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

搜索文档
仙乐健康: 公司章程(2025年7月)
证券之星· 2025-07-19 00:2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Sirio Pharma Co., Ltd [5] - 公司注册地址为广东省汕头市泰山路83号,邮政编码515041 [6]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7,318,960元,可根据股东会决议增减 [7] - 公司于2019年9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2000万股 [4][5]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 [47] - 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人 [114]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 [39] - 公司设立独立董事,需保持独立性并符合特定条件 [133][134] 股东权利与义务 - 股东享有分红权、表决权、知情权等权利 [34] - 控股股东需遵守特别规定,不得占用公司资金 [44] - 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需披露股份质押情况 [42] - 关联股东在审议关联交易时需回避表决 [88] 重要事项决策机制 - 修改章程、合并分立等重大事项需股东会特别决议通过 [85] - 单笔担保额超过净资产10%需经股东会审议 [48] - 交易金额超过总资产50%的重大交易需股东会批准 [49] - 关联交易金额超过3000万元且占净资产5%以上需股东会审议 [50] 股份管理 - 公司股份总数307,318,960股,均为人民币普通股 [21] - 公司可依法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等特定情形 [25] - 董事、高管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持有量的25% [30] - 控股股东转让股份需遵守相关限制性规定 [46]
达嘉维康高速扩店连续三年增收减利 11.35亿商誉压顶仍推溢价28倍收购
长江商报· 2025-07-15 07:44
并购交易 - 公司拟以1.16亿元收购安徽达嘉维康60.85%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标的公司65%股权,实现控股 [1] - 标的公司整体估值1.9亿元,增值率高达2776.97%,对应60.85%股权交易金额1.16亿元 [2][4] - 交易设置三年业绩承诺:含税销售额累计不低于6.33亿元,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325.89万元 [4] 标的公司情况 - 安徽达嘉维康成立于2024年4月,拥有119家连锁药店,主营医药零售业务 [7] - 2024年及2025年前3月分别实现营收1.05亿元和5700.09万元,净利润437.51万元和103.95万元 [4] - 截至2025年3月末,资产负债率达93.85%,所有者权益仅661.46万元 [5] 业务扩张 - 公司通过"直营+并购+加盟"模式快速扩张,门店数量从2021年121家增至2024年1389家,增长10.5倍 [1][7] - 2024年医药零售业务收入26.92亿元,同比增长78.83%,占总营收51.44% [7] - 此次收购旨在拓展华东市场,提升区域覆盖率和上游议价能力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32.92亿→52.33亿),但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5107万→2657万),整体降幅61% [8]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314.44万元,同比下滑83.82% [8] - 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增长104.54%、63.04%、49.88%,并购导致费用高企 [9] 商誉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商誉达11.35亿元,占资产总额17.6%、资产净额61% [1][9]
知名A股,突遭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7-12 15:19
公司被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公司将积极配合调查并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监管关注事项 - 上交所此前针对公司2024年小额贷款业务、四季度收入确认、保健品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变动不匹配、境外毛利率明显高于境内等问题发出监管工作函 [4] - 公司未在临时公告中披露5700万元债权转让事项及转回贷款减值损失3925万元 [5] - 公司回应称债权转让未达到董事会审议和披露标准 [5] - 公司否认存在突击收入情形 [5] - 保健品板块销售费用变动系因销售模式转变产生优化人员经济补偿金611.81万元 [5]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保健品、保健食品和保健品原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老年医疗护理机构的运营及管理 [6]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针对五名前高管涉嫌违法购买保险并退保一事提起民事诉讼后又撤诉 [7] - 公司董事长表示将追究五名前高管责任 [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和2023年归母净亏损分别约4.98亿元、3508.44万元 [8] - 2024年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约3048.14万元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83%,归母净利润为-688.47万元 [11] - 自4月29日公布业绩后股价从4.52元/股涨至9.51元/股,实现翻倍增长 [11] - 最新市值为74亿元 [11]
知名A股,突遭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7-12 13:21
公司被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将积极配合调查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此前公司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 涉及小额贷款业务 四季度收入确认 保健品销售费用匹配性 境内外毛利率差异等问题 [4][5] 信息披露问题 - 公司子公司昂立久鼎典当将5700万元债权转让给联营企业小贷公司 已收款4000万元 转回贷款减值损失3925万元 但未在临时公告中披露 [6][7] - 公司解释称该交易未达披露标准 因小贷公司曾为控股子公司 且合同金额未超总资产50%或5亿元 [7] - 公司否认存在突击收入情形 保健品销售费用变动系因销售模式转变产生611.81万元人员补偿金 [7]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保健品 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老年医疗护理机构运营 [9] - 2022年归母净亏损4.98亿元 2023年亏损3508.44万元 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048.14万元 [10]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83% 归母净利润亏损688.47万元 [11] 股价表现 - 自4月29日公布业绩后股价从4.52元/股上涨至7月11日的9.51元/股 涨幅翻倍 市值达74亿元 [11] 其他事件 - 公司五名前高管涉嫌违法购买保险并退保 公司提起民事诉讼后撤诉 将提起行政复议追究刑责 [10]
交大昂立: 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00:19
关于小额贷款业务 - 公司下属子公司昂立久鼎典当与联营企业昂立小贷签署5700万元债权转让协议,前期已支付4000万元,剩余1700万元未支付 [1] - 公司本期转回贷款减值损失3925万元,对归母净利润影响较大但未在临时公告中披露 [1] - 债权转让涉及2015年《合作协议》,因小贷公司无法直接向已涉诉的转贷客户放贷,故通过债权转让方式履行协议义务 [6] - 转让前兴浦公司4700万元贷款计提100%减值,陈*珍1000万元贷款计提50%减值;转让后对小贷公司剩余1700万元债权计提75%减值 [7][12] - 减值计提调整基于抵押物处置难度、法院终止执行程序及市场价格等因素,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8][9][10] 主营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9.8%;归母净利润3048.14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81.88万元 [20] - 保健品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6.75%,毛利率增长26.80%,主要受益于电商大促和年底备货 [20] - 房地产板块收入1660.68万元,医养板块收入14761.69万元,其他业务收入340.83万元 [22] - 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93.14%,主要因2023年同期冲回民非机构管理费收入,剔除该因素后实际增长7.49% [22] - 境外收入5946.87万元,毛利率显著高于境内业务,主要因境外销售高附加值原料产品 [20] 财务数据披露 - 小贷公司2024年末总资产5353万元,净资产2446万元,全年净亏损2314万元 [16] - 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期末余额425万元,其中对小贷公司债权1700万元(已计提减值1275万元) [17] - 保健品板块前五大客户包括ScientificLivingInc、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等,前五大供应商包括桐乡新和保健品、国网电力等 [23][24][26] - 房地产板块主要承租方为上海世涵酒店管理、上海洪馨酒店投资等,租金收入季度分布均衡 [27] - 医养板块主要采购药品药剂和医疗器械,前五大供应商为和记黄埔医药、九州通医药等 [28]
太极集团: 太极集团公司章程
证券之星· 2025-07-08 18:1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CHONGQING TAIJI INDUSTRY(GROUP)CO,LTD,注册地址为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1号 [3] - 公司成立于1993年12月28日,1997年11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5000万股普通股 [3]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5689.0744万元,已发行股份数为55689.0744万股 [9]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500102208507353E [3]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设董事会,由15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5名,职工董事1名,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51] - 公司设立党委,党委成员5-9人,设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1-2名,党委发挥领导作用,参与重大事项决策 [13][14] - 公司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由一人担任,党员总经理担任党委副书记 [14] 经营范围 - 公司经营宗旨为"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聚焦医药健康主业,打造具有中药资源优势的医药领军企业 [6] - 主营业务包括药品生产与销售、医疗器械生产与销售、保健食品生产与销售、化妆品生产与销售等许可项目 [6] - 一般项目涵盖中药提取物生产、中草药种植与收购、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健康咨询服务等 [7] 股份相关 - 公司股份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集中存管 [8] - 公司股份可以依法转让,但董事、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所持股份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 [11] - 公司可因减少注册资本、员工持股计划等情形回购股份,回购比例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0% [9][10] 股东会 - 股东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公司增资减资、合并分立、修改章程等重大事项 [24] - 股东会分为年度股东会和临时股东会,年度股东会每年召开一次 [26] - 单独或合计持有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会 [27] 董事会 - 董事会行使召集股东会、执行股东会决议、决定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等职权 [52]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临时董事会可由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或1/3以上董事提议召开 [55] - 董事会决议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关联董事不得对相关事项表决 [56] 独立董事 - 独立董事应保持独立性,不得与公司存在可能妨碍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 [59] - 独立董事需具备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职业操守 [60] - 独立董事主要职责包括参与决策、监督利益冲突事项、提供专业建议等 [60]
市场简报:新规落地“零添加”成历史,行业如何转型?-20250704
头豹研究院· 2025-07-04 20: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未来五年功能性食品行业将以 “功效科学化、研发精准化、产品高端化” 为主线,在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下,逐步构建 “安全有依据、功能可验证、需求可匹配” 的新型产业生态,行业将从 “营销驱动” 转向 “研发驱动”,加速整合,资源向具备核心技术能力与临床数据积累的企业集中,形成以 “科学证据” 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化发展格局 [30][31] 各部分总结 颁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标准的背景和原因 - “零添加” 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品牌定义存在差异,部分产品宣传导致消费者误解,2025 年 3 月第三方检测 “零添加” 酱油发现问题,引发消费者质疑和信任动摇,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监局发布新标准,明确不允许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避免食品标签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促使消费者关注产品真实属性 [2][3] 新标准对功能性食品行业的核心影响 - 配料透明化:要求食品名称与真实成分匹配,减少模糊宣传,使功能性食品企业确保产品名称与实际成分相符,明确标注关键成分含量,增强消费者信任,促使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成分真实性 [7][8] - 数字标签创新:引入二维码数字标签,解决传统标签信息量有限问题,支持语音播报功能,方便特殊群体获取完整信息,可更全面传达产品信息,提升用户体验并促进销售 [7][9] - 营养标签精细化: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 “1 + 4” 扩展为 “1 + 6”,增加糖和饱和脂肪(酸)强制标识,响应国家 “三减” 行动,鼓励企业关注营养素控制,帮助消费者管理饮食习惯 [7][10] - 强制标注常见致敏成分:标注常见致敏成分,适应过敏人群增多趋势,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完整性和针对性,使功能性食品企业在配方设计阶段考虑潜在过敏原问题,减少安全事故 [7][12] - 特殊膳食精准化:为特殊医学状况婴儿提供精准营养支持,填补国内产品空白,兼顾少数群体特殊营养需求,推动开发针对特定健康问题或生活方式的功能性食品 [7][11] 功能性食品企业应对新规的策略 - 基于产品分类:功能性普通食品优先确保原料合规性,避免物质超范围使用,标签宣称去医疗化,以 “特征描述” 代替 “功效宣称”,将功能成分融入高频消费场景;保健食品注重功能宣称规范化、剂型与口感的优化 [18] - 基于原料分类:食药物质与新资源食品原料深挖政策红利,开发 “药食同源 +” 复配产品,关注新资源食品原料审批进展;中药材与普通食品原料注重功能化升级,中药材提升活性成分含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普通食品原料利用技术提升功能性 [19] 功能性食品行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 消费者信任重建难题:实际功效低于宣传预期,虚假宣传和科学依据不足造成信任落差,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线上渠道监管薄弱 [26] - 产品价格与价值不匹配:新规使企业成本增加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难以接受高价,市场存在大量功能相似产品,价格战不可避免,企业难以通过技术差异化实现溢价 [26] - 渠道管理与消费体验矛盾:线下渠道专业性不足,低线城市便利店或集市充斥低价低质产品,损害行业形象 [27] - 消费者教育与产品创新滞后:科学普及不足,消费者对功能性成分理解停留在表面,购买决策受营销话术影响,产品形态单一,缺乏针对不同消费场景的创新 [27] 功能性食品行业未来五年的关键趋势 - 功效性导向深化:摒弃单纯概念营销,以食品卫生学与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聚焦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研发,以 “功效可验证、机制可溯源” 为核心特征,构建产品价值 [30] - 研发范式转型:加速淘汰低水平重复产品,构建 “精准营养 + 场景适配” 的研发体系,聚焦目标人群开发定制化产品,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改良原料特性,推动产品从 “成分堆砌” 转向 “机制协同” [31] - 监管与标准重塑行业生态:推动行业从 “营销驱动” 转向 “研发驱动”,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衔接,建立全链条技术体系,加速行业整合,促使资源向具备核心技术能力与临床数据积累的企业集中 [31]
交大昂立上市24周年:利润下滑四成,市值较峰值腰斩
金融界· 2025-07-02 12:08
公司概况 - 交大昂立自2001年7月2日上市至今已24年,上市首日收盘价31 3元,市值62 60亿元,当前市值70 75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参制品等保健食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 [3] - 核心产品收入结构中其他占比51 36%,保健品占比48 45% [3] 财务表现 - 2001年归母净利润0 55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0 30亿元,累计利润增长-44 22% [3] - 24年间有6年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增长年份15年,占比62 5% [3] - 2020年营收3 43亿元,2024年营收3 25亿元,营收规模基本稳定但波动较大 [3] - 2020年归母净利润0 90亿元,2024年0 30亿元,利润水平大幅下滑 [3] 市值变化 - 2015年6月15日市值达到峰值138 31亿元,股价44 33元 [5] - 当前股价9 13元,市值70 75亿元,相比峰值市值减少67 56亿元,蒸发48 85% [5]
人民同泰: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30
客户与供应商关系 - 医疗分销业务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17.5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7.46%,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7.61亿元,占医疗分销业务采购成本额[1] - 商业调拨业务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4.71亿元,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合计6.70亿元[1] - 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有47家,均为医药商业企业,其中29家有预付款项发生,主要用于采购总经销、独家代理产品[2] - 公司与哈药集团营销有限公司存在关联交易,2024年采购97个品种,Top5品种采购金额未披露[2] 应收账款管理 - 按欠款方归集的前五名应收账款金额10.60亿元,占比24.92%,计提坏账准备5139万元[1] - 医疗分销业务应收账款原值34.92亿元,商业调拨3.64亿元,零售4.00亿元,合计42.56亿元[3] - 公立医院信用账期0-360天,民营医院0-300天,商业批发企业0-60天[3] - 2024年医疗分销业务一年以上应收同比减少7640万元,一年以内应收同比增加1.64亿元[3] 经营性现金流 - 2020-2024年销售商品收到现金与营业收入比值稳定在1左右[4] - 2024年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24.29亿元,保理费用581万元[4] - 现金收入中电汇90.70亿元,票据托收5.50亿元,保理业务终止确认24.29亿元[4]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74天,同比放缓11天;医保结算账款周转天数63天,同比放缓24天[3] 行业政策影响 - 带量采购产品回款周期一般在60天以内,医保控费政策拉长定点机构回款期[3] - 2023年行业医疗机构应收账款平均回款天数152天,同比增加2天[3] - 公司通过信用额度双重管理、年度客户评审、强化清收力度等措施控制风险[3] 其他应付款 - 期末其他应付款余额3.65亿元,其中往来款2.42亿元(关联方占比95.6%),质保金1.22亿元[6][7] - 主要往来款包括哈药集团物流项目资金1.74亿元、借款0.35亿元,以及历史收购产生的职工安置费[6] - 质保金主要用于药品质量保证和房屋租赁抵押,按行业惯例收取[8]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特殊食品经营环节专项检查
中国食品网· 2025-06-24 18:08
市场监管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市场卫士先锋服务队"作用,开展特殊食品经营环节专项检查,整顿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经营和虚假宣传行为 [1] - 执法人员使用"塔通办智慧监管平台"APP扫码检查,实现自动识别检查对象、数据实时同步、全程留痕,检查效率提升50% [3] - 检查重点区域为超市、母婴店、药店,重点检查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产品,采用无纸化操作,电子表单录入、拍照取证、电子签字一气呵成 [3] 检查内容 - 核查经营单位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产品标签标识规范性,排查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违规销售等行为 [3] - 逐项检查特殊食品专区专柜设置、警示用语标注、保质期管理等合规情况 [3] - 已检查48户次,对专区专柜设立不到位、警示用语不规范、产品未集中摆放等问题现场指导并责令整改 [3] 技术应用 - "塔通办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同步,自动归集违法线索,支持跨部门联合惩戒 [3] - 检查全程采用智慧化手段,完成从传统"人海战术"到智慧监管的转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