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

搜索文档
专访陈先枢:长沙自古就是消费城市
搜狐财经· 2025-05-26 14:49
长沙消费基因的历史溯源 - 长沙自古是消费城市和商贸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经济基础 [1] - 长沙地区古代农业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物产丰饶,为商贸繁荣奠定基础 [3] - 商周时代已有大规模商品交换,宁乡出土的商代"资斧"为最早金属货币之一 [3] - 唐代长沙窑瓷器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中东、北非及欧洲等地 [3] - 五代马楚政权通商中原不收商税,进一步促进商贸繁荣 [3] 古代长沙商业发展数据 - 宋代1077年潭州商税达9.2万贯,居全国第4位 [4] - 北宋时期长沙有"十万户"规模,商业繁荣程度堪比京都 [4] - 明代长沙府"开河通商",南湖港停泊商船超百艘 [4] - 清咸丰八年长沙牙行发展到100家,湘绣、纸伞等成为大宗商品 [4] - 1935年长沙商业、饮食服务业达312个自然行业14654户,同业公会76个 [4] 消费观念与产业演变 - 历史上文人被贬长沙带来及时行乐风气,促进餐饮和手工业发展 [5] - 1904年长沙开埠后服装消费变化明显,成衣店达49家,缝纫工人822人 [5] - 清末喝茶、看戏成为主流消费,太平街保留百年老字号茶馆和戏台遗址 [5] - 当代新消费品牌应注重怀旧与前卫统一,研究消费心理学,发掘长沙历史文化特色 [5] 手工业与商品经济转型 - 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为手工业独立发展创造条件 [4] - 明代长沙手工业向商品经济方向显著发展 [4] - 清代湘绣、夏布、花炮等手工业产品成为全国性商品 [4]
中国最会搞钱的城市,寺庙数量全国第一
36氪· 2025-05-08 09:29
温州商业文化 - 温州以"商行天下"闻名,商人以家庭化小作坊模式起家,从纽扣、打火机等小商品开始拓展商业版图[7] - 宋代《方舆胜览》记载温州"土薄难植"的地理特点促使当地形成重商传统,宋元时期永嘉县商业税达25,000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5][7] - 现代温州民营经济发达,形成"人人想当老板"的创业氛围,即使几平方米的小铺面也能成为商业起点[9] 产业历史与发展 - 宋代温州已发展纺织、制瓷、造船等手工业,成为重要商品集散中心[6] - 永嘉学派主张"义利并举、农商并重"的思想,演变为现代"温州模式",商人以冒险精神和全球视野建立遍布世界的温州商会[7][9] - 当代温州工厂与家庭作坊遍布城市,与寺庙宗祠等文化场所形成独特共存格局[10] 商业与文化融合 - 温州商人兼具"搞钱"信仰与风雅追求,形成"功利与诗意"并存的独特城市气质[1][11] - 商业繁荣带动文化发展,宋代温州出产1,307名文科进士,南戏在此起源,被誉为"东南邹鲁"[7] - 城市空间呈现中西合璧特征,如五马街建筑与梧田老街水市并存,体现开放务实的文化包容性[10]
强化统筹改革创新 推动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4-28 11:08
会议背景与核心议题 - 2025年全国联社系统工作座谈会在山东淄博召开,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联社经济高质量发展[5] - 会议聚焦新质发展、完善改革机制,发布《轻工城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作为工作指引[5][6]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提出五点意见,涵盖统筹指导、改革创新、融合"八大轻工"、资产保值增值及人才建设[7][8][9][10][12] 联社经济发展现状 - 2021年全国联社系统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3329亿元,营业收入2648亿元,利润280亿元[10] - 2024年部分联社表现:北京联社营收增长35.7%,厦门联社合并利润1.1亿元,沈阳联社利润同比上升80%[10] - 浙江联社2024年研发投入7000余万元(同比+30%),2家制造类企业研发强度超10%[8] 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 **科技支撑**:上海联社建立智能生产中心推动智能制造转型[8] - **模式创新**:广轻控股探索"工美+文旅"模式,厦门联社开发光伏项目年发电120万度[8][9] - **平台服务**:山东联社启动工美产业孵化中心,江西联社建立工业设计中心[8] - **资源整合**:多地联社盘活闲置物业,泉州联社培育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年营收超1500亿元[8][9] "八大轻工"融合方向 - **创新与智慧**: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数字化转型[9] - **绿色转型**:推行绿色工厂/供应链标准,厦门联社光伏项目为范例[9] - **品质与时尚**:上海联社发布80余款文创民族乐器,西安联社打造"唐富贵"等品牌[9] - **技能与特色**:四川联社组织1500人参赛职业技能大赛,山东联社拥有60多个省级轻工产业集群[9][12] 人才建设与行业基础 - 轻工业从业人员3500万人,其中技能劳动者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300万人)[12] - 2024年浙江、四川等6省市联社开展工艺美术培训超2000人次,广东/西安联社承办国家级技能竞赛[12] - 需重点培养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及智能应用领域人才[12] 地方发展动态 - 山东2024年轻工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2.6%(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轻工/食品列为标志性产业链[14] - 淄博依托陶瓷博览会提升产业影响力,产城联动优势突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