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utonomous Driving
icon
搜索文档
Pony.ai Attracts Premium Capital as Funds Chase the Next Tech Transformation
Prnewswire· 2025-08-18 21:53
投资动态 - ARK Invest首次投资中国L4级自动驾驶公司Pony.ai 金额达1290万美元 [1] - 第二季度至少有14家全球知名机构投资者入股Pony.ai 包括Baillie Gifford和Nikko Asset Management等 [2] - 高盛给予Pony.ai买入评级 目标价24.5美元 较8月15日收盘价有54.5%上涨空间 [8] 市场前景 - ARK预测到2030年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美元 全球robotaxi车队规模可能达到5000万辆 [3] - 瑞银预计到2030年代末 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1830亿美元 除美国外的国际市场达3940亿美元 [9] - Pony.ai成为唯一在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获得全无人驾驶商业许可的公司 [6]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robotaxi收入同比增长158% [4] - 第七代车型成本比前代降低70% 保险成本下降18% 远程辅助与车辆比例有望年底达到1:30 [5] - 公司预计年底车队规模达到1000辆时 将实现单位经济性盈利 [5] 运营进展 - 第七代车型自4月底发布后两个月内已生产约200辆 总车队规模达500辆 [5] - 在广州和深圳实现24/7全天候运营 [7] - 与腾讯合作将robotaxi服务接入微信平台 触达超10亿用户 [7] 技术优势 - 获得上海浦东部分区域收费服务商业许可 [6] - 安全性和技术验证获得认可 [8] - 被认为是robotaxi商业化准备最充分的企业 [9]
文远知行获Grab数千万美元投资,加速在东南亚大规模部署Robotaxi
搜狐财经· 2025-08-18 09:40
战略投资与合作 - 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获得东南亚超级应用平台Grab数千万美元股权投资 [1] - 投资是双方战略合作的一部分 旨在加速东南亚L4级Robotaxi及其他自动驾驶车辆的大规模部署 [3] - 投资预计不晚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具体时间取决于文远知行选定的时间点和成交条件 [3] 市场拓展与商业计划 - 文远知行计划结合东南亚当地法规和社会接受程度 渐进式部署数千辆Robotaxi [3] - Grab的投资将支持文远知行的国际增长战略 扩大东南亚商业自动驾驶车队规模 [3] - 公司将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和运营经验与Grab的平台优势 提供安全高效的Robotaxi服务 [3] 合作伙伴优势 - Grab是东南亚家喻户晓的品牌 在网约车和数字服务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区域经验和规模优势 [3] - 合作将推动AI驱动的出行方式发展 巩固公司在未来出行领域的先发优势 [3]
自动驾驶VLA:OpenDriveVLA、AutoVLA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8 09:32
OpenDriveVLA技术分析 - 核心目标是解决标准VLM在处理动态三维驾驶环境时的"模态鸿沟"问题,通过结构化方式让VLM理解3D世界[23] - 采用分层视觉Token提取方法,将BEV特征提炼为Agent Token、Map Token和Scene Token三种结构化视觉Token[25] - 多阶段训练范式包括特征对齐、指令微调、交互建模和轨迹规划微调四个阶段[25] - 在nuScenes开环规划基准测试上取得SOTA性能,平均L2误差0.33米,碰撞率0.10%[10] - 优势在于3D空间接地能力强,可解释性好,能有效抑制空间幻觉[26] AutoVLA技术分析 - 核心哲学是将驾驶任务完全融入VLM的原生工作方式,从"场景解说员"转变为"驾驶决策者"[26] - 创新性提出物理动作Token化,通过K-Disk聚类算法构建包含2048个离散动作基元的动作代码本[29] - 采用双模式思维与监督微调(SFT)结合组相对策略优化(GRPO)算法进行强化学习微调(RFT)[28][30] - 在nuPlan、Waymo和CARLA等多个基准测试上取得顶级性能[20] - 优势在于端到端整合度高,决策策略可通过RL持续优化,性能上限高[32] 技术对比 - OpenDriveVLA专注于感知-语言对齐,AutoVLA专注于语言-决策一体化[32] - OpenDriveVLA采用分层视觉Token提取,AutoVLA依赖模型自身注意力处理视觉信息[32] - OpenDriveVLA自回归生成文本形式坐标点,AutoVLA生成离散动作Token[32] - OpenDriveVLA采用多阶段监督学习,AutoVLA采用两阶段学习(SFT+RFT)[32] - 未来理想模型可能是两者的结合体,采用OpenDriveVLA的结构化感知前端和AutoVLA的动作Token化强化学习后端[34] 行业影响 - 两篇论文共同推动了VLA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描绘了更智能、更可靠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前景[33] - OpenDriveVLA为建造摩天大楼打下坚实的地基,AutoVLA则是在坚实地基之上构建摩天大楼本身[36] - 相关技术涉及大模型、VLA、端到端自动驾驶、数据闭环、BEV感知等30+自动驾驶技术栈[38]
成本降低14倍!DiffCP:基于扩散模型的协同感知压缩新范式~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8 09:32
协同感知技术现状 - 协同感知(Collaborative Perception)是解决独立智能系统局限性的新兴方案,但在非理想无线通信场景下面临高可靠性和低延迟传输的挑战 [3] - 当前C-V2X系统在10米距离最大数据速率约10Mbps,100米降至5Mbps,无法满足特征级和原始数据级协同算法的带宽需求 [3] - 多智能体系统中感知特征分布相似,关键差异来自几何位置和前景物体语义信息 [3] DiffCP技术突破 - 首次采用条件扩散模型捕获几何相关性和语义差异性,实现超低通信成本的特征级协同 [4] - 通过整合几何和语义条件,通信成本降低14.5倍,同时保持最先进算法性能 [4] - 可在单个通信步骤内重建协同智能体的BEV特征,成为基于BEV协同感知算法的通用范式 [5] 技术实现细节 - 使用预训练BEV感知算法提取特征,将扩散时间步/空间位置/语义向量作为条件嵌入 [5] - 几何先验信息引导扩散过程,六元素组成传感器几何位置状态 [9] - 语义提取器(SE)生成独特语义向量,通过可调向量长度实现通信量控制 [9] 性能优化方案 - 针对高精度3D检测任务,采用Top-K方法传输特征值最大元素增强重建精度 [11] - 实验显示在向量长度减少32倍时,准确性仅损失30% [18] - 通过DDIM加速去噪,评估指标为协同者与本车BEV特征的均方误差(MSE) [15] 实验数据对比 - 在3D目标检测任务中,DiffCP数据速率从745Mbps降至87.8Kbps,压缩倍数达8,700倍 [20] - AP@IoU=0.7指标显示:无协同58.22,传统特征级协同83.31,DiffCP+Top-25达78.75 [19] - 采样步数从2步增至9步时,计算时间从53ms升至185ms,需平衡迭代步数 [16][18] 行业应用价值 - 实现与SOTA算法相当精度,同时支持可变语义向量长度的自适应速率机制 [20] - 在超低带宽场景(如2.5Kbps)仍保持稳健性能,适合严苛通信条件部署 [16][20] - 推动网联智能系统在现有无线通信基础设施上的商业化落地 [22]
你的2026届秋招进展怎么样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7 00:04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 - 自动驾驶技术栈呈现趋同态势 从过去几十个分散方向转向统一方案如one model、VLM、VLA [1] - 技术方案统一化背后反映行业技术壁垒显著提升 [1] 行业社群建设 - 社群定位为综合型平台 旨在汇集全行业人才并促进交流成长 [1] - 社群正式运营方向聚焦产业讨论、公司分析、产品研发及求职跳槽等专业内容 [1] - 社群提供行业人脉拓展渠道 帮助成员第一时间获取产业动态信息 [1]
自动驾驶论文速递 | 视觉重建、RV融合、推理、VLM等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6 17:43
Dream-to-Recon 单目图像三维场景重建 - 核心观点:慕尼黑工业大学团队提出基于扩散-深度蒸馏的单目3D场景重建方法Dream-to-Recon,通过三阶段框架实现仅需单张图像的高精度实时重建,为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提供高效三维感知新范式 [2] - 技术框架: 1) 视图补全模型(VCM):基于ControlNet微调StableDiffusion-2.1,PSNR提升23.9 [2] 2) 合成占据场(SOF):遮挡区域重建精度达72%-73%,超越多视角监督方法2%-10% [2] 3) 轻量蒸馏模型:在KITTI-360/Waymo上整体精度达90%-97%,推理速度提升70倍至75ms/帧 [2] - 性能优势:成功重建动态物体,无需复杂传感器标定 [2][6] SpaRC-AD 雷达-相机融合自动驾驶框架 - 核心观点:慕尼黑工业大学团队提出首个雷达-相机融合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框架,通过稀疏3D特征对齐与多普勒测速技术实现多项性能突破 [13] - 技术突破: 1) 3D检测mAP提升4.8%,跟踪AMOTA提升8.3% [13] 2) 运动预测mADE降低4.0%,轨迹规划L2误差降低0.11m [13] 3) 在nuScenes基准上实现轨迹预测一致性提升9.0%,仿真成功率提升10.0% [16] - 应用价值:增强感知范围,提升恶劣环境鲁棒性,支持检测、跟踪和规划查询的协同优化 [16] 视觉推理统一框架 - 核心观点:建立首个跨范式视觉推理统一框架,整合关系推理、符号推理等五大类型,推动自动驾驶/医疗等安全关键领域的可信AI发展 [23] - 研究进展: 1) 系统关联不同推理范式的方法、任务与评估指标 [24] 2) 整合多模态思维链推理等新兴方向,评估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26] 3) 提出符号与亚符号推理融合、跨域自适应架构设计等前瞻方向 [27] - 行业影响:解决开放环境泛化性和评估可靠性问题,促进多模态因果基准发展 [23] STRIDE-QA 自动驾驶时空推理数据集 - 核心观点:构建目前最大规模自动驾驶时空推理VQA数据集(100小时/285K帧/16M QA对),通过多传感器自动标注实现厘米级几何精度 [36] - 数据特征: 1) 定义三个新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VQA任务,联合要求空间定位和短期预测推理 [37] 2) 支持VLMs在细粒度空间和短期时间推理上的有监督训练 [39] - 模型表现:微调模型STRIDE-Qwen2.5-VL-7B时空定位成功率(MLSR)达55.0%,显著优于通用VLMs [42][44]
又有很多自动驾驶工作中稿了ICCV 2025,我们发现了一些新趋势的变化...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6 08:03
多模态大模型 & VLA - 多模态大模型和VLA是当前最热门的赛道,主流范式遵循『预训练-微调-强化学习』三阶段,但通用自动驾驶VLM基础模型仍缺失 [5] - 华科与小米联合推出ORION框架,通过视觉语言指令生成动作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 [5] - 中山大学与美团合作开发All-in-One大型多模态模型DriveMM,整合多任务处理能力 [6] - 重庆大学提出MCAM模型,通过多模态因果分析理解自车级驾驶视频 [8] 闭环仿真 & 世界模型 - 基于世界模型和3DGS的闭环仿真成为行业刚需,聚焦车道线、红绿灯等细粒度性能优化 [5] - 清华大学与旷视科技推出DiST-4D模型,实现4D驾驶场景的时空解耦生成 [34] - 美团与中山大学开发RoboTron-Sim,通过模拟极端案例提升实车驾驶性能 [17] - 清华大学与地平线合作Epona模型,采用自回归扩散方法构建世界模型 [47] OCC与3D重建 - 丰田利用大规模二值占用数据开发语义占用预测模型B2S-Occupancy [52] - 清华大学团队提出GS-Occ3D,基于高斯泼溅技术扩展纯视觉占用重建 [51] - Valeo AI推出GaussRender,通过高斯渲染学习3D占用 [60] - 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发SceneDINO,实现无监督语义场景补全 [56] 目标检测 - 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出Perspective-Invariant 3D检测方法PI3Det,提升视角不变性 [68] - 韩国庆熙大学开发SFUOD框架,解决无源未知物体检测问题 [71] - 南京理工大学推出OcRFDet,基于物体中心辐射场实现多视角3D检测 [75] 数据集与评估 -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发布DriveBench工具包,评估VLM在自动驾驶中的可靠性 [76] - 卡内基梅隆大学推出ROADWork数据集,专注施工区域驾驶场景 [79] - 中国科大与华为联合开发VLADBench,细粒度评估大视觉语言模型 [87] 端到端与轨迹预测 - 香港科技大学与滴滴合作强化轨迹预测模型,引入奖励启发机制 [29] - 韩国DGIST实验室利用可控扩散模型解决长尾轨迹预测问题 [30] - 中科院自动化所与理想汽车推出World4Drive,通过意图感知潜变量模型实现端到端驾驶 [32] 其他技术方向 - 浙江大学与中兴通讯开发Dynamic-DINO,实时开放词汇检测 [93] - 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提出LiMA框架,跨视角蒸馏提升LiDAR表征 [97] - 复旦大学与萨里大学合作DriveX,在自由轨迹上生成驾驶视图 [37]
死磕技术的自动驾驶黄埔军校,4000人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5 22:23
社区定位与愿景 - 致力于成为连接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桥梁 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2] - 构建包含产业研究、学术交流、求职服务、技术问答的闭环生态 [2] - 提供前沿技术内容 包括40+技术路线梳理和工业界专家资源 [3][16] 技术资源体系 - 覆盖40+技术方向 包含感知、规划控制、仿真、VLA等核心领域 [5][16] - 整理60+自动驾驶数据集 包含多模态大模型专用数据集 [34] - 汇总开源项目 涉及3D检测、BEV感知、世界模型等热门方向 [32] - 提供学术与工业级解决方案 包括端到端自动驾驶量产方案 [36] 学习体系 - 设计完整学习路线 包含感知、仿真、规划控制等方向 [16][17] - 提供基础到进阶的课程 涵盖数学、CV、深度学习等基础知识 [5] - 开设专项视频课程 包含数据工程、多传感器标定等实操内容 [6] - 整理经典教材与课程资料 覆盖自动驾驶全技术栈 [30] 行业资源 - 汇总国内外头部自动驾驶企业与高校研究团队 [26][28] - 建立企业内推机制 连接蔚小理、华为等头部公司 [6][16] - 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跟踪RoboTaxi、重卡等细分领域 [28] 专家网络 - 邀请数十位产业界专家 来自头部企业和顶尖高校 [3][16] - 组织超过100场技术直播 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81] - 提供实时答疑服务 解决技术难题和职业发展问题 [22][82] 技术热点覆盖 - 重点布局VLA、世界模型、扩散模型等前沿方向 [44][47] - 深入BEV感知、3D目标检测等量产关键技术 [49][51] - 跟踪Occupancy Network、NeRF等新兴技术 [38][56]
WeRide Secures Strategic Equity Investment from Grab, Partners to Deploy Robotaxis and Autonomous Shuttles in Southeast Asia
Globenewswire· 2025-08-15 17:18
核心观点 - Grab对WeRide进行战略股权投资 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加速L4级Robotaxi和接驳车在东南亚的部署和商业化 将WeRide自动驾驶车辆整合到Grab网络以提升服务和安全水平[2] 投资与合作细节 - Grab投资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取决于惯例成交条件和WeRide优先时间安排 支持WeRide在东南亚扩大商业自动驾驶车队和推进AI驱动出行的增长战略[3] - 合作建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部署框架 提升运营效率和可扩展性 WeRide将自动驾驶技术整合到Grab车队管理、车辆匹配和路线规划生态系统中[4] - 扩展合作基于2025年3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 双方曾承诺探索该地区自动驾驶车辆的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和就业创造潜力[8] 技术整合与运营规划 - 优化调度和路线规划 利用平台无缝整合高效部署和路线规划自动驾驶车辆 提升乘客体验[12] - 最大化车辆正常运行时间 开发强大维护、维修和充电协议确保运营效率[12] - 测量安全性能 利用WeRide区域运营经验训练自动驾驶车辆适应东南亚交通条件 评估减少人为错误事故的能力[12] - 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 建立流程确保安全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远程支持[12] - 客户支持 实施快速问题解决系统提供无缝服务[12] 市场拓展与部署计划 - WeRide计划在东南亚部署数千辆Robotaxi 通过符合当地法规和社会准备度的渐进式推广[5] - 合作包括培训、技能提升和转型感兴趣的Grab司机合作伙伴及本地社区 使其进入自动驾驶行业高价值职业路径[4] - 培训与技能提升 利用WeRide培训师广泛自动驾驶远程监督经验和GrabAcademy提升司机合作伙伴技能记录 为司机合作伙伴和本地社区未来角色做准备[12] 公司背景 - WeRide是全球自动驾驶行业领导者和先行者 也是首家上市Robotaxi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在10个国家30多个城市测试或运营 是唯一在六大市场(中国、新加坡、法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美国)获得自动驾驶许可的技术公司 提供L2到L4级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9] - Grab是东南亚领先超级应用 运营配送、出行和数字金融服务 在8个东南亚国家800多个城市提供服务 每日为数百万人提供送餐、杂货、包裹递送、叫车、支付以及借贷和保险等服务[10]
多空博弈Robotaxi:“木头姐”建仓,机构现分歧
第一财经· 2025-08-15 11:45
唱多、唱空交织,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 今年以来,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受到全球资本市场广泛关注,但质疑声也如约而至。 近日,"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基金斥资约1290万美元买入小马智行(NASDAQ:PONY)股 票,这是"木头姐"的主力基金首次持仓中国自动驾驶标的。据悉,"木头姐"被华尔街认为是"女版巴菲 特",其投资偏好是高成长、高风险及长期持有。 另一家中国Robotaxi头部企业文远知行(NASDAQ:WRD)二季度Robotaxi业务同比大增836.7%,该公 司早在今年5月就披露了Uber承诺向其追加投资1亿美元的事宜。 记者近期在广州体验百度旗下萝卜快跑Robotaxi时也出现"高峰期等车时间长达1个小时、且无车接 单"的情况。当记者问询叫车点附近运营车辆数量时,萝卜快跑客服回应称:"城市的可服务车辆并非固 定不变,会受多方因素影响进行动态调整。"根据附近居民、商户的反馈,下班高峰期萝卜快跑的等车 时长大于40分钟。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Robotaxi派单时长、等车时长均较有人网约车更多,也是行业需要解决的课题。 韩旭表示,当自动驾驶公司开拓一个新城市时,自动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