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

搜索文档
南茶北香!英德红茶济南推广中心正式揭牌
南方农村报· 2025-06-22 17:03
英德红茶济南推广中心成立 - 英德红茶济南推广中心于6月21日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英德红茶开拓北方市场的战略布局迈出重要一步 [2][3][4] - 该中心是英德红茶在广州、北京、西安之后建立的第4个重要"根据地",也是山东首个推广中心 [40][41] - 推广中心将作为连接岭南与华北茶业市场的桥梁,深化南北合作 [13] 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现状 - 英德红茶是清远市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金叶子" [7][8][9] - 截至2024年底,清远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32.67% [17] - 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首次登上全国红茶类第一 [18] 济南市场表现与战略意义 - 济南茶博会首日,英德红茶展团线上直播销售突破10万元 [11] - 这是英德红茶品牌价值登顶后首次北上参展推介,对提升北方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具有重要意义 [19][20] - 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宗伟大赞粤鲁茶缘,济南茶文化与英德红茶碰撞出火花 [11][12] 推广中心四大核心使命 - 文化传播枢纽:展现英德红茶千年底蕴与品质特色 [23] - 渠道赋能平台:提供从产品到营销的全链路支持 [24] - 产品创新基地:针对齐鲁市场需求开发定制茶礼系列 [25] - 政企协作样板:践行"12221"市场体系,助力英德红茶"走出去" [25][26] 积庆里茶业发展模式 - 积庆里茶业是英德红茶产业领军企业之一,拥有3000余亩英红九号有机茶园 [32][33] - 主打产品"英德红茶·金毛毫"以明前头采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为原料 [34] - 开创茶旅共融、产学研共创、数字赋能的多元发展模式,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35][36] - 与多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开展茶文化研学活动,年服务超400万茶客 [37] 未来发展规划 - 推广中心将持续举办品鉴会、茶文化讲座、渠道对接会等活动,深耕济南及山东市场 [46][47] - 将进一步强化"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组织企业赴国内外销区开展产销对接 [51][52] - 目标是让"世界高香红茶"走进北方千家万户,实现"南茶北香,互利共荣"的愿景 [26][55]
四川以城会友助力加快构筑向西向南开放战略高地 与中亚国家的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增至20对 川行中亚 友城花开
四川日报· 2025-06-22 10:13
四川与中亚国家合作成果 - 四川省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建立友好省市关系协议被列入第二届中国—中亚五国峰会成果清单,实现与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友城关系零的突破 [1][2] - 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城数量突破100对,四川与中亚国家的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增至20对 [2] - 四川与吉尔吉斯斯坦在基础建设、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2023年双方进出口总额达7.7亿元 [3] 经贸合作进展 - 2023年以来四川举办13场经贸投资推介会等活动,吸引上千名中外企业代表参会 [5] - 2024年四川与中亚国家进出口总额61.8亿元,在中亚国家直接投资183亿元,工程承包在建项目达26个 [5] - 东方电气集团、四川华西集团等一批四川企业在中亚市场取得骄人成绩 [5] 交通与基础设施 - 中欧班列开行站点覆盖中亚4个国家8个站点,成都—中亚新通道(中吉乌铁公联运)班列首次发车 [3] - 成都与比什凯克客运开通直航,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条直飞吉尔吉斯斯坦的航线 [3] 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 - 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与中亚国家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 [5] - 四川省与阿拉木图市高校联盟成立,47所高校参与联盟,开展联合办学、学术科研等多领域合作 [5] - 2024年4月四川举办首届中亚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班等多场培训活动 [7] 区域布局与战略 - 四川在中亚地区的友城布局已覆盖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 - 成都成为中国第二个举办中国—中亚外长会晤的城市,展现四川与中亚五国友好交往成果 [6]
海丰莲花山“茶王”诞生!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20:31
赛事概况 - 2025海丰莲花山茶品鉴赛于6月21日成功举行,评选出绿茶品类1个"茶王奖"、3个"金奖"、5个"银奖"、6个"铜奖",红茶品类1个"茶王奖"、1个"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 [3][4] - 绿茶"茶王奖"由海丰县莲丰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红茶"茶王奖"由汕尾市双叠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 [8][10] - 赛事由汕尾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11][12] 获奖企业及产品 - 绿茶品类获奖企业包括海丰县蓬丰茶业有限公司(茶王)、海丰县蓬银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金奖)、海丰县仁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仁荣茶业(金奖)等15家企业 [8] - 红茶品类获奖企业包括汕尾市双叠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王)、汕尾市雄鹰实业有限公司(金奖)、广东莲山农业有限公司(银奖)等5家企业 [10] - 海丰县莲丰茶业有限公司的获奖茶园位于牛局山,砂石砾壤环境赋予茶叶天然韵味 [32][33] 赛事意义与行业影响 - 赛事以"兴技惠农"为导向,通过品鉴评比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升海丰莲花山茶品质,擦亮区域品牌 [12][13] - 海丰县委常委陈健雄表示莲花山茶承载千年茶文化底蕴,肩负乡村振兴、富民强县使命 [14][15]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凌彩金评价参赛绿茶质量整体优秀,体现了"金黄汤,蜜栗香"的特色 [29][30] 技术培训与产业提升 - 赛事期间开展"茶园间作广金钱草技术培训"和"茶叶感官评审技术培训",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和科学评茶方法 [39][41]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加工研究室主任马成英现场讲解生态种植模式操作要点 [39][44] - 赛事搭建"以赛促学、以赛提技、以赛兴产"平台,在政府引导、技术支撑、金融助力下推动茶产业发展 [45][47]
登顶红茶类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后首次推介,英德红茶与济南再续前缘
南方农村报· 2025-06-20 22:36
品牌价值与市场表现 - 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增幅8.5%,首次荣登全国红茶类第一 [36] - 2024年济南茶博会促成茶企与48家山东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签订订单近400个,展区总人流量超2.5万次 [56] - 广东英红农夫生态科技茶业有限公司线上直播销售额首日突破10万元 [57] 产品特性与消费者反馈 - 英德红茶色泽乌润、香气高长、滋味醇厚、回甘持久,具有独特蜜糖香,被誉为"世界高香红茶"和"东方金美人" [15][24][26] - 北方消费者评价其"香气十足、口感顺滑",尤其适合济南市场注重香气与耐泡度的需求 [20][60] - 展会现场试饮后下单踊跃,甚至有北京茶友专程前往品鉴 [16][17] 产业发展与战略规划 - 截至2024年底,英德茶园种植面积达18.16万亩,干茶年产量1.8万吨,综合产值90.45亿元,有望突破百亿 [29][31] - 清远计划通过3年左右将英德红茶打造为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与清远鸡等共同构成五大百亿产业群 [28] - 实施生态科技赋能,建成50家广东省生态茶园,数量与总面积居全省产茶县首位 [46] 营销创新与文化推广 - 与喜茶联名推出新式茶饮,上线首日销量突破80万杯,端午期间与广州酒家推出联名礼盒 [48][49] - 通过茶艺表演、品牌推介会等形式多维展示茶文化,现场有奖问答活动派发数百份试饮装 [33][52] - 计划设立英德红茶济南推广中心,并与济南茶叶行业协会探讨渠道共建、标准体系交流 [72][73] 区域合作与市场拓展 - 济南作为北方茶叶消费枢纽,英德红茶连续两年参展以辐射华北市场 [61][62] - 山东省茶文化协会认可其高香、高浓、高甜特性与济南消费习惯的契合度 [66][68] - 未来将通过茶旅互动、南北茶企合作等方式深化山东市场渗透 [71][73]
@山东老丝儿:英德红茶8家茶企将亮相济南茶博会啦!
南方农村报· 2025-06-19 11:34
茶博会活动 - 中国(济南)第十九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十三届茶文化节将于6月20日-23日在山东举办 [2] - 英德红茶8家茶企将组团参展,展位号为T3030 [4] - 6月20日下午16:00-17:00将举行推介品鉴活动,包括茶艺表演、文化讲解和互动品鉴 [5][6] 参展企业概况 - 积庆里茶业是中国茶业百强企业,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文旅、研学教育与茶文化推广于一体 [10][11] - 英红农夫生态科技茶业自有丰产茶园13600余亩,中央智能化加工厂10000余平方,年加工60万斤干茶 [19][20] - 红旗茶厂建于1959年,2021年旧厂区域申请成为国家工业遗产,旗下"红旗颂"品牌茶叶以"浓、强、鲜、爽"为特色 [33][35][36] 企业特色与产品 - 上茗轩拥有五千多亩生态茶园及国内领先加工技术,产品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世界红茶评比冠军等荣誉 [41][42][43] - 茗粹茶业拥有千亩茶园与全自动生产线,旗下"红国绿粹"品牌涵盖红茶、绿茶等茶品 [52][55][57] - 鸿雁茶业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优势,主要生产"鸿雁"牌英红九号系列产品 [65][66][67] 生产规模与技术 - 国畅茶业拥有8个英德红茶英红九号生态有机种植基地,加工厂房超20000平方米,配有数字化全自动红茶生产线 [87][88] - 汇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1300亩生态茶园,产品包括英德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等 [74][75][76] - 英红农夫生态科技茶业已实现茶产业链的数字化、流程化、标准化 [20][21][22]
柏柳村:白茶飘香的故乡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9:10
福鼎白茶行业概况 - 福鼎白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6月获批原产地域保护 [1] - 柏柳村被誉为"中国白茶第一村",2009年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认证 [1] - 全国从福鼎调出的大白茶茶苗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其中70%-80%源自柏柳村 [1] - 柏柳村现有茶叶种植面积5400亩,年培育茶苗400亩,拥有16家茶厂 [1] - 福鼎市60万人口中35万人从事白茶产业,种植面积达30万亩 [9] 白茶工艺与品种 - 柏柳大白茶198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品种(华茶1号、华茶2号) [1] - 传统工艺包括日光萎凋与炭焙制茶,需严格遵循"十不采"原则(如雨天不采、病芽不采等) [7] - 炭焙工艺使白茶性转温和,通过碳元素与茶叶化学反应提升香气与滋味 [8] - 白茶制作最大程度保留茶叶营养成分,成为自然健康的茶类珍品 [7] 梅氏家族产业传承 - 梅伯珍(1875年生)开创福鼎白茶外销,1915年其供茶的福州马玉记茶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3] - 梅伯珍发明茉莉花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过商号"恒春祥"将白茶销往天津、香港及南洋 [3] - 梅毓职家族经营"协和隆"茶行,1926年捐献钱粮茶叶支持北伐,获福建省政府赠寿匾 [4][6] - 梅相靖(梅伯珍嫡孙)为国家级非遗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80多岁仍坚持手工制茶 [3] - 梅富省(梅秀蓬第四代长孙)创立"蓬记"白茶,传承炭焙工艺,其女梅菲获宁德市茶王赛白牡丹银奖 [7][8] 历史文化价值 - 梅伯珍自传《筱溪陈情书》记载近代福鼎白茶发展史及"宁亏自己不损他人"的茶道精神 [4] - 民国金木质寿匾"纯嘏尔常"(1927年赠)印证柏柳茶人对北伐的贡献及社会地位 [4][6] - 梅氏家族四代传承制茶技艺,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 [9]
农耕智慧 历久弥新(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9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 -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拥有独特的"天把式"高空作业和高杆吊枝等农作法 [2] - 采用掸花震虫和烟汁杀虫等绿色植保措施,复合种养、以水带肥等生态庭院模式 [2] - 保留土窖贮藏的传统保鲜方式,形成青山作屏、黄河为带的壮观景观 [2][4] - 孩子们在梨树下玩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6]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 -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基于鱼、蚌互利共生原理和附壳珍珠养殖技术 [6] - 形成涵盖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复合养殖系统 [6] - 德清欧诗漫珍珠博物院展示一艘镶嵌超200万颗珍珠的宝船 [8] - 民间舞蹈《珍珠奇缘》展现当地深厚的珍珠文化 [10]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位于福建省福鼎市,拥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国家级良种 [10] - 保留传统有性繁殖方式,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和立体景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0] - 2024年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31.91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 [11] - 江美村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产值近3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1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三项遗产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5] -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数量稳居世界首位 [15] - 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农产品品牌价值增幅在10%至30% [16] - 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 [16] - 我国出台全球首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促进保护与传承 [16]
定制化金融“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新华社· 2025-06-11 16:00
茶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 - 庐山云雾茶产业正值病虫害防治与追肥关键期,茶农通过升级设备提升加工效率40%并显著提高品质[1] - 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为茶企提供"产业贷"服务,100万元贷款资金5天到账,助力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30%[1] - 企业通过金融支持实现逆势上扬,新设备在"明前茶"采摘前投入使用[1] 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 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一产业一方案"定制化服务[1] - 金融服务覆盖江西省多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和茶叶、中药材两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1] - 运用"线下+线上"渠道体系,线下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线上推出"极速贷"等大数据驱动产品[2] 金融科技应用 - 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农户"足不出村"办理基础金融业务[2] - 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农户征信、生产经营数据,实现贷款全流程线上化[2] -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链上下游,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
(走进中国乡村)“茉莉之乡”广西横州借力数字智能 产业升级香飘海外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23:35
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横州市引入"数字茉莉"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自动生成土壤改良和农资投放模型 [3] - 花农可通过手机端实时更新各收购点价格,交易透明度显著提升 [3] - 智能喷水装置实现扫码启动灌溉系统,科学育种和智能管理使茉莉花产量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1][3] 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 - 广西中肯茶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二代"全自动不落地窨花生产线"实现茶花混合、窨制、筛分全程自动化 [3][5] - 生产线使花香利用率从传统工艺不足50%提升至80%以上,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50%,产品洁净度提高40% [3] - 生产线采用数据化控制和智能化温控技术,大幅提升工业化生产水平 [3][5] 品牌价值与市场拓展 - "横县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164.56亿元,"横县茉莉花"品牌价值62.13亿元,合计达226.69亿元 [5] - 广西中肯茶业有限公司茉莉花茶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第一代生产线投产后加速海外布局 [5] - 广西隆盛源茶业有限公司通过茉莉花茶、六堡茶等产品打开欧美、东南亚市场,并研发符合国际口味的新产品 [5] 产业链融合与经济效益 - 横州市推动"指尖经济"与"花海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赋能全产业链 [1][3] - 花农通过平台获得生产指导,种植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3] - 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和国际展会扩大市场"朋友圈",海外消费者对东方茶香兴趣浓厚 [5]
“乡野茶”走向国际舞台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5
茶产业发展现状 - 麻栗坡县拥有茶坪山古茶园2000余亩连片古茶树,但此前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1] - 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古茶树(园)面积2.1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2.2亿元[2] - 茶农人均增收4700元,带动周边2000余户茶农增收[1][2] 产业升级措施 - 外交部帮扶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建设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1] - 麻栗坡新华国茶加工厂2023年落地,引入工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加工方式[1] - 开发10余种中高端产品,建立古树茶生产工艺标准[1] - 建成茶业一条街,颁布"老山茶"团体标准,成立古茶树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 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 - 2023-2025年连续举办3届老山国际春茶节[1] - 外交部引荐茶企海外推介,将当地茶产品作为外事活动赠礼[1] - "麻品进京"活动帮助参加全国性展销会,佳茗茶业茶园规模从500亩扩展至3000亩[1] 未来发展规划 - 坚持绿色、生态、品牌化发展道路[2] - 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升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