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发行全国首支科技体育产业基金 规模达1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7:05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并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1] -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提升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能力 [1] - 深圳市2024年12月印发《深圳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 [2] 产业联盟与基金设立 - 深圳市科技体育产业创新协同战略联盟由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 包括体育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 [1] - 全国首支科技体育产业基金正式设立 规模达1亿元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应用、高端运动装备与智能健身设备、元宇宙与虚拟赛事、数字文化及娱乐等领域 [2] - 深圳担保集团推出"体产跨越贷"和"体产知识产权ABS"两款专项金融产品 分别针对无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体育企业 后者最高提供3000万元融资支持 [2] 产业发展数据 - 2024年深圳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突破2000亿元 年均增速达20% [3] - 深圳市18家企业入选2024年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量占全省比例的60% [3]
英派斯:拟设1亿元科技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9-15 09:25
公司战略举措 - 英派斯与深圳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基金合作协议 拟共同设立规模1亿元人民币的科技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1][3]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该基金 具体出资时间及金额将在后续正式协议中确定 [1][3] - 此次合作旨在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助力战略发展并加强产融资本融合 [1][3]
英派斯(002899.SZ)拟参与设立科技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规模1亿元
格隆汇APP· 2025-09-15 09:21
公司战略合作 - 公司与深圳担保集团、光明科发及体产集团共同设立科技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规模1亿元[1] - 基金将按照市场化原则遴选具有核心技术和商业变现能力的投资标的[1]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基金 具体出资细节将在后续正式协议中确定[1] 行业发展布局 - 基金设立旨在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产融资本深度融合[1] - 合作以共同发展和长期合作为目标 助力公司战略发展[1] - 投资运作遵循私募基金惯例 为各方创造共同价值[1]
深圳设立科技体育产业基金 重点投向高端智能运动装备、元宇宙与虚拟赛事等前沿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9-15 09:01
基金设立背景 - 深圳市科技体育产业基金在深圳科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启动发布会上正式设立 主题为"先行示范 体育鹏城" [1] 基金投资方向 -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领域 [1] - 重点投向高端智能运动装备领域 [1] - 重点投向元宇宙与虚拟赛事领域 [1] - 重点投向数字文化娱乐等前沿领域 [1] 基金参与机构 - 由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签约设立 [1] - 由深圳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签约设立 [1] - 由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签约设立 [1] - 由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签约设立 [1] 基金战略目标 - 旨在整合体育产业链优质企业 [1]
英派斯:拟参投1亿元科技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新浪财经· 2025-09-15 08:24
公司合作与投资 - 公司与深圳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基金合作协议》[1] - 共同设立科技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规模1亿元[1] - 基金投资范围聚焦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应用、高端运动装备与智能健身设备、元宇宙与虚拟赛事、数字文化及娱乐等领域[1]
英派斯:拟参与投资1亿元基金
新浪财经· 2025-09-15 07:51
公司战略合作 - 公司与深圳担保集团 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 体育产业集团等签署基金合作协议 [1]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设立科技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规模1亿元 [1] - 具体出资时间 金额及出资事宜将在后续正式协议中确定 [1] 合作目的 - 合作旨在提升公司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1] - 助力公司战略发展 加强产融资本融合 [1]
筑牢体育强国群众根基
经济日报· 2025-09-15 06:39
全民健身发展 - 全国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且便捷可及 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1] - 2025年全民健身日期间举办超2.2万场赛事活动 直接参与人次超1100万 [1] - 全运会设置覆盖各年龄段及特殊需求项目 连续3年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推动云端健身新潮流 [1]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1]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2]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实现冷资源向热经济转化 [2] 政策与法律支持 - 新《体育法》首次增设体育产业专章 从法律层面夯实发展基础 [1] - 相继出台激发冰雪经济、促进户外运动、强化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文件 [1] -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数量翻番 [2] 平台载体与资源开发 - 推出81个国庆春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9条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及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1] - 通过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体育旅游博览会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1] - 促进区域内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与协同发展 [1]
深圳设立体育产业基金主打“前沿科技牌”
新浪财经· 2025-09-14 22:31
基金设立 - 深圳市科技体育产业基金正式设立 由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约设立[1] - 基金旨在整合体育产业链优质企业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 高端智能运动装备 元宇宙与虚拟赛事 数字文化娱乐等前沿领域[1] 行业定位 - 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蓝海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突破 政策引导与消费升级的三轮驱动[1]
发挥优势打造世界级体育湾区
经济日报· 2025-09-14 06:11
赛事品牌与产业协同升级 - 体育产业从"单项赛事驱动"转向"赛事品牌—制度协同—要素融合"的系统升级 [1] - 粤港澳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为跨制度、跨关税区协同办赛提供压力测试场 [1] - 港澳通过承办全运会提升国际传播力与资源配置能力 [1] 赛事IP与承载基础 - 香港拥有国际七人橄榄球赛、赛马等成熟体育IP形成稳定受众与商业网络 [1] - 澳门依托旅游会展的城市活动组织能力突出 [1] - 珠三角城市群完善场馆为粤港澳赛事品牌提供承载空间 [1] 规则衔接与机制创新 - 三地在规则衔接、市场开发与传播组织方面积累协同经验 [1] - 推动竞赛规则、裁判标准、医务与反兴奋剂的互认与协同执法 [2] - 完善"一站式"跨境办赛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 赛事体系与价值链升级 - 以跨城联赛与年度积分体系形成周月季年的连续赛事供给 [2] - 稳定赞助、票务、经纪等要素跨境流动 [2] - 引入国际单项组织与商业赛事公司设立功能中心促进品牌治理专业化 [2] 产业标准化与数字化建设 - 联手推出"湾区标准"和"湾区认证"构建统一市场 [3] - 依托数字技术建设产业融合平台推进数据开发与要素跨境流动 [3] - 建立赛事碳足迹核算与绿色办赛指南打造绿色体育湾区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围绕总部经济培育链主企业吸引国际化体育机构落地 [3] - 以"链主—平台—中小企业"协同模式提升供应链韧性 [3] - 建设体育数据平台推动数据能力在多元场景的常态化运用 [5] 人才体系建设 - 香港具有职业联赛运营与赛事组织国际化经验 [4] - 澳门在会展文旅与葡语国家交流方面具独特优势 [4] - 广东在竞技训练与群众体育方面形成规模体系 [4]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 通过资格互认、课程共建与跨境实训形成教赛研用闭环 [4] - 联合开设赛事运营、体育科技、运动康复等跨学科项目 [5] - 依托大型赛事设置跨境实训与轮岗培养复合型人才 [4][5] 文化资源与国际传播 - 岭南文化中的武术、龙舟、醒狮等项目提升地区识别度 [1] - 多元体育生态为青年认同与社会信任奠定基础 [4] - 通过国际认证与多语种平台强化全球市场规则理解能力 [4]
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证券日报· 2025-09-13 22:06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是银行打通体育消费"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传统金融服务在适配体育消费场景时,往 往存在灵活性不足、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银行需跳出传统思维,结合体育消费的场景化、碎片化特 点,创新服务形态。一方面,可探索"体育+信用"的授信模式,将消费者的体育消费记录、运动打卡数 据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为信用良好的用户提升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激发消费意愿;另一方面, 加强与赛事运营方的合作,开发"金融+体育"联名产品。同时,推广线上服务,依托手机银行、小程序 等平台,开设"体育消费专区",整合体育消费贷款申请、运动权益兑换、赛事门票预订等功能,让消费 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提升消费便捷度。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意见》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的政策动力,也为体育产业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指 明了方向。 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其潜力释放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而银行作为金融体 系的核心力量,在对接体育消费需求、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望成为提 振体育消费的"助推器"。 银行需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