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科技为笔,绘就“三农”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10-05 13:20
农业科技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1] -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攻克一批底盘技术并育成一批重大品种 [1] - 湖北襄阳超8000台农机具安装北斗智能驾驶系统 [1]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 [1] - 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 [1] - 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1] - 田间地头架起电商直播间,乡村治理引入智慧系统 [1] 农民收入与人才队伍 -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至2024年的2.34:1 [2] - 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多万人次 [2] -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乡村发展活力涌动 [2] 政策方向与未来重点 - 城乡融合发展被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 -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3]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向高效、智能、绿色转型 [3] - 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富裕 [3]
“数”说“湘”村新貌(“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8:16
数字乡村建设在湖南省的实践 - 数字技术广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成果遍及智慧产业、平安乡村、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8] - 湖南省因地制宜建设数字乡村 通过电商直播、智慧渔政、村务积分等方式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8] 电商直播激活花木产业 - 浏阳市柏加镇花农李贝贝通过直播销售盆景 直播间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占家庭花木销售总额的20%[10][11] - 每棵外销苗木配备二维码"身份证" 客户可查看溯源信息和养护知识视频 提升客户体验与复购率[11] - 李贝贝工作室通过"线上引流+优质供货"帮销周边脱贫户苗木 帮销金额超过12万元[11] - 柏加镇花木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 存量资产超300亿元 共有花木合作社、园林绿化企业400余家[11] - 镇政府组织电商培训并开通花木电商快递专线 推动乡镇向数字借力[11] 智慧渔政系统建设 - 沅江市建设"智慧渔政"系统 覆盖100万亩禁捕水域 现有60名渔政执法人员人均管辖水域面积超15000亩[12] - 系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AI算法 通过143个监控站点自动精准报警非法捕捞行为[12][13] - 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36起 实现由人防到技防的转变[13] - 监控设备按水域特点差异化配置 重点水域安装雷达和夜视激光云台 次重点水域安装全彩摄像机和热成像摄像头[13] 村务积分制与股份制融合 - 新化县油溪桥村推行积分制管理 村民可通过公益建设、产业增收等方式获得积分[14] - 积分按比例折算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产权和收益权 实现积分制与股份制"两制融合"[14] - 村集体经济从2007年亏损4.5万元转变为2024年收入278万元[15] - 通过腾讯开发的小程序"善治美"实现积分在线申报和多级审核 保证制度公开透明[15] - 计划打造积分交易中心 未来实现积分流通、转让、变现[15]
在田埂上读懂中国:当代农民的出路在何方
36氪· 2025-07-09 15:22
乡村振兴研究背景与框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题组于2022-2024年开展覆盖9省84村的田野调查,采集840份问卷及19个治理样本,形成《大国村治:当代农民的思与盼》[1][3][6] - 研究聚焦村庄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农村教育等七大主题,采用问题导向与机制分析双重视角[7][9] - 分上下两编:上编剖析治理与产业等结构性议题,下编记录农民生活秩序与社会关系变迁[7][8] 基层治理现状与挑战 - 乡镇换届后政治生态总体稳定,但存在权力向一把手集中、班子成员结构失衡及干部"躺平"现象[10] - 资源下沉政策导致基层治理能耗过高,形式主义与"悬浮型内卷"问题突出[10] - 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制度在部分地区引发"一言堂"治理风险[10] 乡村产业发展关键发现 - 农业转型需平衡市场资本与乡土社会利益,否则难以契合乡村发展需求[10] - 资本下乡需建立与本土利益的结合机制,避免单方面逐利行为[10] 农村教育政策实施效果 - "双减"政策在农村出现执行偏差:线下作业减少但线上打卡任务增加,教育压力转嫁至家长[11] - 农村家校关系建设需结合家庭实际条件,避免政策机械化执行[11] 社会文化变迁调研 - 村庄社会结构因人口外流加速解体,农民价值观从感性转向理性,社会关联趋于淡漠[5] - 研究同步追踪婚嫁彩礼、节庆习俗等文化现象,揭示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嬗变[12] 研究方法论支撑 - 研究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A101),采用实证主义范式分析东中西部差异[6][13][14] - 通过756份农户问卷及深度访谈,构建覆盖2000县66万行政村的宏观分析框架[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