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

搜索文档
中天火箭20250915
2025-09-15 22:57
**中天火箭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公司及行业概况** * 公司为航天科技集团旗下航天科技四院的唯一上市平台 专注于小型固体火箭技术[3] * 主要业务包括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民品和军品 并涉足光伏材料领域[3] * 小型固体火箭行业龙头企业 具有深厚技术底蕴[11] **二 核心业务板块表现与前景**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民品)** * 增雨防雹火箭市场份额超过50% 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2][11] *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占比快速提升至58%[13] * 受益于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频发增加了人工影响天气的需求[2][6] * 政策支持 中国目标2035年将人工影响天气行业发展为世界先进水平 且气象列为国家专项债投资方向[6][15] * 2025年上半年已恢复供货并补库存 业绩亮眼[2][6] **军品业务** * 小型固体导弹主要用于出口 受益于全球军贸需求增长和局部冲突加剧[2][3][7] * 产品适用于中低烈度战争环境 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表现优异[2][7] * 开发出20千克以下的小型制导火箭(如天雷2号) 射程达6-8公里 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 广受海外客户好评[2][17] * 中国国防支出连续三年维持7%以上增速 今年已接近1.8万亿元人民币 对消耗品需求持续增加[7][18] **光伏业务** * 受行业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压力影响较大[2][3] * 碳碳热场材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不到5000万元 占比下降到16%[13][14] * 积极转型拓展应用场景 如高性能车用碳陶刹车盘 已获下游主机厂商认可[2][4][5] **其他新兴业务** * 固体火箭耐烧蚀组件 应用于固体火箭喷管和喉衬 是发动机关键部件[18] * 商业航天领域快速发展 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将持续受益[7][18] * 研发"清风"单兵微型无人机 全球载荷系数最大的察打一体微型无人机 全球唯一可供步兵班组全员使用的1公斤级别微型作战无人机[4][19] **三 财务表现与估值** * 2020年至今营收和净利润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13] * 毛利率从2020年至2024年下滑 2025年上半年反弹至23%[2][14]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 1.56亿元和2.18亿元[4][10] * 目标股价70.30元 相较2025年9月9日市值有45.96%的上涨空间[4][9][10] * 目标市值接近110亿元[9] **四 潜在催化因素与风险** * 潜在催化因素包括气象专项债具体政策出台 军品外贸批复 "十五规划"中军工方向落地[8] * 存在资产重组带来的潜在利好[9] * 光伏业务短期内仍受行业产能过剩影响[3][16] 预测碳碳热场材料2025年市场规模为17.9亿元 相较2024年下降约一半[16]
中天火箭:增雨防雹火箭产品及其配套装备用于人工影响天气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21:14
证券日报网讯中天火箭(003009)9月2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增雨防雹火箭产品及 其配套装备用于人工影响天气领域。 ...
山东打造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无人机产学研用协同的低空经济气象场景
齐鲁晚报· 2025-07-11 20:10
低空经济气象应用 - 无人机在气象观测领域可突破传统设备限制 实现大雾垂直立体观测 提高雾的三维结构 [2] - 无人机搭载光谱成像仪和激光雷达 可对农田 湿地 森林等生态系统进行"天-空-地"协同观测 验证卫星遥感产品 [2] - 中大型无人机可精准播撒催化剂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具备机动性强 安全性高 智能化程度高等优势 [2] - 无人机在洪涝 山火等灾害中能快速获取灾区气象实况 为救援指挥提供保障 [2] 山东省低空经济布局 - 山东省气象部门将低空经济气象保障作为重点创新工作推进 [3] - 成立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技术与应用联合开放实验室 聚焦无人机技术和应用研究 [3] - 建设长岛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观测系统 加强垂直观测 雷达监测能力 支撑低空气象科学试验 [3] - 成立航空气象技术研发创新团队 开发"山东低空飞行气象服务平台" 服务多个低空飞行场景 [3] 未来发展规划 - 气象部门将加强部门合作 编制低空经济监测设施规范 建设基础观测设施 [4] - 联合企业研发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和机载微型气象设备 [4] - 推进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技术研究 打造更多山东特色气象应用场景 [4]
识云辨雾,探索不停歇(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气象科学研究 - 毛节泰长期专注于云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研究 在气溶胶和痕量气体遥感仪器研发 GPS测量水汽 大气水循环与云水资源概念建立 风云卫星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等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 [2] -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用GPS信号反演大气柱水汽总量 指导我国GPS测量水汽试验 推动我国GPS水汽监测业务网的建立 [5] - 提出利用静止卫星单通道湖面观测资料反演全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 推动我国大气气溶胶遥感技术发展 [5]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 研究发现人工干预加快降水形成的云需具备3个基本条件 云中水汽丰富 凝结核充足 有气流上升运动 [7] - 开创风云卫星人工影响天气特性参数反演方法 从无到有推动我国风云卫星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 [8] - 指导建设江西庐山云雾基地和贵州威宁防雹基地 推动我国人工防雹 消雾等技术的发展 [6] 气象观测与仪器研发 - 1961年在庐山开展云的宏观观测 自制仪器 开发软件 研究算法 反复开展观测试验 [5] - 自制多种气象观测设备 包括云滴浓度观测设备 天空亮度分布观测仪器 高分辨率太阳光谱观测仪器等 [9] - 1988年参加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 持续半年多开展观测实验 整理出用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 [9] 气象人才培养与公益 - 2022年围绕大气辐射与人工影响天气开展15场全国性授课 惠及数千名业务人员 课程被录成网课供全国学习 [10] - 与夫人累计向谢义炳基金捐赠50万元 向赵九章基金捐赠20万元 用于培养气象人才 [10]
应对气象干旱 国产三发“双尾蝎A”专用机型首批交付
新华社· 2025-05-19 20:00
新华社成都5月19日电(记者谢佼)5月18日,人工影响天气专用型"双尾蝎A"无人机系统在四川自贡完 成首次批量交付。国产大型三发固定翼无人机专用机型的成批入列,将为我国人工降雨领域增添新的有 力工具。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作业飞机需较长时间停留在降雨云层内,择机播撒催化剂以促成降雨。但这一过程 充满挑战,高空结冰、雷暴天气、湍流气团,以及平流雾导致的能见度骤降等复杂危险状况频发,对飞 行员的专业技术、心理素质、应急决策与操作能力都形成巨大考验。 5月18日,人工影响天气专用型"双尾蝎A"无人机系统在飞行中。新华社记者 谢佼 摄 静态展示中的"双尾蝎A"无人机系统。新华社记者 谢佼 摄 为破解这些难题,我国大型工业无人机领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此次交付的"双尾蝎A"人工影响天气专 用机型亮点突出,配置了三台发动机、三台发电机,最大起飞重量达3.6吨,最大航程达8000公里,最 大航时达40小时。该机型一次最大可挂载含碘化银焰条24根、焰弹200发等催化作业设备,还配备多种 机载探测设备以及高性能防除冰系统等,具备"全天候""中高空""长航时""模块化"等特点,可根据不同 作业需求灵活调整配置,快速响应任务。 该机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