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

搜索文档
新希望六和公司“绿色+科创+乡村振兴”中期票据发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5 19:38
核心事件 -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5亿元"绿色、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主题中期票据 [1] - 发行利率1.95%创全国农牧企业同期限中期票据历史最低利率 [1] - 债券发行方向聚焦绿色畜牧业和数智化育种技术创新 [1] 金融服务方案 - 四川中行提供债券认定、注册、寻找投资人及发行全流程金融服务 [1] - 联动中银证券、基石投资、中银理财等机构协同推进 [1] - 发行当日动态跟踪市场投资情况并引导发行价格下行 [1] 合作背景 - 新希望六和为农牧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及头部生猪养殖企业 [2] - 四川中行自2014年起与其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合作 [2] - 过往合作涵盖绿色、科技和三农领域多元化金融产品 [2] 战略规划 - 四川中行将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乡村振兴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核心引擎 [1] - 计划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关键期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 [1]
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8-01 07:23
文章核心观点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9方面23项举措 通过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三大路径提振农产品消费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 优化供给端 - 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数量达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年提供实物总量超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 [2] - 实施扩总量策略:绿色食品推行标准化生产 有机农产品开发多元化需求 名特优新产品挖掘营养特色 地理标志产品加强产地追溯 [2] - 推进促优质措施: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建立水果牛肉等产品分级标准 推动分级上市 [3] - 工信部推动食品工业升级:通过生物技术赋能 挖掘食用农产品资源 推进精深加工 首批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已发布 [3] 创新流通端 - 全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支持建设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倍 [4][5] -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产地完善冷链集配中心 销地改造菜市场与生鲜超市 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5] - 持续补强冷链物流:中央财政支持家庭农场等建设冷藏设施 聚焦"最先一公里"产地网络建设 [4][5] 激活市场端 - 创新消费场景:通过丰收市集 农业嘉年华等形式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商圈街区景区 结合体育赛事开展土特产展销 [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进农业与文旅体教融合 发展农事研学 非遗体验新业态 带动农产品地产地销 [7] - 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构建营销服务体系 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渠道 [7][8] - 推动营养健康消费:针对优质蛋白摄入不足问题 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 开展特定人群健康宣传引导 [8]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扩大 政策“组合拳”力促农产品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47
政策举措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23条具体举措 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三向发力释放消费潜力 [1] - 方案重点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2] - 方案明确财政支持措施 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开展仓储保鲜、加工营销、品牌推广等产后环节建设 [9] -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 加大对农产品营销促销的支持力度 [9] 供给端优化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 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2]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 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创新地方特色食品 [2]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者群体对便捷性要求 [2] 消费市场 - 我国居民营养不均衡情况普遍 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远低于110至183公斤膳食推荐量 [3]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59% 奶类和豆制品消费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3] - 推动豆制品、优质豆奶进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 鼓励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 [3] - 2024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 [3] 流通体系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7] - "十四五"期间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超过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8] - 建设33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 发布663个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 [8] - 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 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活动 [7] 产销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东西部协作省份采购和帮助销售西部协作地区农产品4200多亿元 [9] - 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1600多亿元 [9]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较高水平 [1]
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权威部门解读促进农产品消费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7-30 08:45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的政策思路 旨在培育增长点 拓展新空间 [1] - 政策顺应农产品消费新趋势 注重品质化 个性化需求 强调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4] 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加70% 涵盖米面油 肉蛋奶 果菜茶等品类 [4]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2亿吨 [4] - 未来将加大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培育力度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4] 食品工业升级方向 - 食品工业将围绕生物技术应用 特色产业集群打造 扩大消费三方面发力 提升供需适配性 [5] -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 将研发营养健康食谱 推进"减油增豆加奶"等膳食科普 [5][6] 消费场景创新 - 休闲农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催生网红村等新业态 [7] - 未来将推进农业与文旅体教融合 发展科普研学 非遗体验等新业态 推动"村字号"文体活动 [8] - 计划开展农产品进商圈 街区 景区活动 组织产地直播 美食品鉴 构建多层次展会平台矩阵 [7] 冷链物流与设施建设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商务部支持建设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9] - "十四五"期间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持续推进冷链重要节点建设 [9] - 正在制定"十五五"产地市场体系规划 重点部署预冷设施 集配中心等建设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9]
新华解码|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权威部门解读促进农产品消费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7-30 08:08
政策部署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按照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的政策思路提出新举措 着力培育增长点和拓展新空间 [1] 供给优化 - 农业农村部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针对品质化 个性化消费趋势 [2]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 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2] - 加大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培育力度 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标准和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2] 工业升级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生物技术应用 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和食品消费三方面发力 提升食品工业供需适配性 [3] - 推动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向营养健康转变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并开展"减油增豆加奶"等科普宣传 [3] 消费场景 - 实施方案提出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 关注社交属性和精神文化需求 [4] - 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 进街区 进景区等主题活动 组织产地溯源直播和美食品鉴 [4]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场景创新最活跃领域之一 [4] - 推进农业与文旅客教深度融合 发展科普研学 非遗与农副产品加工体验等新业态 [5] 流通设施 - 我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流通水平直接影响消费品质 [6] - 截至2024年底支持建设各类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6]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6] - "十四五"期间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超过9800万立方米 [6] - 研究制定"十五五"产地市场体系规划 重点部署冷藏保鲜设施 预冷设施和冷链集配中心建设 [6]
【新华解读】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权威部门解读促进农产品消费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7-30 00:33
政策举措概述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政策思路 着力培育增长点和拓展新空间[1] 供给端优化 - 绿色有机及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数量达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覆盖米面油 肉蛋奶 果菜茶 水产品等品类[2] - 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达6097.8亿元 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2亿吨[2] - 农业农村部将通过扩总量 促优质 拓渠道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 加大认证培育力度并推广绿色生产技术[2] 食品工业升级 - 工信部聚焦生物技术应用 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打造和食品消费扩大三方面 提升食品工业供需适配性[3] - 推动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型 开展"减油增豆加奶"和增加蔬果全谷物摄入宣传[3] 消费场景创新 - 休闲农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创新活跃领域[4] - 通过商圈街区景区主题活动 产地直播及农交会等多层次平台矩阵拓宽消费渠道[4] - 推进农业与文旅体教融合 发展科普研学 非遗体验新业态 推动乡村游购一体发展[4][5] 流通设施建设 - 全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商务部支持建设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6] - 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新增产地冷藏设施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6] - 正在制定"十五五"产地市场体系规划 重点部署冷藏保鲜设施 预冷设施 冷链集配中心及产后处理能力建设[6]
让农产品“破圈”!十部门23招重塑产销新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0:52
政策框架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9个方面23项具体举措 涵盖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的政策思路 [1] - 具体举措包括提升"三品一标"水平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 丰富消费场景 提升城乡消费设施水平 深化游购一体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等 [1] - 农业农村部将协同相关部门加强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 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举措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1] 供给优化 - 重点提升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水平 推进品质评价与质量分级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创新地方特色食品 [2]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加70% 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2亿吨 [2]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涵盖米面油 肉蛋奶 果菜茶 水产品等品类 [2] - 开发美味休闲食品 营养健康饮品 推进食药物质保健食品备案试点 研究气调保鲜等关键技术 开发即配即烹即热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3] 品牌建设 -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研究制定管理规范 完善省级农业品牌目录 支持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建设 [3] - 强化品牌目录消费引领 提升品牌营销服务能力 通过品牌建设增强消费信心 [3] 消费场景拓展 - 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 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 组织"百展千县万品"购销和"地道风物 乐享生活"主题促消费活动 [4] - 结合"购在中国"活动 "跟着赛事去旅行" "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品牌活动丰富消费场景 [4] - 深化农文旅融合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办好乡村特色文体活动 创新"村字号"非遗体验活动 [5] 基础设施与金融支持 - 支持完善产地农产品市场 冷链集配中心等现代流通网络 提升预冷烘干 贮藏保鲜 分等分级等产后处理能力 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5] - 研究制定"十五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重点部署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预冷设施 冷链集配中心建设 [6] - 联合中国农业银行重点支持企业 合作社 集体经济组织 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点支持农户和新农人 推动金融政策向休闲农业优势区域和主体倾斜 [5] - 围绕优化产地冷链规划布局 推动财政金融政策创新 完善冷链技术服务体系 强化全链条协同融合 [6]
农业农村部:扩总量 促优质 优化绿色农产品供给
搜狐财经· 2025-07-29 20:04
政策导向与战略重点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强调农产品消费向品质化 个性化方向发展 未来将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 [1] - 政策聚焦扩大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 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并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3] - 重点挖掘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特色 以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 [3] 认证规模与供给能力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6万个 较"十三五"末认证数量增长70% [5] - 认证产品覆盖米面油 肉蛋奶 果菜茶 水产品等多元品类 [5]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5] 质量提升与技术标准 - 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 率先从水果 牛肉等产品探索建立品质评价和分级标准 实现分级上市 [7] - 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 并加大抽检力度以保障消费安全 [7] - 未来将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5]
扩总量、促优质 丰富大众“菜篮子”“果盘子” 以多元供给守护“舌尖”上的品质
央视网· 2025-07-29 17:22
江文胜表示,"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涵盖米 面油、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品类,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未来将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 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央视网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7月29日表示,目前 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未来将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表示,扩总量。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绿色食品坚持精品定位,推动 有条件的地区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有机农产品立足各地生态资源优势,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名特优新农产品重点 挖掘产品营养品质特色,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 江文胜还表示,促优质。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率先从水果、牛肉等产品入手,探索建立品 质评价和分级标准,推动产品分级上市,加大抽检力度,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
十部门出台方案促进农产品消费 实施“三品一标”行动,培育一批农民主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6:3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要求 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 释放多样化 品质化 差异化消费潜力 [2]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提升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 大力推进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 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从严加强证后监管 [3] - 搭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宣展推介平台 做好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推广 增强品质消费引导力 [3] - 三品一标相当于优质农产品的牌照或身份证 能够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并引导生产端摆脱低价竞争 推动质量分档和价格分层 通过优质优价释放市场潜力 形成农产品消费良性内循环 [3] 新型加工产品开发 - 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 推动人工淀粉 菌体蛋白 功能糖 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4] -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美味多样休闲食品 营养健康饮品 推进食药物质等保健食品原料复方配伍备案试点 [4] - 开展气调保鲜 精准保鲜 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 即烹 即热产品 [5] - 新食品配料面向小众细分市场 通过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满足特定消费群体差异化需求并带动整体农产品消费 [5][6] - 即配 即烹 即热产品强调营养健康快捷 需严把质量关和安全线 用科技确保营养卫生口感 [6] 电商平台与网络销售 - 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深化拓展数商兴农 组织网络扩消费活动 引导电商平台升级服务 发展即时零售 社区电商等业态 拓展本地零售供给 [7] - 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 将土特产变成网红货 直播电商和短视频助农提高曝光度和溢价率 典型案例如陕西柞水木耳 江西赣南脐橙 河南新安樱桃 [7] - 电商平台在农产品标准化 品牌化 组织化方面起牵引作用 倒逼生产端调整种植结构 提升品质 带动农业企业合作社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 [8] - 当前平台销售面临量大品杂 质价不一 同质化严重问题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足 需推动农产品从被动上网向主动适网转变 [8] 直播电商与生态建设 - 电商平台存在服务不够精准 生态不够健全 规则不够公平问题 具体包括流量调度未按农时农需匹配 农民主播队伍未培育 算法偏向高销量品类 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等 [10] - 需推动平台从流量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和扶农机制 扶持可复制可持续能自主的乡村主播和农村电商 [11] - 引导政府和平台共建数字乡村公域 打造规则公开 流量公平 资源共享的农产品电商生态 实现平台带农向平台助农转型 [11] - 提升直播电商水平 以公益方式扶持有特色潜力乡村 培育扎根乡土农民主播 开展主题直播活动 打造农产品直播专区 [11] - 引导电商平台提供常态化成体系扶农措施 匹配运营辅导和流量扶持资源包 对集中上市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 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促进优质优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