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学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AI+机器人”为合成化学研发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7-16 10:32
合成化学范式转型 - 合成化学研发核心动力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跃迁,智能自动化实验平台与AI技术深度耦合成为变革引擎 [1] - 传统"试错"和手工操作范式无法满足新材料开发需求,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实现精确高效实验成为新追求 [2] - 陶氏化学应用微软AzureAI将聚氨酯材料研发周期从4-6个月缩短至30秒,效率提升20万倍 [3] 技术应用案例 - 中国石化采用高通量技术平台系统性设计上千种催化剂配方,自动化筛选开发出纳米片状分子筛,解决炼厂废气高值化利用难题 [2] - 晶泰科技智能合成工作站实现单次48个实验并行,效率远超人工单日1个实验的水平,平台积累超200万条结构化反应数据 [4] - 生成式AI扩散模型可高效生成化学反应过渡态并发现新反应,突破人类经验边界 [5] 研发效率突破 - AI化学机器人8天完成688个实验,发现光催化剂活性比初始配方高6倍 [6] - 浙江大学采用"层级学习"框架,利用钯催化剂数据训练基础模型后微调,成功预测并合成高效镍催化剂配体 [7] - 晶泰科技正在开发"自动驾驶实验室",实现"设计-执行-学习"闭环迭代 [7] 行业挑战与路径 - AI应用面临数据缺乏、反应复杂性高挑战,国内尚未形成自主合成化学数据库 [7] - AI当前定位为高效"帮手"而非替代者,最终科学洞察仍需人脑完成 [6][8] - "知识迁移"和有限自动化结合人类认知是应对小数据场景的有效路径 [7]
智能自动化实验平台+AI最新发展及实践,全国顶尖学者报告实录
仪器信息网· 2025-07-08 15:38
行业趋势 - 合成化学领域正经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的范式转型,核心引擎是"机器人融合AI"技术[2] - 行业通过AI高通量筛选可将分子筛催化材料开发周期缩短超50%[12] - 产学研共识认为需构建开放共享数据生态,攻克跨学科认知障碍,推动"人机协同"研究范式[49] 技术突破 - 麻生明院士团队通过机器人平台优化联烯合成,实现天然产物模块化高效构建[10] - 晶泰科技构建智能自主实验平台,结合AI预测设计与机器人自动化执行,加速新物质发现[14] - 浙江大学洪鑫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建模预测反应活性与选择性,解决立体化学描述不足等挑战[17] - 南开大学朱守非团队提出CODER理念,在碳氮键偶联反应中验证催化剂设计高效性[20] - 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建立化学自动化平台,实现高通量合成与化学到生物测试闭环[33] 平台应用 - 浙江大学方群教授开发iChemFoundry平台,实现光催化和电催化反应的高通量筛选与智能化预测[37] - 晶泰科技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已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学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完成向复旦大学等机构的定制化交付[60] - 广州国家实验室廖矿标团队构建日处理万级实验的高通量平台,建立云端自主实验室原型[48] 企业动态 - 晶泰科技由MIT物理学家于2015年创立,整合量子物理、AI与机器人技术,为制药及材料科学提供研发解决方案[61] - 公司2024年向麻生明院士团队、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交付定制化智能实验平台[60] - 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上市,股份代码2228 HK,专注于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服务[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