动,构建特色集市、工业旅游景点、美食街区等消费场景 [5] - 夜间推出民族歌舞表演等互动活动,增强游客归属感 [5][6] - 叠加消费券等优惠措施,全面释放消费活力 [5] 游客体验与市场反馈 - 重庆游客连续3年选择曲靖避暑,认可其凉爽气候和多样化活动(采菌子、赏瀑布等) [1] - 四川游客高度评价社区食堂便利性和民族歌舞互动体验 [3][5]
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多档资金奖补支持乡村旅游品牌打造
四川日报· 2025-05-30 09:29
政策核心内容 - 四川省六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围绕资金保障、市场主体培育、产品开发、品牌培育、人才建设等多维度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1] - 政策包含11项主要内容,包括资金奖补、用地保障、主体培育、产品开发等,首次明确对乡村旅游品牌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补 [1][2][3] 资金支持措施 - 对新认定为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项目奖补 [1][2][3] - 对新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重点村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项目奖补 [1][2][3] - 鼓励跨部门整合财政资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项目 [2] - 探索设立文旅商贸投资引导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建设 [2] 用地保障政策 - 纳入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4] - 原贫困县每年安排600亩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4] - 支持复合利用土地建设临时旅游设施,符合条件的可不征收不转用 [4] - 鼓励盘活利用农民住房和闲置旧厂房、仓库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4] 产业发展支持 - 截至2024年全省开发乡村旅游景点1400多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540多家,占全省A级景区总数的56%以上 [2] - 乡村民宿总数超过2.3万家,主要分布在成都周边、川西北、攀西等地区 [5] - 对利用农村住房或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的民宿实行多部门联合监管审批制度 [5] 人才建设措施 - 鼓励乡村旅游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审职称,业绩显著者可申报高级职称 [1][5] - 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