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外包服务

搜索文档
再交硬核成绩单,药明生物回归高增长通道
智通财经· 2025-08-19 19: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益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 [1] - 毛利率提升3.6个百分点至42.7%,纯利同比增长54.8%至27.6亿元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增长56.0%至23.4亿元,经调整纯利同比增长11.6%至28.4亿元 [1] - 上调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至14%-16%增长 [1] 业务驱动因素 - 新签86个综合项目创同期纪录,综合项目总数达864个 [1] - 临床III期和商业化项目分别增至67和24个,相关收益同比增长24.9% [1] - 新增项目中超70%聚焦ADC与双抗/多抗领域 [1] - 从研发到开发再到生产的客户转化率超90% [4] 订单与技术优势 - 未完成服务订单总额203.4亿美元,未来3年未完成订单规模42.1亿美元 [2] - 拥有行业领先的专有技术平台,包括大肠杆菌表达平台EffiXTM、高浓度制剂平台WuXiaHigh2.0等 [6] - 超高效连续灌流生产技术平台WuXiUP实现24/7运转,上游总产量突破110g/L,单日产量最高达7.6g/L [6] 产能与全球布局 - 爱尔兰基地首个产品通过欧盟EMA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6] - 旗下5个生产厂通过美国FDA上市批准前检查,商业化预充灌装厂首获批准 [6] - 全球产能释放推动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6] 行业环境与政策利好 - 上半年国内医疗健康一级市场完成592起融资,金额363.72亿元,同比增长17.54% [2] - 国内出海交易披露总额484.48亿美元,首付款超20亿美元 [2] - 创新药丙类目录政策更新释放支付体系优化信号 [7] 资本市场表现与估值 - 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75% [3] - 多家投行上调收入及净利润预测,瑞银将目标价从20.30港元上调至41.20港元 [3] - 当前PE(TTM)为35.35倍,超过三年历史估值31.89倍,但仍处于五年估值分位25%区间 [8] - 全球同业龙沙和三星生物PE估值分别为59.26倍和67.87倍 [8] 战略与竞争优势 - CRDMO商业模式形成深度客户绑定,近百个与收购相关的分子正在合作,超50%在临床前或临床I期被收购 [4] - 研究服务已赋能50多个分子项目,可收取未来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提成 [4] - 近一年累计回购1.32亿股,金额22.90亿港元,每股净资产升至11.28港元 [7]
药明合联(02268.HK):全球ADC/XDC一体化服务龙头 商业化蓄势待发
格隆汇· 2025-05-27 09:59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ADC及更广泛XDC领域的领先CRDMO企业 2022年全球市占率达9.8% 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1] - 受益于前两大股东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的技术与产能支持 2020-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180%和121% 2024年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91%和277% [1] - 业绩加速增长主要源于ADC赛道高速发展及行业龙头地位带来的竞争优势 [1] 行业分析 - 2024年全球ADC市场规模突破130亿美元 已出现6款重磅炸弹药物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647亿美元 2024-2030年CAGR高达30.7% [2] - ADC研发生产外包渗透率达70% 显著高于其他生物药34%的水平 行业景气度高 [2] - 2024年一级市场融资回暖 首次进入临床的ADC数量创新高 新靶点、新载荷、新机制持续涌现 行业保持高热度 [2] 业务优势 - 公司构建了覆盖生物偶联药物全流程的一站式平台 包括R端技术研发、D端工艺开发及M端GMP生产 [2] - R端通过自研与合作不断丰富偶联技术工具箱 D端实现200米同园区一站式生产 显著加速项目从早期发现到BLA的进程 [2] - M端全球产能有序扩张 新加坡基地将于2025年底落地 2024年迎来首个商业化项目 多个项目进入PPQ阶段 [2] - 2024年生产交付XDC分子1360个 占整体项目比重达32.5% 成为潜在增长点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5元、1.41元和1.91元 采用DCF估值法对应目标价47.81港元 [3]