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生产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瓜果丰收季,带您了解农产品增值税适用税率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18 21:22
农产品增值税政策 - 农产品定义为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适用9%的增值税税率 [2] - 部分经过简单加工的产品如切面、饺子皮、经晾晒、冷藏、冷冻、包装、脱水等工序加工的蔬菜、初制茶、中药饮片等仍属于农产品范畴,适用9%税率 [2] - 精制茶、边销茶、茶饮料、各种蔬菜罐头、水果罐头、肉类罐头以及中成药不属于农产品,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 [4] - 多项涉农业务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包括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农业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以及从事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蔬菜和部分鲜活肉蛋产品等 [5] 育儿补贴政策 - 国家为基础育儿补贴设立标准,为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 [8] - 对于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且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补贴将按应补贴月数折算发放,例如2022年1月出生的婴幼儿可获得300元补贴,2022年12月出生的可获得3600元补贴 [8][10] - 2023年和2024年出生的婴幼儿可在2025年至2027年间获得累计补贴,例如2023年1月出生者可获得总计7500元,2024年12月出生者可获得总计10800元 [10][11] - 补贴申领可通过线上系统或线下进行,发放渠道为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并鼓励通过“一卡通”或社保卡发放 [12] - 按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并且在认定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对象时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13]
供需联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0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启动 - 活动发布城乡联动促消费倡议,6家电商平台推出25项惠农措施,8家金融机构发布34项助农举措,36个大中城市联合开展"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活动 [1]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扩大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2] -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 [2]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专用标志经营主体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9600亿元 [2]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体系优化 - 2024年上半年工信部遴选发布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 [3] - 我国每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 [3] - 截至2024年底商务部支持建设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3] 营养健康导向的农产品消费升级 - 2025年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首次将"营养导向"作为主线 [4] - 未来10-15年优质蛋白需求持续上升,需稳定肉蛋、增加水产品、奶类和大豆供给 [4] - 需加强全谷物新型营养健康食物研发,解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问题 [6] 乡村消费场景拓展与品牌建设 - 全国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 [7]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7] -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已形成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名单 [8] - 30个省份建立省级农业品牌目录,1420个区域公用品牌、2039个企业品牌、2302个产品品牌纳入目录 [8]
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8-01 07:23
文章核心观点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9方面23项举措 通过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三大路径提振农产品消费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 优化供给端 - 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数量达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年提供实物总量超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 [2] - 实施扩总量策略:绿色食品推行标准化生产 有机农产品开发多元化需求 名特优新产品挖掘营养特色 地理标志产品加强产地追溯 [2] - 推进促优质措施: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建立水果牛肉等产品分级标准 推动分级上市 [3] - 工信部推动食品工业升级:通过生物技术赋能 挖掘食用农产品资源 推进精深加工 首批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已发布 [3] 创新流通端 - 全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支持建设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倍 [4][5] -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产地完善冷链集配中心 销地改造菜市场与生鲜超市 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5] - 持续补强冷链物流:中央财政支持家庭农场等建设冷藏设施 聚焦"最先一公里"产地网络建设 [4][5] 激活市场端 - 创新消费场景:通过丰收市集 农业嘉年华等形式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商圈街区景区 结合体育赛事开展土特产展销 [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进农业与文旅体教融合 发展农事研学 非遗体验新业态 带动农产品地产地销 [7] - 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构建营销服务体系 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渠道 [7][8] - 推动营养健康消费:针对优质蛋白摄入不足问题 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 开展特定人群健康宣传引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