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消费
搜索文档
财经聚焦|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有何新看点?
新华社· 2025-09-23 09:59
金秋消费季活动概况 - 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金秋消费季于9月初至11月底举行 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3] - 活动覆盖多省市 包括黑龙江佳木斯稻种嘉年华 浙江杭州56家农业主体展销 河南郑州非遗产品展示等场景 [5] - 城乡消费市场呈现新活力 涵盖农产品销售 农旅体验 文化展示等多元消费形态 [1][5] 农产品销售表现 - 抖音平台9月10日至19日农特产品销量超1.2亿单 订单量同比增长56% 成交额同比增长47% [5] - 超三成交易额通过店播模式达成 显示电商直播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5] - 山东日照海鲜市场受益于开海与消费季叠加 日均销量达10万斤 [2] 电商与金融支持措施 - 京东 拼多多 美团等6家电商平台推出25项惠农措施 包括消费补贴 流量扶持和入驻支持 [5]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发布34项助农举措 涵盖专项贷款 消费满减和积分兑换 [5] - 拼多多平台设立"多多丰收馆"专区 提供一键拼购各地农货功能 [7] 年轻消费群体趋势 - 大学生等年轻群体成为消费新生力量 青睐"土而美"特色农产品(如新疆老汉瓜) [7][8] - 浙江丽水"稻田乐园"9月游客量同比增长20% 大学生为主要客群 [8] - 电商物流发展降低消费成本 迎合年轻人"尝鲜"倾向 [7][8] 基础设施与产业挑战 - 部分地区存在冷链"最初一公里"设施不足 产地预冷设施偏少 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9] - 农产品电商领域出现"内卷"现象 需通过差异化产品提升性价比 [9] - 广州企业通过物理速冻技术实现荔枝错季海外销售 延长销售半径 [9] 政府与区域实践 - 安徽铜陵设置白姜直销点 减少中间环节干扰 [9] - 浙江杭州深化"村播成长计划" 设立13个高校实践教学点培育电商人才 [9] - 山东建设改造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网点2200余个 完善城乡消费链路 [9]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有何新看点?
新华社· 2025-09-23 06:17
金秋消费季活动概况 - 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秋消费季活动从9月初持续到11月底 [2] - 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模式提供丰富消费选择 为市场带来新活力 [4] - 各地呈现庆丰收促消费新场景 包括新鲜果蔬 农村文创产品 农旅体验项目等 [1] 农产品销售表现 - 抖音平台在9月10日至19日累计销售农特产品超1.2亿单 订单量同比增长56% 成交额同比增长47% [4] - 超三成交易额由店播模式达成 [4] - 山东日照汾水农贸市场日均海鲜销量达10万斤 [2] 平台与金融机构支持措施 - 京东 拼多多 美团等6家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 流量扶持 入驻支持等25项惠农措施 [4] -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 消费满减 积分兑换等34项助农举措 [4] - 拼多多平台设置“多多丰收馆”便于消费者一键拼购各地品质农货 [5] 年轻消费群体趋势 -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加入金秋消费大军 青睐“土而美”农产品 [5] - 浙江丽水云和县“稻田乐园”9月以来游客量同比上涨约20% 大学生是主要群体 [6] - 优质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降低年轻人消费成本 迎合其“尝鲜”倾向 [6] 农旅融合与新体验经济 - 黑龙江佳木斯举办“稻种嘉年华” 浙江杭州汇集56家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展销 [4] - 农旅体验项目如摸鱼抓虾 割稻等成为产业新宠 吸引年轻人打卡 [1][6] - 河南郑州展示漯河非遗面塑 濮阳农民麦秆画等特色文化产品 [4]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部分地区存在冷链“最初一公里”配套设施不足 产地预冷设施和冷库偏少等问题 [7] - 安徽铜陵设置白姜直销点 浙江杭州深化“村播成长计划”设立13个村播实践教学点 [7] - 山东建设改造县 乡 村综合服务网点2200余个 [7]
财经聚焦|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有何新看点?
新华社· 2025-09-22 23:05
金秋消费季活动概况 - 金秋消费季活动于9月初持续至11月底,主题为“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点活动 [2] - 活动呈现城乡消费新场景,包括新鲜果蔬、农村文创产品、农旅体验项目等,显示出城乡消费市场的巨大潜能 [1] - 活动覆盖多地,如黑龙江佳木斯举办“稻种嘉年华”,浙江杭州汇集56家农业经营主体展销粮油、畜禽、中药材等产品,河南郑州展示非遗面塑、麦秆画等特色产品 [5] 农产品销售数据与平台支持 - 抖音平台在9月10日至19日期间累计销售农特产品超1.2亿单,订单量同比增长56%,成交额同比增长47%,其中超三成交易额由店播模式达成 [5] - 京东、拼多多、美团等6家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流量扶持、入驻支持等25项惠农措施 [5] -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34项助农举措 [5] 年轻消费群体趋势 - 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土而美”的农产品,大学生等年轻群体加入金秋消费大军 [7] - 年轻人首选网络平台下单“尝鲜”,例如通过拼多多“多多丰收馆”一键拼购各地品质农货 [7] - 农旅体验项目吸引年轻游客,如浙江丽水云和县的“稻田乐园”9月以来游客量同比上涨约20%,大学生是主要群体 [7] 行业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部分地区存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整的问题,包括产地预冷设施和冷库偏少、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等 [9] - 需对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市内配送中心等建设作出规划,并推广数字技术应用以管理仓储、装卸、运输等环节 [9] - 地方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如安徽铜陵设置白姜直销点,浙江杭州深化“村播成长计划”设立13个村播实践教学点,山东建设改造县、乡、村综合服务网点2200余个 [11]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通过物理速冻等技术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和距离,例如荔枝可实现错季上市,拓展海外市场 [11] - 应注重提升农产品“性价比”,通过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减少行业“内卷” [11] - 构建安全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助于持续释放消费潜能,使农产品“出村进城”更高效 [12]
财经聚焦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有何新看点?
新华网· 2025-09-22 22:47
金秋消费季活动概况 - 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秋消费季活动从9月初持续到11月底,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点活动 [2] - 活动呈现从传统商品消费到新兴服务消费、从线下实体活动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模式的特点 [4] - 各地通过更具特色的农产品和更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持,为消费者带来丰富选择并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4] 农产品销售表现与渠道 - 抖音平台在9月10日至19日期间累计销售各类农特产品超1.2亿单,订单量同比增长56%,成交额同比增长47%,其中超三成交易额由店播模式达成 [4] - 电商平台如拼多多通过设立“多多丰收馆”等方式,方便消费者一键拼购各地品质农货 [6] - 山东日照汾水农贸市场在金秋消费季叠加开海期间,市场日均海鲜销量能达到10万斤 [2] 电商平台与金融机构支持措施 - 京东、拼多多、美团等6家知名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流量扶持、入驻支持等25项惠农措施 [4] -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34项助农举措 [4] 年轻消费群体趋势 -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加入金秋消费大军,青睐“土而美”的农产品 [6] - 浙江丽水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借助梯田场景开发的“稻田乐园”9月以来游客量同比上涨约20%,大学生是主要游客群体 [6] - 互联网降低了年轻人的消费成本,并迎合了他们“尝鲜”的消费倾向,使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深闺” [6] 农旅融合与新消费场景 - 黑龙江佳木斯举办“稻种嘉年华”,浙江杭州有56家农业经营主体展销粮油、畜禽、中药材等多品类产品,河南郑州展示非遗面塑、麦秆画等特色产品 [4] - 农旅体验项目如“稻田乐园”提供水田摸鱼抓虾、摸蚌开珠、体验割稻等活动,成为产业新宠 [1][6] 行业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部分地区存在冷链“最初一公里”配套设施不足、产地预冷设施和冷库偏少、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7] - 应注重提升农产品“性价比”,用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减少行业“内卷” [9] - 通过物理速冻等技术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和距离,可实现错季上市,将销售“蛋糕”做大 [9] - 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如安徽铜陵设置白姜直销点,浙江杭州深化“村播成长计划”并设立13个村播实践教学点,山东建设改造县、乡、村综合服务网点2200余个 [9]
田埂上舒展“丰收画卷” ——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网· 2025-09-22 14:20
农业产量与收益 - 夏粮稳产丰收,"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 [1] - 安徽宿州种粮大户刘涛改种新型玉米品种"迪卡C1210"后,亩产从1100斤跃升至1500斤,预计今年产值达45万元 [2] - 蒿沟镇全镇玉米种植面积31700亩,测产平均产量达926斤/亩 [2] - 山东临沂费县通过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区花生平均亩产达1200斤,比去年增加400斤 [4] - 农户刘德宝种植3亩花生,亩产1000斤,纯收入可达5000元 [5] 种业振兴与科技应用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突破性品种 [3]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3] - 好种子带来好收成和好收入,种业振兴改写着种粮农民的账本 [2] 农产品收购与加工产业链 - 费县宝来花生种植合作社统一收购农民油料作物并直送中粮油脂仓库,收购范围辐射周边7个自然村,带动600家种植户稳产增收 [5] - 费县中粮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对油料作物做到"应收尽收",推动当地花生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6] - 农业深加工延链补链帮助传统农产品突破"微笑曲线"底端束缚,提升产品质量 [6] 城乡供销与消费市场 - 内蒙古企业借助城乡供销系统通道,去年肉苁蓉产品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 [7] - 供销系统以"文化+展销+体验"为抓手,联结田间地头与城市消费,打造名特优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7]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过9600亿元,实现"五连增" [8]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部署9方面23条举措以优化供给、创新流通、激活市场 [8]
产业聚焦丨供需联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9-11 09:51
活动启动与政策举措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启动 发布城乡联动促消费倡议 [1] - 6家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和流量扶持等25项惠农措施 [1] - 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和消费满减等34项助农举措 [1] - 36个大中城市联合开展"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活动 [1]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2] - 202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 [2]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 专用标志经营主体近3.3万家 [2] - 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 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2]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体系 - 2024年上半年工信部遴选发布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 [3] - 我国每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高达10亿吨 [3] - 截至2024年底商务部支持建设各类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3] - 需要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 建设高效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损耗 [3] 营养健康导向发展 - 2024年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以营养导向为主线 [4] - 未来10-15年优质蛋白需求持续上升 需稳定肉蛋 增加水产品奶类和大豆 [4] - 急需构建食物营养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 [5] - 需要大力发展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新型营养健康食物 加大全谷物速食粥等产品研发 [5] 消费场景拓展与品牌建设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6] - 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 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 [6] - 农业农村部连续4年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将形成300个区域公用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7] - 30个省份建立省级农业品牌目录 1420个区域公用品牌 2039个企业品牌 2302个产品品牌纳入目录 [7]
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
人民日报· 2025-09-05 14:42
新茶饮行业市场规模 - 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3] 新茶饮定义与分类 - 新茶饮指以原叶茶和/或茶汤、水果、现榨果蔬汁、原榨果汁、果汁、蔬菜汁、蔬菜、乳制品中一种或多种为原料 经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2] 消费趋势特征 - 喝法创新增强消费者参与感和互动性 如加一元换购冰杯DIY饮品 [5] - 健康化趋势明显 羽衣甘蓝、芹菜、红菜头、甜椒等蔬菜及沙棘、桑葚、蓝莓等水果与陈皮、枸杞等中药材加入茶饮配料 [6] - 文化元素融合成为重要特征 如茶杯印制世界名画联名款 [8] 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带动作用 - 黄皮价格同比上涨60% 果农实现增收 [9] - 茶百道直采及带动上游供应链企业采收农产品原料超25万吨 惠及农户超10万户 [10] - 蜜雪冰城合作农场一级果数量提升15% [11] - 潼南区柠檬种植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 用水量减少90% 病虫害防控率达95% [11] - 贵茶联盟带动近10万茶农种植抹茶 亩均增收2000-3000元 [13] 农产品品质提升与技术创新 - 抹茶种植采用遮阴覆盖技术 提高氨基酸含量和叶绿素 降低茶多酚含量 [13] - 贵茶集团抹茶精制车间研磨精度达奶粉颗粒度的1/10以下 拥有十几项专利 [13]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抹茶附加值远高于传统茶叶 贵茶集团新茶饮板块占比超60% 去年产值4.38亿元 [12] - 茶叶应用突破饮用范畴 延伸至茶面条、茶拿铁、茶饼干等食品 以及含茶提取成分的膳食纤维补充剂、面膜和茶纤维纺织品 [14] 政策支持与行业导向 - 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 [1]
农产品新消费观察丨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
人民日报· 2025-09-05 10:59
新茶饮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3] - 行业定义涵盖原叶茶、水果、乳制品等原料的现场加工饮品[2] 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消费者追求参与感和互动性 例如加购冰杯DIY饮品[5] - 健康化趋势显著 茶饮配料新增羽衣甘蓝、沙棘、陈皮等果蔬及中药材[6] - 文化元素深度融合 如茶杯印制世界名画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7] 农产品供应链带动效应 - 黄皮收购价同比上涨60% 果农亩均增收8000元[8] - 茶百道年采购农产品超25万吨 惠及农户超10万户[9] - 蜜雪冰城合作农场一级果产量提升15%[10] 农业技术升级与标准化 - 柠檬种植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 用水量减少90%[10] - 定制冷链方案实现72小时鲜果从产地到门店[8] - 抹茶种植采用遮阴覆盖技术提升氨基酸含量[12] 茶产业深加工与价值提升 - 贵州抹茶年产值4.38亿元 新茶饮板块占比超60%[11] - 抹茶研磨精度达奶粉颗粒度的1/10 满足高端食品及化妆品原料需求[12] - 茶衍生品扩展至茶面条、茶拿铁、茶纤维纺织品等多元领域[12]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贵茶联盟带动61家茶企及10万茶农 亩均增收2000-3000元[12] - 金灶镇桑葚通过茶饮合作从"小而散"升级为爆款原料[9] - 新茶饮为传统农产品开辟全新消费场景[8][9]
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
人民日报· 2025-09-05 09:32
新茶饮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国内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4] 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新茶饮通过盲盒、限定款等营销方式增强消费体验和互动性 [3][6] - 添加蔬菜、水果及中药材等健康配料迎合消费者健康需求 [7] - 与文化元素联名(如世界名画)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 [9] - 提供DIY冰杯等创新形式增强消费者参与感和社交传播 [6] 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带动作用 - 喜茶黄皮产品日销量最高超1200杯 带动黄皮价格同比上涨60% [10] - 茶百道直采及带动上游供应链企业采收农产品原料超25万吨 惠及农户超10万户 [11] - 蜜雪冰城合作农场一级果数量提升15% 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和用水量90% [12] - 贵茶集团带动近10万茶农种植抹茶 亩均增收2000-3000元 [14] 农产品加工与技术升级 - 贵州抹茶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贵茶集团去年产值4.38亿元 新茶饮板块占比超60% [13] - 采用遮阴覆盖技术提升茶叶氨基酸含量并降低苦味 [14] - 精制车间研磨精度达奶粉1/10以下 满足高端食品和化妆品原料需求 [14] 产业链延伸与跨界应用 - 抹茶衍生出冰淇淋、布丁等食品 单店日流水超6000元 [12] - 茶衍生品扩展到茶面条、茶拿铁、茶饼干及含茶成分的膳食补充剂和化妆品 [15] - 茶叶深加工技术推动在纺织品等领域的跨界应用 [15]
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57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以释放农产品消费潜力[1] - 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势头明显 新场景、新模式、新渠道成为农产品消费重要增长点[1] 新茶饮行业规模与定义 - 新茶饮定义为以原叶茶、水果、乳制品等为原料经现场加工制成的饮品[2] - 2025年国内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3] 消费新趋势特征 - 消费者追求参与感和互动性 如DIY饮品和社交分享[5] - 健康化趋势推动蔬果及中药材加入茶饮配料 如羽衣甘蓝、沙棘、陈皮等[6] - 文化元素融合成为消费亮点 如茶饮与名画联名提升文化附加值[7] 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带动效应 - 黄皮通过新茶饮渠道价格同比上涨60% 果农亩均增收8000元[9] - 茶百道2024年直采及带动上游供应链企业采收农产品超25万吨 惠及农户超10万户[10] - 汕头金灶镇桑葚成为爆款茶饮原料后身价大涨[10] 农产品品质提升与标准化 - 蜜雪冰城合作农场通过有机种植使一级柠檬果数量提升15%[11] - 潼南区柠檬种植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 用水量减少90% 病虫害防控率达95%[11] - 贵茶集团带动10万茶农种植抹茶 亩均增收2000-3000元[13] 产业链升级与附加值提升 - 贵州抹茶产业经过8年发展 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拥有8万亩抹茶园[12] - 贵茶集团2024年产值达4.38亿元 其中新茶饮板块占比超60%[12] - 抹茶研磨精度达奶粉颗粒度的1/10 可满足高端食品和化妆品原料需求[13] 消费边界拓展与创新应用 - 茶衍生品包括抹茶冰淇淋、茶面条、茶拿铁等食品消费兴起[12] - 深加工技术推动茶提取物应用于膳食补充剂、面膜、纺织品等领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