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更新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省城市更新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亿元
企查查· 2025-07-30 10:53
公司基本信息 - 四川省城市更新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余强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涵盖市政设施管理 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服务 自有资金投资活动 咨询策划服务 物业管理 [1] 股权结构 - 公司由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华西集团50亿成立城市更新公司
快讯· 2025-07-30 10:14
天眼查显示,近日,四川省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余强,注册资本50亿人民币,经营范 围包括市政设施管理、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工程管理服务等。股 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
建设更加宜居美丽的人民城市∣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③
中国环境报· 2025-07-30 07:22
不仅环境越来越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也不断提升。针对噪声、餐饮油烟等老百姓"家门口"的烦心 事,各地、各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形成问题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把老百姓家 的事办到家。为了方便百姓绿色出行,很多城市在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同时,还规划打造慢行系 统,为自行车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在北京等地,通过共享开放数据、融合数智算力算法,提供实时公 交/地铁到站及拥挤度查询、动态下车提醒等全链条出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体 验。 "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 目标。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我国 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时期,如何让城市发展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人民期待的城市,必然是生态美丽的城市,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从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湿 地公园,到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再到街边绿化、见缝插绿,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经成为很多 地方居民的生活日常。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 ...
四川省国企改革行动持续进行中 三家“川字号”集团在成都揭牌成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9 20:38
本报记者 蒙婷婷 7月28日,四川景区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景区发展集团")、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蜀 道轨道交通集团")在成都举行揭牌仪式,三家"川字号"集团分别来自文化旅游、城市更新和轨道交通 领域。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也有类似看法,他表示:"从产业布局来看,上述三家集团填补了 相关领域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空白,有助于优化四川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具体来看,四 川景区发展集团整合优质景区资源,能提升四川旅游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带动餐饮、住宿等相 关产业繁荣。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旨在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可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布局新制式轨道交通业务,将推动四川轨道交通技术创新 与产业升级,提高交通运营效率。" 近年来,四川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显著,省属国有企业整合动作频频。2024年11月份,四川省 人民政府启动了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投集团")与能投集团的战略重组事宜。今 年2月份,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有 ...
3家“川字号”新国企集中揭牌背后
四川日报· 2025-07-29 08:10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四川启动省属国有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3家新国企(四川景区发展集团、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同日揭牌,标志着改革进入冲刺收官阶段[1] - 改革旨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竞争力[4]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被视为改革标志性工程,旨在发挥"1+1>2"效应打造全国性大企业集团[4] 新国企组建背景与战略 - 3家新国企由省属国企同类业务板块整合组建,聚焦文旅、建筑和轨道交通等经济重点领域[3][6] - 整合前这些领域存在资源分散、业务同质化问题,重组后实现优势资源聚焦[9][10] -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整合9个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优质资源,特许经营权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17] -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注册资本80亿元,整合新筑股份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 各集团发展规划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 - 目标成为国内知名景区投资开发运营链主企业,破解"小、散、乱、慢"结构性矛盾[17] - 推进"1+N"企地合作模式,参与世界级文旅风景道等项目建设[17] - 重点开发旅游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构建全省景区联动运营格局[17] 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 - 注册资本50亿元,致力于打造城市更新"四川样本"[18] - 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布局科研设计等四大业务板块[18] - 未来3-5年重点探索"留改拆有机更新+长效运营"可持续路径[18]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 - 目标打造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投资建设运营企业[20] - 整体推进有轨电车、智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20] - 推动"轨道交通+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联动协同[20] 改革阶段性成果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完成总部战略重组并实质化运营,多个能源项目投产[12] - 四川科创投资集团基金规模超640亿元,投资190个项目覆盖重点产业[12] - 四川数据集团加快打造算力、安全、云服务综合数字服务平台[12]
四川集中揭牌成立3家“川字号”国企 覆盖文旅、建筑、轨道交通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15:52
国企改革与集团成立 -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正式揭牌成立,分别聚焦文化旅游、城市更新和轨道交通领域 [1] -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整合省旅投集团、川航集团、原省能投集团旗下景区资源,拥有泸定桥、彝海等9个4A级景区及牛背山等知名旅游资源 [1] - 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由华西集团全资控股,布局科研设计、智能建造、产业投资、城市运营四大业务板块,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1] -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整合四川发展和蜀道集团旗下轨道交通板块,布局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投资建设运营及相关多元业务 [1] 改革背景与目标 - 四川省政府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2025年推进"1+8"重点领域改革,实施能源、旅游、轨道交通等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1] - 此次改革解决省属国有企业布局分散、业务同质化问题,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2] - 四川省国资委计划年底前基本完成"1+8"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此前已成立四川科创投资集团、四川数据集团、四川能源发展集团 [2][5] 文化旅游行业动态 - 四川省文旅系统提出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培育文博旅游、红色旅游等新产品 [2] - 2024年四川省接待国内游客11.19亿人次,游客总花费1.76万亿元,两项数据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 [3] - 四川将依托世运会、电竞锦标赛等国际赛事,发展"跟着赛事游四川"等新业态,构建全域全季全龄全时文旅发展格局 [3] 集团发展规划 -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将加快旅游资源整合优化,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 [4] -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计划储备优质轨道交通项目,实现装备制造、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发展 [4] - 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将推动重点城市更新项目落地,优先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拓展康养、智慧运维等新兴市场 [4]
加码城市更新 今年四川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超46亿元
城市更新专项投资 - 省发展改革委争取到2025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46.28亿元 [1] - 资金将支持200个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项目 [1] - 涉及改造老旧小区4385个、棚户区3509套、危旧住房12250套(间) [1] - 惠及居民46.7万户 [1] 项目储备与实施 - 省发展改革委落实"实施一批、前期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 [1] - 指导各地精准施策,抓早抓实项目谋划,做深做细项目前期 [1] - 编制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重点领域实施方案 [1] 资金与服务保障 -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及时、足额拨付 [2] - 加强上下联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 [2] -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2] 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1] -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1] - 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等 [1]
广州CBD中心最后的城中村:15年旧改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8:29
冼村改造历程 - 冼村作为广州CBD中心最后的城中村,历经15年改造于2024年7月完成全部2000栋村屋拆除,标志着广州城市更新重要节点完成[1] - 改造初期因地理位置优越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形成密集"城中村"生态,为后续更新埋下隐患[1] - 回迁小区楼房已基本建成,临街店铺正在修建,原住村民基本完成搬迁[1][9] 改造难点与解决方案 - 改造受阻于村务决策不透明、方案争议、集体经济纠葛等多重问题,集中体现城中村典型矛盾[2] - 天河区创新采用"依法动迁"模式:国有土地按征收程序处理,集体土地由村集体收回使用权并申请强制执行[4][5] - 2024年5月实施的《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专项法规,明确集体土地收回程序与强制执行法律依据[5][6] 政策创新与行业影响 - 《条例》系统规定规划/补偿/执行等环节,要求拆除新建类项目需获村集体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7] - 广州模式形成"顶层设计+基层治理+依法推进"可复制样本,已被东莞等城市效仿[6] - 2024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惠及居民136.7万户,建设安置房189.4万套[7] 城市更新经济价值 - 城市更新升级为撬动经济转型与内需扩张的核心引擎,带动房地产产业链并激发空间潜力[11] - 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等案例显示,改造可吸引阿里巴巴、抖音等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11] - 番禺罗边村改造联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创高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1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城镇化率达67%,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阶段,更新重点转向盘活存量[11] - 中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强调配套升级与公共空间重构[12][13] - 本轮更新聚焦核心区域优质地段,倡导"好住宅-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级建设理念[12]
推窗即见景、出门即观演 在红砖建筑中感受千年闽南文化
央视新闻· 2025-07-24 15:01
漳州古城保护与修缮 - 漳州古城拥有千年历史 经过系统性保护工程后红砖建筑成为城市特色景观 2014年启动的保护工程至今仍在有序进行[1] - 2023年改造路段达300米 涉及电线迁改 管线规整 立面修缮等多项内容 大幅改善人居环境[1] - 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公共空间 根据考古成果修复文庙等文保单位 整治古河沟打造滨水景观[2] 古城文化活化利用 - 8栋历史建筑和180栋50年以上老建筑完成修缮活化 包含地标性建筑"向阳剧场"改造为复合文化空间[2] - 引入数十家非遗及老手艺特色业态 每年举办数百场常态化民俗演出 形成闽南文化展示窗口[2] - 居民可体验"推窗见景 出门观演"的生活模式 歌仔戏等文体活动在公共空间常态化开展[2] 城市更新扩展工程 - 以古城为核心延伸城市水系 开展"水美"工程改善水质 串联古建打造亲水空间[3] - 龙文区2023年启动61个无障碍设施子项目 覆盖7个社区 预计10月底完工后将惠及超3万居民[3] - 改造内容包括盲道 轮椅坡道等 提升残疾人 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便利性[3]
“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城市更新成上海黄浦滨江提档升级新抓手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23:47
城市更新政策与规划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更新是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需统筹实施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 [1] - 住建部党组会议提出将城市更新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塑造具有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 [1] - 上海市黄浦江滨江地带规划至"十四五"期末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展示区、文化公共客厅和滨水生态走廊 [1] 工业遗存改造案例 - 杨浦滨江明华糖厂仓库通过"修旧如旧"改造保留30年代钢筋混凝土墙体及历史特征门窗,新增悬索楼梯和漂浮人行廊道形成望江平台 [2][3] - 改造后的明华糖厂仓库将作为中国美术学院CAA发布中心,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 [3] - 杨浦滨江南段拥有66幢、超26万平方米工业遗存,改造需平衡"锈色肌理"保留与新时代生活需求 [3] 北外滩区域开发 - 北外滩2020年启动开发,定位为上海市"中心辐射"主阵地,打造现代化"世界会客厅" [5] - 北外滩完成成片旧改涉及3万余户,新增建设量约340万平方米,规划中央绿轴、慢行优先区等生态空间 [5] - 北外滩地下公共空间工程建筑面积10535平方米,地下四层集成商业、绿化等多功能,空中连廊总长4.5千米连接核心区写字楼 [6] 产业转型升级 - 徐汇滨江转型为人工智能高地,新增就业超4万人,建成50万平方米公共空间,集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 [7] - "模速空间"落地徐汇滨江后入驻百余家大模型企业,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占上海市总量61% [7] - 杨浦区互联宝地园区保留上钢二厂历史肌理,引入美团、得物等企业,形成人工智能、电竞等主导产业,2024年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占上海市近五分之一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