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搜索文档
徐州市“假日经济”激发文旅热潮
新华日报· 2025-05-27 05:55
文旅活动表现 - 徐州"五一"假期推出180项文旅主题活动,形成"文旅+"多元活动矩阵,五大乐园和彭城风华等项目表现突出[1] - 重点监测的28家景区接待游客246.59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65.2%),同比增长18.7%,景区消费总额8.23亿元,同比增长16.85%[2] - 徐州游客接待量和消费规模同比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总量均居全省第四位[2] - 博物馆和艺术馆表现亮眼,徐州博物馆、汉兵马俑博物馆和淮海战役纪念馆推出特色展览和活动吸引游客[2] - 乡村文旅活动丰富,汉王镇非遗市集、新沂乡村游、丰县文艺演出等活动日均吸引观众近万人次[3] - "赛事+旅游"模式受欢迎,赛艇挑战赛、运动嘉年华和农民足球邀请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3] 商贸零售表现 - 徐州开展475场促消费活动,政银企联动投入7000万元,参与商户超千家[4] - 全市64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5.4%[4] - 主城区22家商贸零售企业销售额3.61亿元,同比增长18.8%,日均客流量8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8%[4] - 中心商圈9家企业销售额1.95亿元,同比增长20.7%,日均客流量46.61万人次,同比增长10.2%[4] - 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外贸优品徐州行"、"徐州美食行"等10余项活动,各地开展70余场主题活动,投入资金超千万元[4] - 家电、家居、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换新成效显著,748家家装家居门店实现交易32253笔,销售额6925.03万元[5] - 468家电动自行车门店换购13237辆,销售额4458.3万元,家电(含3C)交易23171笔,销售额6611.38万元[5] 交通和基础设施 - 徐州航空客流量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1%[6] - 高速出口客货车111.44万辆次,同比增长15.1%,进口113.17万辆次,同比增长12.8%[6] - 高铁站发送旅客4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到达35.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8%)[6] - 徐州站发送旅客22.17万人次(同比增长0.9%),到达21.85万人次(同比增长0.5%)[6] - 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免费开放,公交集团推出21条旅游专线,地铁延长运营并提供12项服务[7] 文旅推广和服务保障 - 徐州文旅在北京、上海地铁和徐州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地构建品牌传播体系[7] - 多部门联合办公优化文旅市场保障,市场监管系统出动检查人员5780余人次开展执法检查[7] -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日常巡查,社工部联合多家单位开展文旅志愿服务工作[7]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6 11:16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 [1] - 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同比增长15.5% [1] - 2024年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 [1] - 中国国家博物馆2024年累计接待观众近700万人次其中"古代中国"展览接待量超680万人次 [3] 博物馆文化传播创新 - 国博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推出文物主题书籍《思接千载》精选115件文物由9位社教专家编写20余位学者审核 [2] - 西安市推出"地铁遇见博物馆"活动9大博物馆携百余件藏品进驻7座地铁站打造"流动博物馆" [4] - 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组织小学生担任"红领巾讲解员"为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讲解服务 [5] - 上海黄浦区推出文博主题巴士串联十余处文博场馆配备金牌讲师随车讲解 [5] 文创产品开发动态 - 国博衍艺以《思接千载》书中八件文物为原型推出"古代中国"系列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6] - 首届北京博物馆季设立文创月将在四大商圈轮办市集推出"大文创"产品及设计大赛 [7] -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销售火爆故宫猫等产品受追捧 [6] -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指出文创开发可将"人流量"转化为"消费额"需注重实用性与情感共鸣 [8] 博物馆教育功能拓展 - 博物馆通过重磅大展研学活动精品文创等方式构建普惠均等的文化服务体系 [1] - 《思接千载》书籍通过文物故事转化专业考古数据为大众可读内容 [2] - 南京长江路小学学生与AI共创"博物馆大道长图"融合《金陵图》画风呈现当地博物馆聚落 [5]
柏林博物馆的昼与夜(旅人心语)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00
在博物馆岛走马观花,不觉已近黄昏。日头西斜,施普雷河泛起粼粼波光,东德博物馆与德国历史博物 馆分列河岸两侧,用各自的方式讲述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往事。东德博物馆是博物馆岛之外的柏 林"流量王",也是一年一度柏林灯光节的招牌秀场。德国历史博物馆的新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以 玻璃和钢铁打造的弧形廊厅融合巴洛克和现代建筑风格。 技术含量最高的当数德国科技博物馆,那里陈列了大量历史上的科技产品,并提供丰富的互动装置,于 是和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一起成为孩子们的最爱。然而无论老幼,都同样喜爱柏林公共交通博物馆的特 派巴士。原先这些复古巴士穿梭于指定博物馆之间供观众搭乘,如今它们早已"退役",只在"博物馆长 夜""返聘"运营。 天色变暗,博物馆夜间活动拉开帷幕。许多游客选择前往洪堡论坛博物馆,加入大厅里跳着迪斯科的人 群。平日学术氛围浓厚的洪堡论坛博物馆策划了一场迪斯科派对,乍听起来确实反差感十足。作为柏林 国家博物馆集群的一部分,它日渐散发青春与活力——既然荷兰国立博物馆可以邀请观众在伦勃朗名作 《夜巡》前留宿一晚,洪堡论坛博物馆当然也能安排DJ打碟,让人尽情舞动。 如果在全球范围评选最能玩转博物馆的城市,德国首都柏林 ...
【文化中国行】山西晋祠:跨越千年的古建博物馆
央视网· 2025-05-25 20:27
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 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 [1] - 最初为纪念西周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历经千百年建设,涵盖我国古典建筑所有样式 [3] - 拥有857年历史的献殿、鱼沼飞梁(最早十字立交桥雏形)和圣母殿构成"古建三宝" [3] 晋祠的艺术珍品 - 圣母殿前檐现存最早木雕盘龙,殿内43尊宋代彩塑中33尊侍女像写实传神,反映宋代宫廷生活 [5] - 唐碑亭内"镇馆之宝"记录唐王朝初创历史 [5] - 包含西周柏树、唐代碑刻、宋代殿堂、明代牌坊等跨越多个朝代的文物 [7]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 - 持续开展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 [7] - 晋祠庙会自明清延续,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 年均免费接待青少年超10万人次,设立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7] - 通过系列文化活动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7]
“不止秦俑——21世纪陕西考古新发现”特展亮相美国加州
新华网· 2025-05-24 14:11
宝尔博物馆此次采用诸多最新全媒体互动科技,参观者不但可以在平板电脑上亲手为兵马俑战士绘制彩 色战衣,还可以借助大型环绕屏幕直接"走入"气势磅礴的秦军战阵。宝尔博物馆还将举办一系列相关专 家讲座以及大型学术研讨会。 宝尔博物馆馆长肖恩·奥哈罗说,把中国古代文明呈现给美国观众,可以让美国人更深感悟中国悠久灿 烂的文明和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郭少春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历史悠久,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但两国各有所长,可 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新华社洛杉矶5月23日电(记者高山)"不止秦俑——21世纪陕西考古新发现"特展22日晚在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奥兰治县宝尔博物馆开幕,中美两国各界友好人士近200人共同追溯历史长河、感受中国古代历 史文化遗产独特与恒久的魅力。 在特展现场,威武兵马俑和华丽战车展示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辉煌,独具魅力的石峁遗址文物则揭开 了4000年前"超级大城"的神秘面纱。 据宝尔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介绍,展览除展出真人大小的将军俑、射手俑和百戏俑等实物,还有上 百件套近20年来陕西考古新发现的重要文物,包括出自陕西省神木市石峁村石峁遗迹的大量珍贵文物。 石峁古城是东亚地 ...
烟台探索在博物馆里上好“大思政课”
大众日报· 2025-05-22 10:18
博物馆教育融合发展 - 烟台市启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活动 打造"博物馆+数字+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1] - 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策划推出近70项特色展览 教育研学 文旅七进等活动 [1] - 成立"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 整合8家博物馆 8所高校 8所中小学校资源 [1][3] 馆校合作具体措施 - 阵地资源共享 联盟博物馆开放馆藏文物 数字资源及特展内容 建立"思政教育资源库" [2] - 设立"校园微型博物馆" 馆校联合策划主题展览 打造校园文化阵地 [2] - 馆校互聘专家 博物馆研究员兼任"校外思政导师" 高校教师参与博物馆研究与策展实践 [2] 课程研发与技术应用 -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 结合海防文化 红色文化 民俗文化等开发思政课程和研学内容 [2] - 探索利用VR AR技术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提供沉浸式研学体验 [2] - 将课堂延伸至博物馆 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打造沉浸式 互动型思政教学新样态 [2] 烟台市博物馆发展现状 - 全市培育各级各类博物馆 纪念馆74家 五批30对中小博物馆结对帮扶 [3] - 是全省唯一拥有国有 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城市 [3] - 制定《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组建博物馆帮扶专家团队 [3]
博物馆,边界在延展(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1 06:02
殷墟博物馆新馆,收藏了青铜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 4000件/套,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 物馆。 李现俊摄(影像中国) 5月17日,观众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 任 飞摄(影像中国) 5月17日,参观者通过VR(虚拟现实)设备游览太原北齐 壁画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数据来源:国家文物局 观众在苏州湾博物馆参观"河南博物院藏青铜器精品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夏商周文物140件,是博物馆之间促进文 物资源共享的一次生动实践。 张 锋摄(影像中国) 今天的博物馆,是什么样子?从汉阙到越剧,主题丰富多彩;通过数字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让 文物跃然眼前;增强互动,丰富体验,解锁更多"打开方式"。博物馆正延展自身的边界,以"日日新, 又日新"的姿态亲近着大众。 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年均新增200多家博物馆;截至去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 7046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达91.46%;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接待观众14.9亿人 次。规模增量、内容提质、科技赋能、服务升级,博物馆事业正枝繁叶茂、蓬勃发展。 功能拓展 百花齐放 数字创新 妙趣横生 新博物馆,为观 ...
馆城相融 北京朝阳全力打造“15分钟文博圈”
中国经济网· 2025-05-20 16:11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市朝阳区以"融荣共生 城市中触手可及的博物馆"为主题,正式拉 开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2025年朝阳区博物馆活动季"的序幕。从5月18日至10月8日,博物馆活动 季将带来百余场主题活动和20余个新展,为市民游客打造跨越时空、丰富多元的文博盛宴。 据悉,活动季期间,朝阳区将以"馆城融合"为主线,推出8大类、11小项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全域消费 券、举办博物馆之城建设大会、评选示范项目、推动多元认证等举措,构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生态。 活动季以"消费场景联动+优质资源下沉"为核心,覆盖全域商圈、社区、校园及文旅场景,通过举办蓝 色港湾"北京消夏文创妙会"、合生汇文创打卡集章活动、侨福芳草地文旅融合主题活动等,释放涵盖展 览、文创、酒店、景区等领域的100余项专属权益,全方位激发博物馆活力,吸引市民游客深度参与, 共享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 与此同时,朝阳区还将联合域内各文博场所推出百余场主题活动,如:中国考古博物馆的"精品文物专 场讲解"、中国工艺美术馆的"非遗市集"、中国电影(600977)博物馆的光影知识乐园家庭日活动、民 航博物馆的"航博奇妙游"——解密新能 ...
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 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杭州日报· 2025-05-20 10:52
杭州博物馆事业发展概况 - 杭州博物馆数量已达299家 其中国有博物馆73家 非国有博物馆31家 乡村(社区)博物馆184家 其他类博物馆11家 [2] - 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12家 数量在国内城市中位居第二 仅次于北京 [2] -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 不可移动文物11134处 历史建筑1686处 已初步形成博物馆之城格局 [2] 博物馆建设政策与规划 - 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 掀起"博物馆热" [3] - 2021年发布《杭州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 [3] - 2024年启动编制《杭州市"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2025—2030)》 [3] 数字化与文化惠民成果 - 打造"杭城迹忆"数字化平台 实现足不出户领略历史文化 [3] - 新建10个国有博物馆 孵化培育百个乡村(社区)博物馆 [3] - 全市博物馆每年服务观众千万人次以上 [3] 主题活动与公众参与 - 2019-2024年连续举办"红色记忆""让文物活起来""宋韵迹忆"等主题文博活动 [4] - "让文物活起来"全媒体传播项目获2021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奖 [4] - 2024年将推出讲解员技能竞赛 文物主题篆刻大赛 文博推荐官发展计划等活动 [5] 科技赋能博物馆发展 - 建设智慧博物馆与智慧城市融合 开发数字地图和集中预约系统 [6] - 展览设置可交互声光电墙面 AI数字人"苏东坡"等科技展示手段 [6] - "杭城迹忆"平台可定制文化出行路线 参与线上互动打卡 [7]
安徽省“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召开
央视网· 2025-05-20 10:37
此次研讨会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主办,马鞍山市委宣传部、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含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含 山县委宣传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含山县文旅体局协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省直博物馆、地市博物馆、马鞍山市 县博物馆参会嘉宾及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全体人员参加会议,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结合行业热点与发展趋势,就如何推动 安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长吴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原院长万琳进行主题报告。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探索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发展路径,推动安徽文博 事业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25 年5 月16日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吴健馆长以《中国特色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路径和建设方向》 为题,从考古遗址博物馆核心概念、未来发展趋势、科技赋能实践路径、文旅融 合创新方向、服务与展示升级方案等多个维度,对中国特色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