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

搜索文档
山东下岗技术员,干出800亿“果链”龙头,又将收获200亿IPO
创业邦· 2025-07-31 11:53
公司概况 - 歌尔股份市值超800亿元人民币 近期宣布以104亿港元收购两家精密制造港资公司 成为公司史上最大规模并购 [2] - 子公司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为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 2024年市场份额达43% [2][6] - 歌尔微2024年营收45.36亿元 传感器业务占比78.5% 其中声学传感器占74.1% [14] 创始人背景 - 实际控制人姜滨夫妇通过歌尔股份间接掌控歌尔微 姜滨从国营厂倒闭后创业 将麦克风小厂发展为年营收千亿的智能硬件巨头 [2][8] - 姜滨2001年与妻子胡双美创办怡力达电声(歌尔前身) 早期砍掉80%低端客户 投入百万购置音频设备 2006年蓝牙耳机登顶全国榜首 [9] - 2008年推动歌尔声学登陆深交所 2010年切入苹果供应链 2013年营收破百亿 2020年以32亿美元身家成为山东首富 [10] 业务与技术 - 歌尔微产品超400种 应用于智能手机 智能耳机 VR/AR等30种终端 2024年传感器出货量超50亿颗 [6][14] - 2024年业绩反弹 传感器业务同比增67% 传感交互模组增46% 产能利用率超90% [16] - 加速技术自主化 自研芯片传感器出货量占比从2022年9.9%提升至2024年30.3% [20] 客户与供应链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75% 苹果贡献55%-62.3%营收 2010年起为其提供声学传感器等产品 [16] - 客户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 包括荣耀 小米 OPPO等 并为Meta 蔚来 大疆提供元件 [17] - 供应链依赖德国英飞凌 采购占比71.1%-76.1% 因芯片技术要求严苛导致集中采购 [17][19] 资本运作 - 歌尔微2021年创业板IPO过会但未果 曾引入青岛国资等15家机构增资21.5亿元 [23] - 2024年撤回创业板申请转战港股 IPO前歌尔股份持股83.4% 青岛国资合计持股5.36% [24] - 计划募资3-5亿美元 投向传感器研发 产能扩张及AI算法 新增海外产业链合作战略 [26][27] 行业地位 - 2024年全球MEMS企业收入排名第9 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企业 2019年营收24.43亿元 [5] - 2025年胡润独角兽榜单估值205亿元 虽较2024年280亿元回落 仍居山东榜首 [8] - 毛利率从2022年18.5%回升至2024年20.6% 但低于瑞声科技(22.1%)和敏芯股份(24.88%) [14]
活力中国调研行 | 向“智”前行 传感“小方块”破解产业创“芯”密码
央视网· 2025-07-09 17:55
蚌埠智能传感产业发展现状 - 蚌埠依托"中国传感谷"大力发展智能传感产业,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1] - 目前传感谷已集聚200多家传感器相关企业,正打造超千亿级产业集群[10] 传感器技术应用场景 - 传感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智能驾驶、智能车控功能[3] - 智能化妆镜通过内置传感器感知皮肤温度、湿度等数据,判断皮肤状况[5] - 人形机器人全身搭载六种以上传感器,赋予设备"电子五官"感知能力[5] 传感器生产技术突破 - MEMS智能传感器晶圆生产线实现高度自动化,采用国产天车系统[7] - 天车系统含1500米轨道、54个路口,日运送3144车次,年节约成本3000万元[7] - 生产线达产后预计月产8英寸晶圆1万片,2027年规划月产3万片[9] 产业链布局与产能规划 - 传感谷已形成300多种传感器产品矩阵,覆盖航天级、车规级等多领域需求[9] - 产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汽车、智能穿戴、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9]
港交所,已成青岛企业上市首要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6-30 14:59
青岛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2024年青岛已有5家企业赴港提交上市申请,包括国恩科技、歌尔微、文达通、圣桐特医、酷特智能 [1] - 近两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中港交所占比达80% [4] - 青岛在港上市公司总数达19家,累计IPO募资115.86亿元,覆盖家电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 [14] 企业硬科技属性 - 赴港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5][6] - 歌尔微为全球第八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商,传感器累计出货超40亿颗 [6] - 文达通专注智慧城市AI大数据技术,圣桐特医研发罕见病特医食品 [8] - 港交所申请企业集中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五大领域 [9] 全球化战略驱动 - A+H双重上市有助于国际化融资及海外业务拓展 [11] - 国恩科技通过香港子公司投资1560万美元收购香港石化99.99%股权,形成年产25万吨聚苯乙烯产能 [13] - 酷特智能明确赴港上市为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13] 地方政府推动 - 青岛开展"助航行动"挖掘上市资源,2024年5月组织8家企业赴港路演 [16] - 路演企业包括极视角(AI视觉算法)、华芯晶电(半导体衬底晶片)等硬科技公司 [16] - 富景中国(盆栽蔬菜)、众淼控股(保险中介)等特色企业已成功登陆港交所 [14]
安徽科技打头阵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2 08:55
科技创新成果 - "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新世界纪录 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 0"正式发布 4000余件科技成果亮相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 [1] - 合肥滨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合肥先进光源"同步辐射装置等8个项目 未来将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区域之一 [2] - 安徽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 2024年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 总数达23家 [2] 技术转化与产业化 - 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专利1000余项 孵化培育企业近50家 为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领域夯实技术基础 [2] - 安徽建成4400多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 吸引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入皖落地 [3] - 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取得400多项发明专利 其新型智能传感器半年内占据国内超80%市场份额 [4] 创新生态建设 - 安徽组建大健康、人工智能等6个研究院 布局科研项目和公共应用场景超200项 [3] - 安徽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 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 5万家 2024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 1% [3] - 106家单位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年增长近3倍 [4] 产业融合机制 - 安徽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 服务新兴产业的本专科专业占比达72% [4] - 合肥网仪科技完成高端网络测试仪首台套交付 实现该领域国产化自主可控 [3] - MEMS产研院整合10余家产业链企业 实现产品快速设计迭代和应用验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