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因检测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体检:莫让乱象损害信任
新华网· 2025-11-03 08:29
行业核心问题 - 商业体检行业存在诱导消费、过度检查、漏诊误诊及售后缺位等乱象,损害了消费者信任,规范行业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1] 营销与销售行为 - 部分机构通过制造健康焦虑、模糊套餐内容的方式,引导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增加不必要的检查项目,例如有消费者从1268元套餐被引导至总费用超过3000元 [2] - 存在利用片面信息(如每年肝癌、肺癌死亡率)和“体检讲究全面”等话术进行误导性推销的情况 [2][3] - 大力推广对普通人群筛查价值有限的高价项目,如基因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和PET-CT,价格动辄上万元,与国家卫健委不推荐将其作为常规筛查手段的建议相悖 [4] 服务质量与准确性 - 漏诊误诊现象频发,消耗消费者信任,例如有B超未查出1.2厘米肾囊肿,以及胸部CT检查两年后才发现肺癌晚期病灶的司法案例 [5] - 存在误诊导致消费者虚惊一场的情况,如将0.7厘米的普通实性结节或炎症反应误判为癌前病变 [6] - 部分机构医疗资质欠缺,存在使用无资质医师、护士冒充医生、技师代医师阅片等问题,CT阅片平均时间远低于公立医院 [7] - 设备维护不足,有案例显示体检中心使用本该报废的血沉仪,并已进行5200余人次检测 [7] 报告解读与售后服务 - 体检报告解读敷衍了事,仅提供标有异常箭头的厚报告,缺乏个体化的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甚至趁机推销保健品 [7][8] - 服务停留在“一次性交易”,难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使体检效果大打折扣 [8] 专家建议与监管动向 - 专家建议商业体检机构须严格遵守法律,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体检信息,避免夸大和误导性宣传 [9] - 建议尽快修订细化行业条文,明确责任、义务及违规处罚标准,以解决诱导消费等问题 [9][10] - 部分地区已探索建立标准,如京津冀三地发布《健康体检质量控制规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三个维度进行规范 [10] - 强化执业监管很有必要,建议卫健和市场监管部门不定期抽检,严肃处理伪造资质等行为,并简化消费者维权流程 [10] - 提升准确性的核心在于构建“技术—人员—流程—管理”四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可参考公立医院模式,如要求主检医师具备5年以上临床经验及副高以上职称,并采取三级审核机制 [11] - 售后服务质量需跟上,报告解读应以受检者为中心,通过标准化、可视化、个性化实现精准沟通,并按风险等级及时提醒进一步检查 [11]
贝瑞基因涨2.02%,成交额1.4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25.1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1 14:2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31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2%,报收13.11元/股,成交额1.45亿元,换手率3.39%,总市值46.3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25.16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出142.37万元,大单净流出482.8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55.15%,但近60日下跌10.45% [2] - 今年以来公司8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3月11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2237.17万元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涉及基因检测和设备、试剂销售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试剂销售45.74%,医学检测服务31.24%,基础科研服务18.33%,设备销售3.48%,其他1.20% [2]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亿元,同比减少16.65% [3] - 2025年1-9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256.37万元,同比减少606.13%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6.47万,较上期减少5.09% [3] - 截至9月30日人均流通股为5092股,较上期增加5.37% [3]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20.00万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医疗器械ETF(159883)为新进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52.68万股 [4]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诊断服务 [2]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基因测序、辅助生殖、多胎概念、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 [2]
贝瑞基因的前世今生:营收行业第五垫底,净利润行业第四亏损
新浪财经· 2025-10-30 22:1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4月14日,并于1997年4月2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基因测序领域领先企业,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核心开展业务,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 [1] - 公司主营业务是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检测和设备、试剂销售 [1]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基因测序、辅助生殖、多胎概念、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86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五,远低于行业第一名迪安诊断的75.66亿元和第二名金域医学的45.38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试剂销售2.05亿元占比45.74%,医学检测服务1.4亿元占比31.24%,基础科研服务8201.73万元占比18.33%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5042.2万元,行业排名第四,行业平均数为535.42万元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29.63%,低于行业平均的30.8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47.75%,高于行业平均的35.76% [3] 公司治理与股东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扬,具有10年以上基因测序行业研发与产业化经验 [4] - 高扬本期薪酬为122万元,较2023年减少0.46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6.47万,较上期减少5.09% [5] - 医疗器械ETF(159883)为新进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52.68万股 [5]
中源协和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0.92亿行业第九,净利润9985.94万行业第十二
新浪财经· 2025-10-30 22:07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14日,于1993年5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均为天津市 [1] - 公司是国内细胞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核心业务涵盖细胞检测制备及存储、体外诊断等,拥有全产业链的差异化优势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细胞检测制备及存储、体外诊断原料、试剂和器械的研产销,生物科研试剂产品以及基因检测服务、干细胞与免疫细胞临床应用研发等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2亿元,在行业39家公司中排名第9,高于行业平均数7.08亿元和中位数3.3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检测试剂收入4.1亿元,占比58.46%,是最大收入来源,细胞检测制备及存储收入1.86亿元,占比26.49%,科研试剂收入8327.17万元,占比11.86%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9985.94万元,行业排名第12,高于行业平均数1.1亿元,但远低于行业龙头九安医疗的15.88亿元和新产业的12.05亿元 [2] 财务指标 -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9.26%,较去年同期的30.31%有所下降,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8.29% [3] - 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69.22%,较去年同期的69.82%略有下降,但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56.20% [3] 股权结构与股东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为深圳嘉道成功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为陈春梅、龚虹嘉,董事长龚虹嘉为中国香港居民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A股股东户数为3.47万户,较上期增加4.06%,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35万股,较上期减少3.91%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525.00万股,较上期增加90.23万股,华宝中证医疗ETF持股1056.88万股,较上期减少151.41万股 [5]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5] 管理层信息 - 总经理王洪琦,1965年出生,拥有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美国国籍,现任公司副董事长 [4] - 王洪琦2024年薪酬为238.81万元,相较于2023年的41.93万元增加了196.88万元 [4]
中新健康丨乳腺癌有张“高危清单” 专家:这类人需更早启动早筛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5:46
乳腺癌疾病负担与筛查重要性 - 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为35.72万例,占癌症新发病例数的15.6% [1] - 早期发现乳腺癌,5年生存率能达到将近90%,远超晚期不足30%的5年生存率 [3] - 专家指出目前30多岁女性群体问题增多,建议将筛查干预节点前移 [3] 乳腺癌高危因素识别 - 存在直系亲属(如母亲)在50岁之前患乳腺癌的家族史,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 [1] - 高危因素清单包括:女性生理特性(初潮过早、闭经过晚、多次生产史)、肥胖、吸烟、喝酒等生活习惯、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早发家族史、既往有良性乳腺疾病史 [2] - 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如夜班、精神压力变化、家庭或工作中的突发变故,可能通过引发免疫系统改变而增加患病风险 [2] - 基因检测相关的特定指标异常也需警惕,可能提示潜在风险 [1] 不同人群筛查方案建议 - 针对40岁以下女性,尤其是有高危因素者,优先选择无辐射、便捷、价格合理的超声检查 [2] - 40岁以上女性建议采用钼靶配合超声检查的方案,钼靶可弥补超声对病灶结节微钙化筛查的不足 [2] - 若检查发现四级以上结节,需进一步进行增强核磁等检查,最终确诊需依靠组织学病理检查 [2] - 高危人群需纳入个性化管理 [2] 早期症状识别与就医建议 - 年轻女性若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异常(如橘皮样改变)或腋窝、锁骨处出现包块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3] - 专家提醒不要因年轻而掉以轻心,临床中遇到过19岁的年轻患者 [3]
超15国及港澳侨知名企业将参加2025长春健博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5:44
展会概况 - 2025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将于12月6日至8日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主题为"新质引领健康 科技共创未来" [3] - 展会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的"1+4"办展模式 并设置线上展厅提供"永不落幕"的展示空间 [3] - 整体展出面积约5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超过600家 [4] 参展范围 - 美国 俄罗斯 日本 韩国 越南等超过15个国家及港澳侨地区的知名企业确认参展 [1] - 重点招商对象包括医药产业世界500强 中国500强 知名跨国公司 医药百强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对西藏 蒙古 甘肃 四川 云南等特色中医药地区实施定向招商 [4] 展示内容 - 集中展示新医药 中医药创新产品 新型生物医药制剂 基因检测 智慧医疗系统 数智医疗设备等前沿技术与产品 [5] - 重点聚焦林下参 突出"林下参+大健康"理念 展示吉林高质量高端化人参产品 [3] - 推动梅花鹿 林蛙 食用菌等特色资源走向国际市场 [3] 配套活动 - 设计近20场各类活动 邀请院士专家 重要嘉宾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知名企业家等近千人参与 [3] - 同期举办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 [3] - 组织海外买家配对会 设立"国际采购专区" 邀请3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参会 [3] 战略定位 - 打造东北亚医药健康产业枢纽平台和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合作窗口 [3] - 通过设立中日 中韩及港澳侨专题日 促进全球健康产业资源在长春高效对接与深度融合 [3] - 致力于促进吉林人参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 全面提升品牌力和美誉度 [3]
华大基因股价下跌3.31% 第二大股东拟减持1.5%股份
金融界· 2025-08-15 02:09
股价表现 - 股价报50.5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73元 [1] - 盘中最低触及50.30元 [1] - 成交额达5.87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006.24万元 [2]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1186.27万元 [2] 业务构成 - 公司属于医疗器械行业 [1] - 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技术提供研究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 [1] - 2024年基因组学应用行业营收占比达99.36% [1] 股东动向 - 第二大股东生华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627.48万股 占总股本1.50% [1] - 按公告日收盘价估算潜在减持规模约3.82亿元 [1] - 该股东自2018年以来累计减持32.45亿元 [1] - 控股股东华大基因科技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比例达69.58%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8.18% [1] - 净利润亏损5270万元 [1]
创新消费力 | 赛纳生物:基因测序解锁“治未病”新选项
北京商报· 2025-08-04 17:17
行业技术发展 - 基因测序成本从首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30亿美元大幅降至百元级别 实现普惠化应用[2][4] - 测序错误率通过ECC纠错编码技术降低至0.01%以下 荧光发生测序技术避免传统"分子疤痕"问题[9] - 测序速度实现突破 S200基因测序仪在BitSeq模式下达到4小时超快测序速度[10] - 多组学与单细胞技术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可揭示生物体复杂性并助力精准医学发展[14] - AI技术应用于图像超分辨和碱基质量值计算 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与精度[15] 应用场景拓展 - 检测场景从疾病诊断延伸至预防/健康管理/营养学领域 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2][3][6] - 基于FTO/APOA2/ACTN3等基因位点检测 为减肥/运动/营养提供个性化方案[2] - 通过ApoB/SLCO1B1/ApoE等基因检测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及药物代谢反应[3] - 急救场景中基因健康档案可提供用药指导 依据药物代谢差异制定临床方案[3][6] - 技术应用于精准医疗/公共卫生/公安司法/农林牧渔等多元领域[5] 市场竞争格局 - 赛纳生物实现测序仪/试剂/芯片全领域知识产权覆盖 具备原研技术体系[5][10] - 公司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超50% 与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8] - 通过原研技术替代实现成本优化 构建自主可控技术护城河[10][11] - 市场拓展策略整合海外渠道与本地化服务 加速国际准入进程[11] 行业发展挑战 - 技术迭代速度与市场认知存在不匹配现象 公众接受度仍需提升[12][13] - 政策法规与医保支付体系成为技术普及的关键突破点[4] - 生物样本库建设与人群队列研究需进一步拓展以支撑行业发展[14]
Medpace (MEDP) Q2 Earnings and Revenues Surpass Estimates
ZACKS· 2025-07-22 06:26
业绩表现 - 季度每股收益为3.1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3美元 同比增长12.7%(从2.75美元增至3.1美元)[1] - 营收达6.033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11.48% 同比增长14.2%(从5.281亿美元增至6.033亿美元)[2] - 过去四个季度均超出每股收益预期 其中上一季度实际收益3.67美元 较预期3.06美元高出19.93%[1][2] 市场反应 - 年初至今股价下跌6.1% 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7.1%[3] - 当前Zacks评级为3级(持有) 预计短期表现与市场持平[6] 未来展望 - 下季度预期每股收益2.95美元 营收5.4191亿美元 本财年预期每股收益12.68美元 营收21.8亿美元[7] - 行业排名前37% 历史数据显示前50%行业表现优于后50%行业超2倍[8] 同业比较 - 同业公司Natera预计季度每股亏损0.6美元 同比恶化100% 营收预期4.7189亿美元 同比增长14.2%[9]
上海交大安泰行业社群班走进上海交大医学院海南国际医学中心
环球网· 2025-07-14 19:09
活动概述 -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主动健康行业社群班于7月11-12日在海南博鳌乐城开展活动 汇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产业投资等领域企业家学员 [2] - 活动包括参观国际创新药械展、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博鳌超级医院等标杆机构 通过专题课程、案例研讨和实地参访形式进行 [2] -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与海南国际医学中心共同揭牌"行业社群班研修基地" 启动行业人才培养与资源对接深度合作 [2] 产业资源与技术创新 - 学员近距离接触全球顶尖医药器械创新成果 包括肿瘤靶向治疗、人工心脏、基因检测等尖端技术 [3] - 博鳌超级医院采用"1+X"共享医院平台机制 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创新运营模式 [3] - 活动链接优质资源并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为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动力 [3] 行业生态建设 - 主动健康行业社群班结合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开设 旨在帮助学员理解主动健康核心价值 [5] - 通过融通交大资源和链接跨界智慧 共创主动健康行业新生态 [5] - 行业社群班深度融合行业实践 为学院和校友提供供需模式深度进化路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