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主实验平台

搜索文档
智能自动化实验平台+AI最新发展及实践,全国顶尖学者报告实录
仪器信息网· 2025-07-08 15:38
行业趋势 - 合成化学领域正经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的范式转型,核心引擎是"机器人融合AI"技术[2] - 行业通过AI高通量筛选可将分子筛催化材料开发周期缩短超50%[12] - 产学研共识认为需构建开放共享数据生态,攻克跨学科认知障碍,推动"人机协同"研究范式[49] 技术突破 - 麻生明院士团队通过机器人平台优化联烯合成,实现天然产物模块化高效构建[10] - 晶泰科技构建智能自主实验平台,结合AI预测设计与机器人自动化执行,加速新物质发现[14] - 浙江大学洪鑫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建模预测反应活性与选择性,解决立体化学描述不足等挑战[17] - 南开大学朱守非团队提出CODER理念,在碳氮键偶联反应中验证催化剂设计高效性[20] - 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建立化学自动化平台,实现高通量合成与化学到生物测试闭环[33] 平台应用 - 浙江大学方群教授开发iChemFoundry平台,实现光催化和电催化反应的高通量筛选与智能化预测[37] - 晶泰科技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已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学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完成向复旦大学等机构的定制化交付[60] - 广州国家实验室廖矿标团队构建日处理万级实验的高通量平台,建立云端自主实验室原型[48] 企业动态 - 晶泰科技由MIT物理学家于2015年创立,整合量子物理、AI与机器人技术,为制药及材料科学提供研发解决方案[61] - 公司2024年向麻生明院士团队、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交付定制化智能实验平台[60] - 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上市,股份代码2228 HK,专注于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服务[61]
“我们不与竞争对手对标”——专访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温书豪
中国基金报· 2025-05-21 22:36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算法、算力及规模化的机器人系统 [7] - 拥有300台机器人设备,可能是全球商业运营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自动化化学实验工站集群,未来计划发展至几千甚至上万台 [7][16] - 技术底座为量子物理算法,结合AI和机器人技术,形成算法模拟和实验验证的完整闭环 [14] 商业模式 - 商业模式是赋能利他,专注于药物发现和临床前开发,不推动自有药物上市 [7][11] - 与客户接力研发,客户负责后续临床开发 [11] - 在项目中承担更重要的研发突破责任,获得更高的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分成 [16] 技术优势 - 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可实现高通量精准实验,7X24小时执行实验,人效提升5倍,数据收集能力提升40倍 [3] - AI药物研发平均缩短约一半时间,未来有望节省90%的研发时间 [7][18] - 在2024年CCDC全球物质结构预测大赛中表现最出色,算法在精确度、效率和分子体系复杂度方面领先 [20] 行业趋势 - 生物医药领域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融合是无法逆转的大趋势 [8][9] - 越来越多大药企全面拥抱AI,算法设计和研发药物分子结构成为主流研发范式 [9] - AI4S(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被推上风口 [2] 商业合作 - 与辉瑞合作改变了辉瑞的药物筛选工作模式,可能颠覆整个行业 [2] - 与强生Janssen、UCB等跨国药企合作,国内多家创新药企也在合作 [22] - 已孵化多家生物医药公司,如与希格生科合作研发的胃癌靶向药已进入一期临床 [24] 未来发展 - 未来3~5年非医药行业订单比例可能逐年上升,回报周期更短 [26] - 计划投资硬件企业以强化全流程控制,如高柔性、高精度的科学家机器人 [25] - 将自己定义为垂直行业的AI创新研发平台,成为支撑药物和材料科学研发的基础设施 [10] 投资者关系 - 获得谷歌和腾讯等知名机构投资,谷歌看重其在物质结构预测方面的前沿科技 [19] - 腾讯在医药领域最早的项目之一,有创新协同包括算力支持 [20]
河套园区智造出圈!晶泰科技书写技术与公益实践发展答卷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09:52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晶泰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连续两天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并获得全媒体矩阵报道 [1] - 2024年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通过香港18C规则上市的企业 [1] - 公司核心成果智能自主实验平台以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操作,革新实验研发范式 [1] 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 - 智能自主实验平台为垂直领域大模型及超级人工智能开发积累数据资产,奠定AI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基础 [1] - AI机器人实验室实现取料、运输、加料、反应、监测、测试全流程自动化,精度高且安全性强 [5] - 参与横琴实验室中药新药创制"四化平台"建设,实现中药提取、分离、鉴定及活性测定全流程智能化 [5] - "四化平台"是全球首套全自动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分离分析平台,树立中药现代化研发新标准 [6] 社会公益与科普教育 - 公司党支部组织公益活动,与世界孤独症日联动举办观影活动,获"融合友好企业"证书 [7] - 开展《一款药物的由来》公益课,向青少年普及药物研发知识 [8] - 捐赠198台"绿色爱心电脑"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落后问题 [8] - 举办"未来科学家"暑期科普研学活动,由硕博团队打造Next-Gen Scientists系列课程 [8] 组织建设与荣誉成就 - 党支部获评2023年福保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 [10] - 党支部书记马健分别于2023年7月和2024年7月荣获深圳市两新领域优秀共产党员和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0] - 党支部通过技术沙龙、跨领域协作项目等活动激活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 [10]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深化"科创+人才+党建"协同发展,组建党员先锋队攻坚核心技术 [11] - 计划携手香港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探索AI+生物医药创新应用 [11] - 依托政策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在科技强国浪潮中走在前列 [11]
上海:打造全球青年创新创业“会客厅”的进阶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4:43
上海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 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将于5月10日举办,论坛以"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核心理念,已成为全球青年创新创业的"会客厅"和"生态圈"[1][3] - 论坛采用"党委推动+市场运作"协同机制,由上海市委统战部等8家单位指导,引入东方财富、复星国际、哔哩哔哩等企业承办,形成政策"组合拳"与市场化运作结合的模式[3] - 2024年论坛构建"1+N"品牌矩阵,包括54个分论坛、研修营、圆桌会议和创新创业大赛,实现"1天高潮+365天热度"的持续影响力[5]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 论坛设立7个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024年服务初创企业280家,开展专业服务25场,并组建上海创新创业导师团,开展进校园、园区活动21场[5][7] - 发布《上海创新创业生态研究报告》,为青年提供向导指引,并通过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科创服务团链接行业资源,以项目化分工服务初创企业[5] - 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基地聚集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垂直生态,加速企业研发合作[7] 代表性企业案例 - 阶跃星辰2023年4月在上海成立,两年内自主研发全体系基础大模型矩阵,成为国内基座模型种类最全面的公司之一[7] - 智元机器人构建"大脑-小脑-本体"软硬件设施,拥有行业第一梯队的运动智能、交互智能和作业智能,受益于上海密集的产业链和资本生态[8] - 晶泰科技自主研发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其联合创始人强调青年需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参与国际竞争[8] 城市生态特质 - 上海政策具有"穿透力",从子女教育到知识产权保护细化到"最后一公里",如优化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配套政策[8] - 创新生态强调"共生性",企业、高校、资本自然形成"热带雨林"式连接,论坛已建立"1+N"品牌矩阵和"1+365"全年服务体系[9] - 文化包容"非典型创业者"如"稚晖君",允许"带着标签成长"以孕育颠覆性创新[9] 国际化发展目标 - 第六届论坛将升级为吸引全球英才,打造"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提供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促进创业支撑系统交融[9] - 通过"伯乐"与"千里马"的展示平台,探索投资机构与青年项目合作新范式,强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青年使命[9][10]
打造全球青年创新创业“会客厅”的进阶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5-01 20:03
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 - 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即将开幕,主题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已成为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会客厅"和服务青年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1] - 论坛由上海市委统战部等8家单位联合指导支持,联动多部门形成政策"组合拳",同时引入东方财富、复星国际、哔哩哔哩等企业承办,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唱戏"模式 [1] - 2024年推出54个分论坛、研修营、圆桌会议等矩阵项目,实现"1天高潮+365天热度",创新推出"12小时精彩大放送"伴随式直播 [2] 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 设立7个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组建上海创新创业导师团,开展专业服务21场,2024年服务初创企业280家、开展专业服务25场 [2] - 上海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为突破口,形成"青年与城市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5] - 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聚集了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垂直生态" [5] 代表性企业案例 - 阶跃星辰成立两年自主研发5大类、全体系的基础大模型矩阵,成为国内基座模型种类最全面的公司之一 [5] - 智元机器人构建了"大脑—小脑—本体"的软硬件设施,拥有行业第一梯队的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 [7] - 无问芯穹在云端和终端同时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种自主硬件上的高效协同部署运行,公司约200人 [7] - 晶泰科技自主研发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实现人工智能调度系统控制、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执行操作 [10] 城市创新创业特质 - 政策具有"穿透力",从子女教育到居住保障,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场景开放 [11] - 生态具有"共生性",企业、高校、资本自然形成"热带雨林",形成"1+N"品牌矩阵和"1+365"全年热度 [11] - 文化具有"包容度",接纳"非典型创业者",允许青年"带着标签成长" [11] 未来发展展望 - 第六届50人论坛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创新打造"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 [12] - 设定年度主题为科创项目融资,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服务 [12]
解放日报:这是一场需要定力和实力的“科技长征”
新浪财经· 2025-04-30 08:19
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发展 - 上海"模速空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加速平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重点孵化大模型产品并推动技术研发[3][10] - 多模态大模型是上海重点发展方向,已在机器人、汽车、手机等领域应用,未来将与制造业深度赋能[11][12] - 上海发布"模塑申城"方案,在医疗、制造行业率先突破,政务事项应用大模型技术压缩90%操作时间[12] 算力基础设施技术创新 - 无问芯穹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自主硬件上协同部署,服务全国20余省市40余个异构算力集群,总混合算力逾7000P[13][14] - 公司通过软件优化提升国产芯片利用率至97%,追平与英伟达硬件代差,打造全国首个"算力生态超市"[14] - 计划采用三维堆叠、先进封装技术提升芯片能量效率10倍,聚焦云端和终端联合优化[15] 智能实验平台应用 - 晶泰科技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实现7×24小时自动化实验,人效提升5倍,数据收集能力提升40倍,部署300台机器人实验工站[17] - 平台通过AI模型预测反应条件,减少实验次数,表现超过硕士/博士团队,已应用于化学合成、中药分析等场景[17] - 公司2024年6月在香港上市,成为18C规则下特专科技企业第一股[18] 具身智能技术突破 - 智元机器人构建"大脑-小脑-本体"全栈技术,运动智能、交互智能达行业第一梯队,2024年1月完成1000台量产[19] - 年内出货量预计达数千台,计划降低开发门槛推动通用具身智能生态建设[19] - 公司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提升中国具身智能全球竞争力[7][19] 多模态大模型商业化 - 阶跃星辰两年内研发五大类基础大模型矩阵,多模态模型占比达70%,近月上新三款多模态模型[20][21] - 与汽车、手机厂商合作推出智能座舱体验和终端集成应用,开源多款表现最优的多模态模型[20][21] - 公司定位为消费终端"超级助手",技术布局覆盖语音、视频生成、图像编辑等多领域[8][20]
第1视点丨在这里,洞察中国AI发展脉动
新华社· 2025-04-30 08:08
国家领导人调研与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25年4月29日调研上海"模速空间"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社区,展现对AI发展的高度重视[2] -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强调:需在基础理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构建自主可控的AI软硬件系统[9][10][15] - 政策要求推动AI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体系,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赛道开辟[14][22] 模速空间发展现状 - 该社区定位"全球最大人工智能孵化器",2023年8月启动后仅38天完成建设,截至2024年底吸引255家大模型企业入驻,推动34个备案大模型落地[4] - 2025年2月21日上线算力生态平台,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一站式算力服务[26] - 展示成果涵盖工业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部件、智能实验平台、AI交通应用等多元化场景[11][16][18][20] 人工智能产业全景 - 全国AI企业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全产业链[33] - 典型应用案例包括:苏州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活动[35][36]、上海海洋大学智能仿生鱼"金鳞"[38]、银川医院AI辅助诊断系统[44] - 技术落地呈现多领域渗透特征,从实验室研发(如多模态AI实验室[40])到产业博览会(如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43])形成完整闭环 技术创新与场景突破 - 基础技术层面聚焦算力芯片(如中科曙光服务器[43])、自主实验平台[16]、人工肌肉驱动等核心技术[38] - 应用场景扩展至医疗诊断[44]、工业生产[11][35]、文娱交互(如AI下棋机器人[19])等垂直领域 - 生态建设体现协同性: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实现平台化监测[41],青岛自动化大会推动AI与自动化深度融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