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间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滨州前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 多元发力筑牢发展根基
搜狐财经· 2025-11-03 14:25
总体投资增长 - 全市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4% [1] - 新入库项目对投资增长拉动效应显著 [1] 制造业投资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 [1] -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0.1%,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9.2% [1] - 产业链中游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4%,其中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59.5% [1] - 产业链下游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69.9%,其中纺织业投资增长104.8% [1] 民间投资 -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5%,占全部投资比重达70.4%,较去年同期提升8.2个百分点 [3] - 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5.7% [3] - 制造业民间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的55.3%,同比增长13.0%,增速高于制造业全部投资0.8个百分点 [3] 基础设施投资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基础设施投资的38.6%,同比增长8.7% [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基础设施投资的35.2%,同比增长16.8% [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6% [3] 新入库项目 - 新入库项目466个,同比增长8.1%,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6.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 [4] - 亿元及以上新入库项目212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5.9% [4] - 工业新入库项目353个,同比增长27.0%,完成投资增长86.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3个百分点 [4]
聚焦民企“痛点”“难点” “十五五”谋划民营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16:51
除了以法护航,"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放在"各类经营主体"中同时进行部署,强 调"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体现出官方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平等态度。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陈溯)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聚焦民企发展的"痛点""难点",谋篇民营经 济,为释放民营企业活力提供制度支撑。 "十四五"时期,中国民营经济实现质量和规模双提升。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 户,其中民营企业超5800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五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企业发展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多措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但高效规范、 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尚未完全建成,"公平"、"有序"仍是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要 素。 今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共26处使用"平等""公平""同等"的表 述,"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以法律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把对民营经济的法律保护摆在更 ...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
格隆汇· 2025-10-31 16: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格隆汇10月31日|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辅导读本》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发表题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署名文章。郑栅 洁指出,"十五五"时期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系统谋划促进民 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 堵点、难点、痛点。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典型案例之烟台:多措并举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中国发展网· 2025-10-28 15:08
民间投资规模与增速 - 2024年烟台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4.2%,高于全省10.7个百分点[1] - 全市民间投资占比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1] - 全市民间投资增速达到15.9%,高于全省8.3个百分点[1] 政策支持体系 - 2024年4月出台《烟台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包含4方面26条具体措施,支持民间投资参与9个行业领域项目建设[2] - 在全国城市中较早出台地方"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从法治层面界定政府职责[2] - 近年来接续出台支持民营经济政策措施近百余项,每年支持企业发展各类激励引导资金超10亿元[2] 审批制度改革 - 在全省首创"15+1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15日内完成启动供地等环节,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1日内实现"四证齐发"[3] - 该模式为企业压缩开工时间至少60日[3] - 完善项目管家制度,动态更新100个"一件事"服务场景,提升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质效[4] 要素保障机制 - 创新建立市级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分级管理机制保障民间投资项目土地、能耗等要素需求[5] - 2024年共争取42个项目纳入山东省重大项目盘子,可获得约1.9万亩土地指标支持[5] - 搭建全市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累计实现融资612亿元[5] 项目清单管理 - 建立500万元以上民间投资项目库,实行全周期服务,入库项目1111个,其中省重大项目11个、省市县高质量项目285个[6] - 2024年建立200个总投资6451.2亿元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清单和168个总投资3473.4亿元的向民间资本开放项目清单[8] - 168个向民间资本开放项目涵盖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等3大类,涉及20个细分行业[9] 合作方式与平台 - 项目合作方式囊括代建、民资参股、民资控股、特许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10] - 创新开展"亲清发改会客厅"活动,已举办25期,累计邀请800余家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参加,有效解决、回应和吸纳269件诉求建议[11] - 2024年发布两批合作场景供需清单,包含需求109项,供给170项,主要分布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12]
滕泰:资本市场牛市有望成为提振消费的放大器
搜狐财经· 2025-10-27 17:37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十五五'"学术研讨会10月26日在北京召开。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院长滕泰在会上表示,"十五五"期间,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总量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质量目标,资本市场 应在五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资本市场要在科技强国、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让"科技牛"成为"十 五五"期间产业升级的连接器。美国AI产业的迅猛发展,过去几年算力基建投资规模巨大,但这些投资 并不是用政府和纳税人的资金来完成,而是主要依托其资本市场上科技股的市值扩张。"十五五"期间, 中国在AI算力方面的投资至少应该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这同样需要以资本市场长期牛市的支 撑。 第二,如果"十五五"期间有长期牛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将快速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有望突破"十四五"期 间4亿人的平台,重拾增长之势,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居民财富最重要的蓄水池。 第三,长期牛市还可以成为"十五五"期间民间投资的加速器。托宾Q理论表明,企业市值高于重建成本 时,新增投资意愿上升。过去几年股市低迷时期,Q值偏低,民间投资乏力,而股市持续上行则能显著 改善民间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这对于激发"十五五"期间的民间投资活力 ...
如何建立促进民间投资的长效机制
金融时报· 2025-10-27 08:32
2025年9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 措施。会议指出,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加强创新支撑和融资 支持,完善服务体系,让民营企业敢投资、有回报。 民间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源"与就业保障的"压舱石",其长效发展机制的构建需突破短期 政策刺激,聚焦市场准入、资金供给、项目落地、政策预期、主体培育五大关键环节,形成"进得去、 融得到、做得成、敢投入、有回报"的闭环体系,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如何建立促进 民间投资的长效机制?为此,本期《理论研究》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专家、市场与价格 研究所前所长杨宜勇。 以制度与流程改革打破壁垒 让民间资本顺利进入市场 《金融时报》记者:请您谈谈如何真正打开市场大门,让民间资本"进得去"? 杨宜勇:打破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隐性壁垒,核心是将"非禁即入"从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安 排,实现从"能进入"到"易经营"的跨越。 在制度层面,要以负面清单改革划定"无禁区"。建立全国统一、动态更新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逐 年缩减限制类事项,将"清单之外皆可为"的理念贯穿到行业监管 ...
稳投资政策加力、地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冲刺四季度!
第一财经· 2025-10-21 22:00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打出组合拳,配套金融政策及时推出,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以技改赋能产 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支点。从前三季度投资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同比增速微降,但仍不 乏结构性亮点。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政策效应持 续显现,设备购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民生保障不 断加强,相关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当前,稳投资政策正在不断加力。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 刚成立半个多月的两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公司的资金投放规模合计已近3000亿元。财政部日前也透 露,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用于化 债、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等。 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进入四季度以来,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加快建设,积极优化环境撬动民间投资,为全年经济的冲刺收官注入坚实动力。 投资增长将依靠"双轮驱动"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投资增速下降 ...
稳投资政策加力、地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冲刺四季度!
第一财经· 2025-10-21 20:36
投资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 [2]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0% [2]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 [2] 制造业投资 - 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较前期回落1.1个百分点 [2]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2] - 设备购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6.6%,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2] 基建投资与民间资本 - 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7.0%,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20.0% [2] - 地方财政紧平衡制约地方政府基建投资能力,1-9月道路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分别降至-2.7%和-2.8% [3] - 江苏省由民企投资的省级重大项目有228个,年度计划投资达1500亿元 [7] 政策支持措施 -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 [1][5][6]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4][5] - 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公司资金投放规模合计已近3000亿元 [1][5] 政策拉动效应 - 国家开发银行截至10月17日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5]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完成1001.11亿元基金投放,支持项目562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5]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拉动2万亿至5万亿元基建投资 [5] 地方项目动态 - 广西举行2025年全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7个项目总投资超710亿元 [7] - 河北省向民间投资推介项目达140个,总投资近570亿元 [7] - 河北正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明确铁路、核电等领域民间投资参股比例最低要求 [8] 未来投资驱动 - 未来投资增长将更多依靠新质生产力与民生短板补齐的双轮驱动 [1][3] - 四季度随着政策效应传导,投资有望企稳回升,对GDP的贡献将更多体现在优化供给结构上 [3] - 全国层面将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 [8]
当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情况如何?
东北证券· 2025-10-21 13: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聚焦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情况,指出投放进度或超60%、资金投向有侧重、投资撬动倍数上升,但高频数据反应不明显,需关注后续关键数据验证节点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放进度 - 国开行、农发行共投放约2900亿元,投放进度接近70%,截至10月17日,国开行投放1893.5亿元,进度约75.74%,农发行投放1001.11亿元,进度接近66.74% [1] - 线性外推自9月底设立5000亿工具至今或有约3562亿元资金落地,本轮从设立到投放速度明显加快,预计10月底可投放完毕 [1] 资金投向 - 加大对12个经济大省资金支持力度,国开行向其投放1465.8亿元,占比77.41%,农发行投资项目407个,671.36亿元,占比67.06% [2] - 支持民间项目和新基建领域,民间投资获两家政策性资金支持638.79亿元,新基建领域国开行投放710.5亿元 [2] 投资撬动倍数 - 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资撬动倍数约在12.59 - 14.79倍之间,略强于上一轮的10 - 13.2倍 [3] 高频数据与验证节点 - 高频数据上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主要钢厂螺纹钢开工率有触底回升迹象,其余指标整体仍偏弱 [4] - 建议持续跟踪高频指标变化判断实物工作量落实情况及对四季度GDP支持效果,宏观层面下一个数据重要验证时间点为11月初公布的10月信贷数据和经济数据 [4]
5000亿元金融工具落地提速,精准滴灌新质生产
环球网· 2025-10-21 11:31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自9月底设立以来,总规模达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加速落地,为稳投 资、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 性银行已披露投放超3300亿元,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支持 力度,预计将撬动数万亿元项目总投资。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创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9月29日,国家发改委明确其规模为5000亿 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同日,三大政策性银行迅速注册成立投放载体并实现首批资金投放,展现 出极高的执行效率。 参考2022年类似工具经验,此次投放速度更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9月29日至10月17日,已完成其1500亿 元额度中1001.11亿元的投放,占比超六成,共支持项目562个。国家开发银行截至10月17日也已投放1893.5 亿元。这种"快节奏"旨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在投向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突出"精准"二字。三大行均强调向广东、江苏、山东等12个经济总量靠前 的省市倾斜,支持其发挥"挑大梁"作用。其中国开行向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