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
icon
搜索文档
【惠誉常青】誉常青就上投集团的可持续融资框架出具第二方意见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19
框架概况与认证 - 惠誉常青为上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可持续融资框架出具了第二方意见,评定该框架为"良好" [2] - 该框架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债券原则》、《社会责任债券原则》、《可持续发展债券指引》以及贷款市场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绿色贷款原则》和《社会责任贷款原则》 [2] - 上投集团可在此框架下发行绿色、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与贷款 [2] 公司背景与合格项目类别 - 上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上饶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持有 [2] - 公司业务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服务、数字金融、铝业和旅游服务 [2] - 符合条件的绿色类别项目包括绿色建筑、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清洁交通、污染防治以及气候变化适应 [2] - 社会类别项目包括可负担的住宅和基本服务需求 [2] 框架管理与信息披露 - 惠誉常青对公司的多层次项目评估和遴选流程持正面评价,该流程由跨部门项目工作组和董事会共同参与 [3] - 公司承诺在资金全额分配前每年报告资金分配和影响情况,分配信息和影响指标均按项目类别在组合层面汇总披露 [3] - 公司的未分配资金管理符合市场标准,并承诺将剔除不再符合资格标准的项目 [3] 项目预期影响 - 合资格项目预计将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目标4(优质教育)、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目标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目标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目标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及目标13(气候行动)作出贡献 [3] 惠誉常青服务定位 - 惠誉常青的ESG评级为ESG投资者群体提供全球性解决方案,从主体、框架和工具维度评估所有资产类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 [4] - 其模块化分析框架能够出具第二方意见及提供全系列ESG跟踪评级,包括主体评级、框架评级和工具评级 [4] - 惠誉常青为固定收益市场提供以分析师为主导的可持续性研究、分析与数据,包括ESG评级、第二方意见、专家意见等 [5]
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香港可从三方面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搜狐财经· 2025-10-14 22:18
汇丰银行对“一带一路”的贡献与支持 - 汇丰银行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将一如既往通过支持企业的业务扩充、贸易和投资,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出贡献 [1][3] - 汇丰业务覆盖全球87%的贸易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开始,公司就充分利用跨境服务优势,为相关建设项目提供融资 [3] - 汇丰集团在全球26个市场设有“中资企业海外服务部”,覆盖东盟、中东及欧洲等地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公司和香港是极好的机遇 [3] 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与方向 - 香港可从加强区域联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实践三大方向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3]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目前全球76.21%的人民币计价交易在香港进行 [4] - 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市场反响正面,若日后扩大规模可进一步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4]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和投资额增长,带动人民币贸易结算增加,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 - 汇丰银行乐见“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资产类别持续扩大和机制优化,这丰富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 [4] 香港的绿色金融平台作用 - 去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社会及可持续债券(包括可持续挂钩债券)超过431亿美元,按年上升43%,占亚洲地区国际债券市场的45% [6] - 2024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发行定价约270亿港元的绿色债券和基础建设债券,获国际投资者踊跃支持 [6] - 香港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可积极发挥绿色融资平台作用,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实践 [6]
绿色、智能消费品正成为县域市场新宠
经济日报· 2025-10-12 10:02
行业核心观点 - 县域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正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绿色、智能消费产品成为县域市场新宠 [1] - 国家及地方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方式引导绿色消费,在家电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成效显著 [1] - 县域绿色消费规模扩大有助于拓展全国绿色消费市场空间、传播绿色消费理念并带动生产端绿色转型 [2] 政策与市场驱动 -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绿色消费,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推动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升级 [1] - 各地出台鼓励政策引导绿色消费,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县域消费市场 [1] - 家电消费领域一级能效产品成为县域消费新趋势 [1] - 新能源汽车领域“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加速新能源汽车进县下乡入村步伐 [1] 县域绿色消费的积极影响 - 县域市场广阔、人口众多,其绿色产品需求增长能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 县域直抵乡村消费终端,扩大绿色消费理念可形成全社会崇尚绿色消费的浓厚氛围 [2] - 县域绿色消费规模扩大会带动供应企业重视绿色生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绿色化生产 [2]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措施 - 县域扩大绿色消费规模面临绿色消费理念需提升、相关产品供给与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2] - 可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如举办绿色产品展销会、借助新媒体平台普及绿色消费知识 [3] - 优化供给配套可通过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开发适合县域的绿色产品,并加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 [3] - 完善市场监管需统一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二手交易市场监管机制 [3]
沛然环保(08320)成立附属公司上海沛然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的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22:11
公司战略与业务拓展 - 公司成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沛然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业务 [1] - 新公司立足上海,目标将业务拓展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及全国 [1] - 新公司致力于提供绿色、健康、智慧建筑、ESG策略、碳中和、可持续工业园区、绿色金融及创新技术的咨询服务 [1] 具体服务内容 - 提供绿色、健康、智慧建筑一站式服务,包括设计、认证、运营和更新 [1] - 强化ESG及双碳目标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实体和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转型 [1] - 推进绿色金融及披露体系建设,助力房地产开发及其他行业客户增值 [1] - 建立跨地区及专业的合作网络,支持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 [1] 专业团队与资质 - 上海沛然拥有一组新加入集团的专业顾问团队,在中国内地的绿色、健康、智慧建筑、ESG、气候转型、碳中和、绿色科技、绿色金融以及建筑性能模拟等多个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认证经验 [2] - 团队经验涵盖GRESB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性基准、LEED Volume批量认证、LEED Communities社区认证、LEED Zero零碳认证、WELL健康建筑认证、SITES景观认证、TRUE废弃物认证、PARKSMART车库认证、ISO14064、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BTi)、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标准和绿色金融分类法以及碳盘查和碳审计等认证 [2]
沛然环保成立附属公司上海沛然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的业务
智通财经· 2025-09-30 22:10
公司战略拓展 - 沛然环保成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沛然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业务 [1] - 新公司立足上海,目标将业务拓展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及全国 [1] 核心业务与服务 - 上海沛然致力于提供绿色、健康、智慧建筑、ESG策略、碳中和、可持续工业园区、绿色金融及创新技术的咨询服务 [1] - 提供绿色、健康、智慧建筑一站式服务,包括设计、认证、运营和更新 [1] - 强化ESG及双碳目标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实体和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转型 [1] - 推进绿色金融及披露体系建设,助力房地产开发及其他行业客户增值 [1] - 建立跨地区及专业的合作网络,支持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 [1] 专业团队与资质 - 上海沛然拥有一组新加入集团的专业顾问团队,在中国内地的多个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认证经验 [2] - 团队经验涵盖GRESB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性基准、LEED Volume批量认证、LEED Communities社区认证、LEED Zero零碳认证、WELL健康建筑认证、SITES景观认证、TRUE废弃物认证、PARKSMART车库认证等 [2] - 团队亦具备ISO14064、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BTi)、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ISSB标准和绿色金融分类法以及碳盘查和碳审计等认证经验 [2]
沛然环保(08320) - 自愿公告拓展中国内地业务
2025-09-30 21:58
市场扩张 - 公司2025年9月30日成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沛然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3][8] - 上海沛然立足上海,目标拓展业务至长三角及全国[4] 新策略 - 上海沛然提供绿色、健康、智慧建筑、ESG策略等咨询服务[4] 人员构成 - 执行董事为郭美珩女士及胡伯杰先生[8]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王绮莲女士、李永森先生及司徒智恒先生[8]
供需联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0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启动 - 活动发布城乡联动促消费倡议,6家电商平台推出25项惠农措施,8家金融机构发布34项助农举措,36个大中城市联合开展"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活动 [1]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扩大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2] -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 [2]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专用标志经营主体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9600亿元 [2]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体系优化 - 2024年上半年工信部遴选发布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 [3] - 我国每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 [3] - 截至2024年底商务部支持建设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3] 营养健康导向的农产品消费升级 - 2025年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首次将"营养导向"作为主线 [4] - 未来10-15年优质蛋白需求持续上升,需稳定肉蛋、增加水产品、奶类和大豆供给 [4] - 需加强全谷物新型营养健康食物研发,解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问题 [6] 乡村消费场景拓展与品牌建设 - 全国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 [7]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7] -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已形成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名单 [8] - 30个省份建立省级农业品牌目录,1420个区域公用品牌、2039个企业品牌、2302个产品品牌纳入目录 [8]
新希望六和公司“绿色+科创+乡村振兴”中期票据发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5 19:38
核心事件 -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为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5亿元"绿色、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主题中期票据 [1] - 发行利率1.95%创全国农牧企业同期限中期票据历史最低利率 [1] - 债券发行方向聚焦绿色畜牧业和数智化育种技术创新 [1] 金融服务方案 - 四川中行提供债券认定、注册、寻找投资人及发行全流程金融服务 [1] - 联动中银证券、基石投资、中银理财等机构协同推进 [1] - 发行当日动态跟踪市场投资情况并引导发行价格下行 [1] 合作背景 - 新希望六和为农牧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及头部生猪养殖企业 [2] - 四川中行自2014年起与其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合作 [2] - 过往合作涵盖绿色、科技和三农领域多元化金融产品 [2] 战略规划 - 四川中行将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乡村振兴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核心引擎 [1] - 计划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关键期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 [1]
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8-01 07:23
文章核心观点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9方面23项举措 通过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三大路径提振农产品消费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 优化供给端 - 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数量达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年提供实物总量超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 [2] - 实施扩总量策略:绿色食品推行标准化生产 有机农产品开发多元化需求 名特优新产品挖掘营养特色 地理标志产品加强产地追溯 [2] - 推进促优质措施: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建立水果牛肉等产品分级标准 推动分级上市 [3] - 工信部推动食品工业升级:通过生物技术赋能 挖掘食用农产品资源 推进精深加工 首批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已发布 [3] 创新流通端 - 全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支持建设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倍 [4][5] -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产地完善冷链集配中心 销地改造菜市场与生鲜超市 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5] - 持续补强冷链物流:中央财政支持家庭农场等建设冷藏设施 聚焦"最先一公里"产地网络建设 [4][5] 激活市场端 - 创新消费场景:通过丰收市集 农业嘉年华等形式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商圈街区景区 结合体育赛事开展土特产展销 [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进农业与文旅体教融合 发展农事研学 非遗体验新业态 带动农产品地产地销 [7] - 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构建营销服务体系 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渠道 [7][8] - 推动营养健康消费:针对优质蛋白摄入不足问题 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 开展特定人群健康宣传引导 [8]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扩大 政策“组合拳”力促农产品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47
政策举措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23条具体举措 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三向发力释放消费潜力 [1] - 方案重点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2] - 方案明确财政支持措施 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开展仓储保鲜、加工营销、品牌推广等产后环节建设 [9] -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 加大对农产品营销促销的支持力度 [9] 供给端优化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 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2]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 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创新地方特色食品 [2]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者群体对便捷性要求 [2] 消费市场 - 我国居民营养不均衡情况普遍 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远低于110至183公斤膳食推荐量 [3]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59% 奶类和豆制品消费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3] - 推动豆制品、优质豆奶进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 鼓励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 [3] - 2024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 [3] 流通体系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7] - "十四五"期间新增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库容超过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8] - 建设33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 发布663个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 [8] - 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 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活动 [7] 产销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东西部协作省份采购和帮助销售西部协作地区农产品4200多亿元 [9] - 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1600多亿元 [9]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的较高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