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伞

搜索文档
生意红火、成果丰硕!多个地理视角透视外贸亮眼“成绩单” | 解析↓
央视网· 2025-06-09 15:48
央视网消息:北部湾毗邻东南亚,是面向东盟、连通全球的"门户咽喉",而我国与东盟已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广西钦州港的自动化码头,站在这个3层楼上的作业平台向南望去,岸边有靠泊的远洋货轮正在吊装集装箱,远处有大型远洋船舶正在缓缓 进出港。 据了解,6月9日共有18艘远洋船舶报关进出港口,货物品类主要有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电器、百货等。这艘发往东南亚的国际集装箱班轮, 正在装卸的货物是来自中西部地区的电子元件、咖啡、钢化玻璃、纸板等货物。而这些货物有的通过陆海新通道从重庆、陕西等地铁路运输到 这里,有的是通过江河联运方式从四川、贵州运抵到这里,还有的则是走公路运输,这些货物在钦州港集结装船,再发往海外。 钦州 北海 防城港三港口组成北部湾港 连通东盟的北部湾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港口,而是由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3个港口组合而成。2020年,钦州—北海—防城港三位一体北部 湾港被纳入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名单。 我国对东盟连续9年进出口保持增长 从地理位置上看,北部湾港背靠我国大西南,辐射中国西部区域,衔接亚欧大陆,面向东盟、连通全球,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门户港。中 西部地区的产品,像重庆的笔记本电脑和摩托车、 ...
匠造对话,美美与共!70余个各国手工艺绝活亮相非遗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1:01
国际手工艺展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汇聚34个国家76个手工艺项目,展示全球手工艺多样性与文化交流[1] - 展区呈现阿尔及尔传统刺绣、清迈银饰、巴里陶器、马来西亚珠串皮影等70余项各国技艺绝活[2] - 意大利玻璃艺术家毛罗·维亚内洛展出海洋生物主题作品,每件含签名微雕与海浪声效设计[4] - 俄罗斯手工艺人叶列梅耶娃·达莉娅复刻法尤姆肖像画首饰,作品预售即售罄且专为展会预留库存[4] 跨国合作艺术项目 - 大型共创装置《路上的风景》由波兰团队与成都理工大学师生联合创作,以宝石点缀丝绸之路女性形象[5] - 法国与成都院校合作的《新丝绸之路》装置融合全球纺织样本与竹艺,兼具观赏与休憩功能[5] - 十国艺术家联合制作"交织万象"柳编装置,通过水流与桥梁意象象征文明对话,展期内持续更新形态[6][8] - 波兰艺术家帕夫拉克指出各国匠人通过枝条编织技艺实现无语言沟通,体现文化交融[8] 特色展品与技术亮点 - 穆拉诺岛玻璃工艺采用透亮材质与生物造型,细节包含作者首字母微刻及互动声效[4] - 俄罗斯复古首饰严格复刻文物原型,结合历史底蕴与市场需求[4] - 马来西亚展团整合大旗鼓游行、槟城珠串与皮影剪影,立体呈现南洋文化[2]
专访陈先枢:长沙自古就是消费城市
搜狐财经· 2025-05-26 14:49
长沙消费基因的历史溯源 - 长沙自古是消费城市和商贸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经济基础 [1] - 长沙地区古代农业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物产丰饶,为商贸繁荣奠定基础 [3] - 商周时代已有大规模商品交换,宁乡出土的商代"资斧"为最早金属货币之一 [3] - 唐代长沙窑瓷器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中东、北非及欧洲等地 [3] - 五代马楚政权通商中原不收商税,进一步促进商贸繁荣 [3] 古代长沙商业发展数据 - 宋代1077年潭州商税达9.2万贯,居全国第4位 [4] - 北宋时期长沙有"十万户"规模,商业繁荣程度堪比京都 [4] - 明代长沙府"开河通商",南湖港停泊商船超百艘 [4] - 清咸丰八年长沙牙行发展到100家,湘绣、纸伞等成为大宗商品 [4] - 1935年长沙商业、饮食服务业达312个自然行业14654户,同业公会76个 [4] 消费观念与产业演变 - 历史上文人被贬长沙带来及时行乐风气,促进餐饮和手工业发展 [5] - 1904年长沙开埠后服装消费变化明显,成衣店达49家,缝纫工人822人 [5] - 清末喝茶、看戏成为主流消费,太平街保留百年老字号茶馆和戏台遗址 [5] - 当代新消费品牌应注重怀旧与前卫统一,研究消费心理学,发掘长沙历史文化特色 [5] 手工业与商品经济转型 - 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为手工业独立发展创造条件 [4] - 明代长沙手工业向商品经济方向显著发展 [4] - 清代湘绣、夏布、花炮等手工业产品成为全国性商品 [4]
从“窗口”到“桥梁”
人民日报· 2025-05-25 05:52
中国馆参展作品与主题 - 中国馆以"容·智慧"为主题,通过10件作品回应威尼斯双年展总主题"智能、自然、人工、集体",展现中国建筑师对全球议题的思考 [1] - 作品《良渚十二律》通过12组声音和影像装置,融合良渚遗址模型与礼乐文化,展现文明的韧性和整体性 [1] - 《北京中轴线的春天》以数字化点云扫描还原北京中轴线地标,探索人与历史、城市、自然的情感连接 [2] - MAD建筑事务所的《一把油纸伞》运用传统工艺创造微型自然剧场,提供光影与温差调节的空间体验 [2] - 《苍穹》装置由建筑工地防护网编织而成,引发对城市建设中精神空间构建的思考 [2] 参展团队与创作理念 - 12位(组)跨学科参展人包括建筑师、灯光师、音乐家、科学家等,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和社交媒体平台 [2] - 策展侧重年轻建筑师,其作品更具全球化视野、开放性和互动性,融合传统文化根源与未来城市转型思考 [2] - 众建筑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插件家"模块化建造体系,为城市更新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 [3] - 小红书《开源城市计划》展示用户共创的城市影像,推动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创新 [3][4] 建筑行业趋势与文化表达 - 建筑行业正从工业文明的理性效率转向智能时代的人性与自然关注,强调"天人合一"世界观 [4] - "山水城市"理念倡导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参展作品通过当代艺术表达推动文化变革进程 [4] - 中国建筑师通过国际竞标、本土文化深耕提升全球话语权,中华传统文化成为设计核心营养 [5] - 行业需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奖,强化中国建筑对世界的现实影响力 [5] 未来建筑发展方向 - 未来建筑需注重公共空间、社区凝聚力及住宅设计创新,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6] - 行业将更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强调意境营造和人文关怀,平衡理性技术与感性思考 [6] - "东方且面向未来"的建筑风格如"山水城市",有望以创新贡献全球建筑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