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医疗

搜索文档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布局(附产品布局、上市企业业绩等)
前瞻网· 2025-05-24 11:10
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属于科研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具有高投入特征 当前竞争最激烈的是上游产业 未来竞争重心将向中下游偏移 [1] - 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及沿海地区 如北京 天津 广东 中部地区中四川等地也有布局 [4] 企业竞争梯队 - 第一梯队包括中源协和 博雅干细胞 北科生物 汉氏联合等老牌细胞存储机构 具有显著先发优势和品牌号召力 [7] - 第二梯队如四川新生命干细胞和齐鲁细胞等 重点布局于某一区域 区域性业务优势显著 [7] - 第三梯队为小型 新进入市场者或跨界转型类企业 多拥有单一存储业务 质量参差不齐 [7] 头部品牌竞争力 - 中源协和是国内干细胞A股上市公司 以脐血造血干细胞业务为主 2022年基因检测企业排行第7位 [9][10] - 北科生物以细胞存储与治疗/康养为主 临床管线丰富 具有地域政策优势 [9][10] - 博雅干细胞是唯一通过AABB NRL及CAP三重国际认证的临床级细胞库 唯一在动物板块布局的干细胞企业 [9][10] - 汉氏联合获得过国家或省市级科学技术奖 被动脉网纳入未来医疗100强企业列表 [9][10] - 四川新生命与华西医院合作紧密 获批成体干细胞开发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9][10] - 原能细胞拥有领先的自动化技术 被美国政府议员点名 打造全国首家"自动化细胞银行" [9][10] - 华大细胞背靠国家基因库 具有显著品牌影响力和优势 [9][10] - 源品生物在中部地区竞争者少 自研数字化细胞转运箱 为数字化管理先驱 [9][10] - 南华生物是国内唯一一家国资控股的干细胞产业上市公司 [9][10] - 中国干细胞集团被业内称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家队" 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核发的相关许可证 [9][10] 企业业绩表现 - 2023年中源协和产品产销率在100%左右浮动 冠昊生物产销率为92% [11][12] - 2019-2024年上半年三家代表企业的毛利率均处于60%以上 [13] 行业竞争状态 - 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布局 削弱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 [14] - 下游应用领域产品技术性强 未实现普遍产业化 消费者议价能力较低 [14] - 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企业数量较多但细分赛道有差异 整体竞争强度较小 [14] - 面对待开发的增量市场 将吸引更多参与者 [14] - 干细胞医疗能带来传统治疗手段难以替代的效果 被替代威胁较小 [14]
中国首个细胞平台落地海南,富豪“生命备份”时代开启,医疗公平面临大考验?
搜狐财经· 2025-05-18 12:19
行业里程碑事件 - 中国首个医院级iPSC平台在海南博鳌先行区正式启动 以"细胞工厂"为核心理念 实现个体化细胞治疗方案定制 被业内誉为"生命备份"与"生命保险" [1] - 该平台打通从细胞培养、质量检测到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实现医疗范式从"病灶修复"到"细胞再生"的转变 [5] - 平台首席科学家Lakey院士指出 大众可通过存储自身干细胞 利用其无限分化潜能按需生成特定细胞产品 [5] 技术发展历程 -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通过转录因子将皮肤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 该成果获2012年诺贝尔奖 开创"细胞再生"新医学范式 [3] - 全球科研团队已系统性开展iPS技术攻关 目前除抗衰老领域有成熟产品(如赛罗瑞stemax)外 多数应用仍处临床试验阶段 [3] - 上海长征医院案例显示 iPSC分化的胰岛细胞移植使25年糖尿病史患者血糖维持正常水平达33个月 [3] 商业化现状与挑战 - 干细胞治疗长期存在高价壁垒 2018年乌克兰外源干细胞注射单针费用达59 8万元 口服制剂赛罗瑞stemax虽将月成本降至3 2万元 仍限于富裕阶层 [7] - 日本CiRA基金会计划2025年启动iPS细胞自动化生产 预计10年内将心肌片治疗成本从240万元降至5万元 降幅98% [9] - 赛罗瑞pro版价格已降至5400元 京JD东平台用户反馈显示显著改善精力状态 [9] 市场前景与范式变革 - Euromonitor预测2030年中国细胞市场规模将达24万亿元 其中通用型iPS产品占比67% [12] - 行业正从"修复工具"转向"可存储的生命资源" 山中伸弥提出"生老病死是可干预的生物学过程" [12] - 海南iPSC平台标志着国内干细胞进入临床工业化阶段 通过积累个性化案例数据有望开发低成本通用型产品 [7][12]
【干货】干细胞医疗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5-14 13:12
干细胞医疗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以干细胞采集与存储为主 业务最成熟且资本聚集最多 代表企业包括中国脐带血库企业集团、中源协和等 [1][2] - 中游聚焦干细胞增殖与药物研发 涵盖技术研发、检测试剂等 代表企业有北科生物、冠昊生物等 [1][2] - 下游由医疗机构和医美服务机构组成 应用领域包括疾病治疗、器官移植及医学美容 代表医院有解放军302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 [1][2] 行业区域分布 - 企业集中分布在北京及沿海地区 如北京、天津、广东 中部地区四川也有布局 [5] 企业产品与产销情况 - 主要上市企业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干细胞医疗产品实现收入 产品类型以药物为主 [8] - 2023年中源协和产品产销率约100% 冠昊生物产销率较低 仅92% 受宏观经济和医疗采集影响产生存货 [8] 行业兼并重组动态 - 截至2025年兼并重组以横向整合为主 占比超50% 目标为扩大规模与竞争优势 [9] - 兼并重组涉及技术整合与资金整合 可加速创新并吸引投资 [9]
独家!赛莱拉V.S.中源协和干细胞医疗技术布局对比(附专利总量对比、合作申请对比、专利布局对比等)
前瞻网· 2025-05-07 12:14
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竞争格局 - 中源协和为全球干细胞医疗代表企业,专注于开发针对血癌和血液疾病的细胞疗法 [1] - 赛莱拉已布局全产业链中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并将产品应用拓展至消费医疗领域 [1] - 中源协和业务涵盖干细胞资源保存、干细胞工程系列产品的技术研发及临床应用 [2] - 赛莱拉业务布局干细胞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及应用领域的纵向拓展 [2] 赛莱拉与中源协和技术布局对比 专利申请与授权 - 赛莱拉干细胞医疗专利申请总量523项、授权总量160项,均领先于中源协和 [2] - 2014-2019年赛莱拉年申请量持续高于中源协和,2020年中源协和实现反超 [5] - 近几年两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均较少 [5] 专利价值度 - 中源协和专利价值度高于赛莱拉,价值度8-10的专利占比40%(85项) [6] - 赛莱拉价值度8-10的专利占比24%(124项) [6] 专利合作与地域布局 - 赛莱拉与外国企业合作申请专利较多,中源协和主要与中国本土企业/机构合作 [10] - 两家企业主要布局在中国,赛莱拉在中国申请515项,中源协和211项 [12] - 赛莱拉还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有所布局 [12] 专利类型与技术构成 - 赛莱拉以发明专利为主,中源协和以实用新型为主 [14] - 赛莱拉第一大技术领域A61K专利申请312项,中源协和第一大领域C12M申请60项 [16] 专利引用与创新战略 - 赛莱拉被引用专利次数较多,包括CN104542578A等被引50次以上 [20] - 中源协和被引用最多专利CN102127522A引用40次以上 [20] - 中源协和技术优势在分化提高、反应提高,赛莱拉侧重降低复杂性、提升速度 [21] - 赛莱拉技术布局更加全面、多样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