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国庆假期辽宁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7.54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8.20
人民网· 2025-10-11 09:22
全省紧扣"踏秋赏枫 醉游辽宁"主题,系统部署系列特色文旅活动,聚焦文化体验、视听盛宴、秋 色畅游三大主题板块,通过提供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体旅产品与服务矩阵,全方位满足游客多元 化、品质化、个性化出行需求,在全省范围内成功营造欢乐祥和、热烈浓厚的节日氛围,有效激发文旅 消费市场活力。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形成连续八天的超长假期。据综合统计,十一假期截至10月8日15时, 辽宁省累计接待游客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20%。10 月5日至7日,全省共有23家博物馆积极响应公众文化需求,推行延时开放服务,有效释放文化场馆公共 价值,取得良好社会成效。全省9家一级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同比增长34.62%。 ...
百年光影 对话故宫今昔
新华网· 2025-10-11 09:21
原标题:百年光影 对话故宫今昔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午门及西雁翅楼(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 午门及西雁翅楼(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20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百岁生日。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 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一百年来,从萌芽诞生到曲折成长、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从探寻求索到锐意 创新的发展历程,故宫徐徐铺陈一幅"换了人间"的百年画卷。 百年光影流转,变的是岁月风貌,不变的是文明传承的力量。 新华社发 【1】 【2】 【3】 【4】 ...
百岁故宫博物院 历经沧桑更青春
人民网· 2025-10-11 08:06
核心观点 - 故宫博物院在百年华诞之际,通过扩大开放区域、举办系列展览、推动文物修复与数字化创新以及发展文创产业,展现了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方面的显著成果,并持续提升其文化影响力与公众吸引力 [2][3][6][9] 百年庆典与展览活动 - 故宫博物院于2025年10月10日迎来建院100周年,并自9月30日起推出三个主题展览庆祝百年传承 [2] - “天工匠心——宁寿宫花园的历史与守护”展览在宁寿宫花园遂初堂展出,重点展示漆纱、竹黄贴雕、点螺等工艺在花园修缮中的复原与应用 [3] - “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在午门展厅举行,分为“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篇章,展出《清明上河图》《五牛图》《伯远帖》等珍品,并配套展示书画临摹复制与文物修复技艺 [3] -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在神武门展出100余件档案文献与文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突出故宫人在战火中保护文物的历史 [4] 开放拓展与空间建设 - 故宫开放面积从不足一半持续扩大,使游客能更深入体验文化遗产,而非仅沿中轴线游览 [6] - 故宫北院区建设推进中,规划包含12个现代化展厅,将显著改善展览条件并增加展出文物数量 [6]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2022年6月开馆以来,参观人次已超过340万,成为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7] 文化创新与数字化 - 故宫文创产品已开发3000多种,多款产品供不应求,经常脱销 [9] - 2026年版《故宫日历》书画版引入AR技术,扫描二维码可使画作动态呈现,自2022年首次应用该技术 [9] - “数字故宫”建设加快,通过“数字多宝阁”“故宫名画记”等平台及“每日故宫”“紫禁城365”等APP和小程序,提升文物展示与访问体验 [9] - 文化类节目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国内外演出超800场)以创新形式吸引年轻观众,增强故宫亲和力 [9] 国际交流与合作 - 故宫通过展览如“乐林泉”“代达罗斯”“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等,促进中西文化对话,展现开放包容姿态 [6] - 公司持续深化全球文博领域合作,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文明互鉴平台的关键实践 [7]
千年文脉+多元体验,安阳“群馆热”带动“全城活” 为一群馆来一座城
河南日报· 2025-10-11 07:24
核心观点 - 安阳博物馆群通过“千年文脉+多元体验”的独特模式,在国庆中秋假期成为全国文旅市场的“现象级”目的地,成功将文化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增量 [1][2][3] 游客数据与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8天全市累计接待游客858.44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三,实现旅游收入53.95亿元,位居全省第四 [1] - 安阳文博单位累计接待游客6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5% [1] - 博物馆群的火爆催生“以馆带商、以商兴城”的连锁反应,例如仓巷街书店假期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 [2] 博物馆群运营策略与产品创新 - 构建“馆内体验+周边消费+全城联动”的文旅生态,推出“博物馆+研学”、“博物馆+夜游”、“博物馆+文创”等融合产品 [3] - 具体创新活动包括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生肖灵韵·雕版传瑞”体验、安阳博物馆的“安博考古坊”模拟考古发掘、“VR沉浸展”和“AI旅拍”等 [1][2] - 以甲骨文为灵感设计的书签、印章、盲盒等26个品类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青睐,“甲骨文墨水”饮品上架即售罄 [1] 市场影响与品牌效应 - 安阳文旅模式实现了从“为一个馆来一座城”到“为一群馆来一座城”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群馆游”辨识度 [1][2] - 携程集团分析指出,安阳以“历史+红色”双脉为根基,通过群馆联动构建文旅生态,实现了从“突破”到“稳定”的可持续转变 [3] - 安阳博物馆群的魅力吸引国际关注,海外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参观感受,提升了安阳“群馆名片”的国际影响力 [1] 产业链带动与未来规划 - 博物馆群带动周边商业,例如殷墟博物馆附近的水饺店每日翻台4次,客人中80%为外地游客;红旗渠纪念馆周边的民宿日日满房,特产销量激增 [2] - 未来规划将进一步整合博物馆资源,推动博物馆群与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太行大峡谷等景区联动,并培育更多博物馆主题餐饮、住宿、零售业态 [3]
焦点访谈|建院百年 读懂故宫背后的文脉赓续与时代新篇
央视网· 2025-10-10 21:34
与以往不同,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的故宫,因建院百年的特殊节点更添厚重与热闹。红墙黄瓦间,"寻史""看展"成为游客的热切期盼,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 之约在假期里上演。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了建院一百周年的辉煌时刻。从1925年乾清门前那声开启民享时代的宣告到今天,这座矗立在 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圣殿,在百年间见证了从帝王禁苑到人民共享的伟大跨越。在这百年的时间长河里,有文物修复科技与匠心的代代传承,更有如今"数 字故宫""活力故宫"与世界文明的深度对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百年博物院,读懂它背后的文脉赓续与时代新篇。 与太和殿前的热闹场景相呼应,此刻午门城楼上的"百年守护"特展正迎来八方宾客。作为故宫百年院庆的核心展览,"百年守护"展从195万件(套)院藏文 物中精选200件(套)珍品,其中,《伯远帖》《五牛图》《清明上河图》三件国宝齐聚。它们都曾历经时代动荡与流转,或险些流落海外,或在岁月中受 损,最后都在国家力量的倾力抢救与守护下回归故宫。如今,《清明上河图》已是故宫百年院史的"代言人";作为乾隆皇帝三希堂瑰宝之一的《伯远帖》和 传世最早的纸本绘画《五牛图》都在 ...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座谈会举行
央视网· 2025-10-10 20:25
与会嘉宾表示,故宫是历史中国的独特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故宫博物院在近代中国社会变 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与时偕行,走过了诚敬典守、匠心传承的一百年。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担负起的历史责任。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 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情怀,真正让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座谈会10月10日在京举行。 ...
新华时评丨守护一脉文渊 续写百年辉煌
新华社· 2025-10-10 18:56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守护一脉文渊 续写百年辉煌 新华社记者徐壮、杨湛菲 今天,故宫博物院100岁了。这是我国文博界的一件大事。 她是历史的故宫:宫殿建筑始建于600多年前,藏有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195万件(套)国之瑰宝, 经历过抗日烽烟,见证过开国大典,亲历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迁。 她也是新时代的故宫: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文物医院",每年吸引上千万人次前来参观,近2万种文创 产品琳琅满目,数字故宫全天候展示顶级文物建筑,融汇中外的精品展览引人徜徉。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与时偕行。数千年的中华文化, 让故宫积淀深厚、文脉绵长;一百年的诚敬典守,让故宫弦歌不辍、守正创新。 站在建院100周年的崭新起点,回望红墙黄瓦下一代代故宫守护者的执着勇毅,更应继承他们丰厚的精 神财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从"择中立宫""中轴对称"的智慧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和合之道;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坚守中,学 习"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冷板凳精神;从抗战时期"南迁北归,以身护宝"的故事里,理解百 折不挠、赓续文脉的家国情 ...
从帝王禁苑到人民博物院:故宫百年,何以“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11:07
中新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王诗尧)今天,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核心位置的故宫博物院,迎来了它的100 岁生日。 这里的朱墙金瓦,见证过六百年紫禁城的历史,见证过两个王朝的兴衰,见证过二十四位皇帝的更替。 而最近这一百年,无疑是它漫长生命中最富戏剧性的转折—— 从森严的帝王禁苑蜕变为人民的文化殿堂,从封闭的权力象征转型为开放的文化空间,从中国的故宫成 长为世界的故宫。 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坚守,百岁故宫还在不断实现"新生"。 故宫的百年焕新,远不止于"开门迎客"那么简单。它更核心的成就,在于完成了自身身份的深刻蜕变: 从一个陈列古董的"文物仓库",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活体"。 过去的故宫,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巨大的文物保管所,强调的是"保护"而非"活化";今天的故宫,则是 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有机体、一位高超的"故事讲述者",它不仅在保存历史,更在创造新的文化生命 力。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展现"工匠精神"的当代传承,让沉睡的文物在鲜活的历史叙事中"醒"过 来;故宫文创产品,将古典美学融入现代生活,因此朝珠变成了耳机,御批成了书签尺,紫禁城也从被 仰视的符号,变成了可拥抱的潮流;各类特展、讲座、教育 ...
百岁故宫博物院,生日快乐!
新华社· 2025-10-10 09:44
公司百年庆典与历史定位 - 故宫博物院于2025年10月10日迎来建院100周年纪念 [1] -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1] - 故宫一词专指明清皇宫紫禁城,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看,“宫”是保护对象,“院”是管理机构 [2] 公司运营与访客数据 -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195万件(套)文物 [3] - 2009年接待观众人次首次突破1000万,2024年接待观众超1760万人次 [3] - 午门展厅举办“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汇集《五牛图》《清明上河图》、金瓯永固杯等稀世国宝 [3] 行业产品与服务亮点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中轴线三大殿、东西六宫、乾隆花园等恢宏建筑,以及御花园藻井、太和殿屋脊走兽等精美细节 [5] - 公司提供珍宝馆、钟表馆、慈宁宫雕塑馆等系统性文物陈列,展现清宫旧藏奇珍异宝与中西合璧之美 [5] - 每一件文物和建筑都蕴藏着生动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构成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 [6] 品牌影响力与创新发展 - 公司通过红墙秋叶的美图在社交媒体“刷屏”,并依托科技和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7] - 公司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等文化交流活动 [7] - 昔日的宫苑禁地如今交由人民共享,皇家典藏成为全民共宝 [4]
双节假期太原直属文博场馆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创历史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15:3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太原市文物局直属21处文博场馆游客接待量达91.14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484.50万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1][4] - 游客接待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2.29%,门票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13.96% [4] - 晋祠博物馆接待游客23.3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08万元 [4] - 晋祠公园接待游客39.52万人次,同比增长17.01% [4] - 外地游客成为主力客源,占比高达77.21%,主要来自河北、陕西、河南等周边省份 [4] 主要场馆运营亮点 - 晋商博物院作为全省首家夜间开放博物馆,推出“古院新韵·潮玩国庆夜”系列活动,融合国潮戏曲、主题灯光与古建园林,吸引大量游客 [4] - 晋祠园林中心举办第22届菊花文化展及“千秋黄河韵·一轮中秋情”黄河流域九省区联动中秋赏月活动 [4] - 崛围山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等推出沉浸式趣味游戏、手工体验、非遗手作等主题系列活动 [4] -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及考古博物馆、北齐壁画博物馆、崛围山博物馆窦大夫祠和净因寺馆区等场馆游客接待量均实现大幅增长 [4] 运营管理与服务举措 - 各场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利用大数据预判客流并制定科学方案,在天龙山、龙山、晋祠公园湖边等危险区域加强警示防护 [2] - 在晋祠圣母殿前、双塔牡丹园等易拥堵点位增派安保力量疏导客流 [2] - 北齐壁画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实行免费预约控流,其他场馆实时监控预警 [2] - 面对激增客流,各场馆普遍延长开放时间,北齐壁画博物馆、太原市博物馆取消例行闭馆 [2] - 晋祠博物馆等场馆增设通道、开辟绿色通道方便特殊群体,并加强保洁频次,全体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实行网格化管理,志愿者服务随处可见 [2] 文化活动与展览 - 双节期间,太原各文博场馆共推出75场主题社教活动和167个线上线下展览 [2] - 系列活动旨在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盛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